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什么叫完美的鱼香肉丝?(6.4k二合一)(1 / 1)
周砚把三份色泽红亮的鱼香肉丝给大家上了桌。
立马把众人的目光吸引。
这是最后一道菜,也就是压轴菜,没想到周砚选的是鱼香肉丝。
鱼香肉丝是家常菜,级别与回锅肉可以媲美,川渝人家,家家都会做,就是味道嘛,千人千面,各有千秋。
所谓家常菜,本就是没有定式的。
每一个主妇在烹饪过程中,总会产生一些奇思妙想,今天添一样配料,明天家里少样调料,反正只要菜上桌,味道过得去,足够下饭,那今天这道菜就没白炒。
但今天周砚做的这份鱼香肉丝不太一样,绿色的青笋丝,配上黑色的木耳丝,裹着红油的肉丝,色泽红亮,在白色的餐盘中撞出了漂亮的色彩搭配,给人一种鲜亮的感觉。
“我们说,一会要让你教我们炒回锅肉,我看这鱼香肉丝也巴适得很,你给我们指点指点,学到几分,在家里炒菜都要好吃些。”吴海燕笑着说道。
其他嬢嬢和嫂子也是纷纷笑着应和道。
“那肯定要得噻,等会吃了饭,尽管问。”周砚笑着点头。
周卫国往旁边挪了点,招呼道:“周砚,坐这嘛。”
“要得,小叔。”周砚笑着应道,把托盘放一旁,拿了碗筷在周卫国身边坐下。
“今天时间匆忙,菜式比较简单,没得啥子大菜,大家还吃得惯不?”周砚看着众人笑着道。
“就这还简单啊!十多个菜,个个都是大肉大荤!”
“就是,桌子都摆不下了。”
“味道太巴适了!每一道菜都烧的好吃。”
“小叔,你做菜比我妈妈好吃一百倍!”
“帆娃!你说话注意到点哈!你妈妈也是要面子的……”
“哈哈哈~~”
众人夸赞连连,就连小孩那桌都在夸。
看得出来,大家确实吃的很满意,脸上的笑容不会骗人。
老周家聚餐的氛围太好了,每个人都能聊的很开心,没有什么攀比之风,也不去提扫兴的话题。
就连别家催婚的保留节目,在老周家的饭桌上也是不许提的。
这是老太太定的规矩。
饭桌上只能讲高兴的事,没话就闭嘴,别没话找话。
真有什么事要商量,那就得等吃完饭再说。
周砚坐下,桌上的菜还有不少。
纪宏涛看着周砚笑着说道:“小周同志,你这厨艺太好了,一点不比蓉城大饭店的老师傅差!这麻婆豆腐,整的比蓉城的陈麻婆豆腐都安逸,我饭都干两碗下去了。”
“纪院长过奖了,我要学的还多。”周砚谦虚道。
“你这年轻人,太谦虚了。”纪宏涛摇头,看着那份刚上来的鱼香肉丝道:“你看看这鱼香肉丝,我家背后就是蓉城餐厅,鱼香肉丝和回锅肉是他们小炒里面的招牌菜,我每次回去都要带婆娘和两个娃娃去吃。”
“你看你这个鱼香肉丝,散籽亮油。
所谓散籽,便是肉丝和配菜丝呈散落状态,互不粘连,有些厨师炒的肉丝,全部黏成坨坨,勾芡下手太狠了,吃起来满口糊糊。
亮油的标准是一线油,围着鱼香肉丝周围这一圈油的宽度不超过一线,润而不腻。
配菜不加乱七八糟的东西,就是木耳和青笋。
酸辣的香气闻着很正宗,妥妥的鱼香味。
我老汉儿和他们后厨的张大爷是好朋友,这标准还是他跟我说的。
蓉城餐厅后厨能把鱼香肉丝炒出这种水准的师父不超过五个,你说你还谦虚啥子呢。”
纪宏涛这番话把众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酸辣的香气随着热气扑鼻而来,似乎都变得更香了几分。
“您是真的懂这道菜的。”周砚也是笑着道,纪宏涛的这番点评相当到位。
鱼香肉丝是家常菜,但上了饭店菜单,那就有点讲究了。
肉要选用三肥七瘦的二刀肉,大多数饭店用的是纯瘦的里脊肉,相比之下,二刀肉的口感更细嫩,炒出来更滋润。
肉切成二粗丝,用盐和水豆粉先提前码味。
这道菜的经典配料是青笋和木耳,到了冬天没有青笋,也有加冬笋的,顺应季节做一些替代。
南北,甚至川、渝之间,都有着不少差别。
山城的鱼香肉丝多数配菜只加葱段,不加其他素菜,主打一个纯粹。
他今天用的是青笋和木耳,这也是最后一茬青笋了,太老了,周砚买了两斤青笋,去皮又剥丝,只刮出来三盘配菜的量。
天气渐冷,他还得考虑用冬笋来做这道菜。
鱼香肉丝选用配料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能破坏鱼香味,所以选用的都是本味较为清淡的。
这道菜难就难在调味上,鱼香芡粉滋汁是以白糖、酱油、醋、葱花、水豆粉和水调制而成,比例相当考究,稍不注意就会偏甜和偏酸。
周砚做探店视频的时候,鱼香味的菜经常会踩坑,要么甜的发腻,要么酸的牙疼,能把味道调明白的师父不多。
“我尝尝看味道如何。”纪宏涛拿起筷子,夹了一筷子的鱼香肉丝喂到嘴里,细细品味,眼睛很快亮了起来,咽下后,立马赞叹道:“微甜、微酸、微辣,姜葱蒜的香味非常突出,泡二荆条的味道太对了,就是正儿八经的鱼香味,肉丝的肉质滋润爽口,口感细嫩爽滑!”
“青笋丝口感脆爽,带着点清香,木耳柔软中又带点脆感,和鱼香肉丝实在是太搭了!味道巴适得板!”
“这鱼香肉丝,不摆了!再干一碗饭!”
纪宏涛扒把碗里剩下的一口米饭扒拉完,起身盛饭,以示尊重。
众人闻言纷纷动筷。
“咸香酸辣带点回甜,这鱼香硬是巴适,要是做鱼香茄子,味道肯定也好。”张正平尝了一筷子,同样连连点头,看着周砚笑道:“你娃娃菜做的太好吃了,等你舅婆的腿好了,我一定要带她来苏稽住一个月,一天三顿都来你店里吃,把那点退休金全部在你这里花光。”
“你和舅婆尽管来吃就是,还花啥子钱。”周砚笑着摇头。
“那你就不懂事了噻,你要不收钱,我和你舅婆好意思来啊?那我吃一顿就要走。”张正平摇头,“做生意的时候,你要把我当客人,把菜的味道给我整好,份量给我整够,那你就算是有孝心的。”
周砚点头:“要得,舅公说了算。”
“老师就是这么有原则的人,这么多年一点都没变。”纪宏涛把碗放下,笑着给张正平又添了半碗米饭。
这顿饭他吃的可太舒服了,虽然是家宴,但老周家的每个人都非常友好且有涵养。
没有刻意攀附,也没有明显的功利心。
倒是他空着手来的,吃了这么一顿好吃的饭菜,喝了半斤好酒,这会有点不好意思了。
再说了,老周家出了两位一等功臣,周卫国才三十三岁已经是副科级,还不知道谁攀附谁呢。
“周部长,我敬你。”纪宏涛端起酒杯笑着说道。
“纪院长客气了。”周卫国端起酒杯和他轻轻碰了一下。
周砚不喝酒,以茶代酒把桌上的长辈敬了一圈,放下杯子,开始安心吃饭。
他先尝了一口鱼香肉丝,咸香酸辣甜,五味俱全,酸香来自于醋,也来自于泡二荆条,是鱼香味的点睛之笔。
甜味并不突出,咽下后有点回甘,起到了提鲜的功效。
二刀肉的口感确实更油润爽口,这点是纯里脊肉无法比拟的。
味道甚至超出了他的预期!
什么叫完美的鱼香肉丝啊?
没错!
就是这样的!
周砚的广告之魂已经开始燃烧了。
不过,这道菜要是热卖的话,那二刀肉的消耗量又得上涨不少啊。
好在章老三已经帮他打通了嘉州的猪肉供应链,增加一些供应应该不成问题。
而从大家吃鱼香肉丝的反馈来看,这道菜大概率是能够受到客人们喜欢的。
“幺姑,最后一块红烧排骨给你吃嘛。”
“幺姑,你尝尝这个肉丝,酸酸辣辣,还有点甜,不是很辣哦。”
“幺姑……”
隔壁桌的孩子们轮流给周沫沫夹菜,尊敬中又透着几分宠溺是怎么回事?
周砚回头,看着端坐主位,等着自家侄子们投喂的小家伙,忍不住笑了。
挺好的,被照顾的很好。
有这么一群侄子,在苏稽走到哪都不会被熊孩子欺负。
第三碗饭吃完,第二杯酒也下了肚,纪宏涛和恩师聊了许久,等大家都吃饱了,才带着几分醉意起身告辞。
周砚把人送出门。
“今天值班,下了班慌慌忙忙打起空手来吃饭,啥子都没带,实在不好意思。”纪宏涛抓着周砚的手,带着几分微醺醉意道:“小周,你是我师父的外孙,那也是我的晚辈,以后有啥子事需要帮忙,你就来医院找我,我要是帮得上,肯定没得二话。”
等的就是您这话了,周砚笑着道:“要得,需要我送纪叔回去不?我看你还是有点醉意了。”
“不管事,家属院又没得好远,六两酒还算可控,我吹吹风,清醒点回去刚好合适,不然回去只能睡书房了。”纪宏涛笑着拍了拍周砚的手臂,“你回去嘛,下回我带我老婆和两个娃娃过来吃饭。”
“好,那你慢走。”周砚点头,看着纪宏涛离开,确认他走的路线比较直,而且靠着墙走后,才转身进店。
也是,人家副院长,不可能就六两的酒量。
“周砚,你等会再开讲哈,等我们把碗洗了。”
“鱼香肉丝好吃哦,鱼香味怎么调的这么巴适,也要跟我们说说。”
嬢嬢、嫂子们正在收桌,看着周砚进来,纷纷笑着说道。
“要得,我把料汁调配的比例都写给你们。”周砚笑着点头,从柜台后边拿出纸笔,一口气写了七八份家庭版简易菜单。
做了点减法,做法更简单,但只要严格执行,家常味道绝对不会差,日常聚餐绝对拿得出手。
这么多人帮着干活,三桌碗筷一会就洗好了。
男人们也没闲着,扫地擦桌子,把厅堂收拾的干干净净。
就连孩子们都帮着搬凳子,倒垃圾。
周砚写好菜谱,走进厨房。
周老板家常菜课堂开课了。
“回锅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肉要选对,不要用五花肉,要用二刀肉,这样炒出来的回锅肉口感才好……”
“鱼香肉丝用的也是二刀肉,要挑瘦点的,三肥七瘦的最好。肉切二粗丝,就像这么大一根,鱼香味的关键是泡二荆条,泡椒味道要正,酸香和辣气都从这里来,芡粉滋汁的调配比例决定了味型,配方和简易做法我已经写在上面了……”
妇女们听得可认真了。
男人们在厨房门口站着,一个个也是伸长脖子,竖起耳朵认真听着。
川渝男人会下厨的不少,特别是涉及到回锅肉和鱼香肉丝,那股不服输的劲头立马就上来了。
周砚讲的东西很细也很实操,肉煮多少分钟,什么样的状态,切多厚,炒的时候怎么把控火候。
只要是有做菜基础的,都能听个大概。
至于回去之后能不能复刻出来,像几分,那就看个人能力了。
周杰听完信心满满道:“我学会了,明天就去割一斤二刀肉回来,一半炒回锅肉,一半炒鱼香肉丝!”
“你要做得出一半周砚做的味道,我出钱买肉。”周泽开口道。
“老汉儿,你说的哈!先把钱给我。”周杰笑道。
周泽摇头:“哪有先给钱的道理,你先做,味道对了我才给钱,不对就你自己给。”
众人闻言都笑了。
时间还早,回家也没啥娱乐项目,众人就在店里喝着茶摆龙门阵,刚好醒醒酒。
“这楼房是比乡下的土房子安逸,密不透风的,还不用怕被雨水冲垮。”
“刷了石灰看着比土墙清爽倒是真的,空间也大,那么大一个客厅,以后打个大沙发,等过年再弄台电视机就巴适了,大家一起来看新年联欢晚会。”
“电视机贵得很哦!我听说14吋的黑白电视要四百多块钱一台,而且还买不到。”
“黑白电视都算便宜的了,我上回去百货公司,看到小日本的进口货,18英寸的彩电要1200元一台呢!”
大家中午已经参观了二楼,说起他们这新家,也是赞不绝口。
本来大家对他们家的房子塌了,不得不搬到镇上暂住还挺揪心的,今天参观完,反倒有些羡慕上了。
玩了一天的孩子们开始犯困,众人这才意犹未尽的起身告辞。
“周砚,明天早上我来你店里吃碗面再去坐班车,看看你做的面条味道如何。”张正平坐上自行车后座,和周砚说道。
“要得,舅公,我把面给你留一份,你早点、晚点来都行。”周砚笑着点头。
老太太满眼欣慰地看着他说道:“今天安排的很巴适,你还是会的嘛。”
“就简单一顿便饭,等过年我给大家做团年饭,再搞的隆重点。”周砚笑着道。
老太太点头:“要得,那今年的团年饭就你来安排了。”
“没得问题!”周砚笑着点头,作为家里唯一的专业厨师,自然不得怂。
“奶奶、舅公、伯伯、嬢嬢、小叔、锅锅些,嫂嫂些,侄儿些,拜拜!”周沫沫站在门口,冲着大家摆手。
小小年纪,倒是面面俱到,把人都喊齐了。
“沫沫拜拜。”众人笑着跟她说道,骑上车走了。
一道道手电筒把路给照亮了。
“锅锅,啥子是电视呢?新年联欢晚会又是啥?”周沫沫抬头望着周砚问道,眼里满是好奇。
“电视就是这么大一个盒子,它有一块屏幕,打开之后里边就会出现会唱歌、跳舞、演戏的小人。”周砚微笑着给她解释道:“新年联欢晚会呢,就是电视里有一群人在过年那天晚上,给大家表演唱歌、跳舞、演小品。”
小家伙听完眼睛一亮,嘴巴张的大大的,满眼期待地看着他:“锅锅,那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买一个电视机呢?我也想在盒子里养小人。”
“买啥子电视哦,太贵了,四百多块钱呢。”赵嬢嬢摇头道。
老周同志嘴巴动了动,还是忍不住了。
小家伙嘴巴一瘪,垂下眼帘道:“好吧。”
“买!等过年的时候,锅锅给你买一台。”周砚笑着说道。
“真的啊?!”小家伙眼睛一下亮了,高兴地跳了起来。
“骗你是小狗。”周砚点头。
“锅锅你太好了!我永远爱你!”小家伙扑过来抱住了她。
周砚笑着摸了摸她的脑袋。
小家伙还没看过电视机,过年要是有台电视机,家里确实会热闹些。
大家吃着年夜饭,看着联欢晚会,感觉都不一样。
四百块钱一台不便宜,但对他来说也不算太贵,如今饭店一天能有三百左右的净利润,一天半的工资能拿下。
离过年还有两个月呢,把买房的钱攒够付了,到年底手里还能攒一笔,给周沫沫买个电视机看联欢晚会完全没问题。
钱这东西,挣来就是为了花的。
二十岁贷款买辆喜欢的车,和三十五岁全款拿下,心情是完全不同的。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有些东西,过了这个时间,买了也没那个感觉了。
就像上辈子,驾照考了,卡里的钱早够买奥迪的,却总想着买房和退休,撞大运前愣是连二手奥拓都没开过。
人死了,又没死透。
自己挣的钱花不着。
可太痛苦了。
“真买啊?”赵嬢嬢看着他问道,眼里也有几分期待之色。
“买!”周砚点头,“买了以后天天晚上还能看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家政策和新闻。”
“你开个小饭店,还要关心国家政策,你管得宽哦。”赵嬢嬢笑道。
周砚一本正经道:“管是管不着,但你出去摆龙门阵,别个只能聊聊村里哪个爬了寡妇的墙,哪个又买了辆二八大杠,你一开口就是南巡讲话的几大要点,鹏城发展的新趋势,大家看你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老周同志眼睛也亮了起来:“这个电视还是买得,到时候我出一半嘛。”
“那就买嘛,我们加油干,买个电视过年!”赵嬢嬢笑吟吟点头。
饭店门关上,老周同志把热在锅里的洗脚水打了端出来,先把脚泡上。
周沫沫今天中午睡了一觉,这会一点都不困,坐在小板凳上,小小的脚丫子在周砚的脚背上踩着,嘴里还嘟囔着:“锅锅,我给你踩脚脚~~”
“谢谢你哦。”周砚笑道,转头看着赵嬢嬢“妈,等过了年,我打算送沫沫去上幼儿园。”
“他们说要等明年下半年的嘛,说没得学位。”赵嬢嬢说道。
“找人问问嘛,看能不能送到厂办幼儿园读小班,这样上下学也方便。”周砚笑着说道:“这事你不操心,我来安排。”
“要得。”赵嬢嬢点点头,也就没再多问。
洗完脚,赵嬢嬢带着周沫沫上楼,老周同志则和周砚下了三把棋,才一脸得意地上楼睡觉。
输家周砚把象棋收起放到柜台下边,拿出木牌写上鱼香肉丝,再价格一栏停顿了一会,写下2元一份。
一份鱼香肉丝要用半斤二刀肉,各种成本综合下来,约七毛钱,利润率能到六成半。
和回锅肉一个价位。
用的都是二刀肉,也是半斤肉,鱼香肉丝还要加冬笋和木耳,价格要是比回锅肉低,那就是自己卷自己了。
没办法,周砚只能含泪多挣点了。
这样一来,食材准备也挺灵活的。
要是鱼香肉丝没那么好卖,回锅肉也能把二刀肉给消化掉。
今天早上他已经看到有农民在卖冬笋,价格也打听好了,五角钱一斤。
对比其他素菜,价格不算便宜。
但一份鱼香肉丝里冬笋的用量不多,也还能接受。
主要是冬笋相比于其他笋,可太难挖了。
完全埋在土里,个头又小。
五毛钱一斤的价格,周砚觉得挺能接受的。
这东西他真去挖过,一挖一个不吱声。
木牌挂墙上,冲了个澡,周砚早早上楼,从枕头下翻出账本。
如今饭店已经完全步入正轨,营业额稳定在六百元左右,扣除人工后,利润能到三百五十左右,利润可观。
存款一栏,已经来到6418.24,增长速度同样迅猛。
照这个速度,再有两周时间,他就能够存够一万块,从段语嫣的手里拿下邱家老宅。
挺好的,生活充满了奔头和目标。
把账本塞回枕头,周砚看了眼床头箱子上立着的画,笑着拉了绳子,脑袋一沾枕头就睡着了。
……
周家老宅。
“周砚这娃娃有技术又有头脑,将来肯定是要去大地方发展的,说不定以后真能把饭店开到蓉城去,开个大饭店起来。”张正平泡着脚,和坐在一旁泡脚的老太太说道。
老太太笑着道:“这种事情,要看他个人发展和意愿,年轻人有干劲和有野心是好事,不像我卖了半辈子卤菜,都没有走出过苏稽。他要是有想法去做,我肯定是支持的。”
张正平摇头:“三姐,你虽然没走出过苏稽,但张记卤味的名声可是传遍了嘉州的哈,最盛的时候,连牛华都有人从你这里拿卤肉卖。周砚脑子那么活泛,肯定能把卤味卖的更远,卖出更大的名气。”
“他都不在这里,你就莫要吹捧他了……”
“我这叫直抒胸臆,不带一点吹嘘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