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连番暴怼(1 / 1)
唐仲实与洪修永、俞熙等人,都直接瞪大眼睛,满是不敢置信,眼神深处还有些惊恐!
朱元璋怎能如此蛮横霸道?
他朱元璋,自定远开始,虽有屠杀官吏乡绅之事,但也是事出有名!
难道,这一切都是虚假之名?
现在,他徽州人不就想多争取一点利益,就这般霸道?
想要给他们按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就将他们徽州都给屠上一遍!
回过神后,唐仲实再也忍不住,急忙说道:“殿下明鉴,殿下身负天命,有望重塑乾坤,平定乱世,开创盛世,我等自是不敢欺瞒殿下,更不敢与殿下为敌!”
朱元璋冷声问道:“那尔等这是何意?”
唐仲实恭恭敬敬道:“殿下,老朽等人都愿归附殿下。但其余乡绅,为治好乡里,在一些乡间争执上,对于一些百姓,惩戒不免重了一些。
他们担忧,殿下会被小人蒙蔽,抄没他们家产,将他们贬为奴仆,前去服役!”
“另,很多乡绅都参与驱赶徐寿辉所部红巾军之事,他们也都担忧殿下攻下徽州后,他们会因此获罪!”
“徐寿辉所部之事,早已久远,难以查清,咱自是不会过问!”
朱元璋瞥了一眼唐仲实与洪修永等人,淡声道:“至于惩戒百姓之事,咱自会查清!”
“若是惩戒,乃是他们之责,咱绝不会过问。
但若是无辜欺压盘剥,霸占田亩,害人性命,咱绝不轻饶!”
“至于均田……”
“尔等身为大儒,精读典籍,难道不知田亩兼并之危害?”
“自古至今,哪一次王朝动乱,不是因百姓没了田,活不下去,杀官造反?”
“哪怕此次没有徐寿辉等红巾军,没有咱朱家军,再过几年还会有别的起义军!”
“甚至,就连你们治下的百姓,甚至是那些山越人,迟早有一天也会被你们逼着造反!
等他们反了,看你们这些大户乡绅们,还如何逃得了性命……”
唐仲实与洪修永、俞熙等人,都沉默了。
他们身为大儒之家,对于家中奴仆与佃农,并不会有多少苛待。
但,一些别处的乡绅,为了壮大家族,定会侵蚀周围百姓的田亩。
而这些人,往往贪欲极强,行事毫无底线。
再过一段时间,徽州百姓与那些山越人也都会被这些人给逼反!
而他们这些徽州最富的几家,绝对讨不了好。
而且,最重要的是,现在朱家军兵锋之利,远非徐寿辉可比!
哪怕是朱家军占据徽州路全境,他们也会丢掉很多田亩。
但,不会死伤太多族人。
“殿下所言极是!”
想着,唐仲实微微拱手行礼。
“殿下若有所求,我等徽州儒士,自当全力相助!只是,我等这些儒士之家,大多为耕读传家,还请殿下手下留情,给我等留一些田亩,好以养活我等家中子弟,可读起书!”
“给你们保留一些田亩,此事倒是可以!”
朱元璋微微一笑,“尔等若立有功劳,咱可给尔等多留一些田亩。”
唐仲实心中一沉。
俞熙则是再次拱手,“殿下怎能如此霸道?我等儒士皆以耕读传家,那些田亩,乃是我等祖传之田。
若没了田,我等这些儒士,买不起笔墨纸砚与书籍,如何通读典籍,如何……”
“行了!”
朱元璋直接摆了摆手,“尔等这些言语,咱早已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
“你们要辩,雍泰,你与他们辩辩吧!”
“是,殿下!”
一旁,刘英无奈拱手应道。
见此,洪修永与俞熙等乡绅儒士,都是心中一松。
对上刘英,他们的压力,可就少了很多。
“诸位都标榜耕读传家?”
“听闻军师也是儒士出身,为何怀疑此言?”
“呵呵!”
刘英微微一笑,“既然诸位都自称耕读传家,不知诸位可下过地,种过田?”
“……”
洪修永与俞熙等人,脸色便是一僵。
“军师怎么说出此种之言,我等乃是读书人,要时刻学校圣人典籍,怎么下地种田?”
“那尔等为何要标榜耕读传家?诸位也都精读圣人典籍,难道圣人便这般教导诸位,耕读传家,只读不耕?
言之无物,顾左右而言他?”
“军师说笑了,我等家中田亩众多,术业有专攻,当交由佃农耕种!”
“既然是佃农耕种,尔等怎就耕读传家了?”
“军师,大家都为读书人,为何苦苦相逼?”
俞熙的脸色,直接黑了下来。
“诸位长者言重了!”
刘英微微一笑,和声道:“殿下命我来与诸位辩辩,自是需要争辩出一个结果来。”
“刘英从不信什么耕读传家,仅刘英所见所闻所学得知,自汉之后,便没有什么儒士,会像诸葛武侯那般,一边躬耕,一边读书!”
“自宋之始,天下的儒士,只会占用大量田地,雇佣大量佃农,让他们老老实实耕种,让这些佃农,供养儒士舒舒服服的读书。
这才是诸位嘴中耕读传家的真正意思吧!”
“……”
洪修永、俞熙等人心头巨震,还有些恼怒。
“军师怎能如此之言,自古以来,耕读传家便是如此!我等儒士,精读典籍,以圣人之言,教化于天下……”
“圣人之言,可教导诸位,要奴役佃农,要帮戎狄异族,欺凌自家族人?”
“……”
俞熙这老头还是很坚强,继续道:“殿下,军师,我等这些士绅之家,并非欺压百姓。
虽拥有很多田地,但也兼有治理教化乡邻之责。
为乡邻主持公道,照顾孤寡,给乡邻修桥补路,兴办学堂,教化风俗,鼓励良善……”
“此事,英也知晓!”
刘英又是淡淡一笑,“但鼓励良善,诸位家中作奸犯科之辈,可受到重惩?”
“诸位家中那么多田亩,有多少是自家传下的?有多少是花自家的钱购买的?
有多少,是借着天灾人祸,从那些乡邻手中趁火打劫而来?
又有多少,是借用蒙元异族,巧取豪夺而来?”
“咱听说徽州大兴程朱理学,讲格物致知。但咱却是发现,诸位格的是蒙古贵族的腰带。
说诚意正心,诸君正的是色目税吏的账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