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改变俸禄(1 / 1)

加入書籤

朱元璋已经这么说了,在场所有人都知晓,杨元昊这个从滁州就开始跟着朱家军,一路升上来的工部尚书,彻底完了!

为了区区一些俸禄,为了给他们这些士大夫索要一个超然的地位。

结果。

丢了乌纱帽是小事,但丢了那刻有序号的钱币。

杨元昊不再属于朱家军的官员,也不再会得到朱家军任何优待!

优待?

想到这,李善长与一众官员都不由一惊。

他们这些官员,在朱家军之中,好像本来就很有优待的!

这一点,杨元昊也明白了过来。

但,晚了!

他也是糊涂了,怎么被这些人一撺掇,自己就上头,当了领头羊了?

盼了多年的愿望,本来就可以通过朱家军来实现,可重建盛世,名留青史!

现在,一切都没了!

至于去投身别的势力麾下?

杨元杲还真看不上,哪怕是北方的小明王,也不行!

等到郭英手捧一盘银锭,带着几个亲卫,站在外面候着。

杨元昊凄凉一笑,有气无力的从地上爬起,缓缓朝着外面走去。

身后。

李善长与一众闹腾的官员,都有一种兔死狐悲的凄凉感。

他们闹到这个地步,真的有意义?

朱元璋再次沉声道:“尔等谁还有这种想法?都可说出来,咱等好聚好散!”

下方,无一人敢回话。

这场风波,直接在应天府各个衙门内,传了开来。

但奇怪的是,没有一点消息传到外界去。

吴王府上,朱元璋狠狠的闷了口酒,沉声问道:“雍泰,你说他们心中,是不是也都有这个念头?”

刘英微微点头,“上位,应该还会有些人有这个念头!”

朱元璋一怔,下意识看向刘英,不由笑了。

“你倒是实诚!”

刘英一脸无奈,“上位,此事是宋元两朝留下的祸根,很难清除!”

“但你不会瞧不起那些百姓们,也不会想着当个高高在上的大官!”

“上位,大家都是人,谈不上谁比谁高贵。至于百姓们尊重读书人,尊重的是读书人学识渊博,尊重的是读书人能给他们带来好日子!”

“若是读书人一个劲压榨百姓,就会变成现在这个局面,义军四起,很多百姓冲进读书人家中,烧杀抢掠。

最终,只能是两败俱伤……”

“可惜,杨元昊他们目光短浅,只盯上咱钱庄的那些钱!”

朱元璋重重叹息一声,“若高官厚禄,可让他们这些官员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咱怎会不愿?

但宋朝对那些官员有多好,结果赵家皇帝的结局,有多凄惨?”

“哪怕是蒙元,对麾下官员,也是放权。但结果呢,天下各地民不聊生!”

“上位之意?”

刘英听的糊涂了,老朱仅仅只是朝他吐槽这些?

朱元璋淡声道:“咱也不是小气之人,咱既然成了吴王,他们跟着咱,咱也能亏待他们!

俸禄之事,还是需要加一加,安抚安抚人心!”

“上位英明!”

刘英忍不住朝着朱元璋微微拱手行礼。

“哼,咱英明个屁,若不是杨元杲提醒了咱,咱都还未发现,咱麾下这些官员们,都和咱不是一条心。”

朱元璋愤愤的斥骂了一声,便道,“此处就咱两人,你也不用这般礼数,你就真心说说,俸禄一事上,可有好的解决法子?”

对于众官员俸禄这事,老朱也是满心无奈。

他不能给多,多了,以后还怎么调整?钱庄的钱也不够给的!

给的少了,那些官员也不会同意。

这次,虽然杀鸡儆猴,罢了杨元昊的官职,让一众官员都冷静下来。

但朱元璋可不信,那些官员能这般罢休!

另,不给这些官员合适的俸禄,怎么能让那些官吏,都给他真心干活?

刘英想了片刻,便说道:“上位,此事上,微臣是有些建议!”

“哦?”

朱元璋两眼一亮,“雍泰,你就尽管大胆的说!”

“是,上位!”

刘英道:“上位,宋朝耗光国库,还用民脂民膏,去奉养一众官员之事,是行不通的。”

“这是自然!”

朱元璋微微点头。

刘英接着道:“但,能前来给上位效力的官吏,要么有着贤名,要么都是通过考试而来。

他们本身,便为天下英才,自是不能与一般人等同相待!”

“另,还有一些读书人,出身寒门,自幼寒窗苦读。

其家人为了培养一个贤才,必会耗费良多,全家希望,都指望这么一位贤才身上!

是故,也当给这些贤才一个区别对待,让他们知晓,他们这些功成名就的读书人,不是普通百姓可比!”

“雍泰此言有理!”

“但又如何体现呢?就像是杨元昊那般,最直白的便是在俸禄上做出区别!”

“比如,品级最小的吏员,俸禄可为普通百姓一家收入的一倍!”

“若是九品官吏,可为普通百姓两倍!若是八品官吏,可再多上一倍……至于尚书辅臣这一级,便已是普通百姓一家收入的十多倍。”

“上位,如此直白对比,便是告知天下所有人,读书有利,只要为殿下麾下官吏,殿下定可给他们足够的价值!”

“另,若是将来粮食价格有变动,官员俸禄,也可随着粮食价格,而上下调节,调节周期可为三年一期,或五年一期!”

“甚好!”

朱元璋重重点头,“他不是要超然地位吗,咱就让他们知道,他们的俸禄,一个个都是麾下百姓们一家的多少倍!”

“上位,普通百姓读书难,一个普通家庭供养一个读书人太难。

因此,为了防止朝堂被士大夫占,还需请上位多兴学,建学堂。

只有普通百姓家庭出的读书人多了,让这些读书人也能跻身进入官场,如此普通百姓才会更愿意去读书!”

“善!”

朱元璋再次点头,十分满意。

主要是他心中细算了一下,这种俸禄的变化,其实对他来说,并没多花出去多少钱。

“此事,便明日就召集李善长与秦先生、陈先生,还有一众官员商谈一番!”

“上位英明!”

“明日,你也前来!”

“喏!”

刘英有些无奈应道。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