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金镛城破,骑兵截杀(1 / 1)

加入書籤

裴仁基等人逃回城中,急忙劝说,“李公,那宋缺一刀弄塌了城墙,现在我军士气大衰,不能再战,快走吧,晚了就来不及了。”

正在房间里吃饭的李密惊得无以复加,细长的眼睛透着惊恐与不安,“什么?宋缺如此厉害,为何等到现在才出手?你们确定没有看错?”

王伯当拉着他的袖子,“一个人能看错,难道我们所有人都能看错不成?李公,快走吧。”

一旁,美女军师沈落雁也提议道,“李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去洛阳!”

瞬间,李密的心沉到谷底,他搞不明白,为什么吴国围攻金镛城这么久宋缺才出手,更不明白与他达成合作的王世充为什么这么久都不派兵援救。

“落雁,伯当,你们去召集众将士,能带走多少带走多少,城里的粮草全都烧掉,一根也别留!”

“遵命!”

一刻钟之后,浓烟在城中浮现,李密等人急匆匆的离开了。

城墙上的瓦岗军士气溃败,将领逃亡,他们就再也挡不住了,吴军顺理成章的登上城墙,打开城门,大军开进城池,占领要地。

而另一个大门外,李密与众将带着数千残兵败退,前往洛阳。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跟李密走了,像是徐世绩,张亮等人就留在城中,带领手下士兵向吴国投降,瓦岗寨分裂的因子早就在李密斩杀翟让的时期就埋下了,只是因为外敌才暂且合作。

如今,金镛城被攻破,李密仓皇而逃,众将士各顾自身,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精诚合作。

……

“什么?李密输了?”

洛阳城内,王世充正在处理政务,得到手下汇报,瞬间冷汗淋漓,“他们怎么输的?金镛城兵精粮广,守一年都不是问题,他们竟然输的这么快!”

他瞪大眼睛,脸上满是暴怒。金镛城一破,吴国接下来肯定要对付他自己,但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弄明白为什么金镛城是如何被攻破的。

然而,当他听完对方的话语,惊得瘫坐在榻上,他不是寻常的官员,是大明尊教上一代原子,见识不凡,知晓大宗师的强大之处。

若这样的手段用在洛阳城上,那……

不对,金镛城是小城,洛阳是大城,宋缺的刀再厉害,也斩不破数里长的城墙,洛阳城内的兵力也不是小小的金镛城可以相比。

况且,这样威力强大的手段,宋缺未必能再用出来。

想清楚这些,王世充惊慌的心绪才逐渐平静。

“传我军令,诸将严密防备吴军,防止敌人来袭。”

“遵命!”

……

“李密,我在这里恭候多时了!”

正当李密惊慌逃亡洛阳的时候,一道声音响起,前方百丈开外,寇仲率领骑兵发起了冲锋。

马蹄声滚滚而来,李密亡魂大冒,连声吼道,“知节,叔宝救我!”

程咬金见寇仲面容稚嫩,心中轻视,大喝一声催马上前,“小辈,我来会你!l李公,你们快走。”说着,便杀上前去。

然而在交手的瞬间,寇仲刀未出鞘便磕飞了程咬金的兵器,轻轻一掌把他拍下马背,让人把他绑了,骑兵迅速穿插,分割战场,李密带着心腹数十人奔命逃亡。

等跑到洛阳城下,表明身份之后他们被接引入城,此时,李密才发现他身边只剩下几十个亲兵,除了王伯当,单雄信等人之外,其余众将皆消失不见,军师沈落雁也跑丢了。

看到众人灰头土脸,伤痕累累的模样,李密不禁老泪纵横,早知如此,我便投了。

……

两月之战,吴国终于拿下了金镛城这个坚固的堡垒。

大厅里,宋缺端坐上位,虎踞龙盘,尽显王侯威势,他凝视堂下众人,“明明有机会,尔等为何不走?”

堂下,依次站着徐世绩,张亮,牛进达等人,吴军入城之后,他们约束了手下士兵,放下武器投降,给吴军省了不少力。

此时,他们正打量着宋缺,心中战栗,城墙上那一刀历历在目,这辈子他们都不会忘记,没想到闻名天下的宋缺居然是这样一个美男子。

徐世绩向宋缺行礼,沉声回答,“回吴王,攻城围三缺一,逃出的方向必定有伏兵,金镛城一破,洛阳城也守不了多久,我等还不如留在这里。”

“城中粮草是你命人救下的吧?”

“正是在下。”

宋缺脸上露出笑容,“你们能弃暗投明,孤不会亏待你们,以后你们就在我帐下为将,瓦岗残兵交由尔等统帅,想必,徐将军必不会令孤失望。”

几人对视,面上是抑制不住的喜色,“多谢吴王。”没想到自己投降居然还有这等好处。

此时,寇仲从外面走进来,“参见王上。”

“平身。”

寇仲一脸懊恼,禀告道,“回王上,李密跑的太快,我没抓到,还请王上降罪。”

宋缺无所谓的笑了笑,“无妨,李密已成丧家之犬,不足为虑。”

“李密没抓到,但我抓了几个将军回来,要不要带上来看看?”

“带进来吧。”

牛进达几人看到被带上来的人,惊讶道,“叔宝?沈军师?”

“罪将,参见吴王。”

宋缺打量着几人,心中点头,眼前这些人都是瓦岗军的中坚将领,于是他便开口招揽,都是些手下败将,杀了反而会让刚投降的人心生嫌隙,不如留着。

“尔等可愿为孤效命?”

几人没多想,当即拜倒,“拜见王上,愿为王上效力。”

宋缺将其丢给了寇仲,“寇仲,以后这几人就在你手下了。”

至于沈落雁,进门之后便不说话,也不复以前的智珠在握,她的未婚夫徐世绩一直看着对方,宋缺早有察觉,并未理会。

“传令,大军休整,恢复城防。”“遵命!”

……

金镛城被破之后的第三天,消息终于传到了关中朝廷,宇文化及看到消息,脸色很难看,“李密这个废物,居然只拖延了两个月。”

他又询问旁边的宇文智及,“颉利可汗到哪了?”

“回陛下,突厥大军已入河北,再有一月就到关中了。”

“依你看,洛阳能挡多久?能否撑到援军?”

宇文智及回道,“回陛下,洛阳兵精粮足,非是金镛城这类小城,王世充并非等闲之辈,我们之前早有盟约,他们肯定不会投降,城内佛门势力也与他们合作,支持一个月并不难。”

闻言,宇文成都心中安定许多,“这样,朕就放心了,只要王世充紧守城池,不派兵出城就够了。”

南方两战,使得宋缺以及吴国众将声名卓著,天下谁不知道吴国兵锋强盛,少有能敌,守城就算了,野战输的更快,这也是宇文化及非要等突厥大军前来的原因,贸然出兵,只会是送人头。

……

与此同时,一支骑兵在路上疾行,所过之处,生民罹难,一路走来,他们见到的是平坦的平原,这些地方都种满了粮食,放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

军队中,一辆豪华的马车正在前行,车中坐着突厥的颉利可汗,他指着路旁的田地道,“国师,这中原繁华之地,被这些汉人占据,实在是太可惜了,这都是放牧的好地方啊。”

赵德言骑着马跟在马车旁,回道,“大汗放心,要不了多久,这些都是咱们突厥的,届时换上牧草,来年就是丰茂的草场。”

“说得好,哈哈!”

……

“王上,金镛城破之后,我们收拢了近三万残兵,除了这些降兵,又从扬州带来了整合的大军,现在我我们手下共有二十万大军。”

堂上,宋缺背对众人,正在观看洛阳的地图。

他没有回头,而是道,“还不够,让李靖继续整军,加快进度。”

“遵命。”

若不计战力,吴国能轻易拉起五十万大军,但宋缺是兵法大家,知道一味的迭加兵力非但不能提升战力,还会拖累军中精锐,于是他便命令李靖坐镇扬州,遴选训练新军,将投降他们的南方残兵重新修整,选出精锐,补充战斗力。

兵在精不在多,一支强大的军队不是用数量堆成就能达到的,像是李密的三十多万大军,除了金镛城内的那些精锐之外,其他的镇守在各地,不堪一击,寇仲仅仅用一支偏师就把他们全都拿下了。

剩下的军队,裁撤老弱,编为辅兵,补充战力。

半晌,宋缺看完地图,不禁感叹,“洛阳城高墙深,守备完善,不愧是杨广苦心经营的帝都。”

“王上,我们要打吗?”

宋缺摇摇头,“慢慢打,不急,我等屯兵于此,以逸待劳,关中那帮人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咱们拿下洛阳,他们迟早要出来。”

然而,接下来的战局变化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

深夜,吴军大营响起了厮杀声,直到天亮都没有停息。

原来,吴军攻打洛阳城都是时不时打一场,频率并不高,再加上每次出动的攻城军队不多,王世充眼馋吴军的投石车,想要抢一些带回去,这正好中了吴军的埋伏。

“杀!”

正当双方杀的起劲,寇仲率领一支骑兵杀入战场,之前对付李密的时候一直都没派上用场,现在终于派上用场了。

眨眼间,寇仲率领的一支骑兵从交织穿插,将鏖战的阵型分割成数十小块,途中,敌方将领好不容易将他们重新组织起来,推过去的骑兵再次返转,大片大片的将他们击溃。

箭矢凌乱的飞过火光,扎进泥土,厮杀的脚步从羽箭旁迈过去,有血淋了下来,延绵数里的战场,战争的声浪撼动了阵型。

人海中,上万人挤在一起厮杀,士兵们的臂膀沉的几乎快要抬不起来,耳中的厮杀、呐喊、痛呼的声音都变成了模模糊糊的嗡嗡声,血水夹杂汗水混成污秽贴在脸上,手中的刀都砍钝了。

“杀!”

秦叔宝,程咬金等人带着团结在他身边的数百人不断拼杀,作为后来投降的人,他们的待遇远远不如徐世绩他们,只能在寇仲手下领数百人,因此都憋着一股劲要立功表现。

顷刻间,周围拼杀的身影俱都发出怒吼,发力朝前再次突进,大半个时辰的厮杀,这数千人里有一些倒在了地上,剩下都在呐喊、狂奔,寇仲挥舞着长刀,所过之处如入无人之境,轰轰轰的脚步声疯狂的踏过地面,在左右两侧骑兵的掩护下,朝敌人的防御凶猛的冲了过去。

“杀——”

脚步、呐喊犹如排山倒海的巨浪,下一秒,冲锋的身影举盾顶在了前方,后面的同袍张大了嘴,眼神凶戾冰冷,露出狰狞恐怖的面容,挺着长枪在盾牌与敌人盾牌相撞的瞬间,鼓足全身的力量刺了出去。

巨浪扑过海岸的延绵声响,盾牌与盾牌相撞击,破碎四溅,高喊的身体被长枪捅进嘴里穿过后脑,生命在这一刻微不足道。

双方刺出的枪林在接触的一瞬间,挂上了无数的尸体,枪林下是持刀的士卒扑了出来杀进了经验不足的阵型当中,没过多久,洛阳军队的建制被破坏一空,再无战意。

城墙上,王世充心里一紧,他知道,下面的那些人救不回来了,这半个月以来,吴国都是装的,没想到经历两个月的攻城之战,还有如此战斗力。

这下子,他悬着的心终于死了,不在想着派兵出城,心中只有紧守城池,等待援兵这一个念头。

……

慈航静斋山门,李世民与赵如梦并肩而立,“赵姑娘,不日我将领兵出征,今日是来向你辞行的。”

赵如梦身着白色僧衣,青丝用一根木簪绾着,简朴素净,自然美丽,“李公子,兵凶战危,还请珍重,如梦会在佛祖面前为您祈福。”

李世民英俊面容含着淡淡的愁绪,“这一走,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再让我去为师仙子上一炷香吧。”

“请随我来。”

穿过几道木门,两人来到后山,这里有一座高大的佛堂,堂中摆放着一尊尊灵位,其余的都颇有些陈旧,最下面的两座很崭新。

望着灵位上熟悉的名字,李世民脑海里闪过一道倩影,走上前上了两炷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