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晋兴银行的扩张筹备(1 / 1)

加入書籤

一九一四年三月底的一个黄道吉日,晋兴银行太原分行在震天的锣鼓鞭炮和漫天飞舞的彩纸中,正式揭匾开业。

崭新的晋兴金字匾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宽阔的玻璃门庭若市,穿着统一深色制服的银行职员们精神抖擞,面带微笑地迎接潮水般涌来的客户。

柜台内,点钞、记账、盖章、交割,流程顺畅,效率惊人。

周世安作为分行行长,穿梭于大厅之间,应对着各方贺喜的宾客,脸上洋溢着自豪与重任在肩的庄重。

开业盛况空前,省府要员、商会领袖、社会名流乃至许多普通市民皆来道贺,业务窗口前排起的长龙更是证明了太原市民对这家新式银行的认可与期待。

太原分行的成功开业,标识着晋兴银行这艘金融新锐,终于在三晋大地的核心稳稳抛下了锚链。

喧嚣过后,次日。分行后院那座刚刚清空、还残留着些许油漆味的大讲堂内,气氛却与外面的热闹截然不同。

台下,黑压压地坐满了人。

除了留守太原分行的百余名新职员外,更多的是从晋城总行抽调而来的三十余名业务骨干,以及此次培训中未被选入太原分行任职的另一百余名原钱业人员。

他们静静地坐着,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讲台。

讲台上,苏婉贞依旧是一身素雅旗袍,外披针织开衫,但眉宇间比往日更多了几分开拓者的锐气与决断。

她身后悬挂着一幅巨大的山西省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主要的城镇和交通线。

没有过多的寒暄,苏婉贞开门见山,清越的声音回荡在安静的讲堂内:

“诸位同仁,太原分行开业大吉,业务步入正轨,此乃晋兴北上的第一场胜仗,可喜可贺!然,此非终点,实为起点!”

她转身,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太原的位置,然后缓缓划过整个三晋版图。

“一城一池之得失,非晋兴之志。我辈之目标,乃是要将晋兴之旗,插遍三晋每一个府县!要让山西百姓,无论城乡,皆能享新式金融之便利,能借资本之活水,兴家业,富乡土!”

台下鸦雀无声,所有人的呼吸都微微屏住。

“经总行议定,省府批准!”苏婉贞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晋兴银行一九一四年度,将于山西省内,新增设三十家分行及办事处!”

“三十家!”台下瞬间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和倒吸冷气的声音。这个数字,远超所有人的想象!几乎是要覆盖山西全境的节奏!

地图上,随着苏婉贞的指尖移动,一个个预设的分行地点被清晰标出:大同、忻州、原平、榆次、太谷、平遥、祁县、汾阳、临汾、运城、……从北到南,由西至东,勾勒出一张野心勃勃的金融网络。

“此三十家分行之开设,需要大量熟悉银行业务、理解晋兴章程、勇于任事之人才!”苏婉贞的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张或年轻或成熟的脸庞,“今日在座诸位,经历了严格培训,又经历了街头实战,更见证了太原分行之成功崛起!你们,便是这张大网最合适的编织者!”

她停顿了一下,让这巨大的信息量和使命感充分渗透。

“此行绝非坦途。新辟之地条件艰苦,人地生疏,需白手起家,应对万难。或许需深入偏远县城,或许需与地方势力周旋,或许需忍受思乡之苦。”

“然,此行,亦乃建功立业之良机!总行将给予充分授权与资源支持!每一家新分行的行长、副行长、业务主任,皆将从你们之中选拔而出!每一位开拓者,都将在晋兴的发展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现在,”苏婉贞的声音放缓,却更加清晰有力,“我并非以总行长之身份下令,而是以同仁之身份,询问诸位——”

“可愿与我,与晋兴,共赴此征程?”

“可愿奔赴三晋四方,为我晋兴开疆拓土?”

“此行自愿,不强求。愿往者,散会后请至周行长处登记姓名与意向地点。”

说完,她不再多言,只是静静地看着台下。

讲堂内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每个人都在消化这突如其来的、足以改变人生轨迹的重大选择。脸上交织着震惊、兴奋、犹豫、权衡。

去,意味着离开相对舒适的太原或总行,面对未知的挑战,但也意味着独当一面、快速晋升的无限可能。

留,则意味着安稳,但也可能错过这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寂静中,一个出身是某小县城钱庄伙计的年轻人猛地站了起来,因为激动,脸颊涨得通红,声音有些发颤却异常响亮:“总行长!我愿意去!我想去大同!”

仿佛一声号令,瞬间点燃了积压的情绪!

“我愿意去忻州!”

“我去平遥!”

“算我一个!运城那边我熟!”

“总行来的,岂能落后?我报名!”

请愿声此起彼伏,越来越多的人站了起来,眼神炽热,充满了一种开创历史的豪情。

甚至许多原本已被选入太原分行的人,也面露挣扎,最终有不少人也咬牙站了起来,要求加入开拓的队伍。

周世安看着眼前这群情激昂的场面,眼眶不禁有些发热。他迅速安排人手,开始登记。

苏婉贞站在台上,看着台下那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看着他们眼中燃烧的火焰,嘴角终于露出了欣慰而深沉的笑容。

“诸位既已自愿请缨,便是将晋兴之旗插遍三晋的先锋。先锋者,非仅凭一腔热血,更需缜密筹划、严守规程、协同并进。今日起,诸位将接受为期十日的专项筹备培训。此次培训,关乎尔等能否在他乡顺利立足,更关乎新分行之成败安危。望诸位谨记于心。”

这次培训内容之细致、要求之严格,远超之前的业务培训。

第一个登台的是一位从长治领航者公司新建的建筑工程公司工程部抽调来的老师傅,他摊开一大摞标准图纸:“分行选址,首重安全、便利、昭示。须临主干道,地基坚实,便于防守。图纸乃总行统一设计,分大、中、小三种规制,尔等需根据预估业务量及当地情况,配合长治工程公司勘测人员选定地块、确定规制。施工之事,全权交由工程公司,尔等之责,在于协调地方关系、监督工程进度与质量验收,切忌外行指导内行!这是材料清单验收标准,务必熟记!”他分发下一本厚厚的细则,里面连砖石标号、水泥凝结时间都有明确规定。

第二课,是临时营业与人员招募。一位总行行政经理接过话头:“新址动工至竣工期间,业务不可停滞。需在当地租赁合适临街房屋,按此标准——”他展示了临时营业厅的装修示意图,“进行快速改造。招牌、柜台、标识须与总行统一。同时,即刻启动当地人员招募。招募章程、试题、薪酬标准皆按此册执行。重点考察品行、机敏与算学,宁缺毋滥!新募人员需集中送至太原或总行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三课的气氛最为特殊。上台的是一位身着保安团制服、面容精悍的军官,他是林大虎手下情报处驻太原的通信连连长。

“奉林处长与总行长令,各新分行与总行、太原分行及重要据点之间,设立专用通信线路。然各地情况复杂,陆路通信时有阻滞。故,”他语气凝重,“总行配发予各分行一只经过严格训练的信鹰,并派驻两名通信兵!”

台下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呼。信鹰传书,这在以往可是军中或紧急情况下才用的手段!

通信连长继续道:“鹰隼通信,每份电文需加密编译,由通信兵专职操作。尔等只需提供需传递之信息,不得打探通信细节,更不得干涉通信兵工作!此乃铁律!日常通信仍以邮路为主,鹰隼仅为应急及传递最紧要信息之用。所有通信兵及鹰隼,归护卫团直辖管理。”

压轴登场的,是总行护卫团的一位营长,身形魁梧,杀气凛然。

“诸位是去开银行,不是去开善堂!乱世之中,银钱动人心,亦招祸患!总行决议,每家新分行筹建初期,即配属保安团一个连的兵力(约120人)随行护卫!开业后,视情况增至一个团(约1500人)甚至更多!”

他声音洪钟,不容置疑:“护卫团之职责:一、守卫分行金库、营业厅及职员安全;二、押运钞款;三、与当地驻军、警察局、保安团等武装力量建立联络,互通声气;四、必要时,协助清剿周边匪患,保障商路安全!”

他目光如电,扫视台下:“尔等需全力配合护卫工作,提供营房、给养。但,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涉护卫团之内部管理、兵力调动及安保部署!遇有安全事务,需与护卫长官协商,而非命令!记住,他们是保护你们的盾,不是你们能使唤的矛!他们的刀枪,只听从护卫团长官及总行的指令!”

每一堂课,都配有详尽的文字手册和流程图。

要求被清晰无比地传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筹建者负责商务、协调、监督,工程交给工程公司,通信交给通信连,安全交给护卫团。

权责分明,界限清晰,不容逾越。

台下的人们,最初的新奇与兴奋渐渐被沉重的责任感取代。

他们仔细地记录着,反复翻阅着手册,意识到这开拓之旅,绝非简单的业务扩展,而是一场需要精密配合、严格纪律的系统工程,甚至带有浓厚的军事化色彩。

苏婉贞最后再次走上讲台,做总结陈词,她的目光扫过每一张凝重的面孔:

“规矩虽多,皆为保障诸位安危与事业成功。望诸位将此番培训内容,刻印脑中,严格执行。晋兴是诸位最坚实的后盾,总行的资源、长治的工程公司、总行的护卫力量,皆会为尔等开路。”

“但要记住,最终在当地能否立足,能否打开局面,仍需靠诸位之智慧、勇气与诚信。望尔等不负此行,不负晋兴之名!”

培训结束,众人散去,各自消化着庞大的信息量。讲堂内,只剩下苏婉贞和几位核心干事。

周世安看着那些离去时步履沉稳却背影沉重的学员,不禁低声道:“行长,是否给他们的担子太重了?规矩也未免太严苛了些。”

苏婉贞轻轻摇头,目光深远:“乱世用重典,开拓需铁律。此刻的严苛,是为了避免日后无数麻烦甚至流血牺牲。他们要去的,不全是太原这般太平地界。若无通信之速、护卫之强、规章之严,便是将肥羊送入虎口。”

她顿了顿,语气低沉下去:“况且这三十处新网点铺开,动静太大,势必触及旧有利益格局。暗地里的风波,只怕不会少。这些准备,但愿只是有备无患吧。”

窗外,天色渐暗,预示着前路的并非全是坦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