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拜年和融合(1 / 1)
大年初一的瑞雪,仿佛给整个林家村披上了一层吉祥的纱衣。积雪尚未化尽,新村里却已热闹非凡。
粉墙黛瓦间,除了林姓族人固有的淳朴年味,更平添了几分属于新村民的热闹、新奇,以及一种小心翼翼的归属感。
两万多人,五千余户!
这是何等庞大的人群!他们来自不同的村镇,操着各异的乡音,带着各自的习俗和经历,如同百川归海,汇聚到了林家村这面新立的旗帜下。
春节,这个最讲究团圆与归属的节日,就成了融合最好的催化剂。而推动这融合巨轮的,正是族长林广福。
老爷子深知其中关窍。
融合不是简单的聚居,是心要贴在一起。他放弃了往年只在林氏祠堂主持祭祖的惯例,将仪式扩大到了村中心的广场上。
正月初二,祭祖祈福。
广场上人头攒动。巨大的香案上供奉着林家先祖牌位,两侧则悬挂着象征新村民主要来源地的几面简易标识旗。
林广福身着庄重的深色棉袍,站在香案前,声音宏亮,穿透寒冽的空气:
“列祖列宗在上!林氏族人及新归乡亲父老在此!
今日祭祖,一为告慰先祖,林家村枝繁叶茂,根基渐固;二为祈福新年,风调雨顺,人丁安康;三为告禀天地,今有潞安、泽州、沁州等地乡亲,与吾林氏族人同签功德契,共垦十万亩荒山,同饮一渠水,共卫一方土!
自此,皆是林家村人!望先祖庇佑,天地共鉴,吾等同心同德,共建家园!”
这番祭词,字字千钧。
它明确宣告了新村民不再是外人,而是与林氏族人一样,通过功德契建立了紧密联系,共享家园与未来的自己人!
许多新村民,尤其是年长者,听着这庄重的宣告,看着那代表自己故土的旗帜与林氏先祖同列,眼眶不由得湿润了。那份漂泊无依的惶恐,在这一刻似乎找到了安放之处。
祭祖之后,便是盛大的社火游行。这不再是林氏族人的独角戏。
社火游村,百艺交融。
游行队伍浩浩荡荡,打头的是林氏族人传统的舞龙舞狮,锣鼓喧天,气势磅礴。紧随其后的,却是令人眼前一亮的新队伍——一支由新村民中擅长杂耍、旱船、高跷的能人组成的表演队!
来自泽州的汉子踩着近两米的高跷,扮成八仙过海,摇摇晃晃却妙趣横生;潞安的姑娘们划着五彩旱船,唱着婉转的家乡小调;沁州的老艺人带着几个半大孩子,表演着惊险的二鬼摔跤和顶幡,引来阵阵惊呼和喝彩。
林广福特意安排队伍穿行新村的所有区域,尤其是新村民聚居的片区。
孩子们兴奋地追着队伍跑,新老村民混杂在一起,指指点点,议论纷纷,笑声不断。林氏的老人看着新奇的表演,啧啧称奇;新村民看着林氏那威武的龙狮,也感受到了深厚底蕴带来的震撼。共同的喝彩声,无形中拉近了距离。
拜年串门,温情互递。
正月初三开始,拜年成了融合的润滑剂。林广福带着几个族老,亲自走访了几户有代表性的新村民家庭。
在张老栓家——这位带着全家从潞安逃荒来的老汉,如今是梯田区一个生产小组的组长。
林广福进门,笑呵呵地拱手:“老栓兄弟,新年好哇!给你全家拜年了!这新房子住得可还习惯?”
张老栓激动得手足无措,连忙让家人端出自家炒的花生、瓜子:
“老族长!您太客气了!托您和林县长的福,托咱们领航者公司的福,这砖瓦房,暖和又结实!比俺们老家那土坯房强百倍!做梦都不敢想啊!”他拉着林广福看屋里新打的家具,脸上满是感激和自豪。
林广福拍拍他的手:“都是自己出力挣来的!功德契上按了手印,就是一家人!好好干,日子在后头呢!”
临走,他还特意尝了张老栓老伴端上来的、用新磨玉米面做的黄米糕,赞不绝口。
同样,许多新村民也壮着胆子,学着林氏族人的样子,带上一点家乡带来的土产(也许是几颗舍不得吃的红枣,也许是一小袋自己炒的南瓜子),去给相熟的林姓邻居、或者当初带领他们开荒的工头拜年。
起初可能有些生疏拘谨,但一杯热茶,几句家常,尤其是说起共同开荒时经历的苦与乐,话匣子便打开了。
“林三叔,过年好!当初要不是您带着我们组挖那条引水渠,腿都快冻掉了,现在想想,值啊!看那水浇地多好!”
“李婶子,尝尝这个,俺们沁州山里摘的野山核桃,香着呢!多谢您家二小子,上回帮俺家修那篱笆门!”
这些朴素的交流,传递着善意,也加深着共同奋斗者的认同感。
年夜饭的余香,弥漫在新村的每个角落。
虽然除夕已过,但家家户户丰盛的年夜饭留下的余味,还在诉说着富足。
林氏族人的炖肉、炸丸子香气,与新村民带来的独特风味——也许是泽州的羊肉臊子面香,也许是沁州特有的酸菜炖豆腐的味道——在巷弄间交织飘散。
孩子们交换着从各家得来的糖果点心,工业区的奶油饼干、印着福字的糖果,与新村民带来的麦芽糖、芝麻糖棍,都成了他们口中的美味和炫耀的资本。
林广福站在自家小院门口,看着巷子里新老村民互相拜年、孩子们追逐嬉闹的身影,听着那混杂着不同口音却同样洋溢着喜悦的谈笑声,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转头对身边的林砚说:
“砚儿,你看,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让大家伙儿看到奔头,看到公平,看到这日子是真真切切变好了,甭管是姓林的,还是后来投奔的,心自然就能往一处想,劲儿就能往一处使!这十万亩梯田,是所有人一锄头一铁锹刨出来的,这砖瓦房,是大家伙儿一起烧砖垒起来的!这份家业,是大家的!这份年,也得一起过好!”
林砚安静地听着爷爷的话,看着眼前这幅虽显粗糙却充满生机的融合画卷。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在这共享的丰足年节氛围中,一种基于共同利益、共同奋斗经历和逐渐萌生的归属感,正在新老村民之间悄然生根、发芽。
那两万多颗曾经漂泊无依的心,正如同被春雪覆盖的种子,在这片名为林家村的土地上,汲取着温暖和希望,准备迎接破土而出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