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狡诈的绾绾,宋阀出蜀(1 / 1)

加入書籤

“你早就知道宋缺是大宗师?”

绾绾如同一只灵动的精灵,突然出现在徐子陵的面前,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眼中却透着探究之意。

徐子陵早就习惯了,懒洋洋的回道,“不知道。”

她贴上前,黑白分明的眸子深情款款,笑容盛开宛如罂粟,美丽且危险,“那你为什么还敢跟我打赌?就不怕输给我?”

徐子陵直视她的双眼,突然笑了,“我怎么会怕?阀主是不是大宗师我并不在意,但我对师尊有信心,这场赌局从一开始我便坚信我会赢。”

“你想的是两败俱伤,无论谁输谁赢,都无暇他顾,想强行带走我,现在,你还敢吗?”

绾绾轻咬红唇,露出一副可怜巴巴的神情,“子陵,你想多了,怎么会忍心强迫你?”

徐子陵不语,只是一味地看着他,虽未说话,但便胜过任何辩驳。

绾绾退出几步,衣袂随风飘动,“在你心中,我是那样的人?徐子陵,你可伤透了我的心。”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委屈,可那眼神却像一条隐藏在草丛中的蛇,透着算计。

徐子陵冷哼一声,转过身不再看她,“你们阴葵派做事,向来不择手段,否则,你又何必纠缠我这么久?”说完,他又看了她一眼,“既然我赢了,之前的赌约还算不算数?”

绾绾眼底闪过一丝哀怨,随即化作狡黠的笑容,“当然算数,你要天魔大法,我给你就是了。”

“只是,你都拿了我阴葵派的天魔大法了,那我们之间也该换一个立场,对付我们共同的敌人,你觉得怎么样?”

他翻了个白眼,“不怎么样,你先把天魔大法给我。”

“好吧。”绾绾脸上露出委屈的表情,从袖子里取出一个卷轴交给他,“诺,这是我阴葵派秘法,只能给你一个人看,答应我,除了你之外,绝不能传给第三个人。”

“好!”徐子陵重重点头,从她手上接过卷轴。

绾绾撩起耳畔的发丝,故作轻松道,“好了,今天来这里,除了履行赌约,也是要跟你道别,我该回去了。”

她要走了?

骤然得知这个消息,徐子陵心里涌现出莫名的情绪,似轻松,似遗憾又似不舍,最终,他只是郑重的凝视着她,“绾绾姑娘,祝你一路顺风。”

“子陵,有缘再见。”绾绾的情绪显得很是低落,忽而抬头,一只眼睛轻轻眨动了一下,说不出的灵动娇俏,宜喜宜嗔,明媚可人,“我们还会再见的吧。”

此刻,徐子陵平静的心骤然有了波动,心跳更是漏了半拍,怔怔的看着她,半晌方才回神,“我们会再见面的。”

绾绾双手负在身后,慢慢后退,脚步轻盈,裙摆跳动像是美丽的精灵,“再见啦。”

随即,她的身影便消失不见,只有清脆悦耳的笑声在风中回荡。

“呼……”

不知怎的,徐子陵陡然感受到了一股压力,他摇摇头将遐思散去,目光落在手中的卷轴上,等他打开看完,顿时笑了,这卷轴上记载的天魔大法只有三重,而且还不是连贯的,也没有最基础的入门篇,根本练不成。

不愧是魔女。

对于这个,他也只是觉得好笑,她显然不想泄露阴葵派秘籍,但碍于赌约只能履行,才想出了这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换做是一般人,她也不会这样。

但绾绾深知徐子陵的天资有多恐怖,连入门的篇章都不敢泄露,只能给些零零散散的篇章。

“也罢,聊胜于无,有总比没有强。”徐子陵晃了晃脑袋,拿着卷轴离开了。

……

宋阀。

鲁妙子站在房间里,气质变得潇洒肆意,不似之前老态龙钟,脸上皱纹也少了许多,他感受着身躯内焕发的生机与活力,当即朝苏铭他们拜倒,“多谢两位援手,以后若是有用得着老夫的地方,尽管开口,我就算豁出去这条命,也要报答两位的大恩。”

“道友言重了,只要你活着就是对我的报答。”

石之轩脸色略有些惨白,盯着鲁妙子,突然道,“杨公宝库在哪?”

鲁妙子犹豫了一下,三天三夜的疗伤,他也知道了石之轩的真实身份,天下间能精通生死二气变化的除了魔门的邪王,别无他人。“洛阳地下。”

石之轩心中了然,他本以为杨公宝库在长安,没想到却是在洛阳,得知具体位置,他也有了底,便对苏铭道,“苏道友,我先回去了,告辞。”

待他走后,鲁妙子不安的提醒道,“苏道友,他是魔门的人,你们难道就不怕他行阴私诡谲之事?魔门中人,不可不防啊。”

显然,祝玉妍给他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对此,苏铭只有一个回答,“宋阀有我,有阀主,难道还怕一个邪王?”

鲁妙子讪讪一笑,不说话了。

“道友,我交代的事情你一定要办好,那些东西现在派不上用场,但未来一定会有大用,或许你也能因此青史留名。”

鲁妙子精神一振,再次感受到了苏铭对那些器械的重视,“道友放心,我一定会把这些事办好。”

之前他身上有旧伤,但只是被苏铭压制,时不时还需要对方输送真气,现在,他身上残留的天魔真气尽数被石之轩化解,沉疴尽去,甚至因为多年停留在那个境界,心境超然,境界有所松动,有更进一步的可能。

以他调养身体的医术和手段,往后至少还能再活几十年,轻轻松松超过百岁。

“好,如此我就放心了。”

……

正月刚过完,宋阀就再度出兵了,这次,宋缺领兵十万,一路由李靖为将,攻略荆南,一路由寇仲带兵,而他自己则是顺长江而上,攻打江边重地,三路齐出。这还是宋阀拿下蜀地之后第一次主动出击,大家都以为宋缺会带领蜀军攻打关中,覆灭宇文阀,没想到他竟然对关中视而不见,一心攻略楚地。

此举,大出世人所料,河东的李阀和关中宇文阀得知消息,纷纷松了一口气,两家损兵折将,元气大伤,正是虚弱的时候,如果这时候宋阀来攻,后果不堪设想。

佛门高层尽数身亡给佛门带来了巨大的危机,他们非但没有收缩,反而毫不留情的抛弃了李阀,转而扶持关中的宇文阀。

玉道人的出现已经给了佛门极大的压力,更别说蜀中一战,佛门损失十来个宗师高手,其中还有名满天下的四大圣僧,此战之后,佛道之间的势力已经失衡。

即便没有苏铭,未来的佛门也不是道门的对手,宗师高手可不是大白菜,随时都有,放在任何地方都足以撑起一方势力。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独孤阀现在也就一个老牌宗师尤楚红撑着,李阀还有文武双全的子嗣能传承家族,独孤阀是真的后继无人了,也就一个独孤凤,但那有什么用,不入宗师皆为蝼蚁,更别说现在是大争之世,根本没有时间等你兑现实力。

宇文阀虽然损兵折将,但阀中有高手坐镇,更坐拥关中,是一个极佳的合作对象,之前不合作,是因为李阀弱,佛门能取得主导权。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道门来势汹汹,话语权什么的都是次要,现在最重要的是活下去,只要宇文阀能赢,佛门也能保全,比扶持李阀要容易得多。

甚至,佛门之中还有人串联,想要劝说李阀投靠宇文阀,但被李阀拒绝了,因为李阀不单单只有李阀,他们除了跟佛门合作,还跟独孤阀走在了一起,而宇文阀跟独孤阀的之间的仇恨不用多说,两家很难合作。

与此同时,天下各地烽烟四起,河北窦建德,凉州李轨,刘武周等人纷纷举兵,割据地方,而南方也有数个政权异军突起。

杨广自焚而死,天下再无皇帝,堪称是众雄逐鹿,在这样的情况下,有许多割据政权借机称帝了。

南方诸侯势力较大的有两个,一位是萧铣,为后梁(又称西梁)宣帝曾孙,其势力范围东至九江,西至三峡,南至交趾,北至汉水,拥有精兵四十万,雄踞南方。

一个是林士弘,此人在大业十二年在豫章称帝,国号“楚”,定都豫章,年号太平。一度据有北起九江南达番禺的广大地区。

这些割据政权都是宋阀要面对的敌人,而宋缺早就定下了先南后北的战略,获得一个稳固的大后方再以南统北,光复汉家帝业。

……

回到宅院,苏铭的心神再度沉入识海:

镜主:苏铭

世界:大唐双龙传身份:宋阀军师,徐子陵之师,玉道人,中原第一人

世界本源:四十三万三千两百零一世界崩坏度:百分之四十三点三。

捕捉时空倒影次数:零穿越次数:零宁道奇,傅采林相继死在他手上,就算是佛门是白道栋梁也压不住苏铭的声势,现在他已经被江湖尊称是中原第一人,有人甚至还出言说他是天下第一。

只是,佛门在背后推波助澜,抬高了突厥的武尊毕玄,称他为草原第一高手,欲使双方对上,引入突厥势力插手,因而,他现在只是中原第一人。

对此,苏铭一笑置之,并不在意,突厥,他迟早要走一遭,就算是没有佛门,他也会跟毕玄对上,区区异族之人,不配与他齐名。

来到这个世界三年多了,推动的进程很快,大唐整个的时间线不过只有八年多,他的出现无疑是加快了历史进程,李阀一统天下用了八年,而宋阀的时间只会更短。

……

大业十五年五月(为了方便时间线,就用这个记载),李靖和寇仲势如破竹,连败梁军,最后于江陵城下会师,大败二十万梁军,此战过后,萧铣肉袒出降,梁国覆灭。

大业十五年九月,宋缺于鄱阳湖大败林士弘,威逼豫章,十月,林士弘出城投降,献出城池。

宋缺本身就是兵法大家,再加上李靖以及寇仲这样的猛将,梁楚两国几乎无还手之力,宋阀沉寂数年,又接收了关陇残兵,势力雄踞西南,一朝兴兵,震惊天下。

甚至北方诸侯还没反应过来,南边两个势力都接连被灭掉了。

宋缺的强大,又一次震惊世人,告诉了天下,谁是当世用兵第一人。

与此同时,成都府,裴矩主持了选官考试,蜀地寒门士族纷纷参与考试,这次的考试,吸引了西南,以及南方的精英人才,从某种意义上也加速了宋阀对新地方的统治。

拿下这两块地盘之后,宋缺便没有再出兵了,过犹不及,宋阀军队师老兵疲,再打下去,损失就太大了。

与此同时,盘踞江淮之地的势力慌了,谁都知道,宋阀接下来的目标是他们,于是,江都的李子通和辅公祏结盟,攻守相助。

……

河东,慈航静斋。

佛堂之内,一位白裙少女双手合十,美丽面容上满是慈悲,任谁看到她都会觉得她跟师妃暄十分相像。

此女便是慈航静斋新的传人赵如梦,“阿弥陀佛,师叔,佛敌如此厉害,看来我只有行师叔旧事,以身饲魔了。”

她面前站着一位老僧,此人形容枯槁,眉毛花白,一双眼睛深邃而明亮,“师侄,宋缺非常人,我虽未与他交手,但也深知此人,他能枯坐岭南三十载,处心积虑,很难被动摇。”

“你此去,恐怕凶多吉少。”

赵如梦水灵灵的大眼睛透着坚定之色,“师叔,纵然身死,我也不悔,我佛门以苍生为念,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只要宋缺放弃对佛门的敌意,我佛门未尝不可助他一臂之力。”

“洛阳这边,还得靠师叔了,南方已定,北方若是再各自为战,后果不堪设想。”

“唉”老僧叹了口气,不再劝说,“静念禅院欲将和氏璧交予宇文阀,得传国玉玺相助,宇文阀或许能与宋阀分庭抗礼。”

事实上,静念禅院也舍不得和氏璧,但形势危急,他们也只能如此。

赵如梦点点头,“有和氏璧相助,我就放心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