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拼一把!去赌一个精彩的未来!(70(1 / 1)

加入書籤

“第6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圆满落幕,恭喜李按导演,凭《断背山》斩获最佳影片金狮大奖!”

“转载自《好莱坞日报》:由吕睿编剧并监制,投资1.5亿美元的动作/灾难题材电影《我是传奇》,定档12月2日登录北美院线。”

“《飓风营救》北美档期已确定,10月14日,敬请期待!”

“继《潜伏》后,由吕睿编剧的最新恐怖片《灵动:鬼影实录》,定档10月31日,万圣节前夜……”

“睿视界新剧官宣立项——《士兵突击》,联合八一制片厂打造,讲述农村娃许三多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兵王’的励志历程。”

9月上旬是华宜兄弟在大搞营销,看得圈内、圈外人目不暇接。

这才刚到中旬,风头就转到了睿视界这边。

更准确地说,是吕睿本人身上!

《我是传奇》《飓风营救》《灵动:鬼影实录》,三部电影将齐登好莱坞市场,这牌面着实够大!

相比之下,华宜的《夜宴》《墨攻》等项目多少显得不够看。

就连李按凭《断背山》拿金狮大奖的热度,都被压下去不少。

毕竟那是部同性题材影片,主演又都是老外,不太符合国内行情,媒体报道力度本就有限。

但吕睿的这些电影项目却不同,若是能全部大卖,那可全都是实打实的荣誉与勋章!

比起冯小钢、张艺谋、陈凯哥等人,他眼下在诸多宣传口的领导面前,简直就是“香饽饽”般的存在。

电影学院出身,祖上几代都是普通农民、工人,不涉任何派系……

这就叫根正苗红!

何况他自己还有真本事,要票房有票房、要奖项有奖项,关键是年轻、懂事、潜力无限……

洛杉矶机场。

吕睿正准备登机,韩三坪的电话突然打来:“部里领导今天开会时特意点了你的名,说要把你当成重点培育对象,让我们这些‘国字头’单位的,好好给你搭台子、铺路……”

听着这隐晦提醒,吕睿瞬间秒懂:“感谢领导栽培,我一定好好干,为华语影视行业添砖加瓦!”

“哈哈,好,”韩三坪满意极了,“有空多来中影坐坐,我跟底下人交代过了,你来了不用通报,直接来我办公室。”

“一定!”

刚挂了韩三坪的电话,任忠伦的来电就接了进来。

“吕导,有空多来上影走走,我们这儿好东西也不少,保准你满意……”

吕睿虽然不清楚部里领导开会时具体说了什么,但从韩三坪和任忠伦接连来电来看,他接下来的路肯定会比之前好走得多。

“任董相邀,自然要去,哈哈。”

“行,我扫榻恭候。”

没聊几句,因为要准备登机,两人便结束了通话。

由于飞机起飞时不允许接打电话,所以吕睿便开了飞行模式。

等正式起飞,进入巡航平稳阶段,他这才关掉飞行模式。

下一秒,就见几个未接电话和短信跳了出来。

从信息里的自我介绍来看,基本上都是各大国字头传统电影制片厂的人发来的。

吕睿大致翻了翻,目光着重落在西影上。

想当年,西影是何等的辉煌,京圈在它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可惜随着政策明朗,商业片开始占据主流,西影逐渐出现了掉队的迹象。

毕竟不是谁都能成为张艺谋,多数老导演根本玩不转商业片,培养新人难度又高。

过入千禧年后,行业人才大量涌向京、沪,加上各大艺术院校也在那边,经济繁荣同样轮不到大西北……

多种因素影响下,西影的衰败也成了必然。

但是嘛……

吕睿眼珠一转,忽然想起了西影的那些“老前辈”们。

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西影整体经济效益虽然不行,但论到牌面、资历、行业地位,谁能比得过?

要是可以让他们也来帮帮忙……

一念至此,吕睿先礼貌客气地回复了那些制片厂人员发来的消息,而后取出笔记本电脑,继续投身于剧本创作之中。

原本他还在忧虑,自己筹备的这个剧本在过审时或许会面临不小的阻碍。

但如今,形势逐渐明朗起来。

正如古人所言: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遇到问题,总归会有解决的办法。

当然,他自己肯定也不会莽撞行事,去触碰那些敏感雷区。

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里,男主患的是艾滋病,剧情主要围绕抗艾药物展开。

而《我不是药神》经过改编后,男主成了生意人,关注的是白血病患者急需的仿制特效药格列宁。

这两部电影都是各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可不是简单拿来汉化或改编后就能开拍的。

特别是艾滋病,在国内,这是个令人“谈之色变”的词汇。

吕睿自然不会傻乎乎的照搬。

套用框架和部分情节就行了,主演脉络还得选择新的主线。

经过这段时间打听、搜集消息,他给男主设定的身份背景是一名“肝癌”患者,聚焦的“高价救命药”是索拉非尼。

根据前世记忆,这款药会在明年年末获中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进入了国内市场,并在随后成为了晚期肝癌治疗的靶向药。

但当下,它在国内却属于尚未获批的新药,国外价格更是高得惊人,普通患者根本无力承担。

在没有药物的情况下,患者只能选择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

可治疗癌症的高昂费用,又岂是普通家庭能负担得起的?

这恰恰贴合了当前的时代背景。

一次偶然的病友聚会,主角得知国外有价格相对低廉的仿制索拉非尼。

起初,他只是为了自己能活下去,冒险托人从国外代购。

但看着身边病友们同样绝望无助的眼神,他心中的正义感被点燃,毅然决定要为大家开辟一条“生命线”,哪怕前方是荆棘密布、困难重重……

如果说“系统”是助力吕睿成功的关键金手指,那么“重生”对他来说,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优势。

但凡他没看过《我不是药神》成片,不知道索拉非尼会在明年9月获批进入中国市场,这个剧本都改不成!

而现在,不仅剧本改编工作进展顺利,后续还有可能借助政策热度,进一步扩大影片的影响力。

这局面简直赢麻了!

与此同时,就在吕睿忙着改剧本时,杰森·布乐姆这边《灵动:鬼影实录》的宣传也在有序推进中。

所有前期宣传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用心理、听觉和视觉暗示的方式诱导观众,让他们相信发布的消息、视频、乃至于电影正片都是真实的。

这就跟心理学上的潜催眠是一个道理。

最佳案例就是《女巫布莱尔》,不过这部电影拍的太粗糙,虽然花费了大价格的宣发投入,也确实带来了可观收益,但电影导演和主创等却全被骂成了臭狗屎。

可《灵动:鬼影实录》却不同。

虽然这部电影的宣传也带着“欺骗性”,但电影本身却足够精彩真实。

200万美元的成本投入,绝对可以让观众们满意!

所以,即便宣传规模和欺骗性铺得大,但从主创到发行团队,没人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用吕睿的话来讲就是:“那些被“骗”来看的观众,说不定还会感谢我们,让他们看到了这么精彩真实的恐怖片。”

被彻底洗脑的杰森·布乐姆,如今更是满心期待影片的票房成绩。

办公室门被推开,负责第二阶段宣传的乔尔走进来汇报道:“boss,按您吩咐,视频已经转发出去了。”

“好。”杰森满意点头,接下来就等水军推动,热度发酵了。

可这时,乔尔却皱眉不解道:“到现在,我们在宣传上的投入已经高达730万美元了,预计还要投入不少于1000万美元,这已经远远超过了电影投资成本,真的能回本吗?”

这话让杰森脸上的笑容一僵。

的确,按吕睿的规划,这片子如果想上院线赚钱,前期投入极大。

不仅是宣传投入,单是电影拷贝,从冲印、存贮、运输到保险,成本就要1500美元一个。

商业连锁院线的影院大多是多影厅,需要大规模发行,第一批至少也得3000个拷贝。

这就是450万美元!

也就是说,电影还没上映,单纯投入已达1380万美元!

要知道,截止当前,布乐姆之家全年总收入都还没超过1000万美元。

若不是吕睿执意要这样做,且还投入了大笔资金,杰森绝不会在这片子上砸钱!

他深吸一口气,看向乔尔:“你觉得我们现在还能停下吗?”

沉默片刻,乔尔摇头:“停不下,也不能停,否则损失更大,只能拼尽全力搏一把!”

“拼吧!”杰森眼中逐渐燃起了斗志。

这部电影的发行无疑是一次极大的冒险。

但说到底,任何电影的投资与发行,本质上其实都是在冒险。

一家独立制片或发行公司想发展起来,冒险必不可少,尤其是在好莱坞资源被六大公司近乎垄断的当下。

跟着哈维工作过数年的他很清楚,电影是高风险投资,以小博大更是险中求胜。

但也只有这样,公司才能真正变强!

布乐姆之家要发展壮大,需要更多资金,唯有资金充足,才可能避免沦为六大公司的附庸和资本的掌中玩物。

要知道,在好莱坞的食物链中,中小公司的生存其实很依赖于冒险。

反倒是真正的大公司大多数连冒险的勇气都没有。

并非没底气,而是没必要。

这是成为寡头后必然的保守心理。

明明知道某种模式能大卖,为什么要改变?

靠抄袭、出续作、用固定套路就能赚钱,谁还愿意去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但像瑞兴影业、布乐姆之家这样的公司,想获得巨额利润,必须敢于冒险,去拼、去抢、去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

抱着这样的态度,仅一天时间,又是上百万美元的宣传资金砸了进去。

效果十分显著,那段视频迅速在网络上开始传播,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与热议……

……

送吕睿前往机场,又返回公司处理完工作后,伴着傍晚凉爽的风,彼得·格里芬回到了家里。

停好车,他如往常那般,在门口静静地伫立了片刻。

眼前是一块平整的花园,嫩绿的草坪被修剪得整整齐齐,五颜六色的花朵肆意绽放,散发着阵阵芬芳。

整洁的房屋外观大气典雅,白色的外墙在夕阳余晖下染上一层暖黄。

泳池里清澈的水微微荡漾,水面波光粼粼。

这一切,都让彼得感到无比踏实。

回想起在caa工作的日子,那时他虽不至于穷困到上街乞讨,但工资却仅够维持家庭日常开销。

母亲生病后,他只能买廉价药物,看着母亲被病痛折磨却无能为力。

可自从跟着吕睿工作后,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的车从那辆老旧的雪佛兰,换成了宽敞舒适的凯雷德。

他住的房子也从偏远郊外搬到了干净整洁、治安良好的市区,家人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更让他欣慰的是,母亲成功做了手术,身体也在慢慢康复!

这所有的改变,都是吕睿带给他的。

所以,他心中对吕睿满是感恩,这份感恩如同奔腾不息的大西洋,滔滔不绝!

每次踏进家门时,他都会在心底默默发誓,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工作,绝不能辜负吕睿的信任与栽培。

“上帝,愿你保佑lv平安。”

彼得像往常一样,在胸前划着十字,低声祈祷后,这才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家里。

“叔叔!”

刚进家门,侄女就冲了过来,一脸严肃地拉着他往房间走。

“伊莎,怎么了?”彼得还没来得及放下公文包,满脸疑惑。

“我给你看段视频。”刚满10岁的伊莎神情郑重,拉着彼得来到电脑前,点开了一段视频。

那是一段像监控视频般的画面,起初一切正常,但几秒后突然有一道模糊的黑影闪过!

彼得眉头一挑,强憋着笑,表情格外精彩。

他认出了这段视频的内容,正是《灵动:鬼影实录》中的片段。

可小侄女却一本正经道:“叔叔!这个世界上是有鬼的!它可能存在于任何地方,比如地下室、阁楼……”

见她认真的样子,彼得好奇问道:“这视频是从哪里来的?”

伊莎答:“网上很多人都在转,博客、论坛里都有……据传似乎是来自于某个家庭的监控录像带,不过因为特殊原因,录像带损坏了,目前正在修复……”

彼得听着,心中不禁感慨:“lv的宣传方案实在是太有效了!”

不过他言语间却是煞有其事,故意吓唬道:“伊莎,晚上千万不要出门,听说魔鬼最喜欢在夜晚出来觅食。”

说完他便走了,只留下被吓得小脸煞白的小侄女。

不过嘛,小孩天生胆子大,没过多久,伊莎就又坐回电脑前,转发了那条博客,并配文:“我曾在自家阁楼里也见过鬼影!”

随后,她立马登录lcq,和同学、朋友聊起了这件事,跟她们互相分享着关于“鬼”的故事……

恐惧和鬼怪传说总是会在特定范围内蔓延。

尤其是很多大人都会故意吓唬小孩,说阁楼或地下室有恐怖的东西,再配上这段视频,越来越多人信了“真有人用监控拍到鬼影”的说法。

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可比线下快多了。

俗话说得好,谎言说一遍没人信,说十遍有人疑,说千万遍就成了“真理”!

病毒式营销,正是利用了这个真理。

这种操作其实算不上新鲜,却很少有电影能真正用到宣传上,并发挥出奇效。

《女巫布莱尔》算是一个典型案例,可那已经是1999年的事了。

时隔6年,谁能想到,《灵动:鬼影实录》竟然也会用这招?

……

国内。

首都机场。

刚抵达出机口,吕睿就注意到了两侧悬挂着的各类型宣传海报。

其中最惹眼的,赫然正是成龙的新片《神话》。

作为中影和英煌联合出品,投资高达1.6亿港币,由韩三坪担任总制片人的动作大片,这部电影被给予了厚望。

单从其宣传规模就能看出,显然是奔着破纪录去的。

好在《神话》的上映档期是9月23日,与《人生遥控器》间隔了一周多。

否则两部电影要是正面干起来,恐怕会两败俱伤。

毫不夸张地说,成龙的影响力,当前可是国内华人影星中首屈一指的。

包括海外,他的号召力同样极强。

若不是他片酬太高,当初拍《飓风营救》时,吕睿其实是想请他演男主的。

只是那样的话,一亿成本远远不够,至少得翻一倍!

到了地下车库,吕睿轻松找到了早已等候在车位上的劳斯莱斯。

拉开车门,只见路旸正拿着手机在打电话。

对方看到他上车,匆匆说了几句便迅速挂断,露出了个憨厚的笑容:“睿哥,回公司还是先回家?”

“回家吧,我得倒倒时差。”

吕睿算是发现了,每次从国外回来,接他的人肯定不会是司机,要么是赵朋,要么是申澳。

现在好了,又加上了个路旸。

他一猜就知道,这三个家伙肯定是想在他面前刷存在感,顺便拉进关系。

不过他倒也不在意,迈向高处的路上,免不了会出现这类情况。

曾经简单直白的友谊,难免会发生质变,这本就是常事。

“好嘞,您系好安全带,坐稳了。”路旸爽快应下,一脚油门踏下,劳斯莱斯驶出机场停车场,汇入车流。

路上,吕睿和他随意闲聊着。

“《阳光姐妹淘》的试镜进行得怎么样了?”

“挺顺利的,第一轮筛选差不多结束了,大约有100多份简历入选,马上就会开展第二轮。”

100多份?

吕睿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

这部电影有14个女主,覆盖中青年阶段,还有一个女反派和诸多配角,试镜难度可不小。

“你跟赵朋说,让他别急着定角,多试多选,务必要让每个角色都贴合人设……”

作为《阳光姐妹淘》的编剧兼挂名监制,吕睿可不是随便挂名的。

理论上,制片人其实是出品方派出的代表,对内容没有什么干涉权。

比如韩三坪,他就喜欢挂制片。

不过他行事作风虽然强势,却不会真的去管拍摄内容。

然而,监制却是专门管内容的。

强势一些的监制,甚至能让导演成为摆设!

比如徐尅,《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新龙门客栈》等电影,都是他挂的监制。

最终结果就是,经他之手,没多少人知道这两部电影的导演是谁。

相比之下,陆钏其实还算是比较幸运的。

《寻枪》虽然是由姜闻监制,但他自己也跟着借势出了名,算是赚了。

“好的,睿哥,我回去后就跟朋哥说。”路旸忙不迭的点头应下。

不过这时,他忽然又想到一事,当即提醒道:“对了,睿哥,你前段时间不是让我盯着田老师招生的情况吗……”

“怎么?又要招新研究生了?”吕睿瞬间警惕起来。

“嗯,我听说最近正在开会研究,赵燕子总往学校跑,好像是想学徐婧蕾,演而优则导……”

想想这位最近折腾出来的那些事,吕睿有预感,入学读研是肯定拦不住的。

一部《情人结》,让她接连斩获了金鹿奖、金爵奖、华表奖三座影后奖杯,这方面的加成可不低!

即便经历了军旗装、泼粪袭击、殴打孕妇等事件,但她却依旧混得风生水起。

要说背后没人支持,鬼才信!

“继续盯着,有新消息及时通知我。”吕睿暗自琢磨,打算从她人品这方面下手,提醒田状状。

不为别的,就冲前世被割的韭菜,也要搞她!

一想到这娘们有可能跟自己成为同门,他就一阵犯呕!

“好的,睿哥,我知道了。”路旸认真应下。

他虽不清楚吕睿和赵燕子有什么过节,但却为能帮上忙而非常高兴。

毕竟比起办公事,办私事可是拉近关系的最佳机会!

……

翌日上午,吕睿早早起了床。

换了身得体的黑西服,下楼汇合了已经在门外等候片刻的申澳,两人直奔八宝山殡仪馆。

关于傅飙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追悼会的消息,早就已经传了出去。

所以,当两人抵达时,就见有不少粉丝、媒体早已到场。

今天这种场合显然不适合喧闹,大家都很安静,就连记者们也只是举着摄像机在拍,并没有追着明星采访。

吕睿下车后,和申澳一起,表情严肃地往殡仪馆里走。

看到他,外围记者难免有些骚动,但很快平复,只是有不少摄影机转过来对准了他。

“到这边来。”

刚进门,吕睿就看见姜闻和葛忧正站在一起,前者还冲他招了招手。

他一边往过走,一边观察着现场情况。

今年来的人可真不少!

大小王、冯小钢、张国力、刘振云、张艺谋、李绍红、李保田、李雪建、吕黎萍、孙海鹰、丁志城……

不仅是内地,就连港台也来了不少人。

傅飙生前人缘极好,结识了许多好友,今天大家都是特意赶过来,想送送他最后一程。

“什么时候回来的?”等吕睿到了跟前,姜闻低声问道。

“昨天,”吕睿回了句,又反问道:“《太阳照常升起》那边情况怎么样?还顺利吗?”

“嗯,没什么问题。”

简单聊了几句,又跟葛忧打了招呼,吕睿便没再说话。

过了半个多小时,人员相继到齐,在门外接待的傅飙妻子和儿子也走了进来。

追悼会正式开始。

冯小钢主持,刘振云撰写悼词,张国力负责念,给足了排面。

葛忧上前拜祭时直抹眼泪,当众对傅飙妻子张秋芳承诺:“嫂子,别难过,我老弟走了,但日子还得过。

从今天起,子恩这孩子就是我亲儿子,我来养他长大、读书!”

现场众人闻言,齐刷刷看向葛忧,眼中满是钦佩。

傅飙走得急,没来得及给任何人托孤。

但葛忧却主动承担起了这份责任,这绝对是真男人的行为!

谁听了不得道一句“葛大爷尿性”?

吕睿和申澳跟着走到灵前,对着傅飙的遗像深深鞠了三个躬。

直起身时,他转向一旁强撑着的张秋芳,声音沉稳却带着暖意:“嫂子,傅哥走的突然,但他这些年在圈里的仗义,我们都记在心里,你和孩子别太难过,日子总要往前看。”

顿了顿,他抬眼扫过在场众人,语气坚定地补充:“我知道傅哥为了治病欠了不少钱,这事《人生遥控器》剧组商量过了,这部分债务剧组来承担。

钱不算多,但这是我们全剧组的一点心意,也算替傅哥分担些身后事。”

话音落下,现场顿时一阵骚动。

大家都清楚,傅飙在《人生遥控器》里只是客串,戏份不多,片酬早已结清。

按理说,剧组和他的情分远没到要扛下债务的地步。

可吕睿不仅主动提及,还直接代表剧组应下,这份情分着实重得让人心头发热。

众人虽没像刚才那样转头注目,可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这可不是场面话,是真金白银的担当!

不少人悄悄点头,暗自感慨:吕睿这举动够意思,够仁义,比那些只动嘴皮子的实在多了!

难怪他拍出来的电影总是能卖座,原来根源在这儿呢。

与此同时,人群外围,正举着话筒主持的冯小钢莫名觉得有些不太对劲。

不知道为什么,他总感觉周围人看他的眼神,好像有点怪怪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