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2章 京师名医们,来改变历史吧!(月票(1 / 1)

加入書籤

方言想了想,对着老胡说道:

“那也别这会儿去,待会儿我查完房也要去那边,咱们一块儿过去。”

老胡思索下,点头道:

“好!”

“那我正好先准备下礼物。”

接下来两人分头行动,方言去查房,老胡回到他们在协和住的地方。

等到方言查完房过后,老胡那边也准备好了礼物。

是之前李成竹送给他的两瓶红酒,以及一条丝巾。

这样给夏总编和他老婆林音的礼物就都有了,按说方言也该出一部分的,不过老胡根本没在意这个,等到方言一下楼,当即就叫上他出发去华夏中医研究院了。

三公里距离,还是直线,开车一会儿就到。

这会儿早上七点出头,正是这边的早饭时间,方言他们停好车,看到不少人在食堂方向出入。

“现在十有八九都在吃早饭,咱们是食堂还是去出版社的办公室?”

方言说道:

“去夏总编的办公室吧,食堂人太多了看到咱们提着礼物也不太好。”

老胡点了点头,接下来两人就朝着出版社而去。

路上遇到不少熟人都在和方言打招呼。

“方主任!早啊!”一位头发花白、拎着铝制饭盒的教授停下脚步,笑容满面地看着方言,显然是听到了风声:

“赵院长提了一嘴,说你今天来组织南洋古籍那个大项目?需要我们这些老骨头搭把手,随时言语啊!”

他眼神热切,显然对参与这个由方言主导、军区关注的文化成果项目很感兴趣。

方言听到后连忙点头。

“方大夫好!”旁边另一位看着年轻些的研究员也凑了过来,带着探究的语气:

“您那边……南洋古籍的具体分工定下来没?赵院长说这次规模大,我们可都翘首等着任务呢。”

这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对方言牵头项目的期待和参与的积极性。

“赵院长看来宣传的很到位啊?”老胡对着方言说道。

接二连三的好些人打招呼,让方言都感觉今天自己受关注度是不是太高了点。

不过回头一想也能理解,能在这个重要项目中出力,对大部分人而言既是学术上的提升,也是资历上的积累,毕竟是要作为八一献礼的东西。

“老胡同志也来啦!”又有人看到了方言身边的老胡,点头致意。

老胡现在在研究院也不算是生面孔了,好些人都知道他跟方言的合作关系,以及他那个给研究所带来资金支持的企业。

老胡笑着点了点头,对着方言说道:

“瞧瞧,我都有人打招呼!”

这时候迎面走来两位捧着搪瓷缸、里面盛着小米粥边走边聊的助手,看到方言也停下脚步微笑点头:

“方主任早,你这是去找赵院长?”

“他在办公室呢!”

言下之意是已经知道他今天要开始做南洋古籍的项目。

“我先去找一下出版社的夏总编,待会儿再去找赵院长。”方言笑着对两人回应道。

两人恍然大悟,对着方言说道:

“夏总编刚从食堂走,应该已经在办公室里了。”

方言恍然,然后和老胡加快脚步朝着那边走去,路上还遇到几个打招呼的,方言感觉赵锡武院长像是发了个全院通知似的。

接下来方言找到了夏总编,这会儿他刚吃过早饭,正在给自己泡茶呢。

看到方言他们来了,也有些惊讶:

“怎么这么早就来了,才七点出头呢!”

方言回应道:

“早上刚得到廖主任那边的明确回应,您那份‘回流专家’名单的方案,廖主任完全赞同!”

老胡紧随其后,晃了晃手里的网兜,里面的红酒瓶和丝巾盒清晰可见,他接过话头,脸上是商人特有的热络笑容:

“这不,好消息就得趁热!廖主任发话了,让您放开手脚去谈!”他把网兜小心地放在办公桌一角,“东西先放这儿了,一点心意,不成敬意。”

夏总编眼神扫过礼物,脸上露出笑容:

“胡先生太客气了。”

老胡说道:

“一点小心意,给您的酒,还有给您爱人的丝巾。昨天辛苦您理名单,今儿还得让您多费心联系人了!”

“嗐……你这……哎呀,你这…太客气了!这又不是什么苦差事,都是为了工作嘛。”夏总编习惯性的想要推一推。

方言说道:

“收着吧,老胡讲究这个,您就尊重一下咱们侨胞朋友的习惯。”

夏总编这才笑着就坡下驴,答应了下来。

接着方言又给他说了下今天打电话的过程,夏总编听了后,说道:

“我就说嘛!廖主任是明白人,这事儿按规矩办对大家都好。”他对着方言说道:

“他老人家原话怎么说的?”

方言知道,他需要确认领导的指示边界。

方言点点头,语气肯定:

“原话是:‘既然名单列好了,那让夏总编尽管去联系,放开手脚去谈!务必挑选品德过硬、专业确实对口的。双方都确定意向后,把具体的人选和情况尽快梳理个名单报给我。’”方言模仿着廖主任略带口音的语调,“后续调动手续他直接转李副部长那边办,保证无缝衔接。”

夏总编听完露出思索之色,这比他预想的支持力度更大,他倒是不怕方言瞎编,这点信任还是有的,略微想了想,他就拍板:

“好!这就稳了!”

“我就怕廖主任觉得程序上有问题,误会是挖墙脚或抢功。”

“这样好,正规军打主力,我这编外的探路先锋也算功成身退,人定了名单我第一时间给你,再由你上报给廖主任。”

“能尽快回来的人员名单我昨晚熬夜基本都理顺了,”他起身在书架上翻找,抽出一个牛皮纸笔记本,“就剩几个小细节再核实下,马上就能启动联系!”

方言立刻追问,时间对他很重要:

“那依您看,跟这些专家初步沟通确认意向需要多久?”

他需要个时间表。

夏总编坐回座位,翻开笔记本扫了几眼,思忖着回答:

“名单上的人大多都是当年从京城走的,想回来的心思都写在脸上。陕西那边几个,我跟钱所长熟,电报或者电话过去,估摸着一两天就能得到明确答复。其他地方的,费点周折,最多也就三五天,准信儿就都能收齐了!”

方言和老胡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满意。方言说:

“太好了!越快越好,廖主任那边也说要快!研究所也急需人手铺开摊子。”

夏总编合上笔记本,斗志满满:

“行!我这就开始!咱们兵分两路?你们该去研究院那边也得抓紧吧?回来后还得给他们安排住的还有家属工作,你得和领导先商量好,我这边搞定了随时通知你!”

他说着已经拿起了桌上的电话听筒,准备着手联系了。

方言点了点头,接下来和夏总编告别,带着老胡出去了。

接下来正好要去见赵副院长,顺便就要把人员回来后需要安排的事儿给他说说。

老胡这边事儿办妥后,还有其他事儿,临走之前他对着方言说道:

“工作安排的如果不好办的话,咱们朝阳东坝和沙河片区厂还有位置,等到生产线升级后,还需要人员,到时候可以安排解决一些岗位。”

“知道!”方言点了点头,不过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想让家属进那边工厂的,要不然真是不好管理。

接着方言和老胡告别后就到了赵锡武院长的办公室。

敲了敲门刚进去,就已经发现里面有不少人了。

方言一看程莘农程老,王伯岳王老,王文鼎王老,钱伯煊钱老,还有屠女士也在。

“来了!”赵锡武院长对着方言招呼。

他对着方言说道:

“人员我给你通知了,现在手里工作不太忙的,都可以过来参与你这个项目。”

“大概今天上午能来一部分,下午还能到一部分。”

程老对着方言说道:

“主要是昨天通知今天就要做,好些人手里的工作还交不掉。”

“学校那边的通知没?”方言指了指隔壁的首都中医药大学,那边的还有不少教授呢。

“只要不参加阅卷的,九点的样子来。”赵锡武院长说道。

方言恍然,这时候赵锡武院长又对着方言问道:

“你联系你师父联系的怎么样了?”

方言回应道:

“除了我罗师父去老家义诊了来不了,其他人都会过来。”

“另外他们可能还会叫一些人。”

“大概中午就会到位。”

赵锡武院长点了点头,接着对着方言说道:

“那咱们先去办公点吧,就上次你们修复御修医方类聚的地方,按照你之前的规划表,把今天的分工分组做了。”

说完他提醒道:

“对了,古籍你带过来了吧?”

方言点头说道:

“带了,在停车场车里。”

“那走吧!”赵锡武院长站起身招呼众人下楼。

方言这时候又对着他说起了另外一件安排工作的事儿。

“赵院长,还有件事得跟您合计,”方言跟着人群往门口走,低声说道,“夏总编那边联系的‘回流专家’,大概一周内就能定下来。这些人回来后,家属安置、住房调配都得提前张罗,廖主任说让咱们先拿出个方案,他好跟部里申请资源。”

赵锡武脚步一顿,回头看他,略微思索后说道:

“住房倒是有几处闲置的老宿舍,就是小点,两居室挤挤也能住。家属工作嘛……研究院的后勤、图书馆正好缺人,让她们先去过渡?”

“怕不够,”方言补充道,“名单上有超过十位专家,光家属保守估计就十好几口。需要工作的人不少,老胡提了句,他东坝的厂子能消化一部分,但我想着尽量让家属留在研究院体系里,方便照应。”

程莘农在旁插言:

“几家医院的一些部门,还有中医药大学那边,食堂、校办总缺人手,我去跟玉川那边打个招呼。实在不行,让这些家属去医院中药房学抓药,有专家家属这层关系,问题不大。”

赵锡武想了想一时间也没更好的办法,说道:

“过渡一下还可以,其他尽量协调,住房的事我让行政科先清出来几间,不够就跟隔壁医院借两间周转房。你把专家名单里的家属信息整理出来,标清楚她们以前的工种,我好针对性地去协调。”

方言应道:

“我下午就让人去夏总编那儿抄一份。”

说完他又提醒到:

“对了,还有孩子上学的问题,能不能跟附近的中小学通个气?”

“这个简单,”王文鼎笑了,“咱们自己单位就有学校,提一句就能办,如果其他区的学校,让研究院出封介绍信,问题不大。”

赵锡武拍板:

“就这么定了。住房、工作、上学,三样都得给人家安排妥帖,这些人是带着本事回来的,不能让他们为家里的事分心。”

他看向方言说道:

“你专心盯古籍的事,家属安置我来牵头,保准他们一回到京城,就能踏踏实实住下来。”

要不说,人家是院长呢,办事儿就是快,方言笑着点头:

“有您这话,我就放心了。”

接下来方言去了停车场,把古籍拿到,然后去了之前修复《御修医方类聚》的大会议室。

这会儿里面已经有好些人了。

看到方言拿着古籍来了,都热情的和他招呼,现在都知道这是方言带大家一起刷资历博名声的活动。

对方言那都是笑脸相迎。

接着陆陆续续的还在来人,学校里的人也来了,方药中,刘渡舟,金世元,任应秋……

方言对着赵锡武院长说道:

“咱们这么多人,不能把单位运作搞瘫痪了吧?”

赵锡武一怔,旋即乐道:

“哈哈,你想多了……放宽心,这大摊子运转多少年了,这种重要又不完全停摆的事儿,怎么周转我心里有数。”

方言点了点头。

等到后面,师父陆东华也到了,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一些西苑医院的医生。

比如古籍方面专家陈科冀也在。

他们一来就到了方言这边,询问他今天的安排。

“待会儿先开场讲话,然后分组,接下来就按照每组进行工作,大概和修复古籍的分组差不多。”方言回应到。

接下来人多起来,大家都开始互相聊天,聊起了方言这次的活动,以及上次方言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做的事儿,今天他们这次规模肯定是超过广州那边的,而且还要把事儿做的更好。

隐隐之间已经有互相比较的意思在里面了。

等到快到九点的时候,师父焦树德也带着一帮人来了,中央保健医疗中医小组,正儿八经的太医院人员。

这下直接给大家震惊了。

七嘴八舌的讨论这:

“嚯,这帮人都来了!”

“这也是方主任的师父……”

“好家伙,面子够大的!”

“不光焦主任,你看他身后那几位,”有人用胳膊肘捅了捅同伴,“秦伯未先生!王绵之先生!那可是真正的太医院传人,上次在中医学会年会上,我想请教个脉诊问题都没敢上前。”

“方主任这面子也太离谱了,”一个刚从学校过来的讲师咋舌,“咱们研究院请了好几次秦老来讲课,都说是‘身体不适’婉拒了,今天居然主动过来……”

“你懂什么,”旁边的老研究员哼了一声,“这南洋古籍里多少涉及宫廷医案?太医院那帮人手里的秘本,说不定比咱们见的古籍还全。他们来,是给方言撑场子,也是来寻宝的!”

人群后排有人压低声音:“我听说啊,上次广州那边编的册子,保健组的人偷偷抄了一份带走,这次京城版要是做得好,指不定能进首长的藏书阁呢!”

“方主任的手里的东西可都是宝贝。”

“那咱们可得加把劲!”立刻有人接话,“不能让广州那帮人比下去,咱们京城的老少爷们,还能输给南边?”

众人嘀嘀咕咕的,方言已经上去打招呼了。

和这帮大佬们认识了一下,焦树德也正式介绍了方言是他徒弟这事儿。

面对这些大佬们,方言也恭恭敬敬的问好。

一时间也有些羡慕李正吉这家伙了,这里除了方和谦,其他都是这小子的师父,太医院重点培养人才啊……

而在场其他人几个人都好奇的看着方言,这个年轻人最近一年非常出名,他们也从各个渠道听到过他的名字。

特别是李正吉,对方言的评价相当的高。

要知道李正吉已经是天才中的天才了,以前根本没有听过他这么夸奖过同龄人。

简单的寒暄过后,人员也到位的差不多了,赵锡武院长接下来开始讲话。

“咳咳,”赵锡武轻轻清了清嗓子,没有用麦克风,宏亮而清晰的声音便带着一种沉稳的力量感,瞬间盖过了所有细碎的声响。

“同志们!人都到的差不多了吧?”

他目光扫视全场,在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和中央保健局的专家身上略作停留,微微颔首致意,随后落在了站在身旁、拿着那宝贵古籍的方言身上。

“感谢大家能在第一时间响应号召,放下手头的工作,汇聚到这里!”赵锡武开门见山。

“诸位这份对学术的热忱,对振兴中医的责任感,我先代表研究院,谢谢大家!”这句话说完,现场响起一阵掌声。

“今天这个会,是个大事!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赵锡武的声音陡然拔高:

“大家面前看到的,是我们的方主任历经波折,从南洋的侨胞朋友手中,特别是槟城‘永春堂’林家兄妹那里,费尽心力寻回的这批珍贵古籍!晚清岭南温病的医案、川派正骨的秘传手稿、《郑氏跌打续命方图说》等等,包罗万象,价值无可估量!这不只是一本本书,这是流落海外的国粹,是我们南洋骨肉同胞智慧的结晶,是他们拳拳报国心意的体现!”

“林先生他们万里之外,眼巴巴地把这些宝贝托付给我们,为什么?”赵锡武自问自答:“是信任!是期望!盼着我们能把里面的精华挖出来、传下去、用起来!”

“这次的任务,方主任牵头,就是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回应这份期望!”

“我可以告诉大家,这次目标很明确,在‘八一’建军节之前,十几天内我们要拿出一个响当当的成果!时间紧、任务重、意义大!”

“所以,各位能来的都是争分夺秒来了!这份支持,研究院记下了!”

“这次项目,由方言同志全权负责统筹。他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从广州的南方热带山地丛林医案整理,和我们这边前段时间的御修医方类聚的修复,再到与各方的谈判合作,都是实打实闯出来的!廖主任亲自点将,保健局的焦主任他们今天也拨冗莅临,这本身就是对方言同志和这次项目的最大支持!”

赵老提及焦树德和中央保健局专家,就是点明了与会者的“重量级”,也再次强调了项目的高度。

“接下来的工作,不能蛮干,我们这么多人聚在这里,更要讲究效率。方主任在开始任务前,已经有了个成熟的框架,古籍原文的校勘、注释是基础,药理分析是深化,最关键的是临床适配方案的探索!这是直接服务部队、服务南方边疆、服务我们即将走出去的涉外中医窗口的核心!”

赵锡武清晰地点出了工作内容。

接下来他又说到:

“具体的分组和任务分配,由方主任来宣布。”

听到这里方言一怔。

什么?这还得让自己来露脸啊?

这时候赵锡武他对方言点了点头。

方言知道这是领导把风头交给自己呢。

“各方向组的组长,谁牵头哪一块,方主任会斟酌人选,我们要人尽其才,发挥所长!”

“最后,容我再说一点,”赵锡武环视全场,脸上露出一丝带着竞争意味但更多是激励的微笑,“我听说啊,有人拿咱们这次跟广州那边比了?大家憋着劲儿不想输给他们?”

台下有人会意地笑了,气氛活跃起来。

“有比较,有竞争,是好事!说明咱们有上进心!但我要强调的是,我们不光要比速度,更要比质量、比深度、比它最终的实际应用价值!广州的同仁们做得好,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京城的力量聚在这里,更要做出一个标杆!”

“咱们齐心协力,把这批海外国粹的价值发掘到极致!”赵锡武用力一挥手,声音洪亮,掷地有声,“让它不仅是‘八一’的一份厚礼,更成为我们中医复兴路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做好了,往后很多年都会有人记着这事儿!”

“所以……同志们,有信心吗?!”

此话一出,台下陡然一静,接着爆发出整齐而响亮的回应:

“有!”

ps:今天冇了,明天请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