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老三的信(1 / 1)
陈大富并非没料到,此次回家可能会碰钉子。
但他万万没想到,事情竟会发展到自己老汉……要与他断绝关系的地步。
而且陈大富留意到,陈广汉的神情不像是在开玩笑。
陈广汉的脾气他是知道的……
要不是真惹他生气了,他也不至于说出这样的话来。
最终,无奈的陈大富只能灰溜溜地离去。
寒风呼啸,外面的风冷冽刺骨,而陈大富的心更冷。
这新院子要是住不进去,那他如何跟那死婆娘交代?
因为陈大富突然回家,陈家吃饭时间比平常晚了将近一个小时。
等陈广汉一家吃完晚饭,天色已然完全暗了下来。
饭后,一家人又聚在客厅,看着那有些雪花点的黑白电视。
前些天,陈广汉曾考虑过,要不要托人找关系,弄一台特供的彩色电视。
但思索再三,他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没办法,这年头彩色电视的指标极为难得,这种数量稀缺的电视,通常只特供给政府单位或者高干家庭。
像他们这样的普通百姓家,基本没可能拥有。
要是真弄回来一台,保不准被眼红的人举报,到时候十有八九会惹上麻烦。
“老头子,给你!”
这时,刘桂兰从屋里出来,给陈广汉倒了一杯热水,同时顺手递给他一个信封。
“这是什么?”陈广汉下意识问道。
“没什么,好像是老三从南方寄来的信。”刘桂兰随口答道。
“老三的信?”
陈广汉一愣,随即将手中水杯放下,拆开了信封。
或许是出于好奇,刘桂兰、陈四美和陈五茜都凑了过来。
【亲爱的爸妈,你们好:我和薛凯在南方一切都好!】
【这次出来有点匆忙,在外待的时间也有点久,邻居发电报来说,你们派老六来家里寻过我,那时我刚好离家快大半个月了。】
【好久没给家里写信,你们身体还好吗?】
【这边的事情差不多忙完了,过年之前,我们应该能赶回去。】
【……】
【女儿一切安好,勿念!】
看完信的内容,陈广汉和刘桂兰两口子心里总算松了口气。
总算是有老三的消息了。
上辈子,79年底这个时候,老三两口子也去过一趟南方,但很快就回来了。
可这一次,他们在那儿待了一个多月才有回来的打算。
看来,陈广汉的重生让很多事情都发生了改变。
“爸,妈,三姐年前就能回来,这下你们不用再担心了。”陈四美乖巧地笑道。
“是啊,我也好久没见三姐了,还真有点想她。”陈五茜也跟着说道。
“哼,这个老三,出去这么久才知道给家里写信,真有她的!”刘桂兰语气中带着些许不满。
陈四美和陈五茜对视一眼,脸上露出几丝笑意。
作为女儿,她们最了解母亲,她这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
若不是担心老三,她也不会这样生气。
“行了,老三要是真能回来过年,倒也是个好消息,你们也别愁眉苦脸的,一切等她回来再说。”陈广汉一边说着,一边把信收了起来。
别看陈广汉表面镇定,其实心里还是泛起了涟漪。
在他的六个子女中,真正懂事听话、让他们省心的,还得是老三陈三英。
她自幼乖巧懂事,不仅每天主动帮忙干农活、分担家务,为了给大哥陈大富娶媳妇,年仅十七岁的她,就主动提出嫁人,用彩礼钱帮大哥凑娶大嫂的费用。
即便嫁出去后,她也时常回娘家,家里一有什么事,她就像大姐一样,尽力帮忙、接济家里。
后来,到了21世纪,12年年底,老三因一些事含冤入狱15年,以至于没能尽到赡养陈广汉的义务。
老三陈三英含冤入狱这件事,一直是陈广汉心中的一块心病。
因为他深知,如果老三没有遭遇那件事,她肯定会像老五一样,为他养老送终。
陈广汉小心收好信后,坐回原位,“老四,听你妈说,前几天你花了四千多块在西市口附近买了个铺面,有这事儿吗?”
“对呀,爸,您有什么好建议吗?”陈四美点头应道。
“好建议?”
陈广汉微微皱眉,陷入沉思。
虽说现在已经临近1980年,很多政策相对放开了一些,但个体户若想大干一场,仍需面对诸多问题。
这要是搞不好,还容易进去。
所以想要干好个体户,还真得选条好点的路。
“那你自己是怎么想的呢?”陈广汉好奇地问道。
“我自己啊……”
老四看了一眼身旁的陈五茜,又看了看刘桂兰,最后将目光落在陈广汉身上,“爸,我是这么想的,西市口那一带很热闹,不管是工人,还是去那儿逛街买菜的人都不少。您觉得我开个卤货店或者早餐店怎么样?”
“嗯,这两个想法都挺不错。”
陈广汉微微点头,他知道老四向来有主见,点子也多,所以对她能想到这些并不意外。
不过他还是补充道,“卤货店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而早餐店不同,现在很多早餐店都是现做现卖。如果你真打算做,我觉得早餐店是个不错的选择。”
“嘻嘻,爸,我也是这么想的!”陈四美认真地点点头。
“你真的想好了?”陈广汉抬了抬眼皮。
“嗯,想好了。”
“行吧,既然决定了,那就放手去干。”
陈广汉说着,看向陈四美身旁的陈五茜,“老五,我知道你和老四关系好,但你还是要以学业为重。其他的事,能帮就帮,别太勉强自己。”
“爸,我知道了。”陈五茜用力地点点头。
“老头子,那我呢?”刘桂兰这时问道。
“你……?”
陈广汉无奈地瞥了她一眼,“家里的事都归你管,我知道你闲不住,你就看着安排吧。”
听到陈广汉这么说,刘桂兰开心地笑了。
自从把老大、老二两家分开出去后,家里的琐事明显少了许多,连一向操心这个操心那个的刘桂兰,也清闲了下来。
人一旦闲下来,就容易胡思乱想。
最近刘桂兰时不时跟陈广汉提起她的一些想法。
夫妻二人同床共枕几十年了,陈广汉哪能猜不透她的心思?
她就是闲不住,要是能帮女儿们一把,或者自己再赚点小钱,那就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