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梁万春献策,围而不攻,同样能起到牵制效果。(1 / 1)

加入書籤

见渊盖苏文陷入了沉默,众将不由面面相觑,神色欲言又止。

经过昨日与今日的攻城,他们算是看出来了,这营州城就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若是选择继续攻城,鬼知道那些天杀的唐军还有多少手段等着他们。

须知,他们此番出兵,可不是为了单纯攻打营州的。

若是将全部兵力都浪费在营州城下,接下来的战事还怎么展开?

渊盖苏文将众将的目光尽收眼底,对他们的心思,也勉强能猜个九成九。

显然,两次攻城,他们已经没了多少信心。

事实上,他现在其实也没了信心,营州城的守军,太变态了,他们手里的武器也太变态了。

可若是就此放弃营州,挥师西进,营州城又会成为一颗钉子,牢牢的钉在他屁股后面。

那样的风险太大,也是他不能接受的。

可以说,这是一个两难的境地,绕过营州,容易陷入前后夹击的境地,攻打营州,则容易后继无力。

不论他怎么选,都不可能两全。

“大帅,要不然,分兵?”

就在众将皆陷入为难之际,人群后面忽然冷不丁传出一道声响。

听见分兵二字,众将皆是一愣,下意识转头看去。

却见一个出声之人,乃是一青年将官,青年官职不高,因此无法上前议事。

“你是何人?”

渊盖苏文皱眉看向青年问道。

青年赶忙应声:“回大帅的话,末将折节校尉梁万春!”

“折节校尉!”

听见青年自报官职,渊盖苏文眉头顿时皱得更紧了,因为这个官位太小了,小到进他麾下诸将的大帐议事都不配。

更遑论和他面对面论事!

这时,一名将领忽然呵斥道:“梁万春,此时不是你逞能之时,速速退下!”

呵斥梁万春的将领,显然就是梁万春的顶头上司。

尽管是呵斥,但言语中的维护之意,还是瞒不过渊盖苏文。

渊盖苏文眼珠子一转,淡淡道:“军中献策,不在于官职大小,你且上前来回话。”

渊盖苏文这话,算是不轻不重的敲打了那出声呵斥的将领一番。

无人再敢搭话。

梁万春应声上前,朝渊盖苏文拱手道:“末将梁万春,见过大帅!”

渊盖苏文摆摆手,淡淡道:“免了,说说看,你方才所言的分兵之策。”

“是!”

梁万春应了声是,随即沉吟道:“好叫大帅知晓,我军主力如今虽在营州城下,但并不是一支孤军,大帅其实可以令高将军麾下大军对营州城围而不攻,从而达到牵制营州的效果,同时大帅亲率主力挥师西进,联络薛延陀主力,对唐皇麾下大军进行夹击......”

静,满堂皆静。

随着梁万春一番话说出口,所有高句丽将领皆是一副白日见鬼的表情。

渊盖苏文更是瞬间愣在当场,眼中浮现一抹明悟。

是啊,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何他没想到?

营州城是颗钉子,但钉子也未必要拔除啊,只需分出一双眼睛看住这颗钉子,别让钉子乱动,他的手完全可以去做其他事啊!

他觉得,他可能是被这些日子遭遇的连番变故搞糊涂了。

明明这么简单的道理,他却没有第一时间想到,最后反而是一个不起眼的校尉提醒了他!

明悟过来之后,渊盖苏文一颗已经沉到谷底的心,顿时再次活泛起来。

他沉吟片刻,果断点头:“言之有理。”

听见渊盖苏文赞同了梁万春的意见,其他将领对视一阵,也是急忙点头。

尽管率两万大军支援薛延陀,比起最开始计算之中的携四万大军以雷霆之势帮助薛延陀击退唐军相差甚远。

但以目前这种情况来说,梁万春所言,已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渊盖苏文赞同一句,不等梁万春继续开口,便接着下令道:“梁万春是吧,即日起,你入本帅帐前听用,本帅议事之时,亦可旁听谏言!”

梁万春愣了一下,随即眼中陡然浮现一抹狂喜,赶忙拱手道:“末将领命!”

其他将领闻言,眼中则是浮现一抹嫉妒之色。

以校尉之身,入帅帐参议,这完全就是一步登天了。

要知道他们可都是靠实打实的战功升上来的,这个梁万春,何德何能?

渊盖苏文却是没功夫理会众人的心思,嘉奖了一番梁万春,便立即对着身旁亲卫吩咐道:“快马传讯高正生,令他速速带兵前来围困营州。”

亲卫刚准备领命而去,一名将领忽然小声问道:“那高将军追击那一千唐军轻骑怎么办?”

众人闻言,又是一愣。

渊盖苏文皱了皱眉,随即咬牙道:“告诉高正生,不必理会那一千唐骑了,他们要辽中城,就给他们,只要保住薛延陀,我朝自可与薛延陀结盟,将丢失的城池夺回来,甚至南下也不是不可能!”

众将闻言,不由齐齐皱起了眉头。

但终究还是没有反驳,默认了渊盖苏文的决定。

因为,渊盖苏文的做法,才是正确的。

不能保住薛延陀,大唐的下一个目标,一定会是和中原有世仇的高句丽。

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作为令兵之人,自然深知其中利害。

随着斥候前去传令,渊盖苏文因为攻城失利而极差的心情总算稍微缓和了一些。

也有心思去思索一下营州城中飞出那些球体的去向了。

他想了想,唤来一名将领吩咐道:“唐军那种能飞上天去的大球,与查探敌军动向一道大有益处,你令快马顺着飞走的方向追查,若能带回来,便带回来研究一番。”

“得令!”

将领领命,召集亲卫欲追。

“轰隆隆~”

忽然间,远处传来几道闷响。

若非爆炸声传来的方向太远,众人还以为是唐军又开始轰炸了。

可即便什么也没发生,还是将营中那些如惊弓之鸟一一般的高句丽士卒吓得够呛。

那将领察觉到爆炸声正是从大球飞走的方向传来,心中顿时生出一股不详的预感。

急忙召集快马,朝爆炸声传来的方向奔去。

当一堆爆炸过后遗留的碎屑映入眼帘之时,他心中不祥的预感瞬间得到了证实。

因为,这些碎屑,正是热气球残骸。

而现场,已经没了唐军的踪影。

显然,驾驶热气球的唐军,是先用火药毁了热气球之后才逃走的。

那将领神色阴沉,却也没有搜寻逃走的唐军,几个漏网之鱼,不值得大费周章。

就是这些能飞的球体,就这么毁了,实在可惜。

与此同时,一南一北两拨驾驶热气球的唐军将士,则是已经接上头,从南面迂回,回到了城中,加入了城中热闹的庆功宴。

对于城中唐军来说,热气球被毁,倒是没有什么好值得惋惜的。

反正也带不回来,与其留给敌军,不如炸了干净。

反正热气球制作工艺简单,城中现在又不缺物资,大不了再造就是了。

......

......

一场战争,将城内城外的两支大军隔绝在两个世界里。

而辽东万里冰原之上,一追一逃的两支军队,则是构成了冰天雪地之中的第三世界。

这一追一逃两支军队,在逃的自然是从辽中城撤离的李辉等五百骑。

而追的,当是渊盖苏文麾下猛将高正生无疑了。

只不过,纵然两支军队是一追一逃的情况,但惨状却是无甚差异。

李辉麾下原本有五百骑,但现在活着的人不足三百,且几乎个个带伤。

而损失掉的两百人,除了与敌军纠缠时战死的六七十人,其他人,几乎都是死于辽东恶劣的环境。

说得直白一点,那一百三四十人,是被冻饿而死的。

因为从辽中城逃到现在,他们干粮已经见底,热水更是连续半个月未曾饮上一口。

若不是死的人够多,留下了足够的空余战马。

真到饿急眼的时候,还能宰战马充饥,只怕他们早就坚持不下去了。

无独有偶,高正生麾下大军,同样凄惨无比。

当然,他们倒不是缺粮缺水,作为渊盖苏文麾下主力大军之一,后勤辎重他们是不缺的。

他们缺的,是士气。

之所以缺士气,则是因为减员过于严重。

高正生麾下,本来一共有一万大军,其中轻骑三千,步卒七千。

但一场雪崩,让他麾下三千大军彻底留在了辽中城里。

一下子减员三成,别说是高句丽的大军了,哪怕是唐军之中的精锐,也无法承受这种打击。

所以士气大泄是必然之事。

再加上唐军剩下的这几百骑兵,实在太能跑了,他们根本追不上。

并且这支狡猾的唐军,还时不时的带着他们在冰原上兜圈子。

这就导致高正生麾下这支本来就士气大泄的大军,彻底进入了强弩之末的状态。

毕竟,他麾下只有三千骑兵。

剩下的都是步卒,用双腿去追战马,就算是铁打的人也受不住。

也因此,高正生麾下大军,减员甚至比李辉麾下这五百骑还严重。

本来从辽中撤出时还有七千大军,到了现在,便只剩下了六千多人。

而且每日累死的士卒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高正生甚至怀疑,要是再继续这么跑下去,等到他跑到营州,只怕还能不能剩五千人都是个未知数。

为了大局考虑,他也不得不勒令大军放缓速度,远远的跟在唐军身后,打算耗死他们。

而高正生刚刚放缓大军的追击速度,便立即被前方的唐军察觉到了。

“吁~”

李辉勒住马缰,率先放缓了马速。

紧接着,余下三百余骑也放缓了速度。

李辉大叫一声:“高侃!”

“将军!”

一名青年应声纵马而出,正是当日在辽中城里,被王胜看好的那年轻人。

李辉放缓马速,回望身后已经看不见踪影的敌军,沉声道:“敌军放缓了追击速度,不过,本将怀疑他们是在故布疑阵!”

高侃闻言,立即沉声道:“卑职这就带人前去打探一番。”

说着,便要唤来同伴,准备折返回去。

“慢!”

李辉急忙叫住他:“先等一下!”

高侃驻足,不解地回过头问道:“怎么了将军?”

李辉沉吟一瞬,摇头道:“打探敌军动向就不必了,本将现在准备交给你一个重任。”

高侃愣了一下,诧异道:“重任?”

李辉点点头,面色沉重道:“如今咱们已经陷入弹尽粮绝的状态,但此地距离营州,少说还有六七日的路程,光靠杀马充饥,是不足以支撑咱们回到营州的......”

高侃回神,听出李辉言外之意,忍不住皱眉问道:“将军可是打算让末将先行返回营州取粮?”

李辉也不买关子,点头道:“咱们现在只剩下不到三百匹马,勉强只够一人一骑,若继续杀马,势必还要有弟兄牺牲,而现在,咱们已经牺牲不起了。”

高侃沉默,随即漠然点头。

李辉继续说道:“我给你二十人,四十匹马,星夜疾驰返回营州取粮,能否做到?”

高侃眉头皱得更紧,没有回答李辉的问题,而是反问道:“那没有马匹骑乘的那二十位兄弟怎么办?”

听见高侃的问题,轮到李辉沉默了。

他眼中浮现一抹痛惜,似在艰难抉择。

良久,他摇摇头,强忍心痛道:“二十人死,总好过三百人死。”

高侃闻言,先是愣了一下,随即重重点头:“好,我去,还请将军务必坚持三日时间,三日之内,卑职定然带着粮食折返。”

李辉没有说话,因为他不认为三日之内,高侃能带回粮草。

毕竟此地距离营州,最少还有四百里路。

一个来回,就是八百里。

纵然大部队还在朝着营州前进,三日时间能走一百多里也就是顶天了。

换句话说,高侃至少需要在三日时间,跑七百里路。

这么远的路,别说是在冰天雪地的寒冬时节,纵然是夏日晴朗之时也很难办到。

何况他们麾下的战马体力业已接近极限。

一人两骑,也不过是为了增加容错率,速度未必能快上多少。

高侃却是没有多言,领命之后,从队伍中点出二十骑。

又让二十人腾出二十匹空马,便脱离队伍朝营州方向狂奔。

“吁,传令,全军止步,就地休整!”

只不过队伍刚刚脱离大部队的视线没一会儿,便被高侃叫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