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发配地方(1 / 1)
苏天言已经看过相关卷宗了。
他认为《我告诉你》简直是一次教科书式的翻新改造。
这次的买家非常清楚地知道,该产品的用户群体是哪一种,他们用了一种极为取巧的方式将用户需求牢牢的抓住。
会经常看价格走势的用户,那他们大概率也会经常看餐厅的评价,在综合衡量以后才去消费。
甚至吃饭是比网络购物更加刚需的一个需求。
要知道。
他们帝豪集团投资的某个网络浏览器,平均一个新用户的成本是60块钱,有两年甚至一度飙到200块。
用户的转化率起码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这在商业领域中是一个极为夸张恐怖的比例。
相当于人家花小钱办了个超级大的事儿。
一个850万,干了几百个850万才能办的了的事情。
除了用户群体和需求契合以外。
苏天言觉得还有很多亮眼的设计。
那就是大众评审制度。
《我告诉你》转为以评价为主的产品服务以后,每天肯定要面对海量的争议和纠纷。
完全依赖人工的话处理成本很高,而且速度和效率低下。
但大众评审制度却能很好的利用用户群体的力量进行“众包”。
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际层面都可以更快地处理关于评价的争议。
以用户为主要视角,增强“民主性”。
通过让用户参与规则制定判责标准解决纠纷裁决,能使判罚结果更贴近用户的实际体验和社区共识,减少平台单方面裁决的“黑箱”感。
这个设计的好处就是分担了平台的责任,更重要的是极大的降低了运营的成本。
很大程度上也转移了责任的压力。
出现任何问题,那就是用户评的,跟平台没关系,最后出来兜个底即可。
极大的节省了人力成本,这得省多少钱?假设《我告诉你》做成团购模式,那这些设计肯定就差点意思了,大概率会失败沉沦。
但《我告诉你》显然没有这样商业化,而是走了vip制度。
这更是让苏天言眼前一亮的设计。
相当于这款产品以后就是一个大型的美食社区、美食论坛。
这样的变化就导致前面的那些设计的作用就大了去了,与社区运营相辅相成的存在。
苏天言还不清楚买家是谁,他猜测有可能是哪所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亦或者常年在活跃在一线实战的‘资本局’。
总不能是野路子出来的泥腿子吧?
如果是的话,那他心里就更不舒服了。
自己这么辛辛苦苦培养儿子,结果还不如人家野路子出来的聪明?
不管怎么说。
苏澄这次放出去这么大个漏,他心里极为不爽。
别人能想出来,苏澄怎么就想不出来?这就是苏澄的问题了。
“苏总,您不能这样想少爷,因为资产处理的流程走到少爷这一步已经是最后一道了,您要是这么想的话那整条线上都有责任。”
“况且按照集团的原则,少爷是没有任何责任的。”
“这是您当时自己定下来的规矩您忘了吗?”
“您当时原话说的是‘我不可能把所有军官都送到《军法处》’啊!”
白子华温和地提醒苏天言,他当时在资产处理方面定的原则就是不追究责任,就以现阶段的标准来评判。
无论是放了漏还是怎么样事后都是不追究的。
不然的话,内部谁还敢帮集团处理资产?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万一经自己手把资产处理出去了,结果买家拿出了一套创造性的新方案翻盘了,那自己就得吃官司被集团追究责任了。
没有这样办事儿的,从法律层面、逻辑层面都是不对的。
帝豪集团也不是这么做的,这还是苏天言当时自己定下来的标准啊!“这个我不管。”
“我只看结果。”
“结果就是他放漏了。”
“他没想出来就是废物!”
“晟跃最后一道程序是干什么的?不就是替集团最后想招吗?”
“子华,你对他的要求太低了!”
“这怎么能行?!”
“况且,晟跃不是没有人提出来异议吧,有个小姑娘不是说她有想法吗,方案跟《我告诉你》现在这一套东西差不多。”
“这小子是怎么做的?第一时间就否定了!”
“集团大可借《我告诉你》开辟一个新的板块,这一次少说让集团损失了几十个亿的利润!”
苏天言已经看到了这款产品的潜力。
即便吃不完美团和点评的市场份额,也会把他们全部干碎。
因为这一套业务模式还可以进行延伸发展。
除了餐厅还可以做酒店业务,围绕着酒店再开一个板块,甚至商超都可以纳入他们的业务范围。
光这一套就不止几十个亿,少说也是上百亿的东西了。
白子华听完以后皱起眉头默默地看向龙若璃。
明白了。
白子华还在寻思,究竟是谁向苏总汇报的呢。
这件事情他没往上报啊!人这不就找着了吗?
龙若璃眼神闪躲,她表面上直视着苏天言,但却用眼白的余光与白子华进行了对视。
“子华,这件事情你应该是知道的吧?”
白子华坦荡地承认:“苏总,我是知道的。”
“那你为什么不来找我汇报?”
“苏总,请您允许我解释一下。”
苏天言眉目低敛,他等着白子华的解释。
白子华整理了一下语言:
“苏总,那个小姑娘的方案我是知道的,我也看过了,但大体上是很模糊的,并没有具体的措施,换句话说没有具体的可行性,无法落地。”
“况且苏总,这个案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没有更多的时间给少爷思考,集团上上下下的倾向都很一致,尽快出手才是最好的办法。”
苏天言一边听着一边摇头。
他并不认可白子华的解释。
无论有没有可行性,能不能落地执行。
起码有人提出异议,而且人家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吧?这就给了苏天言充分的动机。
人家把航向都给你确定了,你这个船长连船开不起来?他哪怕发散一下思维呢,在人家小姑娘的方案上思考一下呢,都不至于到这种结果吧!这点商业嗅觉都没有,还想着接班呢?“你就惯着他吧,这点时间一点压力都没有,结果就干出这么个事儿!”
苏天言觉得之前龙若璃说的一点都没错,这个废物儿子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磨炼。
此时的龙若璃终于找到了开口的机会,她想尽可能地替白子华解围。她确实绕过了白子华主动向苏天言汇报了这件事情。
但她没想到的是天言哥的反应出乎意料的大!
龙若璃认识他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他发这么大的脾气。
苏天言平常是一个情绪极具内敛的男人,尤其是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从外面看根本看不透他那颗像钻石一样坚固的心。
龙若璃甚至有点后悔这么上报了。
“天言哥您别生气,这个我刚开始都没看出来。”
苏天言面对龙若璃的话没表态。
在他这里,没表态就是一个很明确的态度,默认了龙若璃说的话。
苏天言不需要骂龙,龙看不看出来都无所谓,她又不接自己的班。
但苏澄一定要能看出来啊!换作平常,苏天言也不会发这么大的火。
可他现在没剩几年时间了。
苏澄还要让他培养多久?
三年?
五年?
到时候自己坐在轮椅上需要人一把屎一把尿的时候这小子才能真正成长起来,才能继承他的衣钵吗?!集团普通人是普通人的标准。
作为他苏天言的儿子,就要符合他的标准。
他花了这么多年的心血培养这小子,结果他的眼界、认知水平、创造性、思维都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那他不是白培养了吗?“行了。”
“别让他在我眼皮子低下给我混了。”
“给他发到地方上去吧。”
“我算是看出来了,这小子没点压力是不会成长的。”
白子华听到小澄即将接受的惩罚以后不禁瞪大双眼。
曾经在共情案件中,苏总就想过要给小澄发配,当时说的是随便找个商场或者酒店,让他去当物业经理给人看大门。
但这次苏天言变了,他说发配到地方上,是要把苏澄赶到澳岛去。
白子华听到澳岛,第一时间站出来极力劝阻:“苏总,您可千万要慎重考虑啊!”
“教育最忌讳的就是揠苗助长!”
苏天言此时听不进任何劝阻的话。
他自知自己已经不剩多少时间了,也就几年的清醒头。
所以他必须加快对苏澄的磨炼。
就算是揠苗助长他也认了。
白子华察觉到苏天言态度坚定,从眼神里就能看出来无论自己怎么劝,都不可能让他改变主意的。
这可能是事发以后苏天言早就决定好的事情了。
从这么多年他对苏总的认识来看,只要苏总一旦决定了某件事情,那99%是不会改变的。
这句话只要说出口,那就会落地生根。
圈子内的人每聊到苏总,都必然带“金口玉言”这么个形容词。
就算是白子华也没办法,只能向苏天言妥协。
“苏总,那我们是不是要提高一下安保队伍,增派一些人手?”
“怕鸡毛,又不是让他去非洲打仗,还得给他派个警卫连保护着啊?”
“他要是真有打仗那个本事我也认了。”
白子华心中一紧。
澳岛不比京州,那里势力交错局情复杂。
别说是警卫连了,白子华愿意把全港澳所有退役的飞虎队都给雇过来私底下保护苏澄。
哪怕用人情换他也要换几个人过来。
在京州还好说,他们有快速反应小组和机动小组。
但是那个地方是真的要考虑一下人身安全问题。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到了他们这个层面,什么事儿都能碰上。
白子华甚至一度怀疑苏总是不是已经气昏头了,竟然连小澄的人身安全都不顾了。
还是说……此时的苏总犯了阿兹海默?安保方面白子华不打算跟苏天言争辩了,这个他自己想办法算了。
至于其他的,白子华还是要尽可能的为小澄争取。
“什么都别跟我说。”
“就我看他这几天的状态就不是什么好状态,天天还跟那俩废物在那嘻嘻哈哈的。”
白子华和龙若璃都知道,苏天言说的俩废物指的是张烊文和秦奋。
“他放了这么大个漏,难道对集团就没一点愧疚感吗?”
“还有脸出去跟人在外面吃饭聚餐,我真服了。”
“就没见过这么没皮没脸的。”
“自己怎么上来的全都忘了。”
他钦定了这次的磨炼题目:压力。
苏天言深知一个好的情绪好的心情对于直觉、认知水平、创造力的帮助。
但同时也会放松警惕,自身的动物性特征会被发大,更容易受到低级诱惑和趣味的影响,容易犯逻辑性上的错误。
因为一个好的情绪是事情进展顺利的信号,他会相信周边的环境是安全的,会告诉自己即便卸下防备也没什么关系。
尤其是这段时间苏澄并没有表现出来相关的特质,尤其是认知和创造性。
一个糟糕的情绪会告诉他,你的事情进展、人生进展其实并没有那么顺利,是有可能出现威胁情况的存在,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他要用压力测试来磨炼苏澄的品行,他要看苏澄在高压状态下的表现。
其次。
苏澄这一次让他的帝豪集团损失了几十亿,这小子必须补回来。
而且得在这次的高压环境下补回来。
“这段时间不用给我实时汇报他的事情了。”
这一次,苏天言不会再心软了。
这小子想跳楼就随便跳,他无所谓。
死了就死了。
这种废物继承了也没什么用,到时候也只能把他辉煌的帝豪集团给整的满目疮痍,让所有人都笑话他苏天言的种只能“二世亡国”。
要是没死,能扛过来那就再说。
白子华心中感觉到深深地无奈和窒息感。
可这“几十亿的损失”是小澄造成的吗?
肯定不是啊!苏总已经把《我告诉你》未来可成长的做大以后的规模程度施加到了小澄的身上,要小澄去偿还这凭空捏出来的几十亿外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