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新的机会(1 / 1)

加入書籤

打扫完战场后,刘安带人回到了武村。

此刻武村的火已经熄灭了,但是一些有用的建筑已经被烧成了断壁残垣。

“钱粮我带走一半儿,剩下的给大家伙儿分分。”

刘安对张鲁吩咐道。

“是。”张鲁拱手回应,这批钱粮也能解决教中的燃眉之急。

“张天师在混战中受了伤,虽没有性命之忧,但伤筋动骨一百天,日后天师道的事儿,怕也是你说了算。”

顿了顿,刘安加重了语气。

“张鲁,你是想终其一生只当天师道的道士,还是想封侯拜相、列土封疆?”

“啊”

“小民…小民…”

张鲁闻言吓得跪在了地上,这番话对他来说意同谋反,他本能的想要喊冤,但是直觉告诉他,眼前这个男人目的不是搞死他,而是要用他。

“他是在给我画饼。”

张鲁心里想到。

怎么办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此时的张鲁还没有成长为日后割据一方三十年的汉宁郡太守,他甚至都没想过自己能当官儿这回事,所以刘安给他画的饼,他想吃。

“好了,起来吧,我知道你有能力,回去后肯定能逐步掌握整个天师道,我也会派人帮你。”

“钱粮、兵器、草药,你要的一切我都可以为你提供,我要的是,在天下大变之际,你五斗米教的数万教众都要为我所用!”

刘安盯着张鲁的双眼,最后几个字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蹦出来的。

“天下大变?…”张鲁不可置信。

“这就不用你管了,回去也问问你父亲的意见。”刘安摆手。

“诺。”张鲁点头应是,他终于是没有直接应下而是要回去考虑考虑,不过刘安在他心里种下了种子。

钱粮分配完毕后,五斗米教信徒四散而去,张鲁则带着道士们架着受伤的老爹回山门去了。

“大人,这天师道还好,可我听说最近兴起的太平道,信徒何止百万,大汉十三州各地都有他们的信徒。这样一个庞大的组织不为朝廷管控,日后必会生乱啊。”

王当建言道。

“你倒是看得长远。”

刘安轻笑了一声,脸上并没有表现过多的在意。心里却在想着。

“这个王当,总是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固然是好,却没有张成那些纯粹的武夫容易掌控。

日后得找个办法,让手底下人知道能让他们吃饱饭,能让他们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的到底是谁。”

民心所向很重要!

随后把武村诸项事宜安排了一番,刘安便率人回到了陈家村。

由于有众多五斗米教信徒做掩护,刘安这次的出击并没有引起旁人的关注。

这不,没过两天,邓功曹又火急火燎地跑来找他了。

还带来了郡里的文书。

“子义子义啊,歇了月余,身体都快闲出病来了吧,我给你找了个好差事。哈哈。”

还没出门,刘安就听见邓功曹的笑声,忙问道。

“什么好差事儿,竟让邓兄亲自前来。”

“你的拿手绝活,剿匪。”

邓功曹递来了文书,刘安接过看了起来。

原来前段时间刘安四处出击,平了南郑匪患,虽然收拢了不少山匪,但还有部分山匪跑到了邻县。

尤其是郡治所在的西城县,跑去的山匪更多,他们纠结当地的山匪们加大了劫掠力度,一时间声势浩大。

连郡里派往乡下收税的官吏都被杀了两个。

郡守大怒,下令调集兵马,扫平匪患。

“我那叔父要调集两曲兵马,先剿灭那杀害朝廷官吏的山寨,于是我就举荐了你啊。”

邓功曹笑着捋了捋胡须,他可是个厚道人,什么事儿都想着好兄弟。

“啊呀呀,多谢邓兄啊,有立功的机会都想着我。”

“走,进屋吃酒。”

当下刘安大摆宴席,让众将都来陪宴,来了个不醉不归。

次日,刘安送走邓功曹后召集诸将议事。

“都说说吧,这次去往西城剿匪,我们该如何部署。”

刘安作战前总喜欢先听别人的意见,他在穿越前也不过是个喜欢看点史书的上班族罢了,对派兵布阵,攻城掠地其实一窍不通。

他只是占据了历史长的优势。可以借鉴五千年的战例耍些小聪明罢了。

真正行军拔营,还得看手下这帮从基层一步步升上来的将领。

帐下李器先是开口道。

“禀大人,据文书里说,西城附近大大小小的山匪最近都开始合并在一起,我们要负责剿灭的黑虎寨现如今有七八百人。”

“属下认为,他们刚刚合并,原本的大小山寨首领肯定是谁都不服谁,我们应该趁他们还没有形成统一指挥,极速进军,或拉拢或打压,分而击破。”

听完李器的话,众将都觉得有理,人家可是凭自己本事当的屯长。

“嗯,就这么办。”

刘安敲定主意,随即开始分配作战任务。

“张成,李器,着你二人负责大军开拔事宜,辎重先行,粮草就不必带了,到西城附近选一合适地点扎营,不得有误。”

“陈从,命你挑十几个会马的好手,先到黑虎山附近探查地形,地形图要详细。”

“王当,赵踏,你二人带各自人马随本军侯前往西城,我们先去面见郡守大人,把粮草给要过来。”

“诺”

众将齐齐应道。

“笑话,出兵打仗咋能消耗自己的粮草,必须让郡守出点儿血。”

刘安是个不能吃亏的主,不过也吩咐人把仅剩的两箱珠宝带上。山匪打劫百姓,他打劫山匪,不过用了这么久,也只剩两箱了。

大军开拔,到了西城。

王当和赵踏的人马留在城外,刘安只带着二人进了城。

事先跟邓功曹要了书信,刘安先去拜访了他的叔父,邓郡尉。

是往邓府后门去的。

“站住,来者何人。”

门口守门的小童叫住了众人。

“我家大人乃…”

王当正要开口,被刘安拦住了。

“劳烦小哥儿前去通报一声,就说同乡晚辈前来拜见。”

说着刘安递了封书信给他。

那小童拿了书信左翻翻右看看,站着却吃吃不动,

赵踏见状就要暴起,又被刘安拦住了。刘安递了袋钱过去后,小童才冷哼了一声往府内通报。

“大人,这厮欺人太甚。”王当怒道。

“算了,我们此行穿着便衣,本就不想引人注目,别多生事端,等着就行。”

王当赵踏皆是愤愤不平。

过了一会儿,小童走出来领几人进了内院。

一路走来,刘安觉得院子里空空荡荡的,颇有些家徒四壁的感觉。

“刘贤侄别来无恙。”

快到中堂,邓郡尉笑呵呵的出来相迎,刘安与自家子侄平辈相交,他叫一声贤侄也无不可。

“见过邓郡尉。”

“诶,你与令成是好友,今日又不谈公事,不用这么生分。来来来,进来说话。”

刘安笑着跟邓郡尉进了屋。二人也就是拉拉家常,刘安感谢邓郡尉上次提拔他做军侯,邓郡尉则是关心刘安最近过得好不好,有没有遇到什么难事。

“嘿,这个老狐狸,”

一番交谈下来,邓郡尉绝口不提公事,也不说他的提拔之恩,更不要刘安的孝敬之类的。

刘安门清儿。

见状也不提粮草的事儿,寒暄了两句就起身离开。

离开时却并没有搬走带来的两个箱子。

邓郡尉追出来喊他。

“什么?箱子?我来的时候没带箱子啊。”

“我走了。”

刘安就带人离开,回到了张成等在西城县北刚搭建好的军营。

第二天,便有押粮官押着一批粮草军械过来。

“嘿,上梁不正下梁歪。”

“守门的小童都如此贪财,你还跟我装什么高风亮节。”

刘安在心里冷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