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告诫(1 / 1)

加入書籤

青山县纪委会议室里,老旧的白炽灯管发出细微的电流声,在寂静的空间里不断回荡。

沈飞站在铺满文件的长桌前,目光冷峻,指尖缓缓划过一摞泛黄的账本。

纸页摩擦的沙沙声格外清晰,县纪委移交的材料堆成小山,审计报告里密密麻麻的红字刺得他眼眶发酸。

连续七年,农业局的财政拨款竟有半数查无去向,项目验收单上的签名大多是伪造的。

“沈书记,这些账目根本经不起推敲。”

李建民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他快步走到桌前,翻开账本的某一页,用红笔重重圈住一串数字,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对沈飞说道:“光是去年的农田水利项目,就虚报了八百万支出。您看这里,这笔灌溉设备采购款,供应商根本就是个空壳公司。而且更离谱的是,验收报告上签字的监理单位,早在项目开工前就注销了。”

“我看到了。”

沈飞摘下眼镜,用拇指和食指揉了揉鼻梁,淡淡地说道:“他们胆子太大了,这哪是虚报,根本就是明目张胆地抢劫。”

说着话,他将自己的眼镜重新戴上,目光如炬,扫视了一圈会议室里的工作人员,冷冷的说道:“通知青山县纪委,配合我们对现任和前任班子成员展开谈话。尤其要重点询问负责财务和项目审批的人,我倒要看看,他们怎么解释这些漏洞。还有,把农业局历年来的会议纪要都调过来,我就不信他们作案时连一点蛛丝马迹都没留下。”

………………

很快。

相关的调查迅速展开,青山县农业局的领导,也都被带回了县纪委。

纪委的办公室里,白炽灯光亮得刺眼,空调外机的轰鸣声透过门缝不断传来。

沈飞坐在监控室里,紧盯着屏幕。

农业局原局长张一强在椅子上不安地扭动,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

“张一强同志,解释下这笔三百万的转账。”

李建民敲了敲桌上的银行流水单,淡淡地说道:“转账时间刚好是防洪堤项目拨款到账后的第三天,这么巧?”

“这个……”

张一强眼神躲闪,有点不敢看李建民,许久之后犹豫着说道:“那是朋友找我借的钱。做生意周转,很正常吧。”

“朋友?”

李建民闻言冷笑起来,缓缓说道:“据我们了解,你的这位朋友开了一家公司,跟你们县农业局有十多个项目往来,而且每次中标都很巧合啊。”

说到这里,李建民冷笑一声,对张一强道:“需要我把这些项目的招标记录拿给你看,还是说,你想看看自己和这位朋友在高尔夫球场的消费记录?”

听到这句话,张一强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我……我可以交代,但你们能不能从轻处理?”

面对纪委的调查,没有人能够保持镇定,他又不是白痴,这种情况下,没必要死扛的。

李建民的眼神冰冷,看了一眼张一强道:“该说你就说,你要知道,你是没有资格跟我们谈条件的。”

听到这句话,张一强顿时就好像斗败了的公鸡,再也没了动静。

………………

三天之后。

张立诚带着满脸疲惫冲进临时办公室:“沈书记,不仅现任班子成员,就连举报人王福海,名下也有多处房产和巨额存款,来源全部不明。更讽刺的是,他儿子现在就在那家空壳公司当法人。而且我们还发现,他退休前半年,突然频繁接触几家可疑的供应商。”

听到他的话,沈飞猛地站起身道:“立即启动双规程序,通知公安部门协助,防止有人串供。我倒要听听,这位举报人还有什么说辞。对了,把他这些年的通话记录和短信都调出来,我就不信他背后没人指使。”

“是。”

张立诚连忙点头答应着。

很快。

所有相关人员都被双规了,就连那个举报人王福海也没有放过。

因为涉案人员众多,而且根据纪委的规定,双规的**分子要异地审问,索性沈飞就把这些人带回了市纪委。

结果刚刚回到长林市这边,他的电话就响了起来。

是市纪委常务副书记赵子林打来的。

“沈飞同志,立刻来我办公室一下。”

电话那头赵子林的声音简短而严肃,不等沈飞回应便挂断了。

很显然。

这位赵副书记的心情不是很好。

沈飞倒是也不介意,让李建民等人尽快把双规人员安排好,准备开始进行审问,自己便直接来到了赵子林的办公室。

一进门,沈飞就注意到赵子林正背对着门,站在窗前摆弄着一盆君子兰。

“常务。”

沈飞客气的招呼了一句。

“坐吧。”

赵子林头也不回地说道。

沈飞点点头,便在沙发上坐下,挺直脊背,开口说道:“常务,您找我有事儿?”

不知道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索性就坦白一点。

赵子林终于转过身,扶了扶眼镜,看着沈飞说道:“我听说你把举报人也双规了,青山县委那边意见很大,说市纪委办案太过简单粗暴,影响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人家县委还说,王福海以前也是为县里做过贡献的老同志,这样处理是不是太草率了?”

“是的,常务。”

沈飞双手交叠放在膝盖上,语气沉稳,平静的说道:“经过我们的暗中调查,王福海不仅参与了贪污,还涉嫌伪造证据,误导调查方向。他儿子名下的公司,就是农业局虚报项目的白手套。而且我们查到,他退休后还在通过各种手段遥控农业局的项目。您说,这样的人,能算老同志吗?”

听到他的话,赵子林的眉头皱了皱,随即走到办公桌前坐下,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半晌之后才开口说道:“沈飞同志,办案要讲究证据,不能冲动行事。现在这样把举报人也抓了,万一出了什么差错,影响可不好。而且青山县委那边的顾虑,你也要考虑。他们说现在正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这么大动干戈,会不会影响基层的稳定?”

“我不这么认为。”

沈飞直视着赵子林的眼睛,声音平静却充满力量:“常务,我们掌握了确凿的证据。作为纪委干部,难道不应该对党纪国法负责吗?”

“如果因为所谓的影响就姑息纵容,那我们如何向青山县的百姓交代?”

“又如何维护纪委的尊严和法律的公正?”

“那些被克扣的补偿款,是农民的血汗钱啊!”

说到最后的时候,沈飞的声音比最开始提高了几个分贝。

听到他的话,赵子林的手指停顿了一下,但还是缓缓说道:“沈飞同志,你还年轻,有些事要考虑周全。基层的情况很复杂,有些时候,办案不能只看证据,还要考虑大局。青山县委那边的意见,也不是没有道理。”

沈飞站起身,挺直腰板,目光直视着赵子林,淡淡地说道:“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无论遇到什么阻力,我都会把这个案子查到底。我相信只要我们秉持着公正和正义,就一定能够给青山县的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也一定能够维护党纪国法的尊严。青山县的水再深,我们也要把真相挖出来。就算因此得罪了某些人,我也问心无愧!”

说完,他转身大步走出办公室,身后的门重重地关上,留下来一脸目瞪口呆的赵子林。

他是真的无论如何没想到,这个沈飞竟然如此的胆大妄为,竟然一点面子不给自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