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汉文化的同化力?不,是吞噬力!(1 / 1)

加入書籤

望着柴令武震惊的样子,除了噶尔东赞之外,其他人都有些忍俊不禁,但还是努力憋着笑。

噶尔东赞说完一句恭维话,心中则是不由得对眼前的年轻人生出浓浓的忌惮之情。

他本以为,传说中的能取天威为己用的新兴县公,怎么也该是个仙风道骨的高人形象。

却是未曾想到,此人竟然如此年轻,且此人对吐蕃的了解,也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假以时日,此子,必成吐蕃心腹大患。

禄东赞脑海中的情绪疯狂翻涌,脸上的表情却是越发憨厚,看起来像极了一个没什么心眼的牧民汉子。

柴令武有些郁闷,这场会见他国使节的会面,多多少少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先是莫名其妙成了鸿胪寺少卿,又莫名得了个传说中的小公爷称号。

但事已至此,他也不可能去拆李世民的台。

只得看着噶尔东赞,将错就错地问道:“大相可是不方便回答某家的问题?”

噶尔东赞眸子微眯,不是很能理解柴令武为何执着于他儿子有没有来大唐?

不过,柴令武发问,他也不好不答。

沉吟片刻,他脸色越发憨厚,一本征集地摇头解释道:“好叫公爷知晓,下臣之子钦陵年岁尚小,还不到为官的年纪,待他年岁稍长一些,下臣定命他前来大唐朝拜学习。”

看着噶尔东赞一脸憨厚老实的样子,柴令武嘴角不由得勾起一抹冷笑。

在他面前,还想玩扮猪吃虎那一套,简直可笑。

但他也没拆穿,反而是一脸期待道:“也好,大相记得下一次来长安之时,一定带上钦陵,某在长安等着他。”

“一定,一定!”

噶尔东赞急忙点头,拍着胸脯做出了保证。

他虽不理解柴令武为何执着于要他的儿子来长安,但他不介意献上一个儿子,来达成一些目的。

反正他儿子不少,钦陵也不是长子,就算送来长安为质,也无伤大雅。

再者,高原如今刚刚统一,正是缺人才的时候。

他本身也有从国中选派一些年轻人送来长安,学习汉人先进文化的想法。

毕竟,遣唐使这玩意儿,在大唐周边各国,也不算是什么非常稀奇的东西。

如今整个大唐周边,几乎每个国家,都会派人前来长安学习。

他也没听说过大唐会为难哪个国家的遣唐使。

反而经常从那些遣唐使的嘴里听到诸如大唐果真开放包容,对他们这些异族之人,都愿敞开大门,帮助他们学习各种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之类的话。

所以,把子嗣送到大唐,还真不一定是坏事。

柴令武不清楚噶尔东赞心中所想,但见他说得认真,便也不再多说。

历史上,大唐和吐蕃在贞观年间的交流往来可不少。

哪怕是这个时空,吐蕃也是从贞观八年刚刚统一高原开始,就数次派遣使节前来长安朝贡求娶公主。

往后,他不愁没机会见到噶尔东赞,更不愁见到钦陵。

反正一句话,高原作为中原西边最重要的屏障,最后肯定是要掌控在大唐手里的。

李世民和李承乾也不太明白柴令武在发什么疯。

但依照两人对柴令武的了解,他们确信,柴令武不会做没有意义的事情。

因此,在柴令武与噶尔东赞交谈时,两人也默契的没有出声打断。

直至此刻,见柴令武已经做完了想做的事情,李世民才缓缓出声道:“来人,给莒国公和吐蕃大相赐坐!”

“谢陛下!”

唐俭与噶尔东赞急忙谢恩,随后走到李承乾与柴令武的另一侧落座。

随着两人落座,这场会面也正式进入正题。

噶尔东赞按照惯例向李世民吹捧了一番之后,便旧事重提,再次提起了和亲之事。

只不过,如今大唐对于和亲之事早有共识,那便是异国女子嫁到大唐可以,但大唐的公主绝不外嫁。

再者,李世民连当初吐谷浑和高句丽联合上书请求和亲之事都拒绝了,就更不可能会答应吐蕃。

于是,双方只好在言语上互相东拉西扯。

无趣的谈话,听得无所事事的柴令武昏昏欲睡。

李承乾也是满脸无聊,作为太子,这样注定不可能出现任何结果的会面,他实在见识得太多了。

偏偏,他作为太子,还必须参与进来。

也是,有够无聊......

这时,他余光忽然瞥见了昏昏欲睡的柴令武。

想到柴令武方才与噶尔东赞说的那些屁话,他眼珠子一转,随即不着痕迹的朝着柴令武挪动过去。

挪到柴令武身边后,他压低声音问道:“二表兄,你刚才提到的那个钦陵,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柴令武正神游天外,陡然听见李承乾的声音在耳边响起,顿时吓得一个激灵。

他转过头,对上李承乾充满疑惑的双眼,忍不住恶狠狠地呵斥道:“你要死啊?”

李承乾愣了一下,小脸顿时委屈起来:“咋了嘛,我又咋得罪你了?”

“人吓人吓死人的知道不?”

柴令武没给他好脸色,再次怒瞪他一眼。

李承乾撇了撇嘴,心道谁让你自己要走神的?

但终究,心里的好奇心还是战胜了一切,他没忍住再次问道:“我很少见你对异国之人如此上心的,上一次,还是你说慕容伏威和渊盖苏文会成为大唐的心腹大患,难道这个钦陵,也有那样的能力?”

听见李承乾问起正事,柴令武的脸色总算好看了些。

不过这事儿没法解释,他也只得含糊不清道:“这个嘛,我很难跟你解释,总之,你要是信我,就和我一起想办法,把那个钦陵弄到长安来。”

李承乾闻言,不由得再次愣了一下,随即低头陷入了沉思。

多年相处,他是知道柴令武身上有一些神异之处的。

比如,柴令武只要听见名字,就能辨别出谁是人才,谁是草包。

并且从未失过手。

如马周,高侃,薛礼,裴行俭之流,他都没有看走眼。

但如钦陵这般让柴令武如此重视的,甚至非要想法子弄到长安的,目前还没有。

就算当初的渊盖苏文和慕容伏威,柴令武似乎也没有如此重视过。

心思电转间,他心中做出判断,非常笃定地问道:“这个钦陵,将来会成为我大唐的心腹大患,是与不是?”

这下,轮到柴令武愣住了。

他惊愕道:“你咋知道?”

李承乾摇摇头,压低声音道:“当初你非要杀渊盖苏文与慕容伏威之时,就是现在的状态。”

“有......有吗?”

柴令武有些不自信起来,他做得有那么明显吗?

李承乾很肯定的点点头:“有!”

“呃......”

李承乾突如其来的肯定,给柴令武整得有些不会了。

他挠挠头,有些尴尬,但尴尬片刻,便忍不住恼羞成怒道:“废话少说,我就问你,你信不信我?”

“信!”

这次,李承乾没有丝毫犹豫,非常肯定的点头。

他道:“虽然我不知道你怎么判断出来的,但这些年你做的事情,还没有失过手,我信你。”

见李承乾对他的信誉如此肯定,柴令武心里莫名有些感动。

什么是兄弟?这就是了!

一句话,无条件信任!

他的脸色严肃起来,沉声道:“承乾,有些事情,我没办法给你解释,但你既然愿意信我,我肯定不会辜负你的信任。”

“我知道,这么多年,我和父皇早就知道你有一种预知未来的本事,所以你不用解释,我和父皇都信你!”

李承乾的面色也坚定起来,他个人是无条件信任柴令武的。

因为这么多年过去,柴令武早就已经无数次证明了他自己。

这个世上,有神异本事的人多了。

袁天罡和李淳风还是半仙之体呢,皇家尚且能够信任,何况柴令武本身还是皇家嫡系。

柴令武点点头,也不再继续说废话,直言道:“你猜得不错,钦陵此人,未来必成大唐的心腹大患,所以,咱们必须想办法弄死他,就算弄不死,也要想办法让他为大唐所用。”

“为大唐所用?”

李承乾愣了一下,蹙眉道:“这不是前后矛盾吗?他既然会成为大唐的心腹大患,又怎么可能为大唐所用?”

“这个嘛,就涉及到教育的重要性了,一个人在什么样的环境成长,很大程度上,便能决定这个人的未来,你若能想法子将钦陵拐到长安,我便有七成的把握,将他变成我大唐人。”

柴令武这话,还真不是在吹牛。

汉人的同化能力,和其他民族所没有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是相当之恐怖的。

尤其是古人提出的诸夏这个概念,更是远远突破了国家和种族的概念。

只用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便将中华文化辐射区域之内的所有人,都变成了同宗同源的异姓兄弟。

这种吞噬力与同化力,早就已经经过了历史的验证。

历史上的大唐,之所以会被后人称之为盛唐,便是因为大唐将这个概念极大的扩展开来,真正将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推到了巅峰。

钦陵,他未来再厉害,能在大非川打败薛礼,能从大唐手里夺走安西四镇,那也是未来的事情。

现在,他也就只是个孩子,可以随意的涂抹和改变。

所谓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李承乾还是有些难以理解,但还是那句话,他无条件信任柴令武。

柴令武既然说可以,那就肯定可以。

所以,他果断点头:“行,我去想办法,除了钦陵之外,你要是知道其他国家还有什么人才,也可以告诉我,我去想法子给你弄来。”

“其他国家么......”

柴令武回想了一下历史上大唐任用过的其他国家的人才。

突然发现大唐使用的别国人才,其实挺多的,但都不在贞观时期。

他摇摇头,淡淡道:“暂时没有了,先把钦陵弄过来吧。”

“行!”

李承乾点点头。

就在两人达成一致时,另一边,李世民和噶尔东赞的谈话也接近尾声。

不出意外,依旧是无疾而终的结果。

噶尔东赞满脸失望之色,不死心地问道:“天可汗陛下,我吐蕃是真心倾慕大唐天威,难道万王之王的恩德,当真不能泽被高原,沐浴雪山吗?”

李世民摇摇头,面无表情道:“大相,此事朕已与你说过多次,我大唐绝无可能与他国和亲。”

顿了顿,他又放缓语气,安慰道:“何况吐蕃与我大唐一衣带水比若亲邻,也实在是没有必要通过和亲来加深关系,大相此番回到逻些,可转告吐蕃赞普,我大唐的大门,永远会向雪山儿女敞开。”

听得李世民再一次拒绝,噶尔东赞更是失望不已。

但他也知晓,继续强求下去,也得不到什么结果。

他叹口气,起身朝李世民行礼道:“天可汗陛下的圣谕,下臣一定带回逻些告知赞普。”

顿了顿,他忽地话锋一转问道:“天可汗陛下,下臣听闻,大唐欲要建造一所容纳天下智慧之学为一体的大学宫,我吐蕃之国虽地处高原偏远苦寒之地,却也有一颗向道之心,下臣可否恳请天可汗陛下,将学问的火种洒向高原,照亮我雪山儿女的向道之路?”

听见噶尔东赞的问题,李世民不由得愣了一下。

柴令武和李承乾也愣了一下,不是,他们正愁怎么将钦陵从高原弄到长安来呢?

结果,你自己就把人送来了?

这对吗?

而噶尔东赞,见李世民愣住,心里却是有些惴惴不安起来,作为吐蕃大相,他深知学问的珍贵。

若大唐不愿传播,他其实也能理解。

毕竟,吐蕃才刚刚统一中原,对比其他已经成为大唐藩属,接受大唐统治的国家,还属于真正的不毛之地。

李世民怔愣片刻之后,则是下意识的看向柴令武。

柴令武回过神来,心中忍不住大喜过望。

但面上则是表露一副大公无私之相,一本正经道:“子曰,有教无类,士有志者,朝闻道,夕死可矣,吐蕃有向学之心,我大唐身为主宗,又岂能有将其拒之门外之理?”

得到柴令武的答案,李世民也点头道:“可以,吐蕃之民,亦是朕之子民,子民求学,朕何忍拒,你返回逻些之后,自可遣送一批子弟前往大唐入学。”

听见这话,噶尔东赞顿时长舒口气。

赶忙朝李世民拜谢道:“臣,谢天可汗陛下泽被之恩。”

李世民摆摆手,示意他退下,噶尔东赞也不多留,再次对着李世民躬身一礼,转身缓缓走出了皇宫。

目送噶尔东赞走远之后,李世民却是瞬间沉下脸来。

扭头看着柴令武道:“柴小子,如你所言,这大学堂建成之后,当容纳我大唐百工百业之学,这些东西,怕是不适合教给外人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