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抵达青山县(1 / 1)

加入書籤

暮色像被泼开的墨汁,渐渐浸染了天际。

沈飞带着第三督查室的三十余名成员,乘坐几辆低调的黑色轿车,悄然驶入青山县。

车窗外,霓虹灯牌在夜色中闪烁,与远处山峦的轮廓交织,勾勒出这座农业大县别样的繁华与沉静。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泥土气息,仿佛也在为即将展开的调查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就住这里。”

车队开进县城之后,沈飞指了指路边一家普通的商务宾馆。

一行人迅速办理入住,没有惊动当地任何领导。

宾馆走廊的灯光昏黄而暧昧,墙壁上脱落的墙皮和陈旧的装饰,无声诉说着这里的岁月痕迹。脚步声在寂静中回荡,每个人都神色凝重,气氛压抑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沈飞回到房间,将公文包重重地放在桌上,金属拉链撞击桌面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揉了揉太阳穴,在床边坐下,目光透过窗户,凝视着街道上忽明忽暗的路灯,内心盘算着接下来的行动。

安置妥当后,沈飞在自己的房间里召集两位副主任。

李建民和张立诚推门而入时,看到沈飞正站在窗前背对着他们,身影被路灯拉得很长,显得有些孤寂却又充满力量。

房间里只开着一盏床头灯,昏黄的光线在沈飞身上镀上一层朦胧的光晕,他的轮廓在光影交错中显得愈发坚毅。

“老李,你去见举报人,核实举报材料的真实性,务必小心谨慎。”

沈飞转过身,目光如炬,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对两个人吩咐道:“老张,你带人下乡直接找农民了解补偿款发放情况,记住多走访几个村子,不要被表面现象蒙蔽。”

“是。”

两人齐声答应着,随即匆匆离去。

房门关闭的瞬间,房间里再次陷入寂静。

沈飞走到桌前打开笔记本电脑,屏幕的冷光映照在他严肃的脸上。

他开始查阅青山县的相关资料,试图从庞大的信息中寻找一丝线索,键盘敲击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夜色愈发深沉,沈飞在房间里思绪万千。

他很清楚,这次的调查就好像在黑暗中摸索,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窗外的街道上,偶尔传来车辆驶过的声音,打破短暂的宁静,却也无法驱散他心中的焦虑。他走到窗前,点燃一支香烟,烟雾在昏暗中袅袅升起,模糊了他的面容。

…………

第二天清晨,朝阳初升,金色的光芒洒在青山县的土地上。

街道旁的早餐摊热气腾腾,油条在油锅里翻滚,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却无法缓解沈飞心中的紧张。

上午九点半,李建民敲响了沈飞的房门,他的身后跟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

“沈书记,这就是举报人,王福海,原青山县农业局干部。”

李建民对沈飞介绍道。

沈飞抬眼打量着眼前的老人,王福海身形佝偻,深蓝色的中山装洗得发白,膝盖处还打着补丁,脸上布满岁月的沧桑,深深的皱纹里仿佛刻满了生活的艰辛,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倔强与不甘。

“请坐。”

沈飞指了指椅子,声音平和,同时起身倒了一杯热水,放在老人面前。

王福海缓缓坐下,双手有些颤抖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破旧的信封:“沈书记,我这有证据。”

他声音沙哑,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我在农业局干了一辈子,本以为能为乡亲们做点实事,可那些领导……”

老人说着,眼眶泛红,浑浊的泪水在眼中打转:“他们把农民的补偿款当成了自家的摇钱树,我不愿同流合污,就被他们以病退的名义给弄走了。”

沈飞接过信封,里面是一些模糊的账目复印件和几张手写的情况说明。

纸张边缘已经泛黄,还有被水渍晕染的痕迹,显然经过了长时间的保存。

他眉头紧皱,仔细翻阅着,心中却泛起疑虑。

“王老,您这些证据能保证真实可靠么?”

沈飞抬起头,目光紧紧盯着王福海,眼神中充满审视。

他之所以如此谨慎是有原因的,毕竟这个东西确实是有风险的,万一有人作假,那就麻烦了。

听到他的话,王福海激动地站起身,双手撑在桌上,身体微微前倾:“沈书记,我拿性命担保,句句属实!这些年,他们变着法子克扣补贴,农民们敢怒不敢言啊。”

老人的脸上青筋暴起,眼中满是愤怒与无奈,声音因激动而颤抖:“我老伴生病急需要钱,我去找领导预支工资,却被他们赶了出来。我看着乡亲们受苦,良心不安啊。”

沈飞沉思片刻,语气放缓:“王老,您先别激动。我们一定会彻查此事,但也需要严谨的调查过程。”

说完。

他转头对李建民说道:“安排人送王老回去。”

李建民连忙点头答应着,转身把老爷子送走了。

王福海被送走后,沈飞坐在桌前,望着窗外的街道。

街边的梧桐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行人步履匆匆,看似平静的表象下,却不知隐藏着多少秘密。

他心中暗自思忖:“这案子果然不简单,举报人说的是真是假,还需进一步验证。”

想到这里,他拿起电话,打给了李建民。

“人送走了?”

沈飞对李建民问道。

“刚上车,已经回家了。”

李建民点点头道。

“派人调查一下老爷子的背景情况,务必仔细。”

沈飞淡淡地说道:“要隐秘一点。”

李建民一愣神,随即直接答应下来。

……………………

与此同时,张立诚带着几名组员深入乡村。

乡间小路蜿蜒曲折,两旁是一望无际的稻田,稻穗在微风中轻轻点头,散发出阵阵清香。

稻田里,几个农民弯着腰劳作,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

远处几座低矮的农舍错落有致,袅袅炊烟从烟囱中升起,勾勒出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卷。

“老乡,打扰一下。”

张立诚敲开一户农家的门。

一位皮肤黝黑的中年妇女探出头来,眼神中带着警惕。

她身后的院子里,几只老母鸡在刨食,篱笆墙上爬满了丝瓜藤。

“我们是来了解农业补贴发放情况的。”

张立诚笑着递上证件,开口问道:“您家这几年的补贴都按时足额收到了吗?”

妇女看了看证件,犹豫了一下,小声说道:“没…没收到那么多。说是补贴,可到手的钱少了一大截。”

说这句话的时候,她左右张望,压低声音,脸上露出恐惧的神色,小心翼翼的说道:“你们可别说是我说的,不然会有麻烦的。”

说到这里,她紧张地搓着衣角,目光不时看向村口的方向。

很显然。

这是担心被报复!

张立诚心中一沉,安抚道:“您放心,我们一定会为你们做主。”

随后,他们又走访了几个村子,得到的答案如出一辙。

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拉着张立诚的手,老泪纵横:“领导啊,我们就靠这点补贴过日子,可钱都被他们拿走了,我们怎么活啊。”

老人布满老茧的手紧紧攥着张立诚,仿佛抓住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三天后,张立诚带着厚厚的调查资料,神色疲惫却又带着一丝兴奋地走进沈飞的房间。

他的衬衫皱巴巴的,头发也有些凌乱,眼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沈书记,调查清楚了。”

张立诚将资料摊开在桌上,声音平静的说道:“最近三年,青山县每年的农业补贴发放都少了百分之三十,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沈飞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他拿起资料,仔细查看每一个数据,手指不自觉地微微颤抖。

“果然如举报人所说,这里面的水太深了。”

沈飞抬起头,目光坚定,眼神中透露出破釜沉舟的决心,对张立诚缓缓说道:“通知全体人员今晚开会,我们要制定下一步的调查计划。青山县这场戏,才刚刚开始。”

窗外,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一片血红,仿佛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沈飞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山峦,心中暗暗发誓:“不管有多少阻力,一定要将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给青山县的老百姓一个交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