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章 厚脸皮遇到刀子嘴,又是附子(二合一章)(1 / 1)
“方院长说笑了,我们是会诊嘛,肯定是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啊……这俗话说得好,人多力量大……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嘛!”崇文医院的那位脸皮确实是厚,被方药中这么怼,他还愣是没有一点生气的样子,笑呵呵的回应到。
这种人才是最可怕的,隐忍脸皮厚,随便你怎么说,他都要想方设法的完成自己想要达成的任务。
就连方言都有些佩服这家伙了。
不过佩服归佩服,但是对他的防备心直接就提升了一个档次。
而他这些话明显就是奔着陆同志去的,在不知道的人耳朵里听到这些话,当然觉得是相当有道理。
陆同志都忍不住的点了点头。
不过很明显惹错人了,方药中冷笑一声,说道:
“既然你这么想讨论,那现在方言辩证已经出了结果,现在你来吧!”
“现在最难的部分已经被方言解开了,这都是写好的辩证点。”
说着指了指方言写的医案,上面引经据典的内容,要不是有中医基础还真是看不懂。
对方顿时有些难受了。
一旁的陈科冀教授也说道:“就在这里讨论吧,你说你的意见,我们听听您的高见。”
对方对中医虽然不至于一窍不通,但是也只是知道一些简单的,真的让他来,他还真就没办法了。
真要他说,那就只有按照他之前说的“结合一下中医”。
崇文医院的中年医生盯着医案上“本虚标实,以脾肾两虚为根本,寒湿瘀阻为标。”的字样,指尖在白大褂口袋里攥成拳头。
目光在方药中为首的几个西苑医院的医生脸上扫过。
然后把求救的目光投向了方言。
从开始到现在,虽然方言说了不会搞中西医结合,但是态度上来说是最好的一个,并没有对他直接发起攻击。
结果下一秒,接收到他目光的方言,直接拿着医案塞到他手里。
“来吧!加油!”方言对着他说道。
崇文医院的中年医生差点一口老血吐出来。
哥们儿就只是想分点功劳,不是真的想要自己开方子。
都让出来让中医全权治疗了,现在一句话直接又把他给架起来了。
他清了清嗓子,想要给自己找个台阶,但是目光扫过陆同志期待的眼神,话到嘴边又说不出来了。
“说啊?”方药中催促道。
中年医生最后硬着头皮开口:“我认为既然是寒湿,那就应该针对它……”
他支支吾吾的半天,就没说出个所以然。
他知道自己就算是说出一个方子,陆同志虽然听不懂,但是在场的其他中医都是听得懂的,方药中绝对不会给自己面子,怕是当场就要拆他的台子。
最终他脸肉眼可见的红了起来。
方药中和陈科冀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的,方言直接把医案塞到他手里,更是让他下不来台了。
这时候,陆同志也算是看出来了。
他看到眼前这情况,问道:“这位同志的中医水准,好像并不是特别好啊?”
不过这话一出,中年医生就找到了台阶,立马就坡下驴说道:“我是学西医的,中医方面也学过,但是水准没有方言同志高,害怕说不好,影响到了他们的判断。”
方言听到他这话都服了,这真他娘的是个人才。
都到这个地步他还能找到台阶下。
陆同志搓了搓手,东北口音里带着几分实在:“学西医的好啊,懂科学!”他指了指床上躺着的侄女,问道:
“那现在能让方言同志看病了不?”
“……”中年医生张了张嘴,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陆同志其实也不笨,看到两边人的态度后他就基本清楚是怎么回事了。
现在但凡是其他的中医,他可能还要犹豫一下。
但关键是现在是方言在看病。
方言是谁?
是他本来到京城来就想要找的中医。
而且是到现在都是保持着百分百治愈率的中医师,虽然不知道他以后会不会被什么病难住,但是很显然眼前自己侄女的病,并没有把他难住。
刚才他还以为这个医生能够说出什么有点建设性的东西来,结果搞半天,都没有搞出点所以然来。
这不是就是纯纯的耽搁时间,想要在自己面前露个脸吗?
这其实换做其他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行了。
但是现在人命关天,正是抢时间的时候,他居然叫停众人就是为了这事儿。
陆同志后知后觉,火气也是不断从心里冒出来。
看到陆同志这样子,中年医生的额头上冷汗一下就下来了。
不过他依旧还是强装着镇定,对着陆同志点了点头,说道:
“有道理,现在还是让方言同志先开药好了。”
说完就直接把手里的医案重新交给了方言。
方言无语,不过还是拿过后,就开始拿着纸笔,开始写了起来,为了病人懒得和他拖时间。
他最先写的就是治法:大力益脾肾以充先后天,温阳化湿兼活血,填髓生血摄血固脱,气血营卫日充,贫血自然纠正。
就这些的内容都像是故意针对他们西医的。
什么先天后天?搞这些玄之又玄的东西!
不就是显得你知道,其他人不知道吗?
加上周围一众中医点头,真就是不是一个圈子不要强融。
方言这边到是没管别人怎么想,写完过后顿了顿,旋即列阵而出的是具体方药,主次分明:君药(温阳化湿,峻补脾肾):生附子(先煎)15g,大辛大热,回阳救逆,驱阴寒,壮命门真火以温化三焦之寒湿。
此为扭转危局、逆转脾肾阳虚病根之定鼎之药。
炒白术30g,重用以强健脾运,温中燥湿,化生中焦气血之源。
麸炒薏苡仁50g,大量应用,取其渗湿健脾之功,化在里之寒湿,尤擅治下肢水肿。
臣药(填精益髓,摄血固脱):鹿角胶烊化9g血肉有情之品,温补肾阳,填精益髓,助生血。
巴戟天15g补肾阳,强筋骨,配合附子温而不燥。
菟丝子20g平补阴阳,填精固肾,益髓生血。
炮姜炭15g /杜仲炭15g温经止血,引血归经(选炮姜炭侧重脾不统血、便溏;选杜仲炭侧重下焦虚寒失摄,视具体出血倾向定夺)。
益母草 15g /泽兰 12g活血利水,祛瘀生新,化寒湿之瘀阻(选益母草利水强兼调经;选泽兰活血利水侧重治水。
佐使药调和诸药,升清降浊:
茯苓 30g增强利水渗湿,宁心安神。
炙甘草10g补中益气,调和诸药,缓附子之烈。
柴胡 6g /桂枝 6g轻微升提肝气/通阳化气,助阳药通达全身(视患者有无明显的气滞或表寒征象选用)。
车前子(包煎) 15g利水通淋,引湿浊下行从小便而走(若水肿严重则加用)。
煎服法:附子先煎:单独入锅,加足量清水至少煎煮2小时以上,至口尝无麻舌感为度!取滤液备用。
他药同煎:余药(除鹿角胶)浸泡后与煎好的附子滤液同煎,大火煮沸,文火慢煎30-40分钟。
鹿角胶烊化:药液滤出约200ml,趁热加入捣碎的鹿角胶9g,搅拌至完全溶化。
服药方法:每日1剂,浓煎200-250ml药液,分3-4次少量温服(避免空腹,免伤胃气)。
病情危重,首日可考虑昼夜间隔两小时连进,务必密切观察反应!
固脱止血(备选急用):若见出血量大或气息急促欲脱者(方前准备),急用真蜂蜜30g温水冲调送服云南白药保险子1粒。
接着写完,方言又对着这里的护士说道:“全天都要密切监测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水肿消退情况、皮肤瘀点、二便、神志变化、口干渴情况。”
“这会儿开始不要喝任何的冷水,吃任何的水果,要不然待会儿我的药喝下去可能会中毒。”
“就算是喝了药之后,二十四小时内都不要喝任何的冷水吃任何的水果。”
“嗯,我记下来了。”
方言将写好的方子和注意事项直接递给方药中过目。
方药中快速扫视药方,眼中赞赏之意掠过,尤其看到附子先煎久煮、鹿角胶烊化、分次频服等关键细节处理得一清二楚,以及温阳益气兼顾止血的策略后,对着方言认真地点点头:
“药精而力专,辩证用药丝丝入扣,尤其附子运用有胆有识。”
一旁的陈科冀教授也凑过来看了看药方,特别是看到重剂白术、薏苡仁利湿健脾和炮姜炭/杜仲炭固摄止血的搭配,也向方言投去了认可的目光:“温阳化湿而不燥烈过头,扶正固脱不忘祛瘀通络,好思路!”
这会儿方药中已经毫不犹豫地在处方下方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接着他递给了护士。
方言对着那个护士说:“按这个方抓药,即刻煎服,关键是附子必须久煎到位!这边药房负责抓药和监煎的人,让他务必按方子里嘱托执行,另外分次频服是缓图之法,不要图快。”
护士听到后认真的点了点头。
其实这种情况方言是打算用武火开水急煎的,但是他没用,主要是考虑到患者病情本质是“寒湿凝滞”,需要充分发挥附子“温阳化湿”的核心功效。
与新加坡病例的“湿热毒盛”不同,本案属于阴证、寒证无高热、舌淡苔白、水肿明显。
附子在此方中是君药,核心作用是“回阳救逆,驱阴寒,壮命门真火以温化三焦寒湿”。若用武火急煎,虽能快速解毒,但会破坏附子温阳的有效成分,导致温阳力度不足。
现在虽然病人的状态危险,但是还不是那种“嘎巴”一下说死就死的程度,时间上来说是支持方言这么做的。
武火急煎虽能快速起到治疗作用,但易致阳气暴升、阴液难继,反而扰动阴阳平衡。
文火煎药配合少量频服,既能持续温补脾肾,又能借时间维度逐步激发机体自愈力。
方言开好了药,接下来当然也不要能光坐着等两个小时。
这个时候他还准备了艾灸的方案。
现在病人这个状态不能针刺,但是可以艾灸。
心原因在于患者存在致命性出血风险。此时任何针刺都可能引发皮下血肿或深部出血,尤其腰腹(关元、肾俞等补阳要穴)或肢体(足三里、三阴交等)穿刺可能导致不可控出血。
患者呼吸急促、面肿唇淡,属《伤寒论》“阴阳气不相顺接”的厥脱先兆。
针刺调动经气非常可能加速气血耗散,正如方言之前所述:“血虚至极忌伤络”。
方言对着一旁的另外一个护士说道:“麻烦帮忙弄点粗盐和艾条过来,现在我要给病人艾灸。”
“粗盐?”对方一怔,有点没反应过来。
方言点头:
“嗯,隔盐灸。”
“好。”护士应了下来赶紧去照办。
“你是打算艾灸什么穴位?”一旁的方药中对着方言问道。
方言点了点头解释道:“我打算神阙穴粗盐填脐,艾炷灸15分钟,取《针灸大成》“灸神阙回阳固脱如沸汤泼雪”之意。这里也能免穿刺,肚脐天然凹陷避开创面,盐层导热均匀防烫伤。”
“另外我还打算在他关元穴悬灸,艾条距皮肤3cm悬灸20分钟,温补下元。”
“艾灸提升体表温度,待会儿还可以加速附子的“温化三焦寒湿”药力渗透。”
“关元穴悬灸激发下焦元气,还可以增强鹿角胶“填精益髓”之效。”
听到方言这么说,方药中略微思索后和陈科冀就同意的这个方案。
并且对着他叮嘱到:
“嗯,那你小心,可不要把皮肤灸出水泡了。”
方言一脸莫名其妙,问道:
“难道这里没有艾灸盒?”
方药中诧异:“我以为你亲手做。”
方言无语了:“发明工具就是拿来用的嘛……况且还是我自己发明的。”
方言可没打算在陆同志面前表现。
“我可以来帮忙!”一旁沉寂了好一会儿的崇文医院中年医生,对着方言说道。
方言说道:
“艾灸盒保险得多,不劳您费心了。”
对方只能尴尬的挠挠头,不过看他的样子伤害并不大。
方言也懒得理他,这会儿他连对方对的名字都没问过。
过了一会儿护士就来了,方言取艾绒捻成锥状,让后以纱布护住患者脐周皮肤,再将粗盐填实神阙凹陷。
艾炷点燃后放在艾灸盒里,放上去过后,盐粒哔剥轻响。
“什么感觉?”方言对着患者问道。
患者说道:“有股子暖气,还挺舒服!”
这是艾灸的阳气沿任脉直透下焦。
方言他转头再次拿起另外一个盒子,调整过后开始悬灸关元,离皮三指,要灸够二十分钟。
做好了这一切过后,方言看了一下时间。
然后对着众人说道:
“大家都别围着了,病房就这么大一群人在这里堵着空气就不流通了。”
艾条的烟飘散出来,确实让病房里的空气有点不太好。
方药中听到方言这么说,当即心领神会,对着崇文医院的人就邀请他们去外边等着了。
他也没让人真的走,主要不现实。
反倒是一喊人家可能就死都不出去了,还是让他们在外边等着就行了。
没有闻习惯艾条味道的人,确实有点顶不住这气味,感觉眼泪都要出来了。
听到让他们出去,顿时一个个也不装了,直接就借着机会往外走,反正在门口也不耽搁他们知道里面的情况,随时想进去就进去。
在房间里面,方言时刻都在观察病人的情况,询问她现在的感觉和状态。
“现在肚子里像揣了个暖水袋。”患者眼睑轻颤,浮肿的眼皮缝隙里透出一丝清明,“刚才还发紧的胸口,现在松快多了。”方言仔细数了下,她的呼吸频率从每分钟 28次降至 24次,虽仍短促,但吸气深度略有增加。
方言将手背贴在患者小腹,能感受到艾灸盒传导的热力正透过盐层渗入体内:“有没有哪里觉得烫?”
“不烫,就是暖得舒服。”患者舌尖舔了舔干燥的嘴唇,“好像有股气往下走,想上厕所了。”
说完她马上又补充到:“只是想,但是我知道这会儿去上也上不出来。”
方言点了点头,继续和她对话。
约5分钟后,她原本青灰的唇色泛起一丝淡粉,脚踝处的水肿皮肤开始出现轻微褶皱。
“悬灸的这儿有点发麻。”患者声音比之前清晰了些,“就是大腿根儿酸溜溜的,像跑完步似的。”
方言用拇指按压她的太溪穴,指下感觉从之前的“空软如棉”变得“略有弹性”。
听到侄女的情况,陆同志也凑了过来,怎么回事。
方言对着两人解释道:“这种酸麻是阳气在通经络,是好现象。”
接着方言又摸了一下患者的额头,腋下,还有脚底板,感受了一下温度后,对着方药中说道:“温度降了一些,不再是之前的低热缠绵了。”
方药中听到后,来到患者左手边,开始在寸关尺诊脉。
现在方言这套治疗有点超出他的设想,本来他以为方言是打算用独参汤加参附汤的经典固脱组合,针对黄疸沿用“茵陈术附汤”的保守化裁,止血策略侧重“炭类药加食疗”双轨制的办法。
结果方言直接一上来就是生附子。
不过想来也对,方言好像挺喜欢用附子的。
诊断过后确实有好转。
艾灸进行到15分钟时,患者再次说道:“我感觉这次是真的想上厕所了。”
“大的小的?”方言问道。
“都有。”患者回应到。
方言对着护士说道:
“带她过去上厕所,艾灸盒绑着就行了。”
护士点了点头,然后带着有进了特护病房的厕所里。
过了一会儿,患者走了出来。
方言询问道:“怎么样,大小便情况如何?”
对着一个年轻姑娘问这话,但凡要在其他场合,方言都能被当做流氓抓起来。
但是这里就这么顺其自然,并且大家听了也觉得挺正常。
患者对着方言说道:
“小便颜色最开始是深黄然后变成浅黄了,大便还有些溏薄,但排出的时候,没有“黏滞不爽”的感觉了。”
方言点了点头,患者面部浮肿处的皮肤透明度降低,黄疸所致的暗黄色略微淡化,尤其眼角周围的皮肤透出一丝血色。
他让患者继续躺下,观察到她这会儿嘴唇这会儿有些干裂。
方言看到桌子上还有个茶缸,看了下里面是温水。
方言拿了个棉签占了点水,给患者的嘴唇润了润,然后问道:
“现在还心慌不?”
“没刚才那么慌了,就是脑袋还是晕。”患者眨了眨眼睛,回应到。
方言注意她巩膜黄染边界似乎清晰了些。
这时候患者又说到:
“口苦也轻了点,刚才还觉得嘴里像含了黄连,特别是碰了水之后,感觉嘴里更苦了。”
“这是什么情况?”陆同志有些紧张的对着方言问道。
到现在他都尽量不开口说话,免得自己打扰了方言的思路。
不过这会儿听到这里他有些忍不住了。
方言看了他一眼,解释道:“脾肾阳虚,寒湿凝滞中焦,导致肝胆疏泄失常。”
说完指了指艾灸盒:
“艾灸激发阳气后,原本瘀滞的寒湿开始松动,但尚未完全排出,此时胆气因阳气推动而上逆,导致口苦。”
“这种口苦,多伴随口淡、舌苔白腻,刚才杨同志自己说“像含了黄连”这就是寒湿化热未深的表现。”
“另外温水湿润嘴唇时,外界水液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引起肝胆经气上冲。”
“中医认为“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当寒湿瘀阻时,胆气本就上逆,水液刺激如同“投石问路”,暂时加剧了胆气上逆的程度,导致口苦感增强。”
“此外还和艾灸有关系,神阙隔盐灸与关元悬灸激发了下焦阳气,阳气如“离照当空”,开始驱散寒湿。此时病邪(寒湿)被阳气逼迫,从深部向体表或上焦迁移,胆气作为“少阳春升之气”,在正邪交争中首当其冲,上逆至口腔便出现口苦加重。这就是我们中医名著《伤寒论》所述“邪正交争,病必作”的典型表现。”
听到方言的解释,方药中和陈科冀他们都点头,方言是把三个点都分析到了,这要是研究生考试,方言这就属于是满分答案了。
而门外崇门医院的人听着方言在房间里侃侃而谈,这会儿甭提多着急了。
但是想搭话又搭不上话,就只能干着急。
虽然陆同志听得似懂非懂,但是他就知道一个信息,现在的一切都在方言的掌握中,他点了点头,知道侄女这盘应该是稳了。
不由得感慨一句:“我就说还得找纯中医嘛!中西医结合医了两年,医生自己都没搞明白。”
说着,他还看了一眼屋外。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晚点还有加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