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元宵带来的从众效应(1 / 1)

加入書籤

苏风没想到这么多人都在议论纷纷。

那场面,就跟看猴戏一样。

自己就是在那里表演的猴子。

不是,你们光看啊,你们也来买点啊!

我这么社恐,卖完了我好赶紧回去睡觉去。

终于,在又摇完了一轮元宵后,购买的第一人开始了。

“妈妈,我想要这些白色的团子。”

“闺女,那个叫元宵,不是白团子。那咱们就来一斤。”

“这个怎么卖的呀?”

“都是二十一斤,可以混着买。”

“好,那就来一斤···两斤吧。”

有了第一个买的,就会有第二个买的。

毕竟人们都在不断地好奇,曾经许久不吃的元宵,到底是什么味道。

有的人看到了久违的元宵,才想了起来,自己已经许久,没有见过这个传统美食了。

甚至,这道美食什么时候消失的,也不清楚。

毕竟,超市里速冻汤圆和这些元宵长得也差不多,除了有点小。

很快,储备的元宵又被抢购一空。

苏风不得不抓紧时间摇元宵,以便供应的上卖的。

剩下的人翘首以盼,准备买一些来尝尝,结果这又导致了外面人很好奇这边围了这么多的人,到底是为了什么。

也想来看看。

于是,源源不断的客人都围了过来,纷纷发出了惊叹声。

有那么一瞬间,苏风觉得,他们惊叹的不是自己的手法,而是惊叹于自己的童年吧。

“那个,我能不能也来摇一下?”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直接过来问道。

苏风愣了下,这玩意,有那么好玩吗?

但还是点了点头:“可以,不过你要戴口罩,然后穿好围裙和手套。”

虽然不是直接接触食物,但该有的防护是一点不能少的。

眼镜男非常兴奋的穿戴好了,站到了摇圆机的前面。

“小时候就想来摇一摇,没想到现在终于实现了梦想啦!”

双手慢慢的摇动起来,里面的馅料不断地翻滚,裹起来一层层的糯米粉,最终变得越来越大。

眼镜男的精湛表演,引起了阵阵欢呼。

这才是真正好玩的东西!

苏风自己也不能闲着啊,于是拿起了簸箕,舀上糯米粉,放上了沾了水的馅料,开始摇起来。

簸箕虽然花费的力气更大,需要的技巧也更高,但观赏性可是拉满的。

围观的群众让出了一大片空地,苏风直接端着簸箕站到了摊位的前面。

先是左右小浮动的摇摆,等待粘的差不多了。直接掂了起来,元宵和糯米粉在空中不断地旋转融合,越来越大。

掂到了三米多高,又准确无误的落到了簸箕里面。苏风稳稳的接住了。

直接赢得了阵阵掌声。

“好!”

“精彩!”

“太厉害了。”

人们纷纷掏出手机拍摄或者录像,上传到了网上,记录下了这精彩时刻。

摇元宵用簸箕左右摇晃即可,不用幅度那么大。

但是苏风这就是属于炫技了,给这些群众孩童还一点小小的苏氏震撼!

喝彩声越来越大,围观的人就越来越多。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买的人也越来越多。

借着这个噱头,苏风的元宵卖的飞快。

眼镜男已经成为了一名熟练工了。不是因为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在这里,元宵赶不上卖的。

眼镜男也终于体验到了,当兴趣成为了工作后,自己会有多么的痛苦。

幸好下面还有代替自己的人,有的人也想来自己试一下,于是也是穿戴整齐,来这里摇元宵。

刚开始的时候,是一斤两斤的买,偶尔有三斤的。

当苏风表演簸箕掂元宵的绝活后,人们开始脑袋一热,纷纷开始热血起来。

“五斤!”

“我要十斤!”

“小兄弟,你这一簸箕,我全要了。”

“凭什么,我也在这里等很长时间了。”

甚至半小时不到,就卖完了,卖完了!

要知道,苏风带了六箱子馅料的,至少六七百斤,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半小时不到,竟然卖完了。

甚至最后一簸箕的元宵,差点就打起来了。

不是因为别的。视频发出去了,牛逼也吹出去了,家族群里都看了,都说给自己稍一些来。

五分钟不到,你给我说卖完了没买到?

今晚你别在家睡了,门口凑合蹲一夜吧。

德行,连个元宵都买不到,你还能有什么本事?

这大过年的,来都来了。

你说比找对象,比工作,比孩子学习,我都比不过,我也忍了。

元宵我也抢不过你,那我干脆别混了,直接后面宝相寺出家算了。、

眼看两人差点打了起来,苏风赶忙劝了起来。

“你看看二位,这大过年的,和气生财,和气生财,咱们有话好好说,没必要在这里动武啊。”

“不行,老子今天这元宵要定了。释迦摩尼来了也不好使,我说的!”

“嘿,非得杠是吧,来来来,打不过媳妇还打不过你小子,练个手,来啊。”

其他人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嗑瓜子的嗑瓜子,啃糖葫芦的啃糖葫芦,纷纷当起了吃瓜群众。

“行,各位,给我个面子,我这就回家继续带了原材料去做,你们也别打了,干脆就在这里等我回来,可好?”

“那行吧,就给你个面子,我等着。”一个相对瘦小的男子也不吃眼前亏,看到了有个台阶下,直接就下了。

大过年的,谁也不想动手。

苏风把摊位上的东西都放好,直接骑了三轮车就往自己家里飞奔过去。

开玩笑,再不拿材料,这就真能打起来了。

群众们开始散去,但都游荡在周围,时不时的盯着这个摊子,看着苏风什么时候来。

还有的掏出来电话,给自己家里打电话,说这里有现摇的元宵,问问要多少?

“啥玩意?那玩意不是十五才吃的么,现在吃干什么?”

“超市里不都是卖的啊,不买。”

“元宵啊,妈,那是元宵,不是汤圆,不一样的。”

“诶,那确实很少见了啊,我都好几年没见过了,你直接买个五斤来,到时候给你二姨送一些尝一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