第129章 检查难点,再见故人!(1 / 1)
天下着雨。
南检查站。
细密的雨丝被风卷着,从侧面突破防雨棚,吹打在程野的雨衣上。
趁着上一批人暂时被清空,四名工作人员拎着拖把冲了进来,快速清理着地上被带进来的泥浆。
今天,是检查站重启的第三天,虽然空雾还笼罩着,阴雨连绵。
但雾洞没再大规模爆发,总体还算平稳,进出的拾荒者数量有了小幅度的增长。
从执勤开始一连忙活了两个多小时到十点,程野这才有时间坐下来喘口气。
按照往常经验,下一批人流高峰在正午十二点左右出现,对应早上七点天大亮后动身返回。
“军刀,找人给我拿支笔过来,多拿几根,再带个新的本子,这根写完了。”
程野捏着没了油墨的中性笔,笔杆在指间转了半圈,靠在椅背上扬声喊了句。
“好的,大人!”军刀反手抓起挂在胸前的防务通,对着麦克风快速吩咐了两句,继续带着工作人员清理泥水。
这活儿实在麻烦。
混着碎石和草根的泥浆不能直接往下水道倒,万一堵了,就得他们等到检查站关闭后,连夜去疏通。
可夜里的检查站危险系数爆炸,谁敢出门,警卫都得在岗哨缩着。
所以只能从源头解决问题,要用滤网过滤几次,将泥浆大块的抬走处理,剩下的污水才敢顺着管道排走。
程野看了会,等到有人把笔和本子送过来,接过时忍不住摇摇头。
综合算下来,检疫b区应该是危险最小、麻烦适中、工作量最大的区域。
对于有实力的人而言,“性价比”排在四个区域末尾,还不如d区。
可对于一心想要苟着,例如李马太这种,简直是圣地!
根据这几天和拾荒者闲聊的信息,他已经总结出来不少高价值信息。
大多数人离开缓冲区后,活动范围不会超过幸福城周边一百公里。
敢往更深的荒野闯的,要么是艺高人胆大的小队,要么就是抱着搏一把翻身的亡命徒。
前者感染概率非常小,甚至要比隔壁a区的车队还要小得多。
因为这些小队为了在荒野里稳妥求财,立下的规矩严苛到近乎苛刻,很多规矩就算程野听起来也只能咋舌。
而亡命徒就不用多说了,出去十个,能回来的可能连两三个都没有。
更要命的是,这侥幸回来的两三个,被感染的概率基本是百分之百。
一般遇到这种人,直接拉去隔离,包不会出错。
抛去这两种情况,一百公里拾荒圈内,最热闹的当属近在咫尺的川市废墟。
作为旧时代人口近千万的大城市,就算幸福城搜刮了几十年,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依旧藏着挖不完的宝贝。
不说其他东西,就是背上一袋钢筋回来,价值都要比做工一天高得多。
其他类似金条、金首饰这种更是常事,时不时就有人带回来一些。
更重要的是,川市废墟有血龙军团盯着,就算有漏网的感染源潜伏,也掀不起太大风浪,安全系数非常高。
出了川市废墟,一百公里内还有四座县城、三十四个镇子,以及上百个散落的村落。
这些地方危险系数虽然会增加,但藏着另一种“宝藏”。
似刚刚离开的一个年轻人,就从缓冲区往南六十公里的大波镇,挖回来了四株叶片肥厚、涨势旺盛的白水草。
这是石省罕见长在地里,却不会被超凡诅咒影响的几种变异植物之一。
根据手册所言:其作用也是不凡,叶片碾碎后加特制溶剂,经离心分离能提取出一种透明原液。
把原液涂在防护服、盾牌或者武器上,一旦接触到感染源或异常环境,就会立刻透出淡紫色荧光,能挡掉不少感染风险,在荒野里就是保命符。
缓冲区的收购点给这草开的价是抽成5%以后,一株到手50贡献点,四株就是200点。
哪怕按照官方兑换幸福币的比例,1比7,都要足足1400币。
跑去修管道,累死累活干小半年才能攒下这个数,足以证明外出拾荒的收益之高。
“张小凡;24;9.41;检测过程如下:确认无感染风险;收获:白水草四株;自述前往地点为:大波镇周边.”
程野一边念叨,一边记录下刚刚的检查过程,笔尖在纸页上划出沙沙声响。
这是b区检查官每天最繁重的工作,几乎占据了工作量将近70%之多。
尽管记录不需要很复杂,只要把姓名、年龄、进入时间、简略的检查过程,以及最重要的收获和前往地点记录下来,进行留档,方便日后追溯就行。
但检疫b区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按每天记录六百人来计算,基本没有停下来休息的时间。
而等他这边记完,检疫b区的文书人员也不能闲着,必须要在晚上把所有信息收拢,逐字逐句敲进缓冲区的服务器里储存起来。
通过居民系统,将这些记录与每个人的基础信息进行对应,点开来就能清晰看到这人半年内的进出频率、每次带回来的东西、常去的活动地点。
而利用这些杂七杂八的数据进行分析,其实就是现代大数据的雏形。
通过大数据的变化,就能立刻分析出幸福城周边的威胁变化,也能从源头分析一个人的风险程度高低。
例如天天外出去很远地方的人,检查过程就要比其他人更复杂一些。
又例如一个人频繁的去往一个地方,就要分析有没有什么问题。
甚至能从收获的变化里看出资源分布,分析这种分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当然,这些想法目前还只是个模糊的架构,连个能落地的方案都算不上。
为什么?
程野写完最后一个字,把笔往桌上一扔,忍不住长叹一口气。
因为检查站实在太特么穷酸了!
就算丁以山从资料里了解到大数据、信息化的门道,也真派了人尝试着往这个方向走,一点点分析其中的好处,想逐步改善现状。
可检查站的培养体系,早就注定了这套系统不可能完整落地。
没有任何一个检查官,有机会正经去学什么数据化管理,去正儿八经的感受一次大数据带来的好处。
也没有任何一个检查官,会对坐在电脑面前,敲代码感兴趣。
就像李长风这个薪火庇护城的四级检查官,对应用了源轨技术的物品也是一知半解。
足以证明不管是哪里的检查官,都没有时间去学些这些旁枝末节的知识。
自然,检查站只能把这些“精细活”压在文员头上。
可问题是,文员就算明白了,也没资格往上面递预算申请。
程野特意去看过文员用的电脑,果然是他想象中的“大屁股”。
整个检查站四个区域,加起来才八台。
每个区域两台,一台录入信息,一台备份数据。
要说处理基础记录,速度倒还凑活,可要是从零开始学习研究,程野自己坐着看了一会,都有些傻眼。
因为电脑的系统并不是他熟悉的ndo,而是从薪火采购回来的服务器专用系统,所有数据都是用命令行来进行实现,一切以简单实用为主。
哪怕翻出来旧时代的编程书,想要在这上面研究出点东西来.
嗯,还是说点更实际的。
每天光是录入基础信息就忙到半夜,哪还有精力去学习?
至于更高级的算法模型、实时预警系统,那更是连想都不敢想的天方夜谭。
放在现代,从几十亿人里培养挑选,都不见得能选出来多少人才。
指望着幸福城这些普通人去研究,不如等着薪火研究出成品后去购买。
当然,到这又会回到最初的问题上。
没钱。
检查站没钱,就算偶尔有点结余,也该用在刀刃上。
“这波大迁徙是个绝佳的机会,要是检查站能搞到点经费,就舒服了.”
程野用抹布擦掉桌边溅起的水渍,心底暗暗思忖着。
和丁以山之间的冒险交锋与试探,已经让他基本确定了一件事。
这检查站,能呆。
这丁站长,能处!
如果真打算在这里干出点样子,而不是混日子捞点好处就跑路。
那关键点就在于检查站到底有没有向上的潜力,丁以山到底有没有足够的魄力去撕开现状的口子。
要是上面一潭死水,下面的人只顾着抱团站队,任凭他有再多想法,也找不到发力的地方。
可丁以山要是能借着这次大迁徙的机会,从上面为检查官们争取到一点实实在在的权限。
不用多,哪怕就一点,都够检查站鸟枪换炮,把破烂的中央站先修起来。
至于以后
“我还不是站长,就开始操站长的心,为检查站着想。”
“谁知道了,都得说声程检查官,伟大!”
程野故意拖长了调子,学着很多拾荒者临走时的口吻自夸了声。
话音刚落,自己先忍不住呲牙笑了起来,笑完才觉出身上有些冷。
大概是坐久了,气血又开始淤积,雨水的寒气顺着雨衣的缝隙往里钻。
他站起身,打算活动两下。
地上的污泥已经被军刀带着人清理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几道浅浅的水痕,用拖把一拖,又恢复了往日的干净。
往远处的雨幕里看,似乎又有几个扛着麻袋的拾荒者在往这边走,身影在雨丝里晃晃悠悠的。
只是等这些人临近了,却被分流到周边的区域,没有往b口过来。
是好事?
程野挑了挑眉。少来几个人,他还能多歇会儿。
这念头刚冒出来没几分钟,c区忽然传来噼里啪啦的一阵枪响,像炒豆子似的,在雨里炸得脆响。
程野脸上的笑意瞬间敛了下去,看来今天是听不到六声钟响了。
他快步走到b区与c区交界的隔离网前,视线望去。
董星已经收起了手枪,站在尚未被雨水冲散的血泊里,眼神复杂地望着脚边的四具尸体。
四人裸露在外的皮肤覆盖着一层明黄色的薄膜,像是昆虫的肉膜似的,可以实锤已经被感染。
是以往周边小型聚集地的“天才”?
还是被行者影响的“迁徙者”,已经陆陆续续有人到了?
程野心里闪过两个念头。
董星察觉到他的目光,抬头望过来,隔着雨幕对他摇了摇头,嘴唇动了动。
通过口型,是脚力虫。
一种能让人忘记疲惫,一直前行的特殊感染源。
说恶性吧,也算不上。
因为祛除脚力虫的方式非常简单,只要感染者心里始终保持必须一直前进的念头,持续超过半个月,感染源就会因为源源不断的能量供应,导致自身衰竭死亡。
正因为这个特性,有不少胆大包天的迁徙者,在穿越千里荒野时常会主动寻找脚力虫感染自己,因为累倒在路上和感染后失控相比,前者的风险明显更大些。
但它的致命之处在于“松懈”。
如果中途被什么事耽搁停下,或者心里突然冒出终于快到了,可以松口气的念头,那潜藏的虫源就会瞬间爆发。
就像这四具尸体现在的样子,如果没有被杀死,就会无差别的攻击生物,直至力竭而死。
等清理队带人开始收容,董星这才走过来,隔着隔离网低声道:“可惜了,他们应该是想要来我们幸福城定居的迁徙者,但运气差了点,被脚力虫给感染了。”
“他们刚才在c区排队时”
董星的声音带着点疲惫,自责道,“唉,是我的问题,我看他们一个个累得快瘫了,就多嘴说了句,到了幸福城就踏实了,放一万个心,先去安置点好好歇几天,啥都不用想”
话音未落,他就懊恼地捶了下隔离网。
“不是你的问题,别乱想。”
程野怔了下,声音尽量平稳,“就算没有暴露感染,问清楚他们的前进路线和时间也能推算出来异常,照样会被送去隔离观察,结果未必能好多少。”
“程检查官,不用安慰我,是我有些糊涂了。”
董星扯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感染了脚力虫的人,关在隔离间里其实还有救。只要我们不断提醒他们还没到终点,让他们保持前进的念头,哪怕是在房间里来回走,撑过半个月就能熬过去。”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点涩,“甚至判断出来脚力虫后,检查官还应该帮助这些人是我刚才看到他们快垮了,脑子里只想着安抚,把最关键的步骤给忘了。”
程野沉默了。
这就是检查工作中最磨人的地方,既是难点,也是根本。
不仅仅要像筛子一样辨别出一个个感染源,将风险死死堵在检查站外,保证缓冲区几十万人的安全。
更要在那些被特殊感染源缠上、却还有一线生机的人身上,帮他们找到活路。
可这太难了。
特殊感染源光怪陆离的规则,全凭检查官的经验去判断、去引导。
很少有人能做到面面俱到,哪怕是程野,也不敢说在刚才那种情况下,能比董星做得更好。
因为他知道行者的消息,更会警惕这种情况,说不定也会直接开枪。
“还是需要一套像薪火那样的现代分析工具、检测工具,科学流程。”
程野静静看着收容队将四人抬入裹尸袋内,放到担架上抬走,心里沉甸甸的想着。
“否则纯靠检查官的经验,筛掉的可能不只是感染体,还有那些本可以活命的人。”
就像刚才那四个迁徙者,如果能有记录机器,让他们上传行踪。
后台数据自动分析行踪,给出判断意见,检查官处理起来就从容地多。
忽的,董星的声音从隔离网那边传来:“程检查官,你那里来人了。”
“哦,好。”
程野转过头,只见检疫b口的雨幕里,果然有个身影披着及膝的黑色雨衣、左右肩上扛着两个鼓鼓囊囊的防水袋,正深一脚浅一脚地往这边走来。
雨帽压得很低,几乎遮住了整张脸,只能看到雨衣下摆随着步伐摆动,溅起一串泥水。
回到检查桌后坐下,程野微微眯眼,视线瞬间穿透雨幕。
一般而言,形单影只的拾荒者,检查出来的感染概率基本在80%以上。
而且携带的感染源,往往不是常见的大陆货色,时常会爆出点让人措手不及的“惊喜”。
若是没有刚刚董星的遗憾,这种人,程野早已经把手放在枪上了。
但现在,他目光微沉,没有急于动作,只是不断打量、分析着。
嗯?
程野的眉头忽然皱了起来。
怎么感觉有那么一点眼熟?
他的记忆力本就异于常人,很多文献资料往往看一遍就能记个大概。
来到这废土世界后,不知道是不是换了具身体的缘故,记忆力竟又凭空增强了几分,这才有了昨天一眼认出背包。
而眼下,这道身影走路的方式就非常眼熟,好像.
“靠,怎么这么像我自己走路?”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程野自己都愣了一下。
他哗的一声站起身,几步走到防雨棚边缘,隔着细密的雨帘仔细打量过去。
恰在此时,那拾荒者已经走到通道入口,似乎察觉到他的注视,微微顿了顿,然后缓缓抬起头,抬手掀开了压得很低的雨帽,露出了藏在下面的脸庞。
几乎是瞬间,两人同时一愣。
啊?
是楚云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