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改称朱家军吧(1 / 1)

加入書籤

听此。

朱元璋眼中精光一闪,还有些期待。

“雍泰莫非欲要咱也称王?”

“……”

刘英呆滞,老朱可真敢想。

“上位,下官觉得如今还应高筑墙,广积粮!”

“那雍泰可有建议,咱麾下大军还可有别的何种称呼?”

这下,朱元璋有些疑惑了。

不让他称王,还要让他麾下大军有个可以与徐寿辉、韩林儿他们这些红巾军,区分开的名号?

刘英则是淡声道:“上位,不若称为朱家军!”

“什么?”

朱元璋顿时大吃一惊。

朱家军,这意图可是太明显!

虽然现在,定远、滁州、扬州、应天这些地方,可以完全称为他朱元璋的地盘!

但,他还只是一个大帅称呼。

朱家军,岂不是说那些大军,包括那些都指挥使,都是他朱元璋的私军?

是他朱元璋的奴仆?

仅仅只是想想,朱元璋都能想到,若这个称号传出去,那些随着他从濠州出来的弟兄们,会如何闹腾!

“不可,不可!”

朱元璋连连摇头。

刘英也没强逼,而是缓声问道:“那不知上位准备如何称呼自个麾下大军?”

“这……”

朱元璋便愣住了!

随即,沉吟片刻后,便试探着说道:“义军?破元军?”

说着,老朱自个便先是摇着头,“听着不妥,永田可还有别的称呼?”

“回上位,救世军,兴国军,百姓军,义旗军……”

刘英一连说了好几个,便再次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快速思索起来。

“救世军,兴国军有些太过空大,百姓军、义旗军又有些偏颇!”

“上位,那淮西军?或是西军?”

朱元璋再次摇着头,“不妥,咱麾下虽一大半将士与官员,都为淮西老乡。

但还有一些,为别地方的人,日后也要广招天下贤良!

若称淮西军,对不是淮西的兵将与官员来说,便有些隔离了!”

“如此,还是朱家军好些!”

刘英直接说道。

“这……”

朱元璋又有些为难起来。

见状,刘英便轻轻一笑,“上位若担忧一众官员将士们的反应,不若直接将此事告知,由他们来表决!”

“另,现在哪个兵将,不是种着上位均分的田亩?吃着不是上位的饷粮?”

“这……”

朱元璋眼睛一亮,“雍泰此言有理,咱再细细琢磨琢磨!”

随即,便说起另一事。

“雍泰,关于你婚事,咱已与陶主敬谈妥。

再过几日,陶主敬便会携带家眷前来应天。骤时,你可要前去见上一面?”

“多谢上位操心!”

刘英连忙拱手行礼。

见面,自是要前去见的。

虽然要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礼法,但一般也有自由相亲的环节。

刘英自己虽然可以省去这一个环节,但也得尊重一下陶家女,让人家见见他!

“甚好!”

朱元璋一喜,“等陶主敬来到应天,咱便带你前去!”

“多谢上位!”

刘英再次拜谢。

而朱元璋,则再次忍不住细细思索着,刘英给大军起的名称。

尤其是朱家军!

越琢磨,朱元璋心中越为意动。

一直到了晚上。

朱元璋还在琢磨着,忍不住将这事,给马秀英说了一遍。

“重八,你想用朱家军?”

“嘿嘿,还是妹子了解咱!”

对于马秀英,朱元璋丝毫没有任何藏着掖着。

“雍泰并未说错,咱若是继续称红巾军,不仅低北方的刘福通一头,也要低西边的徐寿辉一头。

甚至,就连张士诚,也要低一头!”

“而朱家军只是表示咱朱元璋麾下的大军,对外也还是红巾军之列……”

“此事,重八若与几位先生,还是花云、徐达、汤和他们细细明说,他们应会认真考虑!”

马秀英沉吟片刻,又道:“若有些迟疑,或是有人反对,正好可以借此机会,看出哪些人忠心可用,哪些人心怀鬼胎!”

“妹子所言有理!”

朱元璋心中一定。

马秀英白了朱元璋一眼,“这次,雍泰算是又立了两功!

重八还是想想,如何赏赐雍泰吧!”

“这个啊……”

朱元璋想了想,便说道:“妹子,雍泰要娶妻,他原本所有的家底,都交给了咱。

这次,咱便多给他一些家底!另外,他的新宅挺空旷的,咱多给他一些婢女与仆人。

再给他一个百户,直接做他的私卫!”

“你明白就好!”

马秀英微微点头,“雍泰一心辅佐你,你定不能负了他!”

“妹子放心!”

朱元璋再次连连点头,“哪怕是雍泰要走,要自立门户,咱也会派人相送!”

“胡言乱语,尽说胡话!”

马秀英眉头皱起,呵斥道。

“嘿嘿,咱就这么要说,妹子放心,咱最是了解雍泰!

他现在只上心匠造,就连商贾,都有些不怎么关心了!”

“雍泰心性还真怪……”

……

翌日。

朱元璋便写信,将大军取新名一事,派人告知汤和与冯国用,还有李善长几人。

同时,又将徐达、花云、毛骐、秦从龙与陈遇、范常、刘基几人召集起来。

将此事一说。

徐达与花云两人,想都没想,直接同意。

朱元璋说的没错,而且他们心中,早就在刘英的潜移默化下,将朱元璋当做未来的皇帝看待。

叫什么,还真无所谓!

至于秦从龙与陈遇几人,便是有些发愣,随即神色变幻。

片刻后,便也都同意。

见此。

朱元璋脸色大喜,便让几人将此事,通告全军。

且,将其中缘由,也都说了一遍。

顿时。

整个军中,便又开始议论纷纷。

两日后。

朱元璋听着毛骐与徐达等人的禀报,更是放心了。

虽然有些人有别的言辞,甚至还想鼓动身旁的兵将。

但,好在他早已将缘由都说了一遍。

那些兵将们,心中也都有着一杆秤。

他们现在,确实是吃着朱大帅的饷粮,种着朱大帅分的良田,用着朱大帅发的武器盔甲!

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是什么目的,他们心中也都有数。

于是。

看着那些人被踢出军营,或是派去别的军中。

一众将士,也都无动于衷!

读了这么多日的书,他们心中也都多少明白一些道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