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曹睿下定决心(1 / 1)
洛阳城的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紧张。大臣们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刚刚收到的军报。陈群面色严肃地站在殿前,向皇帝曹睿呈上了一份来自西线的紧急军情:
“启禀陛下,据探子回报,西蜀之主刘禅带动十万大军,欲在岐山和我军争夺雍凉归霸权。”
听闻此言,满朝文武皆不可思议,毕竟曹魏占据天下九州,一直是最强大的,以前西蜀和东吴联军攻打,都不带虚的,此刻短短几年过去,西蜀刘禅已经开始叫板曹魏,实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曹睿眉头紧皱,目光落在手中的军报上,陷入沉思。辛毗微微上前,他沉稳地开口道:
“陛下,大将军曹真你手上亦有精兵十万,可与那刘禅一决高下。只是……这是否要增派援兵,还需从长计议。”
曹睿微微皱眉,因为他骨子里就看不起西蜀,如果是诸葛亮来打,他还心虚几分,但是刘禅比他还年轻,这就让他很不服。遥想当年魏武帝,大魏何其强大,难道曹氏短短三代就没落了?殿内一时鸦雀无声,众人都等待着曹睿做出最终决策。曹睿缓缓站起身来,走到地图前,仔细观察着岐山一带的地形。
良久,他转过身,面对群臣说道:
“诸位爱卿,朕以为此战关乎整个雍凉少数民族的归属问题,大魏绝不能认怂,一旦大魏认怂,整个雍凉的少数民族,都会觉得我大魏日薄西山,到时候势必引起少数民族的叛乱。“
曹睿面色凝重地说道。朝堂之上,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时,辛毗站出来拱手奏道:“陛下,臣以为若此战开打,切不可仅仅将目光局限于岐山一地。否则即便我军能够战胜西蜀,所能获得的战果亦相当有限。”
曹睿微微点头,示意辛毗继续说下去。辛毗接着分析道:
“那刘禅胆敢派遣十万大军前来岐山与我大魏一决高下,无非是仰仗此地的天险之利。倘若战事不利,他们只需退守阳平关,我大魏军便难以奈何得了他们。”曹睿眉头微皱,问道:“那么依爱卿之意,当如何应对呢?”
辛毗略作思考后回答道:
“陛下,汉中乃是西蜀之咽喉要害所在。此次大战,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三场胜利。其一,若是能在岐山获胜,这只能算作一场小胜;其二,如果能够攻克汉中,则堪称一场大胜;其三,唯有彻底剿灭西蜀,方可称得上是大大的胜利。”
曹睿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似乎对辛毗的见解颇为认同。辛毗进一步阐述道:
“刘禅这些年虽然颇有作为,但是毕竟年轻,眼界势必局限在岐山,若是能持续施压,让刘禅抽点汉中精锐前往岐山,到时候襄樊的司马大都督就能发动突袭,若是能一举拿下汉中,且不说西蜀主力孤玄岐山,大军顺势而下,直逼成都,西蜀顷刻之间就有灭国之危。”
众大臣闻此言论,有的频频颔首表示赞同,有的则面露疑虑之色。曹睿沉思片刻后说道:
“辛爱卿所言不无道理。然而,要实现这三步取胜之计并非易事。且不说岐山之战充满变数,就算刘禅抽调汉中精锐,以汉中的险要,攻打起来又谈何容易?”
曹睿反驳道,他其实内心赞成辛毗的战略,但是此刻让曹真抗压,到时候灭国大功被司马懿拿了,这总归对曹氏宗亲不利。辛毗连忙答道:
“陛下圣明。但正所谓兵行险招,若想成就大业,必要有非凡之勇气与气度。微臣相信,以我大魏之国力、军力,只要筹划得当,定能克敌制胜。”
人群之中闪出两个人影,定睛一看,原来是王朗和华歆二人挺身而出。他们互相对视一眼后,便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阐述起与西蜀拼发展的策略来。
“诸位,依我之见,其一,我们大魏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应当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大力开发农业生产,广积粮多屯兵;其二,积极和东吴发展商贸,建立合作关系,挑拨东吴和西蜀关系,待到东吴和西蜀大战,便可渔翁得利;其三,积极培养人才,广纳贤士,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力量;其四,加大对军事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打造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强大军队;待天时一至,必可一击灭国。”
王朗慷慨激昂地说道。华歆紧接着补充道:
“反观那西蜀之地,地势狭窄,人口稀少且贫穷落后。他们在各方面都无法与我们大魏相抗衡。只要我们按照既定策略稳步推进,与其长期消耗下去,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称是,一时间议论声四起。有人赞叹王朗和华歆的智谋深远,也有人对未来充满信心,表示愿意全力支持这些策略的实施。曹睿似乎也要被说动,毕竟能稳赢,何必冒险?
“二位此番言论,让我想起了旧主袁绍。”
辛毗只是一句话,瞬间王朗华歆脸色死灰!
曹睿只觉得自己的脸颊犹如被火灼烧一般,火辣辣地发烫。
那袁绍之名,谁人不知?想当年官渡之战时,他可是被魏武帝打得狼狈不堪、屁滚尿流!当初,袁绍麾下的谋士们也曾提出过比拼发展的计谋。
如今辛毗提及袁绍,无疑是在给曹睿敲响警钟啊!
这让曹睿心中暗自思忖:无论做出何种决策,都必须果断决绝,绝不能犹豫不决、模棱两可。既然要战,那就轰轰烈烈地大战一场;若要比发展,那就要全面避战,做好万全的防御措施。
要么迅速增兵,一举发动大规模进攻;要么干脆放弃岐山之战,以免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此时此刻,曹睿深知,任何的迟疑和摇摆不定都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唯有当机立断,才能掌握主动,引领战局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朝臣们反应过来后,瞬间纷纷对辛毗进行指责,
曹魏在实行九品中正制度以后,其实对打战已经比较排斥了。
“够了,此刻我大魏兵强马壮,正是击溃西蜀,扬我国威之时!”
曹睿猛然拔出佩剑,劈掉案几一角。
“若有再言不战者,有如此案。”
曹睿意气奋发,颇有魏武之资,他想通了,刘禅如此年轻,随着年纪的增长,他只会越来越能打,如果不能在他年少时候击败他,等他成熟起来,一个能挺枪上马的诸葛亮,想想都觉得可怕。
所以,岐山之战,必须按死刘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