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改革初见成效(1 / 1)

加入書籤

晨光熹微,京营校场上已经响起了整齐的脚步声和铿锵的兵器碰撞声。朱标站在点将台上,望着下面操练的士兵,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一个月前,这支队伍还是萎靡不振的模样,如今却已焕然一新。

“杀!“随着教头一声令下,前排士兵齐齐刺出长枪,动作整齐划一,枪尖在朝阳下闪烁着寒光。

“好!“朱标忍不住喝彩。他注意到士兵们黝黑的面庞上不再是麻木和怨气,而是一种他许久未见的精气神——那是属于军人的骄傲和斗志。

走下点将台,朱标随意拦住一名正在休息的年轻士兵:“训练这么辛苦,可还适应?“

士兵立刻起身行礼,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回殿下,虽然累,但吃得饱,饷银也足,心里踏实。“

旁边另一个满脸雀斑的小兵插话道:“林教头说了,咱们练好了本事,既能保命又能立功!“

“是啊,“一个年长些的军士感慨道,“以前觉得当兵是苦差事,现在觉得是光荣!“

朱标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继续在营中巡视,看到炊事区飘出阵阵饭香,几个火头军正在分发早餐。与过去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粥不同,如今每个士兵都能分到两个粗面馒头、一碗稠粥和一小碟咸菜。

“殿下,“火头军队长憨厚地笑着,“按您和林先生的吩咐,现在一天三顿,顿顿管饱。您看,士兵们气色都好多了。“

朱标点点头,目光落在不远处正在练习刀法的士兵身上。他们的动作虽然还不够娴熟,但每个人都全神贯注,眼中闪烁着认真的光芒。这与一个月前那些敷衍了事、偷奸耍滑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绕过几个训练方阵,朱标终于在枪术训练区找到了林澈。这位青衫文士正亲自示范长枪的刺击动作,汗水已经浸透了他的后背。

“手腕要稳,腰马要沉!“林澈的声音已经有些嘶哑,但依然铿锵有力,“记住,战场上一招失误就是生死之别!“

朱标静静地站在一旁观看,直到训练告一段落才走上前:“先生之法果然神奇!短短一月,竟有如此变化。“

林澈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露出疲惫但满足的笑容:“殿下过奖了。其实道理很简单——以诚待兵,兵必以死效之。这些士兵都是农家子弟,最是朴实。你对他们好,他们自然拼命。“

他接过亲兵递来的汗巾,擦了擦脸:“他们要求的其实不多,不过是吃饱穿暖、饷银不拖欠,再加上一点尊重罢了。“

朱标深有感触地点头。他想起过去视察军营时,士兵们眼中那种麻木和怨恨,与现在这些朝气蓬勃的面孔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过...“林澈话锋一转,神色变得严肃,“这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将这套方法推广到全军,尤其是在边关那些积弊更深的部队。“

朱标收敛了笑容,示意林澈随他走到一处僻静处:“我正想与先生商议此事。昨日我进宫面见父皇,详细汇报了京营改革的成果。父皇龙颜大悦,已同意我在北方三镇中选一个试行改革。先生认为从哪里开始为好?“

林澈眼睛一亮,立刻领着朱标来到校场旁的沙盘室。这个房间是专门为军事推演而设,中央摆放着一个巨大的沙盘,上面精细地标注着大明北部边境的地形和驻军情况。

林澈拿起一根细长的指挥棒,指向沙盘上的一处:“大同镇。“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此地东连宣府,西接延绥,是九边重镇之首,直面蒙古诸部威胁,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指挥棒在大同上空画了个圈:“大同驻军常年处于战备状态,士兵们有强烈的危机感,改革最容易获得支持。而且...“他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大同总兵刘勋是朝中某些人的亲信,若能在他的地盘成功推行改革,将具有示范意义。“

朱标会意地笑了:“先生这是要擒贼先擒王啊。“他仔细端详着沙盘上的布局,“刘勋此人我有所耳闻,据说在大同经营多年,根深蒂固。“

“正是如此。“林澈的指挥棒轻轻敲击掌心,“若能在大同打开局面,其他边镇的阻力自然会小很多。况且大同地理位置特殊,一旦改革成功,其效果将直接展现在对抗蒙古的前线上。“

朱标沉思片刻,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先生,边关将士常年与蒙古人交战,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作战方式。我们这套新法,会不会与他们的习惯产生冲突?“

林澈赞赏地看了朱标一眼:“殿下思虑周全。确实,边军有边军的传统。我的建议是保留他们有效的战术,只改革训练方法和军纪管理。特别是要改善他们的待遇,解决拖欠军饷的问题。“

他走到沙盘另一侧:“我研究过近十年大同镇的军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逢秋冬季节,蒙古人南下劫掠时,明军的败绩特别多。殿下可知为何?“

朱标摇头。林澈继续道:“因为秋冬时节,边关苦寒,士兵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自然无心作战。而那些军官们却在温暖的府邸中饮酒作乐,克扣士兵的冬衣和粮饷。“

“啪!“朱标一掌拍在沙盘边缘,震得几个小旗子倒下:“岂有此理!“

林澈平静地扶起那些小旗:“所以,我们在大同的改革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确保每个士兵有保暖的冬衣、充足的口粮和按时发放的饷银。只要做到这三点,战斗力立刻能提升三成。“

朱标正要回应,突然听到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匆匆跑进来:“殿下,兵部左侍郎张大人求见,说有要事相商。“

朱标皱了皱眉:“这个张焕,向来反对军改,此时前来必无好事。“他转向林澈,“先生且回避一下,我去会会他。“

林澈却摇了摇头:“殿下,既然要推行改革,迟早要面对这些反对者。不如让我也见见这位张大人,或许能有所收获。“

朱标思索片刻,点头同意。两人整理衣冠,来到校场外的会客厅。片刻后,一位身着绯袍、面容严肃的中年官员大步走来,正是兵部左侍郎张焕。

“臣参见太子殿下。“张焕恭敬行礼,起身后却用警惕的目光打量着林澈,“这位是...“

“这位是林澈先生,我的军事顾问。“朱标平静地介绍道。

张焕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原来是一介布衣。“他转向朱标,语气变得急切,“殿下,臣有要事禀报,可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