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自古功莫大于救驾,驾来救你又如何?(1 / 1)

加入書籤

高侃将李辉话中的信息消化完,不由轻声呢喃道:“这么说,我已经昏迷了七日?”

李辉轻轻颔首:“准确的来说,是七日半!”

高侃刚准备点头,突然间,像是想到什么事情,脸色焦急起来。

他看向柴令武,急切的询问道:“公爷,敌军呢,敌军退了没,还有随卑职抢粮的兄弟,他们怎么样了?”

听见高侃到了这个地步,竟然还有心情关心战事,柴令武心中直呼捡到宝了。

他赶忙笑着回应:“高兄不必担忧,敌军虽然还在城外,但他们现在的士气,对营州已经造不成什么威胁。”

顿了顿,他接着说道:“至于和你一样伤势过重昏迷过去的八个弟兄,已经有三人清醒过来。”

“三人?”

高侃愣了一下,刚刚松懈下来的心情瞬间沉到谷底。

他张了张嘴,想要问问其他五人的情况,但话到嘴边,又没敢问出声。

他怕,他怕最后的结果如他预料的一般。

他能接受他们战死在敌营,也能接受他们死在护送粮草回大部队的路上。

因为那样,他们的死起码是有价值的。

但若是死在回归之后......

柴令武一眼看穿高侃的心思,他抿了抿唇,给了裴行俭一个你来解释的眼神。

裴行俭会意,忍不住回敬一个白眼。

但仍是从床下取出一个装满箭头的箩筐,递到高侃面前。

然后清了清嗓子,在高侃不解的目光,低声解释道:“这是从你们身上取下来的箭头。”

高侃神色越发茫然,望着那满满一箩筐的箭头,不由眉头轻蹙。

裴行俭接着说道:“我数过,你身上的箭头最多,一共有十六枚。其余弟兄身上,箭头最少之人也有四枚,多者从八九枚到十枚不等,这些箭头,不乏深入脏腑者。”

高侃皱眉问道:“裴世兄此言何意?”

裴行俭摇头道:“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就是告诉你,你们九人受了这么重的伤势,还能活下来四人,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高侃懵了一下,随即不由低下头,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裴行俭的意思,他听懂了。

他也不得不承认,裴行俭这番话,有那么点意思。

二十人深入万军丛中,不仅抢回了救命的粮食,最后还能活下来四人,的确算是一个奇迹。

只是奇迹又如何呢?

死了的人,终归是死了,并且是死在回家之后的床榻上。

柴令武见状,不由上前拍拍他的肩膀,轻声安慰道:“你做得已经很好了,如今整个营州城内外,敌我双方大军之中,可谓无人不知你高侃与二十勇士之名,他们的牺牲,是有价值的。”

高侃默然点头,眼中浮现几许迷茫与悲痛之色。

柴令武继续安慰道:“何况,你们还救了整整两百八十七条人命。”

高侃再次点头,没有继续沉默,声音沙哑道:“是,卑职明白。”

柴令武也没有多言,他说这些话,是出于对高侃的欣赏。

只携二十人,便敢冲击数千人的敌阵,还能成功完成战略目标,这样的人才,值得他废一些口舌。

虽说他前世时,没有听过高侃的名号。

但就凭李辉说的那些高侃在军中的表现,便足以证明,这是一个真正的名将种子,值得他大力培养。

沉吟片刻,他轻声叮嘱道:“你别想太多,好好养伤,等你伤好之后,还有更大的重任要你去承担!”

听见柴令武此言,高侃忍不住又愣了一下。

柴令武却是没有多言,再次拍拍他的肩膀,便起身出了房间门。

柴令武一走,裴行俭与李辉也不好继续多留,柔声叮嘱高侃几句,也转身跟上柴令武。

毕竟,他们现在皆有任务在身。

跑来看伤员,已经算是偷懒了。

三人联袂回到刺史府,柴令武刚刚坐下,便听得传令兵来报,城外敌军有所异动。

于是,柴令武屁股都还没坐热,又急吼吼的上了城墙。

“公爷,敌军开始分兵了!”

见柴令武上了城墙,薛礼急忙朝他迎了上来。

“分兵?不是两日前才合兵吗,怎么又要分兵?”

柴令武愣了一下,眼中浮现一抹不解,急忙站到女墙后面,朝城外敌军过去。

这一看,果然发现城外敌军大营旌旗招展,将旗移动,赫然就是分兵的前兆。

“什么情况,渊盖苏文脑子瓦特了?”

柴令武神色更加不解,完全不明白渊盖苏文又要闹什么幺蛾子。

虽说两日前,高正生麾下六千大军便已经与渊盖苏文麾下一万七千人合兵一处,凑成了两万三千人。

但不管是渊盖苏文麾下主力,还是高正生麾下六千大军士气都已经低至谷底。

这个时候,渊盖苏文不好好休养生息,突然搞这么大的动作,总不会是真的脑子瓦特了吧?

听见柴令武不解的声音,一旁的薛礼亦是满脸疑惑。

他摇摇头,沉声道:“自今日上午开始,敌军的旗帜便开始换阵,当时末将还以为是渊盖苏文还不死心,打算继续攻城,直到方才将旗移动,末将才敢断定,渊盖苏文是欲行分兵之举,但渊盖苏文为何要分兵,末将便有些看不清楚了!”

柴令武听着薛礼的解释,眼中不由浮现一抹沉思之色。

以他前世今生对渊盖苏文的了解,此人绝对不会去做什么无意义的事情。

由此可以断定,渊盖苏文突然分兵,绝对是在盘算什么阴谋。

但他一时间也拿不准渊盖苏文的心思,毕竟,渊盖苏文在营州城外损兵折将,军中士气大泄已是定局。

因此,从理论上来说,纵然渊盖苏文准备搞什么大动作,也该是有心无力才对。

柴令武心里盘算着渊盖苏文的用意,目光却是一眨不眨地盯着城外敌营。

敌营之中,正与军中诸将召开军事会议的渊盖苏文似有所感,忽然抬起头,朝营州方向看了一眼。

下首诸将正在认真听讲,却发现渊盖苏文的声音陡然沉寂下去,不由茫然地抬起头。

“大帅,怎么了?”

其他将令不敢多问,渊盖苏文的新晋心腹梁万春却是没有什么顾虑,直接问出声。

渊盖苏文回神,迎上众将疑惑的目光,下意识摇头解释道:“没什么,出神而已。”

众将一愣,随即默然颔首。

渊盖苏文见状,果断继续刚才的话题,沉声问道:“此次分兵之策,已是咱们最后的机会,本帅不希望再出什么幺蛾子,诸位都能做到吧?”

众将闻言,赶忙保证道:“谨遵大帅之令!”

听见众人整齐的声音,渊盖苏文满意地点点头。

随后目光移向梁万春,淡淡道:“梁万春,你再复述一遍分兵之策!”

“是!”

梁万春应声出列,沉声道:“此番分兵之策,先由大帅所率的主力部队,做出撤兵的假象,用以迷惑营州守军,为大军迂回西进争取时间,再由高将军麾下六千大军围困营州,对营州城内的守军进行牵制,保证大帅麾下主力的后路。”

梁万春迅速将分兵之策复述一遍,众将的脸色也越发肃穆。

渊盖苏文目光扫过诸将,沉声道:“本帅最后补充一点,必要时候,高正生麾下大军可以全部战死,亦要替本帅牢牢拖住营州守军,结束!”

“得令!”

众将齐声领命,随后撤出帅帐。

同一时间,城楼之上的柴令武也神色凝重地收回了目光。

因为再看下去,他也不可能得出结论。

尽管摆在他面前的答案只有三个,撤兵,攻城,西进。

但这三个答案,不管哪一个,都有可能是正确的,也都有可能是错误的。

所以,他现在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思及此,他果断扭头看向薛礼吩咐道:“将斥候都派出去,给我看住渊盖苏文的大旗,一旦有任何消息,皆需立即回禀。”

“是!”

薛礼沉声应是,脸色是与柴令武如出一辙的凝重。

这些日子,营州守军是打了好几场大胜仗不错,但人数的劣势终究摆在这里。

极端的人数劣势,就注定了营州只能成为被动应对的一方。

命薛礼随时观察敌军的动向之后,柴令武也没在城楼上多留。

他还是那句话,以不变应万变。

当然,以营州城内守军的数量,他就算想变,也没有变的余地。

他回到刺史府里,裴行俭与李辉已经不见了踪影。

想了想,他迈步来到刺史府后院。

后院之中,谢知书正在孤零零的一个人吃晚饭。

没办法,这些日子,柴令武太忙了,要建城池,还要应对敌军,纵然有不少帮手,也难免早出晚归,只得冷落了谢知书。

看见柴令武进门,谢知书急忙起身相迎。

“夫君,可曾用过晚膳了?”

柴令武摇摇头,走到矮桌前面一屁股坐下去,也不嫌弃桌上的饭菜是剩菜剩饭,提起筷子开始风卷残云似的进食。

谢知书本想让下人多上一份饭食,看见柴令武已经吃上,只好作罢。

她走到柴令武对面坐下,提起筷子给他布菜。

见他眉心紧皱,愁绪萦绕,不由轻声问道:“夫君可是遇见了什么烦心事?”

柴令武进食的动作一顿,随后轻轻点头。

含糊不清道:“渊盖苏文突然分兵了,不知道要做什么,我担心他是打算留下一支人马拖住我,自己带着大军西进。”

“这......”

谢知书愣了一下,却是没有接话。

因为,她不懂兵事。

柴令武接着说道:“当初说好的,让我在营州坚守两个月,便会有援兵赶到,现在都多久了......”

这话,谢知书还是没法接,只得默然不做声。

柴令武也没想谢知书真的和她商议什么,只是随口吐槽一句而已。

但对于援兵之事,他心里是真的有些气愤的。

得亏他当初没有信了李世民的鬼话,早早的开始修建新城,不然非得吃个大亏不可。

谢知书沉默着给柴令武布菜,怀着悲愤的心情,柴令武很快填饱了肚子。

正准备起身走几步消消食,便见裴行俭风风火火的冲进了后院。

看着裴行俭毛躁的样子,柴令武顿时脸一板,没好气道:“冒冒失失的,成何体统?”

“师尊,大事,援兵......”

裴行俭却是没有理会柴令武的屁话,风风火火的冲到柴令武跟前,气都没喘匀,便气喘吁吁的说道:“师尊,援兵来了,陛下......陛下亲自领兵......”

“啥?”

柴令武原地起跳,眼珠子瞬间瞪得老大,一把薅住柴令武的衣襟,颤声道:“你说什么?”

裴行俭喘着粗气,急忙重复道:“援兵到了,陛下亲自领兵,已经到了营州城西二百里的冀阳县,陛下遣来信使,要我们拖住......拖住渊盖苏文主力!”

柴令武震惊得张大了嘴巴,嘴巴大得可以塞下一个西瓜。

他一把松开裴行俭的衣襟,忍不住一阵失神。

“援兵来了,陛下亲自领兵?”

他有些难以置信的重复了一遍,喃喃道:“陛下来了,陛下......”

裴行俭喘匀了气,接着说道:“信使就在外面,师尊可要见他?”

裴行俭没等到柴令武的答案,因为柴令武的脚步已经快要踏出后院门槛。

见状,他急忙追了上去。

师徒二人出了后院,来到前院礼厅,见到了一脸风尘仆仆的信使。

而这位替李世民跑腿的信使,也是柴令武的老相识,泾阳县侯安修仁。

安修仁率先出声:“见过公爷!”

“安将军!”

直至看见安修仁那张与记忆中一般无二的脸,柴令武才终于接受了李世民亲自领兵来援的事实。

他快步上前,迫不及待地问道:“安将军,陛下怎么亲自来了?带了多少人?什么时候能到营州?”

听见柴令武一连三问,语气之中还带着无与伦比的震惊,安修仁表示非常理解。

毕竟,帝王亲自领兵救援,可谓是天大的殊荣。

他理了理思绪,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回答道:“陛下麾下所率大军,为五千甲骑。至于领兵救援营州,则是顺路而为,陛下此番东进的真正意图,主要还是为了迂回突袭漠北的薛延陀主力,至于什么时候能到营州,大概还需两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