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剿匪方案(1 / 1)
林家村,警备师临时指挥部内,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巨大的沙盘占据了房间中央,上面精细地呈现着长治西部与邻县交界的联绵山区——此次剿匪的核心战区。
沟壑纵横,山头林立,几面代表已知匪帮的小黑旗零星插在险要处。
沙盘周围,挤满了人。
师长曹文轩抱着双臂,眉头紧锁,目光如鹰隼般在沙盘上逡巡。
一旅旅长柱子(大名赵勇军)双手撑在沙盘边缘,身体前倾,鼻息粗重,像一头盯着猎物的猛虎,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求战的渴望。
二旅旅长苏承勇站在稍外围,努力跟上节奏,笔记本上密密麻麻。
而最忙碌的,是参谋处的几名年轻参谋和情报处处长林大虎及其手下干将。
桌上铺满了刚刚送来的情报汇总、地图草稿和兵力计算纸片。
“根据情报处最新侦察,”一名参谋拿着细长木棍,点在沙盘上一个名为黑云寨的山头,“这股土匪,人数约一百二十人,头目叫穿山甲,是个老溃兵。寨墙是乱石垒的,约一丈高,有一挺老式马克沁重机枪,架在东面这个隘口。寨内有水源,存粮估计能撑半个月以上。”
“强攻伤亡太大!”另一名参谋立刻反驳,“新兵第一次见血,不能往这种硬钉子上撞!应该先打弱的,练练胆!”
“弱的?”又一个参谋指向另一处,“野狼谷这股,六七十人,都是些活不下去的流民凑的,武器也差,但洞口隐蔽,强攻施展不开。”
“引出来打!”先前那参谋眼睛一亮,“派一个排,伪装成运输队,从谷外三里那条废道过!他们最近缺粮,很大可能会下山劫道!我们在两侧坡地设伏!”
“伏击圈宽度?预设阵地射界?敌军溃散后追击路线?预案做了吗?”曹文轩冷不丁发问,声音不高,却让争论瞬间停止。
那参谋额头见汗,立刻指向地图:
“伏击圈选在这里,谷口喇叭地,宽度约一百五十米。我计划投入两个连,左右各一,配备两挺麦德森,交叉火力足以覆盖。追击路线沿东西两条岔路,各安排一个加强班衔尾追击,驱赶他们,不要求全歼,主要击溃和抓俘……”
“情报补充!”林大虎突然插话,他手下一个人刚刚递给他一张纸条,“我们线人报,野狼谷土匪头目三天前刚从黑云寨换了十斤盐回来,他们可能比我们想的更缺盐,而不仅仅是粮。伪装运输队,车上不妨放几袋显眼的盐包,吸引力更大。”
“好!”参谋眼睛更亮了,“再加点盐!伏击部队携带三天干粮,预设阵地提前一天夜间进入,务必隐蔽!”
“冷枪打击呢?”曹文轩看向另一个一直沉默的参谋,“新枪的精度,不能浪费。”
那参谋立刻上前,指向沙盘上几个点:
“黑云寨虽然难打,但并非无缝可钻。
其西南侧,距寨墙约四百米,这个无名高地,视野良好,射界开阔,正好在毛瑟G98有效射程内。
我建议,从全旅抽调枪法最好的三十人,组成特等射手队,由侦察兵引导,秘密潜入该高地。
不要求毙敌多少,专打露头哨兵、取水人员、甚至寨墙上的火把!
昼夜不停,进行冷枪冷炮式骚扰!
让他们吃不好睡不着,精神崩溃!
同时,也是极好的实战射击训练!”
“断粮断水呢?”苏承勇忍不住问了一句。
负责强攻方案的参谋叹了口气:“难。这一带山沟多,小溪不少,断水不易。存粮…除非长期围困,但我们耗不起,也没有必要用那么多兵力长期围着一股土匪。”
“不一定完全断。”另一个参谋沉吟道,“针对黑云寨,他们取水点在下游这个水潭。可以派人夜间在上游投放……嗯,比如腐坏的动物尸体,或者大量苦楝树叶泡水,让水暂时无法饮用,加剧其困难。配合冷枪骚扰,效果更佳。”
林大虎再次补充:“情报显示,黑云寨穿山甲疑心重,但嗜酒。我们或许可以想办法送一坛加料的酒进去?”
曹文轩摇摇头,“情报战可以,直接投毒牵扯太大,易留口实。先以正兵为主。”
整个过程中,林砚安静地坐在角落的阴影里,面前放着一杯温水,仿佛只是个旁听的孩子。
但他的意识,却有一部分悄然联通了远在九天之上的京哥和小妖。
透过京哥锐利无比的鹰眼,下方山峦的细微处清晰呈现。
他看到野狼谷隐蔽的洞口旁,似乎还有两个极不起眼的、被杂草半掩的瞭望孔,是情报处地面侦察未曾标注的。
他也看到黑云寨并非只有一处取水点,在其后山陡峭的崖壁缝隙间,有一条极隐蔽的湿线,似乎有细微水流渗出,足以让寨子多支撑几日。
这些细微的差异,在林砚的意识中与沙盘上的标注和林大虎的情报不断对比。
他端起水杯,轻轻抿了一口,然后对侍立在身后的一个少年团学员低声说了两句。
那学员立刻走到正忙得满头大汗的林大虎身边,悄声传达。
林大虎先是一愣,随即眼神一凛,立刻招手叫来手下,低声急促吩咐:“立刻加派两组人!一组再去野狼谷,重点查洞口两侧五十步内的崖壁,看有没有隐藏的观察点或侧洞!另一组,摸黑云寨后山,特别是北面那片看起来无法攀爬的陡崖,仔细看有没有水源痕迹!要快!”
手下领命匆匆而去。
林大虎深吸一口气,看了一眼角落里的林砚,眼神复杂,既有敬畏,也有一丝被指出疏漏的羞愧,但更多的是庆幸。
参谋处的争论仍在继续,各种战术被提出、质疑、修改、完善。
数据被反复计算:每个连队的机动速度、机枪火力的覆盖范围、弹药基数的携带量、不同地形下的攻击展开时间、预设阵地的土木工作量、伤员后送的路线与人力……
这不再是简单的军事会议,更像是一个严谨的工程项目的论证会。
没有空话套话,每一个提议都必须有对应的数据支撑和风险评估。
柱子虽然听得头大,但也强迫自己吸收着这些他以往不太注重的细枝末节,他意识到,这才是真正指挥一支现代军队的方式。
曹文轩看着沙盘上逐渐成型的、融合了精准情报和多重战术选择的综合方案,终于缓缓开口,一锤定音:
“就这么打。一旅此次剿匪,首要目标是练!练新枪,练新兵,练协同,练各级军官在复杂情报下的临机决断!”
“柱子,你的任务不是急着平推,是要把每一股土匪,都当成磨刀石!把各营连轮番拉上去见血!进攻、防御、追击、围困、心理战,各种花样都给老子练一遍!”
“参谋处的方案,情报处的信息,都是你的参考。仗具体怎么打,你在前线,相机决断!”
“我要的是一支打完仗,脱胎换骨的队伍!明白吗?”
“明白!”柱子轰然应诺,眼中燃烧着战意,也多了几分沉甸甸的思考。
“承勇。”
“卑职在!”
“你的二旅,抽调部分连排级军官和士官,组成观摩团,跟着一旅行动!只带眼睛耳朵,不许插手!把看到、听到的,尤其是参谋作业、情报运用、战术执行的过程,详细记录下来,回来组织学习!能不能做到?”
“能!保证完成任务!”苏承勇大声应道,感觉这是一个极其宝贵的学习机会。
“大虎,你的情报处,眼睛再亮一点,耳朵再长一点!前方需要什么信息,就想办法搞到什么信息!我要让柱子就像在自己家院子里打仗一样明白!”
“是!师长!”林大虎挺胸抬头。
曹文轩最后目光扫过全场,大手重重拍在沙盘边缘:
“散会!各自准备!三天后,一旅开拔!”
众人轰然应诺,迅速散去,指挥部内只剩下沙盘上那些代表杀机的箭头和符号,以及空气中尚未散去的、混合着智慧、汗水与战意的灼热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