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为儒家续上一条求真务实的腿!(1 / 1)

加入書籤

听完柴令武的吃饱肚子理论,裴行俭顿时忍不住瞠目结舌。

“这......这也能扯上关系?”

“这怎么不能扯上关系?”

柴令武没好气的瞅了他一眼,起身将书本合上,率先走出了书房。

裴行俭望着桌子上的书本陷入了沉默。

实话实说,他是真的怎么也没办法将这些学问和儒家经典扯上关系。

但既然柴令武说可以,他也只能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将这些学问全部打包装好。

柴令武出门之后,先是对着太阳伸了个懒腰。

随后便唤来一名亲卫,命他先去颜师古与孔颖达府上递上拜帖,道明他的目的。

如他所言,他是要融入儒家的。

而他想要将自己的学问套上一层儒家的皮,还非得颜师古与孔颖达点头才行。

毕竟这两人,一人是至圣先师的后人,一人是复圣的后人。

可以说现在全大唐的读书人,只要接触过儒家经典的,都能算得上是孔氏与颜氏的门生。

只要他们两人点头同意了,其他读书人的接受程度就会高很多。

再者,李世民要他筹备大学堂,也离不开这两人的支持。

说到底,不管李世民是要将大学堂建成大规模的综合性学堂也好,亦或者只是作为一个后续的人才储备库也好,都需要大量的师资力量。

而全天下,也只有孔颖达和颜师古有那么大的号召力,帮李世民弄来无数的读书人去当老师。

柴令武在心头捉摸着,缓缓踱步来到后院。

还没踏进门槛,一颗圆滚滚的小脑袋就朝他撞了过来。

“娘子,小心!”

同一时间,院门之后,也传来府中侍女的惊呼声。

柴令武看见朝自己撞过来的小小人影,果断伸出双手,将小家伙高高举起转了两圈。

等到收获了小家伙银铃般的笑声之后,才把他放下来。

“耶耶,还要玩!”

小家伙正是已经从小肉团子长成大肉团子的小云朵。

当然,如今她已经有了大名,名唤柴凝,为柴绍亲赐,只不过,府中之人还是更喜欢唤她的乳名小云朵。

柴令武低头,望着小家伙蹦蹦跳跳,一身狼狈的样子,不禁扯了扯嘴角。

在小云朵还不会走路之前,他一直以为闺女都是恬静贤淑的。

但自从这小家伙学会走路乃至于奔跑之后,他才明白什么叫做总角之年就是鸡嫌狗厌的年纪。

这家伙,调皮程度,和他小时候都有得一拼。

“耶耶,还要玩!”

小家伙浑然不知自家老爹已经给自己打上了调皮讨嫌的标签,依旧举着肥嘟嘟的小手,要柴令武带她玩。

就在这时,一群下人总算追了过来,急忙对着柴令武行礼道歉。

望着府中下人们狼狈的样子,柴令武不禁再次扯了扯嘴角。

随即对着众人摆摆手道:“行了,你们下去吧,我带她玩。”

下人们一愣,诧异的看向柴令武。

却见柴令武已经将小云朵高高举起,放在了肩膀上,朝着后院的花园走去。

“哦哦哦,骑大马,举高高!”

小家伙跨坐在柴令武的肩膀上,小手使劲拍着,一脸兴奋,两只小肥腿更是晃来晃去。

听着耳边传来小家伙天真又无忧无虑的声音,柴令武嘴角也不禁勾起一抹笑意,内心获得短暂的宁静。

父女二人在花园里享受了很久的亲子时光,小家伙才终于玩累了,沉沉弯在他臂弯睡去。

他抱着小家伙来到后院,后院之中,阿朵与阿珠正在跟着谢知书和程柔识字。

阿朵与阿珠哭丧着脸,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

谢知书与程柔则是一手拿着书本,一手拿着戒尺,做足了先生做派。

看见柴令武进门,阿朵与阿珠顿时眼神放光,像是看见了救星。

“哥哥,我真的学不会,你和姐姐求求情吧!”

阿朵大眼睛扑闪,满脸哀求的看着柴令武。

但一句话还没说完,手心上就挨了一戒尺。

谢知书恼怒道:“一首诗,二十八个字,三天时间都记不住,你还好意思说学不会?”

阿珠没说话,但看向柴令武的目光之中也满是凄凄惨惨戚戚。

“不许分心,给我读!”

程柔更是威严无比,一双虎目恶狠狠地瞪着两人,像是非要将书本上的字塞进两人的脑子里。

柴令武看着这一幕,忍不住扯了扯嘴角,转身就想走。

主要是,这一幕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谢知书非得说什么县公府的侍妾不识字会拉低县公府的门第,非要教两人认字。

关键她还不止要教两人认字,什么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都要求阿朵和阿珠做到熟练且精通。

柴令武不是没想过阻止,但每一次,都会被谢知书以男子不管后宅之事给顶回来。

无奈之下,他也只能是眼不见,心不烦。

而阿朵和阿珠,看见柴令武要走,眼睛里的光芒瞬间就暗淡下来。

阿朵更是忍不住小声抽噎起来:“呜呜,我的命好苦哇,背井离乡,丈夫不疼,姥姥不爱......”

谢知书满头黑线:“让你学认字你学不会,学长舌妇嚼舌根倒是无师自通是吧?”

说完,又是一戒尺打在她手心。

清脆的声响,顿时让即将踏出门槛的柴令武脸皮一跳。

他忍不住叹了口气,转头看着谢知书,无奈道:“她们要是真学不会,那就算了,咱家又不需要她们去给咱家撑门面,这年头不识字的人多了,干嘛非得为难她们俩?”

“我为难她们俩?”

一听这话,谢知书顿时忍不住柳眉倒竖,拔高音量:“你的意思是我和程柔妹妹在故意找茬咯,那你告诉我,谁家好人背三天背不下二十八个字?就连小云朵,都能从一数到一百,我教她们还教错了?”

柴令武闻言,脸皮又是一跳。

但这个时候的谢知书,已经被怒火冲昏头脑,他也懒得和她吵。

抱着小云朵就准备出门。

谁料,谢知书反而来了劲儿,凄婉道:“哎哟,我的命好苦啊,我这么做,不都是为了县公府的门楣,到头来竟然还要受到夫君的苛责!”

听着谢知书矫揉造作的声音,柴令武顿时忍不住仰天长叹。

果然,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古人诚不我欺......

“既然夫君觉得妾身做错了,妾身也没脸再执掌府中中馈了,妾身这就自请下堂,夫君自去另觅良缘吧......”

谢知书越说越离谱,听得柴令武脸皮直抽抽。

他转过身,望着抽抽噎噎上演着黛玉哀婉的几女,终于忍不住怒骂道:“都给我闭嘴!”

听出柴令武语气之中的怒意,四女的声音顿时一滞。

谢知书更是一秒回归温婉大气的当家主母角色,一脸关切地问道:“夫君,怎么了?”

柴令武黑着脸,望着眼前四女,强忍翻白眼的冲动,没好气道:“不就是教她们认个字嘛,不知道的还以为老子英年早逝了呢,叫叫叫,叫个屁,过几日我亲自教她们认字,今天就到这里,谁赞成,谁反对?”

四女面面相觑,皆是一脸茫然。

谢知书上下打量柴令武一眼,确认柴令武不是开玩笑之后,果断将手中的戒尺丢到一边。

随后抱臂冷笑道:“行,妾身倒是想看看,夫君亲自教,能教出个什么结果来,可别像妾身和程柔妹妹这般无能,教了几天,还是连一首诗都背不出来。”

“呵,那必不可能,也就只有你们这样的废物,才会教不好学生!”

柴令武不屑的冷嗤一声,与谢知书针锋相对的对骂了一句。

随即转头对着凄凄惨惨戚戚的阿朵呵斥道:“愣着干嘛,你闺女睡了,还不赶紧来接过去?”

一听这话,阿朵顿时如蒙大赦。

急忙起身冲到柴令武面前,小心翼翼的接过熟睡的小云朵。

阿珠抬起头,怯怯的打量了一下谢知书和程柔的表情,也迅速起身,跟在阿朵身后出了房门。

谢知书恼怒的瞪了柴令武一眼,气鼓鼓的坐在位置上一言不发。

程柔耸了耸肩,也起身出了门。

出门时,恰好遇到了下差回家的漫冬。

然后,在漫冬茫然的神色之中,将她连拉带拽的拖走。

就在四女离开后不久,房间也传出了一阵莫名其妙的声音。

“你干嘛不让我进去?”

房间不远处,漫冬嗔怪的瞪了程柔一眼。

程柔没好气道:“你傻啊,知书姐姐想要个孩子想得快疯了,你现在进去,不是给她找不痛快嘛?”

漫冬一愣,随后一脸无所谓道:“真搞不明白知书姐姐的想法,生孩子有什么好的,又痛,又麻烦,宫里多少娘娘因难产去世,她还上赶着生?”

“慎言!”

听见漫冬说起宫里的事情,程柔急忙捂住她的嘴巴。

随即压低声音道:“知书姐姐是最早跟着公爷的,但阿朵的孩子都能跑能跳了,她着急也是应该的。”

两女正说着,却听得房间之中的声音越来越大。

霎时间,耳朵不由变得通红。

“公爷这龙精虎猛的,生孩子肯定没问题,要我看,恐怕还是知书姐姐的身体出了问题。”

程柔小脸通红,忍不住小声嘟囔一句。

漫冬不知道想到了什么,一张脸也是红到了耳朵根。

她拽着程柔的袖子,小声道:“行了行了,咱们站在这里算什么事儿啊,公爷又不是不去咱们房里,赶紧走吧。”

“走走走!”

程柔闻言,也待不住了。

两女像是做贼一般,绕过房间,朝自己的小院走去。

......

翌日,柴令武起了个大早,带上裴行俭和一个木箱子便出了府门,朝着孔颖达的府邸而去。

孔颖达昨日得了拜帖,今日亦是早早的便等在府中,等候柴令武上门。

双方见面,没有过多的寒暄,便直接进入了正题。

毕竟,双方也不是第一次合作了,对彼此的了解都已经相当深刻。

柴令武先是给两人完完整整的讲述了一遍,他的学问在具体事务上的实际应用。

随后便开启了忽悠模式。

而具体的忽悠方式,则是以儒家经学治国,以他的学问经世为主题。

一言蔽之,便是两方互补。

因为,儒家的学问,其实是有一个很大的缺陷的。

那便是更侧重于思想和精神,但在务实方面,就要差了许多。

说得更直白一点,便是儒家的学问,是教你如何去做好一个官员,如何持身守正。

但没有具体的,能够处理各种事物准则的细则和方法。

就好比柴令武之前和李世民举的例子,让官员想办法去治水。

官员或许会选人,会用人,知道召集工匠修筑河堤之类的常识。

但具体要怎么去做,才能最省钱,最省力,还能永绝后患,绝大多数官员可能都不知道。

因此,柴令武的学问,主打的就是一个务实。

这也是他为何能信誓旦旦的说出要将他的学问与儒家融合的底气所在。

儒家的学问,本身于治国一道便大有裨益,若是能再补足务实这个短板,绝对能无往而不利。

这就好比人要靠两条腿走路,一个国家也是一样。

儒家的学问,能为国家提供官员,却提供不了精通某些专业的人才。

而柴令武的学问,恰好能补上儒家缺失的哪条腿。

而这条腿的名字,叫做科学。

经学,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而科学,能推动社会的稳步发展。

两者结合,不说能够将大唐短时间内发展到什么地步,但至少一些恶心的思想,可以被有效的遏制。

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当他不止有思维,还要去求真之时,便很难再有其他乱七八糟的想法。

比如非要去在儒家的思想上,再去增添什么理学,最后将儒家变成腐朽的儒教,彻底将读书人的思维僵化那样的想法......

当然,这和皇帝也有很大的关系。

若是皇帝需要愚民,这样的事情便还会重现。

所以,柴令武和儒家融合,也不单单是为了将他的学问套皮,让儒家多出一条务实的科学腿。

更重要的是,要借助儒家的影响力,去尽可能大范围的开启民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