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国有诤臣,图穷而匕现(1 / 1)

加入書籤

沈叶之所以在上朝时没有及时来到太和殿外,倒不是偷懒儿,更不是溜号,而是被乾熙帝叫走了。

上朝前,乾熙帝让梁九功把沈叶请到了乾清宫。

沈叶以为老爹有啥要紧事儿叮嘱自己呢,结果,乾熙帝却只是让他陪着一起吃了顿早饭,然后就带着他走进了太和殿。

两个人是一起走进来的。

刚开始,沈叶还有点懵。

但是,等他在自己的位置站定之后,心里就明白了:皇帝这么做,是给满朝文武看呢,太子是朕的儿子,有朕这个老爹罩着,你们谁都别想没事儿找茬!

这就是一种态度!

沈叶懂,其他上朝的皇子们也懂,佟国维这帮老狐狸更懂。所以,看向太子的目光,那叫一个复杂:羡慕,嫉妒,还有藏不住的阴冷和狠厉……

大皇子正满心欢喜呢,一眼看到乾熙帝带着太子一起走出来,脸色瞬间就阴沉了下来。

不过,自从明珠倒了台,他对自个儿情绪的把控,已经到了收放自如的地步。

所以很快,他就若无其事的脸色灿烂了起来。

父皇这是铁了心地要保太子啊,要堵住所有人的嘴。

看来,这回想把太子拉下马,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儿了。

好在,他也没想过要把太子弹劾下台,他要的是,让太子在这次的弹劾中,颜面尽失。

他要的是让所有人都明白,太子也不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只要犯了错误,同样是要付出代价的!

和大皇子有着同样想法的人不少,比如佟国维,比如……

陈廷敬站在自己的位置上,额头上冷汗直冒。

他虽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乾熙帝带着太子上朝这种举动,让他深刻地意识到了,乾熙帝明摆着是给太子撑腰的。

前面,乾熙帝还特意让自己给下属的那些御史们带过话,他们表面上倒也答应得好好的……

想到这儿,陈廷敬的心里咯噔了一下。

他觉得自己恐怕麻烦了!

万一,有人不听招呼,冷不丁地蹦出来一个愣头青呢……

就在陈廷敬心神不宁的时候,就听梁九功那尖细的声音响起:“皇上有旨,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这话本来就是一句例行公事的套话,陈廷敬平时压根儿不在意,但是此时,陈廷敬心里却揪紧了,巴不得赶紧喊一声“无本退朝”算了!

怕什么来什么,就在陈廷敬担心的当口,就听有人大声的道:“臣都察院监察御史晁化蛟有本启奏!”

听到晁化蛟的名字,陈廷敬的心情放松了不少。

毕竟,晁化蛟并不是以往弹劾太子的主力。

他这次启奏,应该不是弹劾太子,只要不是弹劾太子,那就万事大吉。

可惜,陈廷敬很快就发现,自己高兴得太早了。

陈廷敬还没刚松一口气,就听晁化蛟大声的道:“臣弹劾理藩院,视国家大事如儿戏。”

“在事关乌斯藏这般重要的事宜中,玩忽职守,竟然提出用抽签这种荒唐的处理方式。”

“这等作法,必将使四方属国离心离德,使我天朝威严扫地!”

“臣请斩理藩院尚书阿灵阿以儆效尤!”

那晁化蛟的话音还没落地,人已经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阿灵阿刚才还老神在在,以为晁化蛟是自己人,是铁杆友军。

却没想到,这位一出来,就冲着他喊打喊杀,要他的脑袋。

虽然心里知道这不会对自己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但是心里,多少还是有点窝火。

罢了罢了,为了大计,忍了吧。

乾熙帝听着晁化蛟的启奏,脸上露出了一丝怒意。

对于参奏太子的奏折,他已经压住不发了,而且还让陈廷敬专门和这些御史打了招呼。

这件事情到此为止!

却没想到,这些家伙居然不依不饶,还要参奏太子。

这种参奏本身,乾熙帝并不在意,毕竟太子在这件事情上,不但无过,而且有功。

他难受的是,他对于朝堂的掌控力。

他明明已经对奏折留中不发了,而且也让陈廷敬出面了。

这等的情况下,朝堂的那些人,应该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态度。

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还有人如此的肆无忌惮,那只能说明,自己对于朝堂的掌控力下降了。

这是乾熙帝不能忍的!

乾熙帝是一个生性要强的人,他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

所以他冷冷的看着晁化蛟一言不发,那无形的压力让晁化蛟的额头开始冒汗。

就在他准备开口的时候,就听有人沉声的道:“陛下,臣刑科给事中卢鼎文有本上奏。”

“臣以为,奏本虽是理藩院上的,但是,因此问罪阿灵阿大人,实属不当。”

“因为在理藩院的奏疏上已经写明,这是太子殿下的谕旨!”

“理藩院作为太子殿下的观政之地,自然要听从太子殿下的安排。”

“因此,视国事如儿戏的,并不是理藩院的诸位大人!”

卢鼎文的话说到这里,又从自己的衣袖中掏出一本奏疏道:“臣卢鼎文,冒死参奏皇太子行为不端,儿戏国事,请陛下圣裁!”

随着卢鼎文跪下将自己的奏疏呈上,偌大的太和殿,空气就像凝固了一般。

图穷而匕现!

现在已经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候了!这一刻终于来了!

有些人兴奋得心里像擂鼓,但是脸上却偏要装得云淡风轻。

比如八皇子,他站在一群亲王的后面,神色平静,好似一切都和他没有关系一般。

但是此时的他,心中却带着一种难以隐藏的兴奋。

因为这件事情,就有他的推波助澜。

太子这一次,虽不至于被废,却也要名声扫地。

“臣都察院御史陈逸隆附议!”

“臣都察院御史史隆兴附议!”

“臣户科给事中……”

随着一声声附议,一下子站出来了二十多名年轻的官员,齐刷刷的跪在地上。

他们的级别都不高,最多也就是五品。

他们之所以能够站在太和殿中,是因为他们是御史。

按照朝廷以小管大的做法,就是要让这些御史看着六部。

只不过他们一起齐刷刷地站出来,顿时让偌大的太和殿凝重了起来。

看热闹的官员,一个个瞪大了眼睛,毕竟这样的情形,平日里是很少遇到的,现在遇到,怎么还不好好看看。

而一些平日里谨小慎微的官员,更是屏心静气,此时生怕自己一不小心,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而那些高品的亲王和大学士们,此时一个个面无表情。

他们虽然都有自己的态度,但是在此时,最好的表现,就是不流露任何的表情。

因为只有这样让人看不透,才能够让自己进可攻,退可守。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乾熙帝和太子的身上,他们等待着刚刚一起上朝,一对父慈子孝的父子的模样。

在众人的等待中,沈叶一副和我无关的样子,既没有辩解,也没有请罪。

而乾熙帝则哈哈大笑:“好啊,好一个国有诤臣!”

“好的很,真是好得很!”

说到这里,他朝着阿灵阿道:“阿灵阿,这件事儿是因你们理藩院而起,你有什么可说的。”

阿灵阿对于乾熙帝的反应,早就有过推演。

所以他直接跪地道:“陛下,这件事情,是臣之罪也。”

“臣思虑不周,以至于惹出这等事端,这都是臣的罪过,和太子毫无干系!”

“臣不该用这等琐事请教太子。”

阿灵阿的话,让有人的嘴角抽搐了一下。

虽然阿灵阿在请罪,但是也从侧面说明,太子对国事并没有怎么看重,才闹出这等事情来。

也等于间接坐实了太子视国事如儿戏。

乾熙帝笑了笑道:“阿灵阿,你先退下吧。”

说到这里,他的目光又落在了佟国维的身上。

虽然他不知道这带头弹劾太子的是谁的人,但是佟国维等人,都是他怀疑的对象。

毕竟,也只有这些人才有能力,在他已经明确下令的情况下,依旧选择弹劾太子。

“佟国维,以臣弹劾君上,应该是什么罪过?”

佟国维稍微迟疑了一下,这才毕恭毕敬的道:“陛下,以臣弹劾君上,乃是大不敬之罪。”

“但是现在,这些御史弹劾太子,也是为了朝廷。”

“臣以为,这种以臣子弹劾君上的情况不能无视,此风不可长。”

“但是,看在他们一心为了朝廷的份上,减轻处罚。”

“臣以为,这些御史,每人可以罚半年俸禄,以儆效尤。”

御史的俸禄本来就不多,就算罚半年,也没有多少钱。

而这半年的俸禄,却能够让这些年轻的御史名声大噪。

还有就是,他们这次的启奏,能够获得丰厚的回报,这种回报,可不是一两千两银子可以比拟的。

不过,乾熙帝并没有回应,而是将目光看向了张英:“张英,你说呢?”

张英此时也非常头疼,他在乾熙帝的身边,一直都是清流大佬的人设,现在启奏的人说起来也是清流。

如果他要严惩这些人,那他的名声就坏了。

可是,不严惩的话,那他该如何面对乾熙帝的责难。

不过现在,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让他和稀泥了,稍微斟酌了一下,他就沉声的道:“陛下,臣以为现在最重要的,是将乌斯藏的事情,议出一个结果来。”

“毕竟,现在这件事情不能一直耽误下去。”

张英这种转移话题的表现,让乾熙帝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会意的笑容。

他也没有继续为难张英,而是将目光落在了几个儿子的身上。

他看着神色郑重的大皇子,稍微迟疑就道:“允是,你怎么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