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1 / 1)
很快,曹鳌便领着刚回营的郑良才等人前来拜见。
曹鳌、陶彬这些人,作为“黑风团”的创业元老,暗中受了耿煊不少的额外关照。
可即便如此,当初入伙的十一人,现在也仅剩曹鳌、陶彬、白玛、哈克、卤蛋等五人。
每一个都在短短不足两月的时间内,登上了以往做梦也不敢奢望的高位。
无论是地位,还是修为实力,皆是如此。
可除他们五人之外的其余六人,包括那位耿煊同样比较看好的疤脸毛狗在内,都已陆续折损在了这一波接一波的生死磨砺之中。
此后,刚创业的“黑风团”在北上进入“野狼峡”之前,还在铁箭山别院经历了一次极关键的发育蜕变。
趁机吸纳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沙匪团伙,初步捏出了“黑风团”的早期雏形。
相比于曹鳌、陶彬这一批人,这些人就没受到太多的额外关照。
这一路走下来,当初就是以小团伙头目的面貌加入“黑风团”的,仅有郑良才、岳岩、康峻三人活到了现在。
其他的,在一波接一波的惊涛骇浪之下,全都陆续折损掉了。
风险虽然巨大,回报也同样巨大。
譬如郑良才,当初加入“黑风团”之前,虽有初入炼髓的修为,却不仅年纪偏大,还是个残废。
现在,却被一路“拔擢”到了二境圆满的高度,身体也恢复健全完整。
与初见之时的一身衰朽老气相比,此刻看上去却像是个还不满五十,精力充沛的壮年。
说话也中气十足,声音宏亮。
“……我们连夜与蒙托他们汇合,在他们的配合下,只出动一千铁骑,就将那些乱兵杀败。”
“那些乱兵分作三股,总共不足两千,被当场击杀了一千两百余,另有六百余投降,这次也都一起带过来了。”
说到这里,郑良才停顿了一下,看了旁边那些正对耿煊这位“神子”做虔诚叩拜的“苍狼信徒”一眼,才道:
“那些乱兵抵抗的决心并不强,在看到玄幽铁骑下场的那一刻,士气基本就崩了。
才刚接触上,就已全部投降。
便是将那些伤者算上,那些乱兵也才死伤了三四百不到。
最后之所以死了一千两百余,却是在受俘的过程中……他们泄愤杀俘所致。”
郑良才的话才说完,旁边就传来“砰砰”不停的磕头声。
却是那些匍匐在地的“苍狼信徒”一个劲的以头抢地。
告完状的郑良才,这时又帮着他们往回稍稍找补了一下。
“……不过,那些乱兵也确实有取死之道。
他们凭着熟练的追踪技巧,专门搜寻那些分散隐藏在荒原中的普通部落民。
在被我们镇压之前,已有上千人丧命在他们手中。
很多和他们都出自同一部落,甚至是血脉至亲。”
耿煊默默听完,这才道:
“既然已经投降,就不要为了泄愤滥杀……便是确实有屠戮老弱的罪行,有取死之道,也要落实清楚,明正典刑。”
“这次念你们是初犯,就不追究了,以后都要注意。”
他这番交代下去,又是一连串的磕头声。
而后,他又看向郑良才,问:“铁狼,蒙托他们呢?”
“简单商量之后,他们决定尽快将这些活跃在明处的、有组织的乱兵处理干净。
不过,这样一来,陆续收拢过来的兵力,再加上陆续投降的,规模就会越来越大,后勤负担会越来越重。
在杨骞副使的建议下,往后每有一些收获,便都会安排一批东返,来营地与军主汇合。”
耿煊轻轻点头,心中了然。
对于这样的安排,他也没什么可说的,认为这已经很合理。
本来,在将这一批回返的三千余骑送回营地之后,郑良才很快就要折返西行,还要带上适当的粮草。
在旁听的宋明烛的建议下,另换了一批规模相当的铁骑,由康峻带领,赶去与铁狼等人汇合。
而郑良才以及随他返回的铁骑,则会在适当休息之后,投入到营地的营建之中。
倒是处理随郑良才等人进入营地的三千余骑,花费了耿煊一些时间。
这三千余骑,由两部分部分组成。
其中三千骑,来自许多不同的部落。
刚开始,他们要在其他部落民散入荒野藏匿之后,维持一切正常的假象。
若有事情上门,比如董观对物资或者兵力的征召,都要有他们出面应对。
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他们又是各部落之中,唯一可以对抗那些沙民的力量。另外六百余人,便是投降后活下来的沙民俘虏们。
——无论玄州还是幽州,沆河以北两千里范围之内,无论是人口数量,还是掌握的财富资源,沙民群体都超过了部落民。
当这一切全部转化成兵力之后,双方强弱之势,就更加分明。
三千“苍狼子民”,很容易就成为了“自己人”。
倒是那六百多沙民俘虏,颇费了一番功夫。
因为前面有大规模泄愤杀俘的经历,让本就对带来灾祸和混乱的“黑风军”抱有强烈敌意的他们,对“黑风军”变得更加不信任。
这就让纳新变得很不顺利。
考虑到他们此前的遭遇,耿煊也“慷慨”的给了他们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
最终,在“淘汰”了一百四十人之后,剩下的四百八十五人,终于在忐忑与疑惧的情绪之下,成为了“黑风军”的一员。
能够看穿人心变化的耿煊发现,本在暗处涌动的潜流,因为这一次事件,又变得清晰了一些。
信“苍狼天”,不信“苍狼天”。
异族,非异族。
身处在现在的“黑风军”中,不管个人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不管其内心倾向具体如何,身份标签很自然的就会对其进行分类。
当然,至今为止,这种变化,并没有带来彼此的恶意和敌对。
在内,有耿煊这个枢纽,统合两者。
在外,有董观这个共同的敌人,需要面对。
在解决掉这个直接威胁之前,双方依然是可以彼此信任,精诚合作的伙伴。
至于在此之后……
念及于此,耿煊轻轻甩了甩脑袋,决定暂时不去纠结这个。
……
这一天,还陆续有三批规模数千不等的沙民,在一批批铁骑的押送下,从东边,南边朝营地赶来。
天黑以后,深夜之时,刘牧更是本人带着剩余铁骑,押送着数量过万的沙民进入营地。
跟着他们一起返回的,还有不少马车。
满车都是粮食,还有刚宰杀的,连腌制处理都没来得及做的新鲜羊肉。
“……还有不少贵重之物,不过,实在是携带不便,我们又舍不得毁掉,就便宜董观了。”
将这一日一夜的行动做了个简单汇总之后,刘牧如此调侃道。
耿煊莞尔。
这当然不是真个“便宜”董观。
在当下而言,除了粮食、兵器这类东西对双方有着直接价值,其他那些所谓的贵重之物,包括金银,其实都没什么价值,甚至还可能成为额外的负担。
耿煊也相信,董观不会在这个时候,去犯这种低级错误。
小小调侃了一句,刘牧便正色道:
“因为董观的兵马,是从东偏北方向过来的。
所以,在拿下东边的‘四野堡’之后,我们没敢往东面深入太多,避免被董观的主力咬住。
更多的,我们还是在往南面行动。
最终犁出了一条东西宽五十里,南北超两百里的安全地带。
在这范围内,董观不仅无法获得一个人丁,也得不到一滴干净的饮水。”
刘牧一脸笃定的道。
一滴饮水都得不到,这自然是夸张之语。
只不过,若是将“洁净”,“供数十万人马所需”这两个前缀加上,刘牧的执行难度就陡然降低。
而对董观来说,获取难度,则相应增加了。
“……我了解过,距离最近的一处勉强可供董观落脚之地,也在东面近八十里之外。
而且,以彼处聚落的水源规模,最多也就满足数万兵马所需。
远不能承载数十万大军的消耗。”
……
就在刘牧向耿煊汇报这一次的行动成果之时。
落后了一日的董观,也亲率大军,来到了刘牧所述的,位于“黑风军”东面,距离近八十里外的那处所在,与“黑风军”遥遥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