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1章 募资方案(1 / 1)

加入書籤

蓝京又“哦”了一声,感觉后背凉嗖嗖的。

如此说来陈东规的消息来源并非来自省·委,而是军部,但施若桐老领导刚刚才打电话提醒,陈东规却已提前好几周就掌握了!

陈东规这厮的能量果真非同小可。

“老领导所说的契机是指什么?”蓝京追问道。

施若桐道:“围城港继续走下坡路,航运、贸易、进出口进一步萎缩,非但对围城经济发展没有贡献,反而形成拖累,届时军部出手把我拿掉,省·委安排工作组接管围城港,在围城市委主导下启动改制。”

蓝京沉吟良久,缓缓道:“施主任认为港口改制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懂你话中的弦外之音,”施若桐道,“我从没否定围城港终究要改制实行政企分开的趋势,但是不是改制才有出路,不改制就死路一条,我始终存有异议。改革开放几十年了,国企倒下很多可很多经营得红红火火的,私营企业看似轰轰烈烈,经历残酷的市场大潮后有多少笑到最后?不能因为一个机制占有暂时的优势就彻底否定另一个机制,市场需要百花齐放,港口也是,真正决定经营成败的并非国企围城港还是港口股份集团,应该是思路,管理思路、经营思路、发展思路!”

“所以……”

蓝京才说了两个字就被打断,施若桐道:

“所以我不想在围城港遭遇困难、处于低谷时改制,那样等于自贬身价,把优质国有资产卖个白菜价,最终让进入的资本捡到大便宜,受损的是国家,是人民!”

蓝京默默地想,陈东规不就打的这个主意么?他巴不得围城港越亏越多,处境越来越差,这样才能尽可能压低港口整体估值,便于大资金成功抄底。

“所以你把赌注压在金融城和四大项目上,港口发展起来了,经济指标提升了,既带来整体估价溢值,又让省·委市委找不到改制的理由。”

“不,根本不是赌!”

施若桐道,“我上任后其实一直在寻找机会,可惜围城这边没有值得信任的盟友,管委会内部阻力重重,我的命令层层设障、打折扣难以真正落地,无奈之下只能采取收缩防御的思路……幸好你来了,在围城港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我才敢将压在账上的十几个亿家底拿出来搞四大项目,否则金融城已经用掉不少,支撑一个项目的资金都不够。”

“我懂你的意思了……”

蓝京陷入长时间思考之中,施若桐则保持军人坐姿身体笔直,一动不动地看着他。

静态的施若桐比挥舞双拳击打沙袋多了几分端庄俊朗,神情间跳跃的英气勃勃也不落痕迹的转化为秀外慧中的气质。

“按目前金融城和海上风电两个项目进度,今年四季度应该可以贡献GDP;四大项目就算进展到一半也能产生增量继而推动各项经济指标,外加围城新兴产业振兴的外溢效应,这波上百亿、数百亿资金拉动的产值可以让围城和港口数据变得好看些,缓解一直缓慢下行带来的压力,但真正的考验还在明年,那个暂时不谈……”

蓝京说到这里,施苈桐打断道:

“为什么不谈?详细说说呗,我很喜欢听你深入浅出地剖析经济,感觉总能把高深难懂的理论讲得挺简单,而不象薛立权,我本来就糊涂,被他越讲越糊涂。”

蓝京笑道:“我担心话题扯远了时间不够么,为什么说真正的考验在明年?跟GDP计算方式有关,比如说市水泥厂生产出1亿产值水泥,以1.2亿价格卖给金融城工程商,工程商跟管委会按1.3亿结算——包含运费、损耗、仓储、人力管理等成本,这个投资环节收入三千万就是增量,哪怕工程商把水泥都倒进大海也算GDP,因此我才有信心说今年不用愁,但明年呢?投资下去的钱要有收益,比如五百多家新兴企业必须研发出成果,金融城必须红火起来,海上风电完成发电任务的同时在中下游产业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这些说实话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既看国际形势和国内正策导向,也看市场本身需求与竞争,关于……算了还是回到正题……”

“你这么一分析,我也有了信心,明年的事明年再说。”施若桐微微松了口气道。

“从这个角度讲,施主任愿意继金融城和海上风电产业之后投资四大项目,本质上与我将数百亿财正资金用于补贴新兴产业一脉相承,钱不够怎么办?可以借,这方面相信立权应该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蓝京道。

施若桐道:“有,当然有,不过他觉得会给蓝市长添麻烦……围城港因为资产估值、信用等级等向来不高,银行那边贷款额度有限,只能通过发行债券方式……”

“立权惯用的伎俩,我猜到必定如此,”蓝京笑道,“十个亿债券在朝明小事一桩,审批程序和手续不算复杂。”

“问题是管委会的特殊架构不能作为融资主体对外发行债券,如果以港口集团名义,就必须由围城市城投或市财正旗下其它国企担保!”

施若桐叹了口气,“我以为担保就是盖个章而已,薛立权却说担保等于授信,影响市城投融资总额度,而眼下围城大举投资上项目所需资金量惊人,不晓得蓝市长能否挤得出空间?”

“哦,融资担保……”

蓝京眉头微蹙显然犯了难,半晌道,“没别的办法?”

“唉,其实我真不好意思,智慧港口你出了五个亿,海上风电又出了三十亿,还解决了人才问题,交流掉了可恶的安运阳……你尽帮我的忙,我却总给你出难题,实在过意不去……过意不去。”

施若桐道。

蓝京手指轻叩脑门良久,道:

“还有个办法——书泽有家专门参与地方项目的风投公司,你以港口集团身份直接跟它谈,投资也好,入股也好,或者战略合作等等形式自定,总之把十个亿募集到手里就行。”

“肯定也得提供担保啊,不然人家怎会凭我一张嘴敢往港口投十个亿?”

她又叹了口气,“围城港走下坡路已经恶名在外,信用等级都调得那么低。”

“记得此前我曾说过,要充分利用港口自身资源,不排斥金融工具——金融工具不是金融杠杆,千万别混为一谈。”

“我开始听不懂了,请尽量简明点儿。”

“港口拥有的集装箱码头、散货、发货及通用泊位的使用权;驳载、装卸和运输的承包权;港口货物代理权;船舶代理权;指定金融结算权等,都是港口的资源或者说资产,属于港口远期权利收益,可以作为标的换取外来资本投资。”

施若桐怫然变色道:“这不是拿港口的国有资产作赌注么?绝对不行!”

蓝京目光一凝道:“哦,你对四大项目并没有胜算,抱着赌博的心理?那你让市城投做担保不是在坑我?”

“不,我不是这个意思……”

“你的心理万一项目搞砸了由围城正府兜底,对吧?”

施若桐被激怒了,一巴掌拍得办公桌茶杯东倒西歪:“你明明知道我不可能耍那种心机!”

司马昊那边简短的座谈会已经结束,正陪同蒋育邦过来请两位领导一同视察建设中的产业园,在门外听到施若桐发飙赶紧止住脚步,心有默契对视一眼悄悄后退,退到楼梯口才道:

“不打扰两位领导谈工作,我们去看看。”

蓝京冷静地瞅着她,道:“国有资产所有权永远归国家,你拿出来的只是使用权,区别在于未来收益归谁的问题,但不是永久,事先要设定一个期限比如二十年,如果连这点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你哪来的胆量一年内往港口砸几十亿,其中十个亿还是借来的?”

“抱歉,我刚刚没控制住坏脾气……”

施若桐连喝两小盅茶,隔了两三分钟道,“蓝市长说的那家城投叫什么名字?它……它愿意过来投十个亿吗?我觉得围城港没有啥吸引投资者的地方。”

“有,围城港三个字就足以吸引风投家。”蓝京道。

她迷惘地眨眨眼:“我又听不懂了。”

“围城港是朝明为数不多的没改制的港口,这么说明白了吧?”

蓝京道。

“它愿意以投资作铺垫,抢占未来港口改制的有利位置?”施若桐问道。

“谢天谢地,你终于想通了!”

蓝京道,“港口终究要改制,不是今年就是明年或者后年,届时必定要引入外来投资者,那么,已经合作的应该优先考虑对不对?这就是战略投资当中的优先权条款。”

“没问题啊,人家雪中送炭,有朝一日港口改制给予回报也在情理之中。”

施若桐不假思索道。

“有施主任这个态度,合作一定能成功,”蓝京递过一张名片,“按上面号码联系即可,不过最好由立权出面,融资方面没有比他更精通的,哈哈哈哈……”

目送施若桐专车远去,蓝京目光中露出深沉而复杂的目光。

她说得不错,从第一次见面起他一直在付出,不计回报的付出,令得男人堆里打滚练出铁石心肠的她深为感动。

但蓝京一系列付出是有动机的,因为这不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爱,而是城市市长与港口管委会主任的博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