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官制!(1 / 1)

加入書籤

杂造局内。

刘敬这才与一众老匠,敢拿起那些泥块,挨个查看起来。

一番看下去,几个嘴巴越张越大!

最后,所有人都激动的浑身发颤,还有些疯癫!

这般泥块……

那位军师真是大才!

出了杂造局。

蓝玉也终于从朱文忠嘴中,得知那些泥块的巨大作用。

脸上,也充满震惊之色。

“军师,大帅真没说错,您真是圣贤!居然仅用了这么几日,就轻轻松松锻造出这般神物!”

“低调!”

刘英淡淡一笑,丝毫不以为意。

“区区一块泥块,居然就让你这般失态了?”

“还有,此物并未完全锻造出来,等刘敬他们这些匠户再好好调整调整工艺,得出最坚硬的泥块,才算真正煅烧出来!”

“是,军师!”

蓝玉与朱文忠两人急忙应道。

“另外,这只是区区一件小事,莫要传出去!”

“啊?”

蓝玉与朱文忠两人,不由再次一愣!

刘英则是自顾往回走去!

不过。

并未让刘英有多久的休憩时间。

午饭之后。

朱元璋便派人,将刘英给召了过去。

正堂内。

不知何时,李善长也从扬州来到了应天。

几人,正在商谈着什么。

范常道:“上位,宋设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老夫觉得还应延设枢密院!”

李善长则是微微摇头,不同意此说辞。

“上位,宋设枢密院,却以士人充任长官,副职才用武臣。

如此,与中书省管军师,有何区别?”

“而今,战乱不休,上位麾下官吏短缺,再设枢密院,平白浪费了官吏!”

“那也不可丢弃祖宗法制……”

两人争论不休,朱元璋与夏煜、杨宪、孙炎、孔克仁、栾凤、陈养吾等几个官吏,便坐在一侧,静静的看着。

一直到刘英进来。

争论才停歇下来。

“刘英见过上位,见过诸公!”

“见过军师!”

“见过军师!”

一番见礼,范常与李善长两人,便都齐刷刷看向刘英。

“设与不设枢密院,不知军师有何见解?”

刘英微微一笑,开口说道:“宋时,冗兵、冗官、冗费。水心先生曾言,自古滥官,未有如此之多!”

“这……”

范常顿时脸皮僵硬,有些无语。

你大老远把我从滁州喊来,但第一件事便这般削我面皮?

刘英继续道:“宋朝机构臃肿、用人太滥,州县不广于前,而官五倍于旧!”

“枢密院名头上,是与中书省分权。但,皆为士人掌权。

而士人却不知兵,此时,上位正是需诸多精兵强将四处攻占,剿灭元贼之时。

设有都指挥使,集权于上位便可!

若设有枢密院,反而有些误事!”

“军师所言极是!”

李善长急忙开口说道。

看着脸色僵硬的范常,李善长心中松了一口气。

幸好,他了解这位军师的性子,这才反对。

要不然,一同被落面子的事,便得加上他了!

范常沉吟片刻,继续道:“自古,便需有官吏辅佐君主掌管军政!

若直接设诸多都指挥使,直接掌管军权,岂不是成了唐时节度使,易造成藩镇割据?”

听此,李善长与杨宪等人,顿时神色一变。

佩服范常,什么话也敢说!

“并不会!”

刘英淡淡一笑,“上位正值壮年,雄才大略,一众将领也对上位忠心耿耿,上位岂会掌控不了麾下兵马?”

“不过,范公所言之事,也不可不考虑!因此,地方上得三权分立,都指挥使只可掌管军事!

另,还需设一掌管地方民政主官,再设一刑名诉讼主官!”

“三权分立?”

闻言,上方的朱元璋眼中精光闪烁,快速的琢磨起来。

范常与李善长等人,也都不由心中微动。

半晌,范常又问道:“如此,中书省又如何设?”

“中书省啊……”

刘英看了一眼朱元璋,拱了拱手。

“现,上位麾下官吏贤才并不是太过充裕,地盘也不是太广。而中书省主官丞相,乃重中之重,需上位与麾下众官吏心悦诚服!

因此。

可否委屈一下上位,先不设中书省,先设六科。

上位总管一众政务,等日后上位地盘宽广,官吏不再短缺,便从各州府择优选一主官晋升中书省丞相!”

“嗯?”

朱元璋一怔。

而范常与李善长等官吏,更是满脸惊诧。

刘英居然不设中书省,也不设丞相?

要知道,若设中书省,依照他们这些人的资历,刘英必为丞相不二人选。

而现在,却是从一众各州府主官之中挑选?

那么,刘英没有当丞相的心思?

那可是丞相啊!

整个正堂内,直接寂静了半晌。

还是范常回过神,有些疑惑的问道:“如此,不知军师准备自处?”

刘英淡淡一笑,“我仍为军师!”

军师这一职位高权重,想管事就管事,不想管事,直接躲在家中逍遥自在,还没有人逼迫自个!

这多美?

听此,朱元璋目光一闪,忍不住瞪向刘英。

刘英一惊,连忙朝着朱元璋拱手行礼,“还请上位成全!”

朱元璋有些无奈,“暂且如此!”

“多谢上位!”

刘英大喜。

看一众官员都不再反对,朱元璋便开口说道:“如此,各州府主官当如何称呼?”

范常与李善长等人,都没再说话,而是看向刘英。

刘英无奈,“上位既然将集庆路改为应天府,那便以路为府,州与县皆受府管辖!

府设知府、同知、通判、推官、经历、检校、司狱等官员!”

“州设立知州、同知……县设知县、主簿、典史等官吏……”

“另,再需设巡察御史、巡察使、税课司等官!清正廉洁为第一根本……”

“当然,这只是下官粗略所想。至于设哪些官吏,如何设,还需劳烦范公与诸公细定!”

活不能让咱一人干完!

说完,刘英便悠闲喝起茶来!

“知府、同知……知县、主簿……巡察御史、巡察使……”

这只是粗略所想?

朱元璋与范常、李善长等人,忍不住在心中吐槽一句后,便陷入沉思。

若真按照这般官制来言,倒也是十分完美。

但刘英(军师)却是随口说出来,难不成早已想好了?

尤其是夏煜、杨宪、孙炎、孔克仁等新投附的一众官吏,心中更为震撼。

他们自从来到应天,便一直重点关注朱元璋与刘英两人。

朱元璋这位大帅,喜亲力亲为,还精力充沛,绝对是一位明主!

而刘英这位军师,则是喜欢偷懒,或是带着两个少年,去杂造局转悠,弄一些奇淫巧技!

没想到,藏的最深的居然是这位军师!

整日不务正业,却早已将一众官制思索完善。

是他们走眼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