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4章 海参养殖(1 / 1)

加入書籤

施若桐根本不信,目光闪动打量蓝京半晌,道:

“你要是现在就帮我讨公道,可能还有一两成可能;老娘老了,你也老得嚼不动了,请问怎么讨公道?”

“公道自在人心。”

蓝京大气凛然道,手心却不由自主沁出冷汗,感觉两位副省级领导的谈话似乎在危险的轨道越滑越远,可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他都不可以逾越应有的底线。

施若桐似也感应到他的紧张与防御,轻轻一笑,将杯中浓茶一饮而尽然后坐到他对面道:

“一个昏沉沉的下午,聊点刺激的话题吧,想不想听围城陆家的精彩事迹?”

“行啊,盼望已久!”

蓝京顿时来了精神,笑道,“陆家岛属于你的地盘,陆家海产生意也在你管辖之内,全围城没有比你更了解的。”

施若桐从抽屉里取出一张地图展开,在上面划了个圈道:

“这一大片都是陆家围的海参养殖区,够霸气吧?”

看看地图地例,蓝京吃惊地说:

“我的天,陆家每年到底出产多少海参?”

“共分三部分,实际只用其中一部分然后每隔几年进行轮换,可见海参养殖污染之严重!”

施若桐道,“先说环境污染,海参养殖过程中过量投喂饲料以及海参排泄物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并引发藻类大爆发,迅速消耗水中氧气造成其他海洋生物死亡;为防治疾病滥用氧氟沙星、磺胺类等抗生素,滥用消毒剂和杀虫剂;违规使用孔雀石绿、氯霉素等禁药并残留在海参体内等等,都会通过食物链传输使得消费者引发过敏、耐药性等问题;还有水质长期污染的养殖海参体内富积铅、镉、砷等重金属,以及携带副溶血性弧菌等致命病菌……”

“说得我以后不敢吃海参了!”蓝京手抚额头道。

施若桐冷静地说:

“不仅如此,它对生态破坏也非常严重,这三部分养殖区域近一半是利用沿海湿地、红树林改造的,破坏自然形成的海岸线,影响潮间带生态功能,所以去年听说陆家岛对岸建生态链、种植红树林,我真感到可笑!另外采用投石造礁的海底养殖严重损害原生珊瑚、海草床,那些可参照环保组织印制的白皮书,反映情况基本属实!”

“毁坏原生态发展养殖业,再让财正投资建风光带供陆家观赏,打得好一笔如意算盘!”

蓝京冷笑道。

“至于其它诸如海参养殖的泡沫浮球、塑料网箱等材料老化后随意乱扔,大量飘浮于海面,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值一谈,”施若桐道,“远洋捕捞那块我只说两点,第一每年因越境被台湾、日本、韩国扣押的渔船当中,十艘起码七艘属于陆家产业,一旦被扣,他立即发动宣传系统力量大肆宣扬民族情绪,什么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明明越境捕捞是事实嘛;第二每年禁捕期里只有陆家船队敢偷偷出海捕捞,渔政方面都打点好了一般不抓,有时没办法了也就罚点款了事,因此愈发猖狂无忌!”

蓝京道:“那就属于违反行业规则的恶劣行径,陆家是数百年的大家族了,不应该更加谨小慎微吗?现在哪个是家族话事人?”

“陆春明的哥哥陆C光,如你所说就是鼠目寸光之辈!”

施若桐道,“对岸红树林在他手下砍的,重金行贿征用沿海湿地也是他,并且暗中指使船队越境捕捞、禁捕期里捕捞,可谓坏事做绝,但陆春明名为市委常委在家族内部却没有话语权,事事听从长辈和哥哥吩咐,我明里暗里敲打过几次,始终无动于衷,我也拿他没辙。”

蓝京道:

“百年家族相当于百年老店,讲究‘一百年做一件事’,守得住寂寞,担当得起社会责任,通过深耕本土来抵御潜在风险,利润是其生存条件但不是目的,这样才能代代传承发扬光大,陆C光名字里虽有‘光’,干的事却黯然失色,太差了。”

“但陆C光舍得花钱啊,”施若桐道,“陆春明的公务员身份乃至市委常委都是他到处跑门路买来的,这事儿蓝市长应该有经验,到厅级层面绝大多数情况下花钱都办不成……”

蓝京哭笑不得:“我哪有经验,我也是刚从厅级提拔的,没花一分钱。”

“足以证明陆家人脉很强。”

“莫非走的任老的路子?”

施若桐摇了摇手指:“不!任老从科级干部起步开始直到省·委书记,以及后来隐居围城但从未正式退出过官场,提拔了很多干部,也促成很多事情,可有一宗,他绝对不收一分钱,我已经私下求证过很多人,确实是真的!”

“那个海边别墅……”

“他儿子买的,至今还在按月归还按揭贷款,你信不信?”

蓝京微微颌首:“唯有自身行得正,才敢为人师,指点江山,不然凭什么赢得别人尊重?他这辈人还是多少保留理想主义的。”

“嗯……”

施若桐又站在高倍望远镜前看了会儿,“讨论很激烈,一直没人到前面或后院透气,记得两年前也是这样,没三四个小时不会结束,比我们常委会时间还长。”

熬过最疲乏的阶段后,蓝京建议到神峰岛转转,施若桐说那边正在大规模建设海上风电,海面、沿岛异常繁忙不宜靠近,远眺一下就行了。

说着将军用高倍望远镜调转过来,蓝京凑上前一看,只见岛岸边几十根百米长的钢桩被液压锤反复锤击;巨型起重船吊起千吨级钢结构,工人在高空像蚂蚁般系挂在缆绳上,焊接火花如流星坠入海中;远处敷缆船边一团团橙黄色电缆像巨蟒从船尾滑入海中,更远处足球场大小的海上平台矗立在波涛之中,工人们加紧紧固电气设备,高压线接入时爆出一道道蓝色电弧。

“好壮观啊!”

蓝京赞叹道,“海上风电发展起来,还用得着开发神峰岛?它即将成为朝明沿海最大的风电枢纽,在不远的将来承担更重要、更广泛的作用!”

“没有蓝市长的建议,没有围城的三十亿,我肯定下不了决心,眼前这一切你才是头号功臣。”

施若桐真诚地说。

“我只想说一句,”蓝京道,“海上风电项目最大的受益者将是围城。”

因为施若桐要一直守在这里直到任老主持的茶话会结束,很可能晚饭后继续谈至深夜,蓝京便联系蒲旭开快艇前来接应,傍晚时分回到城区。

一路上蓝京不住地暗叹施若桐内心压抑的火焰太旺盛太炽热,显然游泳、拳击等运动都无法真正宣泄,说得斯文些叫做阴阳失调,说得直白就是缺少男人滋润。

滋润……

想到这里蓝京无由来打了个寒噤,想起她挥舞双拳击打沙袋的闷响,想起她双峰随着每一击的晃动,想起她大腿蕴含着爆发力量的肌肉,默默暗叹了一声:

真是强悍而充满力量的选手啊!

司马昊已在他办公室等了很久,然后有条不紊汇报大产业园最新进展,以及上半年已开工企业研发成绩,其中最让蓝京惊喜的有两点:

一是宁江已经连续四年烧钱的无人机项目终于取得关键技术突破,成本也得到有效压降,预计下半年大规模投产后明年便可实现盈利;

二是尤效飞已经快要失去信心的工业机器人项目也打破欧美在高端技术层面垄断,巧妙通过算法的提升绕过对芯片极度依赖,继而打通往深度研究的金光大道。

蓝京微笑道:“不要忙于庆祝,要让他们坐下来分析得失,为什么在书泽、衡芳始终停滞不前,搬到围城几乎同时爆发式成功?”

司马昊就猜到老领导刨根究底的习惯,早有准备道:

“市场支撑是重要支柱,港口愿意批量采购宁江的国产无人机给予团队极大信心,同时实际实景当中广泛应用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一大支柱是技术支持,以前研发过程中遇到难题只能关起门来琢磨,现在大产业园里到处都是高科技人才,吃饭、散步、打球期间随时能展开讨论,科技原理是相通的,有时别的专家、技术人员一句点拨便豁然开朗,所以也算得上集体智慧吧,蓝市长。”

“对的,集体智慧,这正是我合并三个产业园,把新兴企业聚拢到一处的初衷!”

蓝京目光炯炯有神,“工业集群化的意义在于经济效率从量变到质变飞跃,在生产成本锐减、就地配套供应链的基础上产生劳动力蓄水池效应,加速创新裂变和隐性知识溢出,推动关键技术突围和产业屏障的加固,在全球化浪潮与数字经济崛起的双重背景下,实现成本优势向创新生态构建,今后必将成为高科技产业博弈的主战场!”

司马昊听得嘴巴张得老大,半晌道:

“蓝市长……您已规划到围城五年后的经济发展啦,我,我满脑子想的是把上半年工作推进到位,跟您的差距不止一点点,是相当相当大!”

这话要是从喻夏、乔修等人嘴里说出来,蓝京顶多只信一成;但司马昊真心夸在实处,蓝京格外受用,微笑道: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工作要干,不能埋头干,要善于思考和发现,体制里最受欢迎的人不是最忙的,而是最能创造价值、解决问题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