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3章 实战才是真本事,精英班嫡系进入研(1 / 1)

加入書籤

《黄飞鸿》里面的剧情,主角可没阴招,最多就是用了银针刺穴,只能算使用了暗器。

结果方言这会倒好,直接用上了辣椒糊脸的招数了。

“然后呢?”老范对着小李好奇的问道。

小李说道:

“那单浩然眼睛鼻子呛得跟火烧一样,捂着脸鬼哭狼嚎!”

“小师叔借着这空当,跟道影子似的绕到他侧面……啪!”小李学着方言的招式,手刀一劈:

“就是一记干脆利落的八卦掌!正拍那混蛋太阳穴上!那动静……‘轰’一声!他那吨位砸地上,烟尘都飞起来了!这下可算消停了!彻底不动弹了!要不是小师叔最后那两下,后果不堪设想!”

这时候霍佛观和文武纷纷说道:

“解气!真解气!就得让他尝尝自己那套不讲规矩的滋味儿!”

“就是,这种人就该这么收拾他。”

方言接过话茬说道:

“当时已经是没办法了,正面硬碰硬单浩然确实太强了,逼不得已就这样了,到是让海灯师父见笑了。”

海灯摆摆手,说道:

“不不不,刚才我这脑子,还停留在见招拆招的架子上,却忘了功夫最根本的是护人,方小友能够护得住师父师兄,那就是好手段。”

“方小友这身手,是从实打实的凶险里练出来的。”

“你才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守,什么时候该进,甚至……该用些不那么体面的法子。”

“这不是投机取巧,是实战里磨出的机灵,就像给人治急症,哪能总想着按部就班煎药?该下猛药、该用偏方的时候,就得果断。”

他顿了顿,感慨到:

“方小友你那几下,辣椒面也好,铁桦木也罢,看着糙,却处处透着护着身后人的实诚,这才是功夫的真魂啊。”

他露出几许回忆之色,说道:

“我想起年轻时在寺庙练拳,总想着把招式练得圆融好看,师父说我像在佛前供花,只图体面。”

“后来云游见了些江湖事,才明白真正的打斗,哪有那么多点到即止?对方亮了杀招,你还想着切磋,那是拿命开玩笑。”

说完他看向方言,笑着说道:

“我的手段,看着热闹,可真要遇上事儿,未必有方小友的办法顶用。”

方言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说道:

“大师过誉了,现在我自己会想,其实当时哪顾得上想体面不体面?满脑子就想着别让那人再站着了。真论招式,我那几下连皮毛都算不上,也就是仗着反应快了点,打了他个措手不及而已。”

海灯说道:

“反应快也是真本事,而且算起来你也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那个单浩然的手段也没多干净。”

丁剑点了点头说道:

“不错,单浩然最开始也是抽冷子下手的。”

海灯接话:

“所以方小友做的没问题。”

听到老和尚这么说,方言就知道今天应该是不用切磋了。

果不其然,老和尚转头就把话题说回了他年轻时候和人切磋的事儿上,再也没有透露出要和方言过手的打算了。

等到午饭吃完了,方言询问海灯落脚的地方。

当时京城的寺庙不多,广济寺作为佛教协会所在地在前面十年期间被关闭,目前还没恢复。西郊的龙泉寺(现凤凰岭附近),仍有僧人留守但是比较远,hd区倒是有个法源寺,不过方言也没去过不知道接待不接待外地和尚。

方言是打算,如果他们的住处还没安排好,就直接在这边安排个住处,这样伙食的问题也好解决,毕竟怎么说,人家也带了那么多书过来,加上还是老范的亲戚,自己于情于理的不能白嫖人家。

这时候丁剑接过话茬:

“我们安排在武校里了。”

“那边有房间,三位师父一人一间都够了。”

方言又问道:

“那伙食呢?”

丁剑表示到:

“没问题的,我们那边素菜,馒头,肯定是管够的。”

海灯也说道:

“我们很满意了,方小友不用太操心。”

听到他们这么说,方言就算是放心了。

出了燕京饭店,海灯和尚站在台阶下,手里捻着那串磨得发亮的菩提子,抬头看了眼日头,对身边,提着他送的那一大包书籍的方言笑道:

“方小友留步吧,再送下去,倒显得我们生分了,您去忙你的,我还要在京城好些天,咱们回头再聊。”

方言点头:

“大师要是住得不习惯,或是武校那边缺什么,随时让人捎个话来,片场、医院,研究院,或者您直接找长亭,找着我不难。”

海灯点了点头。

方言顿了顿,又补充道:

“终南山艾草的事,我马上就派人去联系,有消息了第一时间告诉您。”

“好!”海灯点了点头。

接着大家分开,老范作为侄儿还得去送送,方言继续忙自己的事儿了。

拿着那个终南山金线艾草的标本找到了赵锡武。

那几片暗绿带金纹的艾叶刚一露头,浓烈清苦的药气就窜进鼻腔。

赵锡武一怔,旋即他捏起一片来到窗口对着阳光细看,叶脉间隐现金丝,边缘锯齿锐利如小锯,手指搓碾时还有渗出油脂般的粘涩感。

“好东西啊,叶厚绒密,油性足得能点灯……”赵锡武深吸一口气,想了想,说道:

“1956年我在秦岭见过类似的,长在鹰嘴崖背阴处,采药人叫它‘金鳞艾’,三十斤鲜叶才晒出一斤绒!你从哪弄来的?”

方言把今天的事儿原原本本的和他说了一遍,赵锡武听到方言手里这东西的来历后,也是相当重视。

方言翻开《道门火灸经》中标注的坡地方位图,枯指点着终南山地形注释。

再给赵锡武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终南山现有产量只够庙里自用。我琢磨着在临近山区圈相似地块,用滴灌控水量,再用腐叶混碎岩模拟山土……”

方言说完后,赵锡武略微沉吟一会儿后说道:

“那我用研究院的名义联系陕西卫生厅,让他们组织专家进山采样。”

方言要的就是这个,他点头说道:

“好!那就拜托您了。”

赵锡武摆摆手,对着方言问道:

“这个海灯大师说起来还是有点东西,我看不说抽个时间把人请到我们这来,到时候找些人和他好好讨论讨论他手里那些东西,还有云游时候见到过的好东西。”

“行啊!”方言点了点头,旋即他又说道:

“不过海灯大师这个人嘛,医术其实并不高,他学的也不够全面,属于是民间实战派,咱们学院派要和他聊,很多东西他是不知道的,交流起来效果可能没有想象中的好。”

赵锡武说道:

“这个你不用担心,只要能问出点我们不知道的,那就是一次成功的交流。”

方言说道:

“那这么说,他见过稀奇古怪的东西还挺多的,就光是藏医就有不少我听起来就感觉稀奇的。”

赵锡武笑了笑,说道:

“藏医确实很神秘,但是咱们院里也不是没人懂,到时候你一起来,或许会有些收获。”

方言听到赵锡武这么说,也露出好奇得神色。

接着又和赵锡武聊了一会儿,这才离开办公室。

接着他又回去研究所看了一眼,这边的人已经完全进入工作状态里面了。

上午制定好了岗位后,他们就开始在下面研究室里忙活起来了,虽然人不多但是每个人都相当忙碌。

方言去逛了一圈,根本就没几个人注意到他,对于方言来说一个月时间或许有些长,但是对于眼前这帮人来说,确定研发方向后,要开始做出成果,并且符合国际标准,那就是争分夺秒的事儿。

这是他们回来第一枪,能不能打响这一枪,意味着他们能不能在这里立足。

虽然这地方主任手段凶狠了点,但是福利人家是一点不含糊啊。

光是饮食住处还有家庭人员安排这块,就不是之前单位能够比的。

更何况他们这边分红是直接分美金。

和原来单位做多做少都没太大区别不一样,这边有成绩就能让研究所供起来,要是没成绩那就只能淘汰。

这里只相信实力和成果,完全不像是其他研究所,反倒像是他们听过的国外研究所。

果然这个地方是侨商投资的。

另外一边,方言在这里看到大家都开始步入工作正轨,他和黄李还有曾路泉说了一下明天这边还有一批学生要过来,都是方言同班同学们。

让他们到时候准备下每个组都插进去一些人。

等到下班的时候把这个消息告诉两组的人。

曾路泉和黄李答应下来。

方言班上的学生,那也都是高手,虽然不是搞研究的,但是在临床还有一些中医理论方面,大概率比里面这里的大部分纯研究人员要强。

全班都是从小在名师指导下来长大的,这是什么含金量?

过来后,当个助手还是绰绰有余的,如果能够多学点东西,那就是更是好了。

这边安排完毕后,方言就离开了。

回到家里,方言又开始研究今天老和尚送的医书。

和其他的不一样,这里大部分方言居然都看不太懂……这就是第一次遇到。

大部分藏医、僧医的体系对他而言如同天书,字符间的隔阂清晰可辨。

他暂时将它们推向一旁,专注在相对熟悉些的道医典籍上。

这些还在常规中医理解的范畴内。

但当他翻开另一本没有署名、纸页发黄的线装册子时,眉头便皱了起来。

这是之前没看懂的一本。

里面第一页就是:

治妇人癔症或称‘失魂’。

方法:

夜半于静室,取朱砂调无根水,书‘敕令安魂’四字于黄表纸上。

焚于病者榻前,令烟气绕其七窍,同时诵《清静经》三遍。

另取柏子仁三钱、合欢皮二钱、远志一钱,煎汤于焚符前予服。

待符烬,言:‘魄归本位,神安勿惊’。次日必醒,若未效,则非此法能医。

方言皱起眉头。

朱砂安神尚可理解……无根水取其洁净不染地气?焚符诵经又是搞啥名堂?

感觉这属于祝由术,应该是道医或民间巫医交融的东西。

他往下翻,又见一例:疗小儿夜啼不止无明疾者。

方法:

备雄鸡冠血三滴,滴于清水碗中。

于月下,取青竹叶一片,蘸此水于小儿额头书‘夜啼星君速退’。

书毕,以竹叶裹雄鸡血水,埋于东方桃树下。

嘱其母怀抱小儿,面东默念小儿乳名九十九次。当晚啼止。

言摩挲着下巴,这完全跳出了他认知的“理法方药”。

然而,他并未轻易否定,反而陷入了沉思。

小儿夜啼或是受惊?

但重点恐在于‘嘱其母怀抱默念’,方言认为这是极强的心理暗示与情感抚慰。

母亲专注的意念和怀抱的安全感本身,或许才是‘符咒’表象下的核心疗法。

至于月下、东向、九十九次……更像是仪式感,用以强化母亲信心,继而影响患儿情绪?

不是很确定。

再往后翻,还有更奇特的:

解山魈附体精神狂躁、胡言乱语。

这明显是换了个人抄写的,字体和前面不一样。

上面写的方法是:

备黑狗牙一枚(需犬龄三岁以上),雷击木(枣木为佳)一片。

狗牙磨粉混烈酒令患者顿服,雷击木烧灰存性,冲阴阳水(半热半凉井水)灌之。

同时,由健壮男子四人,执柳枝沾雄黄酒抽打患者周围地面(勿触其身),并齐声怒喝‘魍魉退散’。

需于正午阳气最盛时施为。

好家伙,这要是自己在京城搞,估计当天就会被领导警告吧?

这玩意儿看起来就像是邋遢医生陈照的秘方似的。

甚至比那个更加玄。

雷击木……柳枝抽地,齐声怒喝……

他反复看了几遍。

试图找到能够解释的地方。

黑狗牙粉混烈酒顿服,难道是烈酒本身有麻痹兴奋神经的作用?

狗牙研磨成粉口服…毫无药理依据,甚至有点荒谬。

而雷击木灰…心理暗示大过实际疗效?

至于柳枝抽地、齐声怒喝……更像是在制造巨大声势,利用恐吓和心理压迫打断患者的狂躁状态?

反正这个方子存疑极大!或许核心在于利用正午环境与群体威慑冲击患者心神。

方言看了一会儿发现,自己再研究下去,也不能拿出来实验。

还不如研究一下藏医或者僧医的东西。

至少藏医和僧医的一些办法还是很有借鉴价值的。

随后方言再次拿起带着难点的看了起来。

时间很快到了第二天。

经过昨天晚上的研究,方言大概是搞清楚了一些基础方面的逻辑。

不过这玩意儿还是的系统性的学才行,按照海灯手里的这些书籍来学,只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看书像是玩解密游戏似的,得各种猜测推敲,然后来还原出他们的底层基础。

接着还要试着用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来分辨。

这就有点太浪费时间了,现在方言事情还多呢,所以经过昨天晚上过后,方言还是打算等到赵锡武副院长请海灯大师的时候,把研究院里懂藏医的人请过来,他也顺便问一问。

这时候方言有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了,这些他东西,前世在网上用点心就能够找到,现在这个时代却需要废更大的力气。

自己当时怎么不好奇点呢?

吃过早饭,方言就去协和查房,今天这边又有侨商出院。

每次出院的时候,大家是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患者终于出院了还有红包可以拿,难过的是,现在又没有侨商补充进来,走一个少一个。

那天要是侨商一个人都没有了,那大家的收入怕是要掉上一大截了。

所以这几天时间,都有人在问方言,下一批的侨商患者大概什么时候到。

方言其实也不太清楚,这都是全靠廖主任安排的。

目前这个还是中侨办主要做的事儿之一,他们需要凑够人数,然后才弄一批人回来,尽量要把规模做大,然后还要保持等级限制和稀缺性,这样才能达成一些促进投资的目的。

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安排的。

方言只能安抚大家:

“放心,侨商这边的安排,廖主任比咱们还上心……中侨办那边早就递了消息,下一批病人已经在协调了,估计月底就能到,人数比上次还多。”

“咱们是协和的牌子,治好了那么多侨商,他们回去一宣传,多少人等着想来?再说了,咱们靠的是本事吃饭,不是光靠红包……就算没有侨商,咱们日常的门诊、住院,难道就不治病了?”

一个年轻护士嘀咕:“话是这么说,可红包实实在在啊……”

方言说道:

“红包是额外的心意,不能当成主业。”

“这样,我跟院长打个招呼,过阵子咱们多开几个门诊号,既能积累病例,也能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科室的本事。”

“真有本事了,还怕没病人?别说侨商了,以后说不定全国各地的病人都来找咱们。”

方言管事儿可不能由着下面人性子来,最好就是给他们找点事儿做,没事儿做他们就想东想西的。

至于侨商看病这事儿,后面改开来了后,肯定人会更多。

方言这点是可以肯定的,不过这里的医护水平也需要提高,想要拿钱,本事还得跟上。

这边的工作安排完毕后,方言马不停蹄的又去研究院了。

以前还得去燕京饭店看马文茵,现在这丫头就在方言家里,现在也不研究她的香水了,开始学习日语的机械类专业词汇。

上次帮忙帮一半的事儿让她很在意,现在必须要找回场子来。

方言倒是无所谓,马文茵现在基本上都正常了,只要不把她送回濠江家里,她就是个正常人。

她哥每个月都打钱过来,还和廖主任那边有投资建厂的项目在谈,方言就当是为国家建设帮忙了。

今天是班上同学进研究所的日子,除了个别回家了的人来不了,两个在协和看诊的来不了,能够来的都来了。

不过方言到了现场过后看了下,虽然班上的人来了,但是还有三个人没来啊!

王玉川教授的徒弟,谢春荣,赵庆凯,陈文伟,这三位没来。

“老孟你把他们忘了?”方言对着负责通知的孟济民问道。

“哎呀!真忘了,你说让我通知班上的人,就只通知了咱们班上的。”

“没事儿没事儿……”方言摆摆手,这事儿也怪不得孟济民。

方言对着正在一旁的苏悦喊到:

“那个……苏悦!”

苏悦本来是作为贺普仁秘书调过来的,但是老贺去海上科考船去了,她现在就在研究所里给曾路泉,金世元,还有黄李打下手,谁都可以指挥她。

反正干的都是一些杂七杂八的事儿,比如写报表,送报告这些活儿。

有她没感觉,没她其他人也能顶上。

方言干脆就直接让她去叫这三个人过来了,反正他们都是同门。

苏悦听到后立马答应下来,赶紧去联系人去了。

接着方言就开始召集大家集合。

开始点名。

“李正吉,萧承志,成宝贵,宋建中、雷莲,朱丽娜,范长亭,严一帆,杜恒,杨景翔,张延昌,王志君……”

一个个的点下来,除了医院里的两位,今天只有回茅山的袁青山和宣传委员徐萍没到。

接下来方言开始准备讲话的时候,苏悦也带着吉祥三宝来了。

方言询问他们目前没其他事儿过后,就让他们入列了。

接下来方言开始讲话,说起了今天参与研究所项目的事儿。

上午的九点,方言站在研究院一楼的走廊里,目光扫过集结起来的精英班众人。

他们的脸上带着几分兴奋与好奇。

刚刚被苏悦匆匆喊来的王玉川门下“吉祥三宝”谢春荣、赵庆凯、陈文伟,此刻能来的成员基本齐整。

这些都是方言手下的嫡系班底了。

孟济民和黄李站在稍后位置,曾路泉则在不远处整理着几份材料。

方言深走到众人面前,拍了拍手,众人目光便聚集过来,嘈杂也消失。

方言说道:

“都到齐了。今天召集大家过来,就一件事:给你们找点活儿干,也让你们学点真东西!”

他没有寒暄,开门见山:

“研究所攻关项目已经启动。分成了两组,主攻方向是‘骨伤灵贴’和‘三黄清瘟胶囊’的国际标准转化。目标很明确:一个月内,要拿出能拿得出手、经得起国际市场考验的初步方案!”

他顿了顿,目光如同实质般扫过每个人的脸庞,强调道:

“这不是搞虚的,是真刀真枪的国家任务,创汇两百万美金的硬指标就压在这儿!研究所的核心团队,是部里从全国各地抽调来的顶尖人才,还有我们费心挖掘的回流专家,他们手里握着过硬的本事,但你们同样是我寄予厚望的战友,同学,技术入股的股东!”

“精英班这牌子,不是白叫的!”

话语中带着骄傲,让包括李正吉在内所有精英班成员,脊背都下意识挺直了几分。

“这次把你们塞进去的目的很简单:一是学!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多看、多听、多想!把人家怎么分析药理、怎么设计实验、怎么突破难点、怎么啃下国际标准这块硬骨头的本事,给我看明白了,学扎实了!这是花钱也买不到的实践机会!”

方言的眼神锐利,扫视全场后,带着一股领导者的气势,仿佛要穿透人心,他说道:“二是盯!我要求你们每个人,每天必须详细记录所参与项目小组的工作日志。干了什么?难点在哪?团队内沟通协作如何?甚至……有没有人藏着掖着、互相拆台的苗头?”

当说到“互相拆台”时,他的语气加重了几分,曾路泉他们立刻联想到昨天赫连璋被当众清退的下场。

“别怕得罪人,发现问题直接向我或者其他干部汇报!但有一样,”方言骤然加重语气,眼神带着凌厉的气势:

“你们的任务是观察、学习、记录!”

“不允许擅自干预专业判断,更别给人家核心人员添乱!你们现在,是优秀的实习生、是称职的助手、更是我所信赖的眼睛!”

听到这里,众人心里都了然了。

方言顿了顿继续说道:

“任务很紧,时间不等人。”

“进了组,你们的作息时间就要跟着项目走!不准迟到早退,更不准无故旷工!协和那边轮值不能耽误,两边协调,吃苦自己扛!别让我听到谁喊累!明白吗?”

众人安静一瞬,然后大家齐声应和道:

“明白!”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