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69修宁(九)(1 / 1)

加入書籤

昭昭听金莲姐儿语气尖酸,便晓得这是把她当对手了。昭昭不语,挑了个近的椅子坐下,瘦婢子道:“您二位先等等,老爷在书房安慰李大人的儿女,待会就来。”说完便走了。

膳厅里静了,鼻息间全是腻腻的酒菜味。金莲姐儿闲得无聊,就开始说昨晚徐逢怎么疼她,惹得昭昭也想起了不堪回首的糟心事。

昭昭望着金莲姐儿得意的脸,问道:“徐大人给没给你讲诗?有没有和你对对子?”

金莲姐儿愣了一瞬,立马答:“当然对了!”

“壮士腰间三尺剑?”昭昭想起徐逢念这句诗时还要岔开腿,想抖露抖露那尖锥儿,却只露出满肚肥油,笑道:“女儿胸前两堆雪?”

金莲姐儿拧起眉:“你怎么知道?”

谁让那老货就会这两句。

昭昭在心里腹诽着,膳厅门被敲响了,外面的家丁问:“里面两位姑娘,你们谁是昨晚弹琵琶那个?谁又是脚小小的那个?”

昭昭和金莲姐儿一起应声,声音混在一起听不清。

“弹琵琶的姑娘回屋,脚小小的出来跟我走。”

昭昭疑惑:“老爷不是让我们在这儿等吗?”

家丁道:“世子爷来了,老爷在亭里又摆了一桌,不来这儿了。”

修逸来了?金莲姐儿起身,正要扭腰往外走,头上忽然咚的一声,两眼一黑晕了过去,昭昭接住她,没让她砸在地上。

门外的家丁听到一阵琵琶音弦乱颤的声音,疑惑道:“怎么了?”

昭昭平静答:“没事,她琵琶跌地上了。”

说着,昭昭利落把金莲姐儿扶到雕花椅上,让她抱着琵琶,背对门坐着,然后一脸平静地打开门,对家丁道:“我们走吧。”

家丁觉得刚才那一声咚有古怪,往里望了望,只瞧见一个抱琵琶女孩儿的背影,像因受了冷落而赌气,目光收回来,瞧了瞧昭昭裙摆下的脚,够小,是脚小小的姑娘没错。

他摆了摆手:“走吧。”

——

“残红水上漂,梅子枝头小。这些时看见淡了谁描?因春带得愁来到,春去缘何愁未消……”

湖边水亭,徐逢置了一桌酒菜,又叫了几个歌女,表面功夫做得足足的,修逸挑不出错处。

“世子爷,昨晚是下官招待不周,还请您勿要怪罪啦……”徐逢皮笑肉不笑,给修逸斟酒:“您今个儿贵驾寒舍,是为了何事啊?”

修逸嫌过他手的酒脏,没喝:“王田一事。”

封王受田,这是祖宗法制。他家刚迁来一二月,还没来得及圈田划地。徐逢笑道:“王爷不是在城北荒郊搞屯田了嘛。”

“不够。”修逸用带了扳指的手轻敲檀桌,噔噔响,“陛下许的一万顷良田,徐大人打算何时划来?”

徐逢不笑了,游明那废物脏事没干成,搞得宁王府警觉了,直接开始要地:“世子爷,您有所不知,云州地界小,田少,一万顷确实太多了点……”

“那你不妨上旨给陛下,让他缩减王田。”

徐逢是个官场老油子,哪能不晓得皇帝的用意?云州多山多水,田地满打满算也就两万顷出个头,宁王府想要一万顷王田,必须得从官员乡绅手里抢,说白了,就是不给的意思。

他笑了笑,决定拖:“那倒不至于,王爷是今上一母同胞的亲兄弟,皇上宽待手足,下官哪能不配合?您放心,年底前一定把这事儿给您包圆了。”

修逸清楚他在玩什么鬼把戏,淡淡道:“徐大人,昨晚睡得还好吗。”

这话问得莫名其妙,徐逢脑子转了个弯,才想起昨晚他趁着黑灯瞎火,塞了个假货过去,偷偷恶心了这两兄妹,他笑道:“美人在怀,睡得自然是好。”

修逸看了眼天色,正午,他抿了上桌后第一口酒,心情像是不错:“前几日,我审了游大人两个心腹,你就不好奇他们死前说了什么?”

妻子儿女都捏在游明手里,徐逢不信这些狗腿子敢乱说半个字,他哈哈道:“死人的话,有什么值得好奇的?”

这时,两个人急匆匆地顺着廊桥跑来,徐逢定眼一瞧,不是派去传话的家丁和金莲姐儿,而是两个小吏,管官仓的。

徐逢心里咯噔一声,不好!果然,那两个小吏丧着脸跑到了亭外,没看与徐逢对座的人是谁,放声大哭起来:“大人!城西的官仓被匪抢了!”

徐逢急问:“怎么回事?”

“守仓的官兵里出了内奸,往井水里下迷药,把大半人都迷晕了!还开门放匪进仓区,让匪将咱们的粮抢了个一干二净!”

徐逢原本是站着的,咚一下倒回椅子里,面如土色。

修逸放下酒,散漫道:“他们说,游明下令,让他们打着宁王府的名号去抢老百姓的地。”

徐逢气得浑身肥肉都在颤,所以这小畜生现在也干着匪的行径,去抢朝廷的粮!“世子爷。”徐逢笑得咬牙切齿,“下官昨晚看您空着手来,没想到您是送了礼的。”

亭内的两个歌女看不清形势,还在继续唱:“懒把宝灯挑,慵将香篆烧……挨过今宵,怕到明朝,细寻思这祸殃,何日会来,何日将消……只怕是哭丧的刚走,报丧的又到……”

“啊!”

其中一个躲避不及,被准准地砸中了头,立马就晕倒在另一个歌女怀里。歌女探了探自己姐妹的鼻息,惊慌失措道:“没气了……”还没等她开始哭,两个家丁就上来捂住了她的嘴,将一死一活的两人往外拖。

亭外,来报的两个小官抖如筛糠,吓得直哆嗦。徐逢看向二人,这才发现下面又多跪了两个,一个是家丁一个是姑娘。

“你们先退下。”徐逢道,“你留下。”

谁退,谁留?亭外四人面面相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