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杂交水稻?(1 / 1)
“回殿下,是陶康寻军师!”
郭英凑上前,小声回道,“好像是城外,军师的粮食试验田有了成效!”
“粮食试验田?”
朱元璋声音调高,看向刘英。
“雍泰,你在城外还有一块粮食试验田?”
刘英微微点头,“殿下,应该是五亩试验水稻的田地!”
“试验水稻?”
朱元璋又是一愣,“试验什么?”
“殿下,是让农科那些学生,试验如何提高水稻的产量!”
朱元璋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是故,陶康这般着急寻你,是那水稻试验的有了进展了?”
“陶康为此事寻我?”
刘英脸色顿时大喜,“殿下,臣也好长时间没去理会过那试验田,微臣也不甚了解!”
“速去将陶康召进来!”
朱元璋转头,便朝着郭英吩咐道。
郭英不敢耽搁,转身就朝着外面走去。
一侧,宋濂也没再找刘英辩论,便一直静悄悄的等着。
不多时。
郭英便带着陶康走了进来。
“小人参见殿下,见过军师!”
不等刘英反应,朱元璋直接摆了摆手。
“行了,行了,陶康,你这老小子去给雍泰当了管家,到咱这还客套起来了!
快说说,那正在试验的水稻出了何事,让你这般着急?”
陶康看了一眼刘英,便急忙说道:“回禀殿下,军师,是城外那几个农科读书人突然来军师府上,说……杂水稻试验成功了!”
“试验成功了?”
朱元璋顿时大喜,急忙盯向陶康,“你仔细说说,水稻如何试验成功了?能亩产多少?”
“这……”
陶康便是一脸为难。
“殿下恕罪,小人也不知!那几个农科读书人只是求见军师,说杂什么水稻实验成功了,来寻军师报喜,请军师去田地之中看看!”
“杂什么水稻?”
朱元璋不由有些疑惑的看向一旁的刘英。
刘英直接道:“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
朱元璋与宋濂、陶安几人,眼睛猛的瞪大。
他们一个个都是饱学之士,怎么能不理解这俩字的含义?
朱元璋一脸古怪道:“雍泰,水稻乃是粮食,怎还能这般胡闹?”
让水稻杂交,亏刘英想的出来!
水稻乃是一死物,又不会自个动,怎能行那事?
“殿下误会了!”
刘英急忙解释道:“水稻乃是植物,想要生长,结出稻谷,需要经历开花阶段!
唯有开花,授粉,才可结出稻谷!
微臣便是建议,寻不同产地的稻谷,留下颗粒饱满稻种……”
随着刘英细细言说,宋濂与陶安几人,也都恍然大悟。
随即,便又是满脸惊诧。
“军师竟可想出如此奇妙的法子来!”
“草民记得,在《齐民要术·水稻篇》之中,便有记载:稻,岁易为良……异穗同畦,实粒倍丰!
宋真宗也曾遣使,从占城引种抗旱稻,与江南晚稻混植,《宋会要辑稿》载其穗长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
如此,与军师所求杂交水稻之术,有异途同归之妙!”
陶安也说道:“《天工开物》之中也有记载,晨露未晞,农人持竿击穗。”
不等刘英反应,唐仲实也跟着说道:“朱子所著《劝农文》,便言:稻有阴阳,阳稻宜山田,阴稻宜水泽!”
宋濂拱手朝着刘英拜了一拜,“没想到,军师竟然对农书这般精通!”
刘英有些发蒙。
他只是按照后世记忆来的,哪能对这些农书这般精通。
不过,手中还是下意识的回礼。
“先生谬赞了!”
一旁,朱元璋则是咧着嘴,满脸喜色。
不管城外田中的那杂交水稻的成效如何,宋濂与唐仲实等人都这般敬佩刘英,便足以说明刘英的厉害!
尔等一众名儒又如何?
在干实事上,还是得看咱的军师刘雍泰!
“敢问军师,此杂交水稻,若功成,可增产几何?”
宋濂又是满脸好奇的问道,农为国本,粮食产量最大。只是,在说起水稻名称之时,有些磕绊,神色还有些怪异。
“这……”
刘英也说不准,于是便邀请道:“此时,刘英也不知,若先生好奇,不妨一同去看看?”
“善!”
宋濂一喜,又看向一旁的朱元璋。
“不知殿下之意?”
虽然他也注意到,这位吴王殿下,方才一直都是在看热闹的神色。
但,在这应天吴王府,甚至是吴国范围内,凡事还是要以这位吴王为主!
“同去!”
朱元璋很是干脆说道。
他更是好奇。
这块试验杂交水稻田亩,他好像从来不知,他更是好奇。
一旁。
陶安与唐仲实两人,也都自顾跟在朱元璋与刘英等人后面。
出了应天城。
宋濂脸上的震撼之色,便没停下来过。
平坦整洁的石头大道!
来来往往的街边小贩;还有城门口,那进进出出,装满货物的车辆……
都在彰显,这座应天城繁华的很!
城外,更是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稻田……路边,时不时还能看到一两个百姓,显然是在看护他们的稻田。
每一个百姓眼中,都充满希望,不像他在的金华那般,百姓们都满眼麻木,浑身死气。
盛世之象啊……
心中感慨一句后,宋濂神色再次一凝。
竟然有一群仆人,从一块围有栅栏的稻田中,抓出数十只鸭子。
另一群人,手里木桶内拎着的好像是一条大肥羊!
“这?”
宋濂直接惊呼出声。
“敢问军师,稻田之中,还有鱼鸭?”
“有!”
刘英瞥了一眼,很是淡定的点着头。
宋濂急忙问道:“还请军师赐教,这是何原因?”
“草民好像已经听到,周围的稻田之中,好像全是鸭子叫声。
难不成,这些田中,全部都饲养着鸭子?”
“嗯!”
刘英再次微微点头。
宋濂脸上神色更是好奇。
一旁,朱元璋有些看不下去,笑呵呵的开口说道:“宋先生有所不知,咱应天城周围这些稻田,都给改造成水田。
每四亩稻田围成一块水田,每块水田里面,大概都能养鸭八十只,鱼四百条!”
“鸭巡田面,鱼游株间!田鱼食藻,禾鸭食螺虫,鸭粪肥稻,稻谷大丰收!”
“这……”
宋濂再次大为震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