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你也算是咱的学生!(1 / 1)
“你!”
朱元璋大怒,随即便又是一脸恨铁不成钢。
“你一个月俸银便为二十两银子,至于那五十亩良田,事后雷明能给你?”
“你出自滁州学堂,也算是咱的学生!
你只需勤勤恳恳,秉公为民,还怕日后升不了官,涨不了俸银?”
“学生惭愧!”
贾翰脸上羞愧神色更浓,朝着朱元璋连连叩头。
刘英:“……”
陆仲亨也不由瞪大眼睛,有些搞不懂,上位怎么突然认起了学生。
一旁的俞威与卫文启两人,则是愣了下之后,心中不由一喜。
“哼,贪赃五十两银子,欺上瞒下,罪大恶极!”
朱元璋冷哼一声,看向刘英。
“雍泰,咱该如何惩戒此人?”
刘英拱手行礼,“上位,贾翰欺上瞒下,收受贿赂,致田亩均分不公,理应问斩,以儆效尤!”
“然,涥化镇田亩一事还未查清!下官恳请上位,罢免贾翰句容县丞之职,让其随同俞威、卫文启二人,彻查涥化镇均田一事!”
“若其可戴罪立功,便饶其一命!若无功,杀之,以警示全军!”
“戴罪立功?”
朱元璋沉吟片刻,便看向贾翰。
“你可愿戴罪立功?”
“多谢大帅开恩,罪官愿戴罪立功,查清涥化镇分田一事!”
贾翰连忙点头同意。
“甚好!”
朱元璋微微点头,又看向一旁的俞威、卫文启二人。
“涥化镇分田一事,尔等虽无多大过错,但也有失察之罪!
此次,仍是由尔等与贾翰三人,查清所有分田舞弊之事!”
“若查清,尔等无罪,若查不清,尔等五年不得升迁,俸禄减两成!”
“下官必查清涥化镇分田之事!”
俞威、卫文启一脸肃然应道。
朱元璋再次说道:“此次,再从营田司抽调两人与他们一同前去!”
“上位英明!”
刘英奉承道。
老朱终于止住杀性一次。
随即。
俞威、卫文启与贾翰,再加上营田司抽出的两个官吏,在一队兵卒的护卫下,朝着涥化镇而去。
大帅府,陆仲亨对于朱元璋的举动,满脸疑惑。
“上位,您就这么放过贾翰那贼官?”
朱元璋眉头一皱,“谁说咱放过了他?”
陆仲亨仍是满脸疑惑,“可是,您不是让他戴罪立功?此次,军师与毛梓,已经差不多将涥化镇的事,查个一清二楚。”
“再加上营田司两个人,贾翰只要不是蠢货,便可戴罪立功!”
朱元璋两眼瞪起,“那可是咱的学生,你就非要让咱杀了他?”
陆仲亨一愣,随即竟直接嘿嘿直笑起来。
“上位,若这般说来,滁州学堂之前那些出来的官吏,也都是您的学生了!”
“咱可是学正!”
“上位真厉害,果然不愧为上位!”
陆仲亨也不由有一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滁州学堂出来多少官吏?上位又有多少学生啊?
朱元璋顿时哈哈大笑。
对于为滁州学堂学正这事,他也是十分得意。
而查清涥化镇分田舞弊一事,也正如陆仲亨说的那般。
这两日,毛骐与刘英两人都给查的差不多。
俞威、卫文启与贾翰,营田司的两个官吏下去。
还有巡检邓大郎与巡察吏马坤、镇丞齐河,另王屠户与那四位长者之事,在整个涥化镇传开。
甚至,还朝着周边镇县扩散。
于是。
很多村镇这段时日,借用红巾军背景,或是均田名义,霸占多分田亩的人,顿时都慌了。
根本不用细查,只需用进入巡察吏,或是兵将。
等到了晚上,便会有人偷偷前来检举。
甚至,还有人自首!
这便是得益于贾翰可以戴罪立功,带来的影响。
十日后。
涥化镇分田之事,算是彻彻底底查清。
为首之人,雷明、王屠户、赵炎,还有那四位老者,直接在涥化镇斩首示众!
家人,青壮者,全部被送去矿山!
女眷,则是贬为奴仆!
家产全部充公!
这些人霸占出的田亩,除了该赏赐的田亩外,其余田亩全部分给一众百姓。
涥化镇的百姓,在欢呼了一日后。
便反应过来,一个个也都满脸凝重。
对于朱元璋颁布下的法令,更是敬畏,不敢示重!
对于这些百姓官吏们的反应,朱元璋更是十分满意。
回到大帅府,朱元璋对着刘英说道:“雍泰,咱从当涂回来之时,陶主敬便想将此事告示太平,以警示太平所有镇县!
咱决定,将此事告示咱麾下所有府县,警示咱麾下所有武将官吏!
另,也可警示那些不安分的百姓们!”
“上位英明!”
刘英自是十分同意。
“上位地盘打的太快,很多县镇的官吏,都没补齐。至于分田一事,也是大刀阔斧。
虽派去了巡检与巡察吏,但各村都有村老,十分团结。
那些巡察吏,也不敢过于巡查!”
“若此事,可那些百姓都明白,只有镇衙对他们来说,才是最公正的衙门,便距吏治清明不远矣!”
“雍泰所言极是!”
朱元璋微微点头,随即便又感慨一句。
“雍泰,咱发现各镇县的官吏之中,咱军中老兵还是太少。
很多事,那些文官都是得过且过,能敷衍便敷衍,一点血性都没有!”
“上位之意?”
刘英已经猜到一些。
朱元璋眯着眼,缓声道:“雍泰,咱还想多选拔一些兵将,去各府州县当官!”
“下官同意!”
刘英直接同意道。
“嗯?”
朱元璋忍不住一愣,随即便轻笑道:“雍泰也不问问,咱是不是还有别的用意?”
刘英便不大不小的奉承了一句,“上位做事,向来思虑周全,定是还有别的用意!”
“雍泰啊,雍泰,还是你辅佐咱,咱最舒爽!!”
朱元璋爽朗大笑一声。
刘英急忙拱手行礼,“上位,下官心无大志!”
朱元璋随意摆了摆手,便说道:“咱知晓。”
“雍泰啊,咱发现,不仅咱麾下各州县官员存在着一些软弱问题。
咱麾下大军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很多兵将,都不会离开家乡。他们跟着咱打仗,都想着打上几场胜仗,得一些赏钱,再分一些田亩,回到老家安稳过日子!”
“这种想法的,还大多都是淮西、定远、滁州的那些老兄弟们。”
“另,和州、高邮,甚至是扬州、应天投降的那些元军,甚至还有巢湖水师。
一个个也都是兵大王一样,不听军令,军纪涣散!”
“这些人,暗地里小动作不断,让咱头疼的很!”
“咱不确定,到底还有多少千户、指挥使,都和雷明那厮一样?”
“对于这些问题,雍泰可还有什么好的良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