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元廷危矣!(1 / 1)

加入書籤

但现在。

“大使,之前是俺们眼皮浅,居然不识军师这般大贤!”

“日后,军师让俺们干什么,俺们一定全力干!”

“对,对……”

“行了,行了,尔等先给咱看好炉火!军师随时都会前来察看,一定不能让军师失望!”

“大使放心,俺们今日就一直守在这里!”

“好!”

“……”

“大帅?军师?”

“见过大帅,见过军师!”

黄启与一众工匠神色一惊,急急忙忙行礼。

“行了,尔等起来吧!”

“多谢大帅!”

黄启与一众匠户起来后,都是满脸讪色。

朱元璋微微摆手,看着里面那四座冶铁炉,眼中精光闪烁。

“现今,尔等一炉可出多少铁?”

黄启急忙回道:“回大帅,一炉出铁一百二十斤!”

朱元璋又问:“每日可开几炉?”

说起这个,黄启整个人便神情一振,“回大帅,每日可开十五炉!”

“十五炉?”

朱元璋眼睛一瞪,“尔等有多少冶铁炉?为何便可开十五炉?”

“回大帅,小人冶铁所目前只有五座冶铁炉。

但现在有了那三百罪僧当矿丁,又有军师改进的铁矿车,每日挖出的矿石完全足够使用。”

“军师又教小人等人用焦煤煅烧,煅烧出的火比木炭要旺盛数倍!”

“是故,现在小人每日可开十五炉!等过几日,再多建出几座冶铁炉来,每日开炉数量,还能增加!”

随着黄启叙说,身后一众匠户,也都是满脸激动。

每日开十五炉,他们已经可以每人多赚一两斤粮!

若再多建几座冶铁炉出来,再煅烧出的钢铁量,全是他们的奖励。

“甚好!”

朱元璋并不知这些匠户心中所想,反而十分欣慰!

“如此,每月至少可以出铁五万多斤!骤时,咱必然要重重赏赐尔等!”

“多谢上位!”

黄启与一众匠户,顿时满脸感激。

但随后,黄启下意识看向刘英,好像有些不对劲!

刘英淡淡一笑,道:“上位,您忘啦,这些匠户们,每月都有固定激励!”

“激励?”

朱元璋还真的忘了,满脸疑惑。

刘英急忙道,“便是每月固定出铁三万斤。随后,每多出一斤铁,奖他们二两粮!”

“二两粮?”

黄启与一众匠户,都不由满脸期待的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想了片刻,便想起来了,一脸大笑。

“此事,雍泰是与咱商议过。这几日太忙,咱居然给忘了!”

“既然如此,咱便不多尔等赏赐了。”

“多谢大帅!”

黄启与一众匠户,顿时满脸大喜。

他们更喜欢这种激励!

……

接着。

再次细细转了一圈,朱元璋甚至还爬上山,去矿洞外面盯着看了半晌,这才意犹未尽的返回。

路上,朱元璋还是有些感慨。

“那般光滑平整道路,才是雍泰所想要的道路吧!”

“上位英明!”

刘英微微点头,“可惜现在石泥生产不多,只能先铺建一些紧要道路!”

朱元璋认真道:“以后,咱再遇到那些十恶不赦的恶贼,咱将他们都给派来当矿丁,给百姓赎罪!”

“多谢上位!”

刘英顿时一脸喜色。

尝到甜头的老朱,也终于忍不住开始收敛一些屠夫性子了!

回到大帅府后。

朱元璋便喊来秦从龙与陈遇、范常三人。

将准备开科取士一事,说了一下。

秦从龙与陈遇、范常三人,都不由一愣。

他们很快,就品出朱元璋的意思。

不过。

他们并没什么争权夺势的心思,这样也正好,还能给那些寒门出身的读书人,一些进阶希望!

三人也都欣然同意。

接着。

便是官员俸禄问题。

秦从龙与陈遇、范常三人,自幼也有受宋朝影响。

因此。

这事也积极同意。

从书吏,再到知府的俸禄,直接比之前所定下的提高了一倍。

第三日。

红巾朱大帅在应天开科取士一事的告示,直接贴满应天城。

接着。

便朝镇江、扬州、泰州、高邮、和州、滁州传去。

同时。

也快速朝着江浙传去。

无数读书人,都收到消息。

听完具体内容,还有一众官吏的俸禄待遇。

不提一众大户官吏家中读书人。

那些出身寒门,或是农家出身的读书人,眼睛直接红了!

直接动身,朝着应天府而来。

至于那些大户出身的读书人,或是还忠于元廷的读书人,直接傻眼。

同窗好友之间,信件不断。

他们仍想为元廷效力,但那红巾朱大帅的俸禄,实在是让他们眼热。

甚至,诸位朱大帅的开科取士的操作,让他们也感到巨大的威胁!

开科取士、均分田亩、惩戒豪强,甚至就连以往高高在上的寺庙,也不能逃脱!

这种操作,完全就是开创一国基业的操作。

本来。

朱元璋打下地盘上的百姓,便因此事,而忠心朱元璋。

现在。

又开始开科取士,甚至书吏也可晋升官员!

那么多的书吏……

大户出身的官员或是儒士,也都有自知之明!

论腹中才学,或论人际关系,他们高高在上!

但若论治理民生,他们远不是那些书吏的对手!

现在。

天下九成的书吏,都会心向那朱元璋!

“元廷危矣!”

发出这句惋惜之言的,是三番两次收到杨宪邀请信件的刘基。

坐在宣城的一间茶楼的角落内,听着那些读书人满脸喜色的议论着,刘基神情落寞!

刘基祖上,也是宋朝大官。

但到了他祖父刘庭魂这一辈,开始担任元朝官员。

虽然都是一些没有什么实权的官,但对元朝十分忠心。

刘基也是如此。

自幼便是文曲星下凡一般的人物,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博览经史及天文、历法、兵法、性理诸书,尤其精通象纬之学!

但是,家中没啥大官,也不咋会贿赂元朝高官。

在二十三时,考上进士。

那会,元朝没有什么官位空缺,在家傻等了三年。

最后,终于熬不下去,找翰林侍讲学士揭必斯帮忙,才当了江西高安县丞!

当官后。

刘基就开始勤于职守,执法严明,太过正直,得罪了很多豪绅!

这些豪绅就开始陷害刘基,当了几年,刘基就不敢当下去,灰溜溜辞官回家!

又过了几年,朝廷想起刘基,征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

刘基又因为看不过眼,检举了监察御史,得罪了一批官员,再次回家,开始隐居。

但不到几年,徐寿辉与方国珍等人起兵,元廷又想起来刘基。

刘基再次屁颠屁颠去卖命,结果刘基反被方国珍陷害,再次辞官回家。

南方很多读书人都是刘基这种情况!

一直到杨宪给刘基写了信,几次邀请,刘基才想着去集庆去看看!

结果,才走到宁国路,就听到这个消息!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