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震撼无比的统帅部,常瑞元剑指西北!(求订阅)(1 / 1)

加入書籤

龙城。

楚云飞静静地坐在汽车后座,脑海之中不断模拟接下来有可能进行的问询。

以及可能出现的其他情况。

十四集团军那边最开始就谈妥了。

而后是第五集团军、第十八集团军。

接下来的。

就是第十三集团军了,以及晋军第六集团军。

晋军军人系,也是楚云飞最难处理的派系。

赵鹏程下车之后,警惕的目光环视了周围一圈,查探一番之后,这才拉开了楚云飞的车门:“钧座,小心。”

楚云飞走出了汽车,而后站在了一旁。

回头看向了身后不远处的钱伯均、黄百韬、方立功等人。

楚云飞此时的脸上换上了微笑。

颇为阳光。

看起来心情非常不错。

说起来,这还是龙城光复之后。

他们第一次回到这里来。

楚云飞需要与楚溪春、王靖国等人进一步的商讨后天要召开的集体军人大会的具体内容。

从时间角度考虑的话,这次军人大会的召开,算得上是比较仓促。

晋北大战虽然提前平息。

可谁也无法预料日军的下一步动向。

这场拉锯战并未结束。

而随着方立功的返回。

指挥权就移交给了罗卫国。

楚溪春以及王靖国两人早早的等待。

“楚参座,王长官。”

“楚长官。”

称呼方面各称呼各的。

相对官方一些。

互相敬了个军礼之后。

楚溪春小声询问了一句:“身体怎么样。”

楚云飞笑了笑:“好多了,现在已经完全康复。”

“楚参座、王长官,时间紧,事情多,谈事情吧。”

“哈哈,云飞还是那个急性子啊。”王靖国笑了笑,半侧过身子做出了请的手势:“请。”

“王长官请..”

三人快步走向了小型会议室的方向。

至于方立功、钱伯均、黄百韬三人则是一旁副官的带领之下前往了会客室等待。

不是他们不够资格,而是没有必要。

楚云飞这次来。

是确认这份计划执行下去。

而不是过来和他们商量。

十八集团军那边都谈妥了,若是在十三集团军、第六集团军这里卡住的话,算什么事情?楚云飞笑呵呵的和自己的两位前辈迈步走进了小型会议室之中。

才刚一坐下不久。

简单寒暄了两句之后。

王靖国便直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云飞,你所谓的整理计划是不是有些过于激进了一些?”

“谈不上什么激进,这是个逐渐改变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一点王长官可以放心。”

楚云飞提交的陆军全面整理计划。

第一个汇报对象便是阎老西。

毕竟整理的军队的主体是“晋军”作战序列。

其他部队实质上仅仅只是捎带。

这实质上是在撅晋军的根,在革他楚云飞自己的命。

从更进步的视角来看的话。

原本的军事编制。

以及人事任命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晋军内部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裙带关系。

指挥官忠诚度确实不错,可能力不够。

且作战之时,各级指挥官习惯性的保存实力。

导致每次大型会战的时候。

都会出现一些问题。

例如北同蒲路围歼战、就是因为第六集团军的原因。

导致日军的三十第六师团残部能够突围出去。

每次作战都只能够承担零星的边缘ob作战任务。

基本上上不得什么台面。

眼下山城方面的态度很明确。

从二战区先开始。

毕竟同样作为战略反攻战区的九战区现如今还在进行第一次长沙会战。

这样的陆军整理,不仅仅是为了后续的反攻作战。

也是为了二战区抗敌力量整体的进步。

同时也是楚云飞为了自己谋求更大的政治利益。

讲实话。

包括十三集团军指挥官王靖国本人而言。

他也是这次的整理计划受益人之一。

至于谁吃亏?实际上只有阎老西。

他的“土皇帝”,割据政权将会不复存在。

这是一种相对温和一些的改良举措。

常瑞元不会和阎老西撕破脸。

最次也会给阎老西留个军事委员会委员的位置。

至于晋军权力结构重新打散,拆掉他的老部队。

阎老西其实也已经不再那么在意。

只是希望楚云飞能够多照顾照顾他的那些老兄弟,老下属。

经过这次的整编之后。

晋军名存实亡。

有的只有二战区的中央军。

当然了。

是由楚云飞所指挥的中央军。

“关于第十三集团军,保持一级编制不变的情况下,下设四个乙种步兵师、每师下设两个基干团、一个补充营,一个重迫击炮支援连,一个工兵连,一个后勤连。”

“每师定员人数在五千六百人,不得额外增加作战人员人数及后勤人员人数。”

“至于原定的人事任免权,将遵循阎长官之意见,由王长官自行调整。”

“额外多出的装备无需上缴,不足装备战区将会补齐。”

楚云飞敲了敲桌子强调:“整理工作,将会由战区下派人员负责以及督导,第十三集团军的陆军整理工作将会由我部钱兆友副总参谋长负责。”

“第五集团军方面将会由钱伯均负责。”

王靖国怔了一下:“那八路那边?”

“第十八集团军方面的整理工作将会由我本人负责,这一点请王长官放心。”

“既然如此的话,我这边也没什么意见,对于现如今的十三集团军而言,对于二战区,对于国民政府而言,这是一件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国防,有利于老百姓,我肯定支持。”

十三集团军现如今拢共不到九千作战兵力。

征兵工作推进困难。

相较于飞虎,十三集团军对于山西百姓而言,真的没什么吸引力。

虽然嘴巴上面都说一视同仁,各支部队都一样。

可谁不想要去大名鼎鼎的飞虎,谁不想要去英雄部队。

十三集团军?没听过,不乐意去第六集团军和十三集团军募兵工作进展不顺也是这个原因。

而楚云飞这次的二战区陆军整理最为亮眼之处。

便是统一募兵,集中训练,而后再次分配。

至于训练好的士兵们会被分配到哪里去。

没人知道。

但既然这么做了,肯定要做到四个字。

那便是公平公正!二战区的军法处也需要重新整理。

一想到这里,楚云飞就不免觉得有些惋惜。

王靖国其实是该死的。

但因为阎老西的缘故。

他得以苟活了下来,并且在这里和他楚云飞谈笑风生。

这种事情,从阎老西和晋军系的角度来看其实能够解释的通。

“陆军整理计划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便是军法处的重新整理。”

“我已向阎长官建议,由我兼任。”

“并由我部新编第十三指挥官曹云城、以及十八集团军的副总参谋长担任二战区军法处的副总监。”

“阎长官及山城方面已经同意,不日任命书将会下达。”

“曹破天?”

楚溪春一怔。

这个位置。

目前最适合的就是楚云飞,但是显然这个进度让他有些不太适应。

王靖国也是同样如此。

一开始觉得整理方案有些过激。

得到实打实的好处和承诺之后又转而支持。

但没想到。

楚云飞突然之间提起了陆军整理方案之外的东西。

军法处的重新整理。

对于他们这些战场上习惯于保存实力的晋军指挥官不是特别的友好。

“陕军出身,战功赫赫、治军有方,执法如山,性格耿直,有口皆碑,以我对他的了解,这个位置很适合他。”

军法处的重新整理自然也是楚云飞自己的小心思。

他虽然答应了阎老西会照顾他的这些晋军前辈们。

但没说真出事的时候会网开一面。

以他们的指挥能力。

现如今还将他们留在指挥的位置上面。已经算是非常非常照顾了。

二战区不是没有更加合适的指挥人选。

别的不说。

之前打过交道的十四集团军的参谋长陈铁。

十四军军长李默庵的指挥能力。

也能够甩王靖国、杨爱源几条街。

李默庵在抗日战争时期表现相对而言还算不错。

按照其在美国书写的回忆录之中。

黄埔一期此前也有过相应的顺口溜。

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难。

能文能武李默庵的说法,也是出自他自己口述的:世纪之履——李默庵回忆录客观评价,李默庵的能力也还算不错。

能指挥正规战,亦擅长游击战,只不过他所掌握的兵力越多,表现的越拙劣。

而且中央军将领让他去当个十三集团军总司令本身就是不能的事情。

真有这样的任命。

整个二战区都要炸锅。

哪怕是换钱伯均上,晋军一系都不一定有这么大的意见。

当然了。

钱伯均现在的能力还是不够的,但肯定会比王靖国这些人做的好。

因为他听话。

楚溪春和王靖国两人陷入到了长久的沉默之中。

楚云飞此时提及军法处一事。

其实也是在暗示他们这群晋军前辈们。

要么。

好好干,不要出现任何问题。

要么。

早早的挂个闲职领工资,准备退休。

因为此前的情分在。

至少不会有人为难他们。

只不过楚云飞心中想的是可惜了张培梅将军。

他才是这个位置最为合适的人选。

但现如今的他实在是过于忙碌。

关于整肃军纪这件事情上面。

他实在是抽不出太多的精力。

所以需要一个副手去替他做这件事情。

原本这个位置最合适的人选是孙铭。

可孙铭相对而言过于年轻,且职级不足,不能服众。

只好他楚云飞亲自挂职。

山城,统帅部。

常瑞元看着手上的这份陆军整理计划、眼神之中寒芒闪烁。

而在他的身前。

则是坐着其他几个战区的高级指挥官。

同样还有统帅部的其他高级将领。

这一次的议事。

常瑞元其实也肩负着不小的压力。

这份陆军整理计划,不是出自陈辞修。

而是楚云飞。

原本。

楚云飞打算优先调整二战区的作战序列,优先完成相应的整编计划。

这就是小步快跑模式。

根据楚云飞的汇报情况来看。

他不仅仅说服了第五集团军、第十八集团军,以及晋军系的两个集团军。

就连卫立煌将军一手带起来的十四集团军也同意接受整理计划。

在常瑞元的眼里面。

楚云飞的计划大胆且异想天开,即便是有他和阎老西的支持。

至少想要推进下去,至少需要半年,完成整理也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

万万没想到。

居然会如此的顺利。

这个消息在会议上说出口的时候。

一众将领们也是面面相觑。

“二战区的整理工作顺利的有些奇怪..”

常瑞元点了点头:“承诺了不少的东西出去,人事任免权、以及相应的武器装备弹药的提供,基本上都会有二战区和中央补充,所以才会这么顺利。”

“如果这样的条件能够说服阎百川、曾万钟以及十八集团军方面。”

“八战区方面也可以命胡宗难同步开始整理。”

“而后是冀察战区、鲁苏战区,第五战区,按照这个顺序,趁着华北方面军虚弱,尽快完成军队弊病的革除。”

陈辞修身姿微微前倾,询问道:“委座,您是想要按照云飞的思路,以人事任免权各自主官保留为饵,许诺装备及补充,对各部队进行一次全面摸底,彻查贪腐问题?”

常瑞元缓缓点头:“每每要求他们出自己的地盘抗战,总是找寻各种各样的理由,现在借着陆军整理之决议,至少要摸清楚这些人手上到底有多少的部队。”

何敬之继续保持沉默。

江北地区。

绝大多数的作战部队是地方军部队。

很多军官都指望着军费捞上一笔。

吃空饷、喝兵血的问题颇为普遍。

想要清查都颇为费劲。

讲起来。

何敬之自身以清廉自居。

瑞元喜欢在日记里面骂人,却也没提过何应钦的经济问题。

仅仅只是认为其过于保守,恐日而已。

何敬之不似孔宋家族直接敛财。

其权力更依赖政治地位而非经济网络。

简而言之。

何敬之默许系统性的腐败,并且不愿意加以干涉,就是为了维持自身的权力。

二战区整理难度较大,情况复杂。

能够搞成功。

已经让何敬之颇为惊讶了。

在他看来。

之所以能成功。

那是因为中间夹了一个楚云飞。

像八战区,情况同样颇为特殊。

西北的那些军头哪怕直接拒绝了中央整编命令,也没有什么有效的处理办法。

总不能在和日本人打仗的时候再向西北动刀动枪。

很是不合时宜。

何敬之不愿意说话。

常瑞元还是将递过话茬,而后询问:“敬之,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委座,此时当应缓缓图之,或许可从后方留守部队开始整理,一是方便掌控,而是可以直接轮换前线部队,符合此前南岳军事会议上面定下的基调,亦不会影响前线战斗力.”

二战区之所以敢在这个时候进行整理。

恐怕也是因为飞虎战斗力大体保存完整的缘故。

再加上常瑞元松口。

愿意将第六十一军调过去驻防。

即便是日军真的经过简单调整之后就发起了进攻。

也有人对付。

这样整个二战区的安全自然就有所保证。

而何敬之避而不谈八战区,实质上原因是因为八战区不仅仅有马家军、有傅宜生所部,还有陕甘宁边区。

这是个大地雷,一旦触碰就没完没了。

议事听起来像是在商量。

但实际上此时的常瑞元基本上处于了一个独裁的状态。

很多事情他想要推进下去。

其他人即便是不愿意也只能够执行和服从。

这也是为什么其他高级指挥官均保持沉默的原因。

还好,只是先动江北地区。

光是一个五战区,一切顺利的情况下估计都要搞个三五年。

等整理到其他战区,还不知道局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这些人自然也愿意支持。

常瑞元拍了拍面前的桌子:“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那就按照这个思路来,八战区同步开始整理。”

“世和。”

“委员长。”

“去拟一封电报发给朱一民与胡宗难二人,将此事告知于他门,让他们拟个具体的章程出来。”

“是!”

王世和转身离开之后。

常瑞元清了清嗓子,接着道:“下面聊一些具体的,二战区目前整理之后预估缺额的迫击炮、掷弹筒数量较多,军工署方面有没有什么打算?”

俞大维似乎早有准备:“根据此次的陆军整理方案,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准备。”

“像目前缺少的山野炮因为制造成本过高的缘故,当按照此次的陆军整理方案以重型迫击炮替代。”

“掷弹筒的批量仿制用以弥补迫击炮数量的不足确实是个不错的思路,我们会尽快的拿出一份相应的扩产方案,但是可能会影响直射火炮和山野炮的生产数量。”

常瑞元点了点头:“战防炮这个东西不着急,美国人那边特意设计生产45毫米的反坦克炮,投入了不小的成本,除了俄人这个潜在的大客户之外,我们也会适当的购买一些。”

“根据此前的战报来看的话,这种45毫米直射火炮在战场上表现堪称上架,具备机动能力的同时能够摧毁绝大多数的日军防御工事。”

“这种武器在战术合适的情况下,能够很有效的对抗日本人的坦克,楚云飞部所使用的防御战术确实很适合推广。”

“说起此次晋北大战有功人员之擢升。”

“诸位有何看法呢?”

常瑞元示意一旁站着的副官将早就准备好的文件一个个的发到了每一个高级将领的手上。

陈辞修试探性的询问道:“委座,关于新型综合作战单位的改革,初步定调是两支部队,后续的话?”

“视情况推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