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3章 西方哲学的一(1 / 1)
圣路易再次出世,就是为了能够再次突破。
因为圣路易的实力,早就已经达到了辉光生命体。
谁也看不出来,圣路易已经是两百多岁。
不管是在哪个时期。
两百多岁的人类,都是不可思议的存在。
除了一些超凡生命之外。
正常人类能够突破120岁的寿元已经非常难得。
很多人都根本活不到这样的岁数。
更不用说是两百多岁了。
可是在圣经里记载。
曾经他们西方的人类可是能够活数百年以上的。
比如说圣经里记载的玛土撒拉。
在《希伯来圣经》中记载的亚当第七代子孙,以诺之子。
以诺就是那一个与神同行的以诺,写下了《以诺书》的以诺。
当时的人类都拥有很长的寿命。
在欧洲魔法世界里,拥有魔力。
能够让他们亲近自然。
按照他们的理论,魔力就是自然界的能量。
根据西方最为原始的元素论。
世界万物都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
地气水火。
元素论,可以说是在西方的哲学观念里影响了很长一段时间。
因为就算是现代,人们也好奇。
世界到底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
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是什么。
被誉为西方第一位哲学家的泰勒斯,在公元前五百年。
提出了,宇宙万物都是由水这样一种基本元素组成的。
人的身体里有水,人是由水构成。
冬天水可以结成冰,这是固态的水。
在天热的时候,水又变成气态消失在天空中。
这一切都是水。
所以泰勒斯觉得,万物都是由水构成的。
水拥有特殊的三种形态。
气态、液态和固态。
泰勒斯认为,万事万物就是在这样的转化当中形成的。
虽然我们现在知道,这样看法太过于愚蠢了。
世界怎么可能一切东西都是由水形成的。
可是对于西方哲学来说,这可是一次重大的突破。
从神话到理性。
首次才用自然原因来解释世界。
而不是用神明的角度来解释世界。
世界不是由什么神明创造的,而是由最基本的水形成的。
虽然以我们现代人眼光来看,这非常可笑。
但这可是从零到一的突破。
也标识着西方哲学的诞生。
这也是为什么泰勒斯被称为西方第一位哲学家的原因。
后世许多西方哲学家,都受到泰勒斯的影响。
比如说泰勒斯的学生,阿纳克西曼德。
就认为基本元素不可能是水。
而是某种我们未知的物质。
因为像石头这样的东西,显然不可能是水组成的。
世界万物一定是由某种不确定的无限物质组成的。
只是阿纳克西曼德也不知道这一种不确定的物质是什么。
而所谓的传承就是这样。
阿纳克西曼德学生,阿纳克西美尼。
继承了他老师和师公的学说。
这其实是西方世界学阀的开始。
是一种继承也是一种垄断。
毕竟上一辈研究的东西,在师生之间是最好传承下来的。
只要你开山祖师爷在这一方面有什么超然成就。
你作为他的学生,必然会继承他所有的研究。
这样一代代下去,别人根本就不可能超过你。
如果有什么成果,也必然是在你这一脉里诞生。你们一门就形成了某种学术上权威和垄断。
阿纳克西美尼进一步解析出来,基本元素是气。
气稀释成了火,浓缩则成了风,风浓缩成了云,云浓缩成了水,水浓缩成了石头,然后由这一切构成了万物。
这样一种概念,和我国古代可以说是不谋而合。
气是组成世界万物的基础元素。
后来还有赫拉克利特,提出火才是万物的基础。
所有的一切永远都处于一种变化状态当中。
后来更有恩培多克勒综合了前人各种说法。
加上了土元素在里面。
形成了最初四元素论,也就是地气水火。
一些小说里喜欢叫地风水火。
而在这后来,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的概念。
认为万事万物是由一种不可分割,物质最小单位的东西组成。
他将这一东西称为原子。
现代科学里原子,就是将这样一个古代的概念套用过来。
后来还发展出来,毕达哥拉斯认为世界万物是由数组成的。
也就是说整个世界都是由数字组成的,由非物质元素组成了整个世界。
柏拉图将苏元素形象化,用几何的观点来看待。
认为组成四元素的原子形状分别是体现其性质的一种正多面体。
而正多面体共有5种,还剩下一种正十二面体没有元素可与之对应。
柏拉图说,第五重元素是神用来排列天空星座的元素。
显然柏拉图当时也没有自圆其说,说第五种元素是什么。
后来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将自己老是四元素论再次发展。
认为第五种元素,是名为以太的存在,对应正十二面体。
这就是西方最为原始的四元素论。
要说西方世界最伟大的哲学家是谁。
那必然是柏拉图莫属。
整个西方哲学史都是柏拉图的注脚,而柏拉图是泰勒斯的注脚。
他第一个说出‘万物是一’,从此人类开始用思想丈量世界。
可想而知,泰勒斯的地位在西方有多么重要。
泰勒斯就是传说中的一,一生万物的那个一。
西方神秘学的理论基础,也是来源于四元素论。
西方世界炼金术什么的,都是以这为基础发展而来。
魔法当然不用说了,也是如此。
亚里士多德版本的四元素论,能够自圆其说。
这个学说能解释为何宇宙以蓝星为中心,井然有序。
土最重,组成了地球的核心。
水较轻,覆盖在地球的表面。
气、火更轻,笼罩着地球或向上飘扬。
以太最轻,位于天上,绕着蓝星运行。
看起来仿佛是找到了世界的真理。
在这里一台是构成天体的纯净元素。
在十字教里,以太等同于天堂物质。
炼金术里曾经认为,以太是贤者之石的载体。
到后来科学革命时期。
笛卡尔的机械以太学说,认为以太是传递光与行星运动的“不可见流体”,充满宇宙。
牛顿学说里的光以太。
认为以太是光传播的介质。
在后来的麦克斯韦方程组里。
光被证明是电磁波,需以太作为振动介质。
极强刚性,又无质量。
而后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证明光速各向同性。
科学家所心心念念的以太是不存在的。
到了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
光速不变,无需绝对参考系,以太是不必要的存在。
后面量子场论的发展,真空不空。
现代量子真空涨落类似以太,但本质是场而非物质。
到了现代,未知的暗物质和暗能量,也有人细说是新以太。
在神秘主义里,以太更是某种灵性能量。
以太好像死了,又如同幽灵一样在物理学里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