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基建进度拉满(1 / 1)
“威胁?”
朱元璋愣了下。
“嗯!”
刘英点点头,继续道:“另,再给杜遵道写信,甚至是送一些礼物!”
“给杜遵道一些信心,他麾下虽没多少兵将,但他是丞相,比刘福通官高,还受韩林儿信赖,他完全可以多管一些政事……”
“让他们内斗?”
朱元璋眼睛又是一亮。
“上位英明!杜遵道占着丞相之位,堵了刘福通升迁之路,刘福通必不容他!”
“甚是!”
朱元璋越想,越觉得如此!
“咱这就去写信,说不得还可救杜遵道一命!”
“上位英明!”
刘英自是欣然答应,本来就只有朱元璋有这个资格去写信。
其实。
朱元璋与刘英不知的是,刘福通与杜遵道已经内斗了起来。
当初,韩山童与刘福通等人,在白鹿庄带着重开黄河故道的民夫起事之时,杜遵道也是其中一个首领。
但杜遵道属文官,一直都被善征战的刘福通压着抬不起头,现在官职高于刘福通,还有小明王韩林儿的支持,自是直接膨胀了起来!
朱元璋分别给杜遵道与刘福通两人,都写了一封信。
但只让信使带了一箱礼物。
先让信使,将信件与礼物给杜遵道送去。
看完,杜遵道在满心惊喜的同时,又惊出一身冷汗!
很是丰盛的招待了一番信使!
第二日。
信使才将信件送给刘福通。
然后,撒腿就跑。
刘福通看完信件,整个人直接大怒!
“好一个朱重八,居然胆敢如此羞辱老夫!区区一个要饭的小和尚,要不是咱红巾军收留了他,他说不定都早已饿死了!”
一个满脸凶狠的武将,便直接站出来,拱手道:“主公,既然朱元璋不知好歹,要不末将干脆带兵,直接南征,狠狠教训一番此人!”
另一个武将也站出来,“主公,正好咱听说,此人在滁州、和州分田,又占据了扬州、集庆!
这些地方,百姓都富庶的很!”
“若占据了这几处地方,咱大军便不会再缺粮了!”
闻言,刘福通便忍不住有些意动。
他的地盘虽大,但连年灾害,也已被蒙古人糟践的不成样。
大军粮饷,都收不齐,只能以战养战!
他一直想要让朱元璋这支红巾军支持他,便是有看上朱元璋那富得流油的底盘!
别的不多要,只要朱元璋每年给他送一些钱粮,他刘福通的烦心事至少可去掉一大半!
“主公,三思啊!”
这时,一个一直没说话的武将站了出来。
“嗯?”
刘福通脸色一沉。
“末将昨日看到,朱元璋派来的信使,昨日先去给杜丞相送的信件与礼物!”
“什么,他朱元璋居然给杜遵道送礼物?是何礼物?”
刘福通脸色顿时大变。
武将微微摇头,“末将不知,只是看到一个大箱子!”
刘福通直接大怒,“好一个朱元璋,居然如此阴险,原来是攀上杜遵道,怪不得敢威胁咱,还扣押咱的人!”
“主公,那朱元璋若攀附上杜遵道,主公若强行派兵南攻,恐会遭明王与丞相反对!”
“那朱元璋果真是小人!”
一众武将顿时满脸愤愤。
“主公,那朱元璋在高邮下,俘获脱脱二十多万大军。
又占据扬州与集庆,已成了气候。”
“现又攻下泗州,有那汤和带兵防守,我等恐难以……”
“行了!”
刘福通脸色铁青,大手一挥。
“朱元璋那小人已成了气候,暂且绕过他。等咱攻下大都,灭了鞑子,再挥师南下,灭了那朱重八那小和尚!”
“主公英明!”
一众武将心中,也都熄了南征的意图。
反正,朝哪打都是打!
若能避免和小明王与杜丞相的冲突,往北攻打鞑子,也还好打一些。
至于大军粮饷,只要攻下元廷城池,他们便可以抢个够!
对于这些事,直接传到亳州的一些商贾耳中。
于是。
没出几日功夫,就传到刘英与朱元璋耳中。
他们也放心了。
只有专心北征的刘福通,才是好的红巾军首领!
应天。
等刘福通派来的那两个使者,扫了五天街道,捡了五天马粪又挖了五天矿之后。
终于自由了。
在穿上他们原来的衣物,重新拿回他们原来的包裹物件那一瞬间,那两个使者直接嚎啕大哭。
同时,逃命似的朝着城外逃去。
一路,逃往亳州!
打死,他们也不会再出使朱元璋!
而在应天城。
刘英的日子,则是过的十分舒心。
随着以役代刑的实施,汤和与李善长、杨宪这些人,便直接给刘英送来超过上千人的青壮犯人!
这些人,都是原来的大户恶吏被镇压后,新兴的恶霸!
每一个,都罪有应得。
本来,还有更多的犯人!
但地方州县也需要一些免费力役,都给留在地方!
能送来应天的,都是应服役超过一年的犯人!
这些犯人使用起来,刘英一点也不心疼!
一半派去挖金矿、铜矿!
剩下的,便都用来去建造工坊!
人力充足下,刘英直接开建第三座工坊,煅烧工坊!
最先建的白盐工坊与火药工坊,也已经完成的差不多!
一些水泥与匠人,都转移到煅烧工坊建造上。
基建进度直接拉满!
白盐与火药工坊,开始修缮,搬迁进去!
刘英还借用火药工坊的一个小房间,让那些工匠们先去煅烧试验!
不过。
刘英已经没多少时间去关注这些,大军考核要开始了。
亲兵都指挥使司,三大水师,左、右、前、后、中五翼都指挥使,兵马指挥司,将近二十万大军!
要制定统一考试案卷!
要选拔考官!
二十万大军,按照正常逻辑,至少需要一千个考官。
但这个数字,对于这个时候的老朱来说,显然是痴心妄想!
于是。
便只能缩减为两百个考官。
这两百个考官,其中有一百五十人,都是从滁州学堂、应天书院、当涂学堂、扬州学堂等地,抽调过来的学子。
剩下五十人,便是军中书吏、应天府周边的官吏!
应天的印刷作坊,也开始加班加点的印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