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激进的李世民,丧心病狂的手段!(1 / 1)

加入書籤

“特意?”

柴令武挑了挑眉,直觉告诉他,马周出现在房玄龄府上,绝对不会只是来做客那么简单。

而且房玄龄还特意让他出门相迎,什么时候,房玄龄与马周关系这么好了?

不过,柴令武也没有多问。

反正现在已经到了房玄龄府上,他相信,房玄龄应该会给他和李承乾一个合理的解释。

李承乾也是同样的想法,因此,只是对着马周拱手还礼,也没有多问什么。

三人互相见礼之后,联袂入了梁国公府。

马周径直将二人带到书房,二人也在梁国公府的书房里,见到了精神抖擞,毫无半分病态的房玄龄。

“殿下与元初贤侄到了,先坐吧!”

房玄龄坐在主位上,笑呵呵的朝两人招手,却是并未起身相迎。

李承乾与柴令武也是习以为常,作为大唐真正意义上的文官第一人,大唐唯一的实权宰相,房玄龄有这个资格摆谱。

两人在房玄龄身前落座。

李承乾迫不及待的就要发问,但话还没到嘴边,便被房玄龄抬手堵了回去。

房玄龄呵呵笑道:“老夫早知殿下与贤侄会有此一行,但还请殿下暂且安坐,先看看桌子上的名册。”

李承乾一愣,整个人欲言又止。

柴令武倒是毫不犹豫的取过案几上厚厚的名册打开翻看起来。

他相信,如房玄龄这般老狐狸,绝不会做无意义的事情。

李承乾纵然满心疑惑,却也不好反驳,凑到柴令武身边,一块儿看着上面的名册。

只是看着看着,两人面色不由得更加茫然。

因为这份名册,上面记录的,赫然是去年大唐科举考试中举的学子资料。

而名册第一页上面的第一个名字,正是坐在两人对面的马周。

柴令武眉头紧皱,有些茫然的与李承乾对视一眼,皆从彼此的眼中看见了不解之色。

但随即,他又转头看向马周,拱手道:“恭喜宾王兄摘得去年科举桂冠,成为我大唐立国以来的第二位状元。”

听见柴令武的恭喜声,马周有些病态的脸上浮现一抹笑容。

他摇摇头,低笑道:“说起来,还是托了元初贤弟的吉言,当日的赌约,算是我输了,元初贤弟若是有用得着为兄的地方,尽管开口。”

柴令武点点头,没有多言。

马周的才能,不必赘述,早已经过历史的验证。

贞观朝唯一的寒门宰相,这含金量可不是盖的,他不过是占了先知先觉的便宜。

气氛再次沉默下来,柴令武与李承乾继续翻看名册。

但名册上面的名字实在太多了,两人一时间也很难看完。

柴令武沉吟一瞬,干脆将名册翻到了最后一页,准备看一下中举学子的总人数。

只是,看清页末上记录的数量之后,顿时就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奇怪,怎么只有这么点人?”

柴令武蓦地合上册子,仰头看着房玄龄。

李承乾没太明白柴令武说的少是参加科举的举子数量少,还是中举的人数太少?

不由得小声问道:“二表兄,什么少?”

柴令武没有回答,只是皱眉看着房玄龄。

房玄龄迎上柴令武询问的目光,表情依旧温和,轻轻摇头:“两万八千人参加考试,选出各类人才一千六百余人,不算少了!”

柴令武没有说话,眉头皱得更紧。

两万八千人参加科举,选出一千六百余人。

这个数据,听起来不少,但实则与大唐的人口基数完全不成正比。

就算大唐的如今人口,还没有恢复到隋朝巅峰时期。

但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三千万人是怎么都有的。

可这么庞大的人口基数,最终却只有不到三万人参加去年的科举,这明显是不正常的。

至少在他的认知里,这是不正常的。

大唐如今三百八十余州,难道每个州连一百个读书人都凑不出来?

一旁的李承乾也反应过来两人说的是什么,不由诧异道:“这还少啊,两万八千多名读书人,中举了一千六百多人,都够把关中的主要官员换了个遍了。”

李承乾话音落下,主位上的房玄龄突然朝他投来一个赞许的目光。

而就是这一个赞许的目光,顿时让柴令武心神巨震。

他神色骇然的望着房玄龄,问道:“所以,陛下是准备用这些寒门举子彻底替换世家官员?”

房玄龄闻言,眼中赞许之色更浓,没有说是,也没有说不是。

而看着房玄龄的表情,柴令武更是瞬间心脏狂跳,额头上瞬间冷汗密布。

他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

他就奇怪,为什么会觉得李世民这一次的动作,给他一种熟悉的感觉?

如果是李世民准备彻底向世家开战,那就解释得清了。

因为上一次也是这样。

上一次,李世民打压世家,也是携大唐平灭东突厥之威,颁布了《氏族志》《五经正义》以及《大唐人民日报》,此外,还将标点符号和活字印刷之类的东西都公布了出去。

而这些举措,也确确实实从各方面削弱了世家的影响力。

让大唐摆脱了世家政治的阴影,逐渐将皇权渗透到了民间。

但他是真没想到,李世民这一次会如此丧心病狂。

没错,丧心病狂。

上一次,李世民打压世家,尽管手段也很激烈,但终究还限制将争斗限制在了政治层面,没有影响到大唐这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就算清洗世家官员,也都是控制在朝堂之上的小规模清洗。

但这一次,李世民竟然想直接一次性替换掉这么多世家官员,这和找死有什么区别?

李承乾本来也只是随口一说,反驳一下柴令武。

但随着柴令武瞬间变脸,他也想透了其中关节。

不过一瞬间,他整个人就汗如雨下,颤抖着声音看向房玄龄问道:“房.......房相,此言,此言当真?”

望着两人汗如雨下的样子,房玄龄依旧是一派风轻云淡之色。

他轻轻点头,反问道:“现在,殿下知道为何陛下要卸掉你监国的权力了吧?”

“疯了,父皇疯了!”

李承乾一屁股坐在地上,嘴皮子都忍不住哆嗦起来。

如果说朝廷打压世家,还处于斗争的范围之内,那么一次性替换掉一千多名世家官员,那就是真正的不死不休。

因为这么做,已经不是打压那么简单了。

而是革命,革世家的命!

世家最大的倚仗是什么,是站在朝堂之上的那几个代表人物吗?

不是的,世家真正的根基,是遍布各地的基层官吏网。

正是这些庞大的网,支撑起了世家左右朝堂局势庞大力量。

可现在,父皇竟然打算将这个巨网暴力撕碎,这不是疯了是什么?

世家岂能坐以待毙,岂能任由父皇宰割?

只怕不会,因为父皇此举,是要将世家连根拔起,这不是斗争,而是不死不休的战争!

他仿佛已经看见了隋末乱世重演,大唐全境硝烟弥漫,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中原大地沦为人间炼狱。

柴令武的表现比李承乾好一些,但脸色依旧有些苍白。

他忍不住摇头,一脸焦急道:“太急了,陛下太急了啊,现在科举才刚刚起步,一千多名寒门士子,即便能成功替换掉一些世家官员,也势必会造成地方官府停摆,大量政务冗余,地方行政混乱,国力大幅缩水,这才过了几年安稳日子啊,实在太急了。”

柴令武喃喃自语,神色越发焦急。

他毫不怀疑,一旦李世民使用暴力替换,地方上一定会生出大量的暴乱。

甚至大唐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国力,也会瞬间消耗一空,甚至直接倒退到贞观初年,乃至于武德年间的水平。

一个国家,国力倒退数年乃至于十数年,那是何等的灾难?

“这种事情,明明可以慢慢解决的,等到有万全的准备再动手也不迟啊,陛下为何要如此着急,他就不怕隋末乱世重演吗?”

柴令武实在无法理解李世民的思维。

明明现在的大唐形势已经一片大好,科举也已经成功施行了下去。

纵然第一次科举的选出来的人才不算多。

但只要慢慢的普及教育,多来几次科举,大唐迟早都会有用不完的人才,去取代世家。

李世民究竟为何要采用如此暴力激进的手段,这不是逼着世家造反吗?

大唐才安稳了几年啊?

柴令武呢喃自语的声音传进了房玄龄的耳朵里。

房玄龄忽然起身走下主位,来到柴令武身前。

他叹息一声,摇头道:“元初贤侄,你应该明白,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万全之事。”

柴令武倏地抬头,皱眉道:“是,小侄承认,世上没有万全之事,但陛下的手段,未免太过激进。小侄自然相信,陛下固然逼反了世家,肯定也有能力去解决。可百姓呢,他们才过了几年安稳日子啊,好不容易吃了几天饱饭,难道又要将他们拖入战争的漩涡吗?”

听见柴令武的质问,房玄龄不由沉默了片刻。

随即叹息道:“陛下的手段固然激烈了一些,但国家想要变革,一些阵痛是在所难免的。人身上长了痤疮,尚且要尽快剜去,何况是一个老大的国家?”

柴令武声音一顿,张了张嘴,想要反驳。

但迎上房玄龄认真的目光,整个人又颓然了下去。

他默默的坐回胡凳上,脸色紧绷,一言不发。

这时,还坐在地上的李承乾忽然爬了起来,脸色苍白的看着房玄龄问道:“梁国公,我父皇和他麾下的四万大军突然没了消息,是不是也和此事有关?”

房玄龄一愣,神色有些迟疑,像是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李承乾却是忍不住再次追问道:“还有您突然告病在家,一声不响的把权力交给我舅舅,难道也是为了此事?”

房玄龄闻言,脸上不由浮现一抹苦笑,依旧没有说话。

李承乾还欲继续追问,柴令武却是忽然拉住了他的袖子。

“二表兄,你......”

“行了承乾,别问了,咱们走吧!”

柴令武站起身,对着李承乾摇摇头,示意他不要再多问。

李承乾有些不甘,但迎上柴令武锐利的眼神,也只得将所有的话咽了回去。

见两人欲走,房玄龄也没有挽留,只是吩咐马周替他送送两人。

柴令武和李承乾来得快,走得也快。

马周将两人送到门口,也不多言,朝两人抱拳一礼,便再度折返回梁国公府。

眼见马周走远,李承乾再也忍不住心里的疑惑,急切地问道:“二表兄,你干嘛不让我问清楚?”

柴令武神色阴郁,面无表情地摇头道:“房相,总归还是要继续当宰相的,赵国公则不然。”

“他要当.......”

李承乾拔高音量,但话头刚起,又被他咽了回去。

因为,他已经听懂了柴令武的言外之意。

柴令武也不再多言,翻身上马朝县公府赶去。

今日梁国公府一行,房玄龄虽然没有明着告诉他所有的事情,但他基本上已经能将事情的全貌猜个七七八八。

不出意外的话,李世民派长孙无忌回长安掌控朝政,充当的便是黑手套的角色。

长孙无忌在朝中向来便是位高权轻的代表。

论地位,李世民对他的信任无人能及。

但论权力,因为长孙皇后的缘故,长孙无忌头顶的吏部尚书和尚书右仆射之职皆是虚职。

由长孙无忌来做这个黑手套,就算最后引起众怒,李世民也可以轻易罢免他,无关大局。

房玄龄则不然,他是真正的帝国实权宰相,百官阵营的一把手。

一旦房玄龄下去了,大唐立即就会生乱。

最关键的是,房玄龄的能力,无人能够替代。

所以,他要是没猜错的话,房玄龄应该便是李世民用来稳固局势的最后一张底牌。

一旦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房玄龄马上就会挤掉长孙无忌,重新掌权。

至于李世民和他麾下大军突然消失的事情,他心里也大概有了点数。

因为当局势从争斗升级为战争之后,流血的事件便无法避免。

毕竟世上没有你李世民已经派出人手在关中对我的人嘎嘎乱杀了,还不允许我反抗的道理。

他要是没猜错的话,甚至是李靖麾下的大军,很可能也已经消失在关中,去往了各大世家的大本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