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美食聚集地(1 / 1)
夏考生人数是比较少的,但是跟普通大学一样,基本上不用掺和赚钱的事情,没有赚钱的KPI,一心读书就好。
他们都是学的管理,对于酒店运营一块研究的比较多,但有时候社团运营,也是依靠这些人员来进行管理。
不过嘛,神飨大学的灵魂,还是烹饪。
肖启东说道:“我觉得,其他学校里算是走入误区了。动不动就整个鲁菜、川菜、粤菜这种的,咱们这些老百姓哪能吃得起啊,反而是街头地摊小吃接触的特别多。”
“说到小吃,我可太有发言权了,别看我们BJ被称为美食荒漠,其实也差不多是这样。但说到BJ小吃,别管黑暗不黑暗,那的确是多啊。”
梁秋生打趣道:“喂喂喂,肖启东,你不会是说BJ的小吃都挺好吃的吧,据我所知,现在BJ的小吃规矩挺多的,都是穷讲究的啊。”
“嗨,那不是您没经历过么,以前没落的时候,八旗子弟那边有的是。不管是八旗失业那会儿,还是北平换成了南京那会儿,多少个八旗子弟王爷和政府里上班的都失业了。钱都没了,好不容易吃上点小吃的,那不得瞎摆谱啊。现在没那么多讲究了。”
苏风想了想,现在的北京城小吃,并不是说不讲究了,而是更加契合时下人们的口味了。
就拿广为人知的那些个卤煮火烧来说,什么豆腐必须切成三角块,方便兜汤;必须有一片五花肉,为了留念想;正宗的吃法不能放香菜;不能放盐一定要用酱去调味等等。这些真没多少人想着了。反而是怎么舒服怎么好吃怎么来。
所以越来越多的店为了迎合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改良,什么洗干净脏器味,减少分量多加其他创新口味等等。
梁秋生继续说道:“肖启东这点说得对,以前老贵族没落的时候,还研发出来瞪眼食呢,你看现在咱们学校这几百个摊位,谁还敢这样摆?”
郑楚虹指了指:“还真有,你瞧前面的那位学长,摊位可不就是瞪眼食么。”
众人顺着郑楚虹指的方向看去,还真是有一个摊子,上面写着:“老BJ传统瞪眼食儿,吃的就是一个地道。”
摊子中间是一口大锅,不断地翻腾着煮着。周围一圈火锅食材,放着小勺还有牙签。
摊主是一个男生,带着八瓣瓜帽,眼戴墨镜,长衫长袍,手摇一柄折扇,另一只手托着鸟笼,不过,那鸟笼里面养着的,却是一只刚出壳不久的小鸡。
众人围上前去,准备仔细看看这出打扮,到底是几个意思。
那摊主见人来了,连忙从躺椅上站起来,对着几位稽首:“各位爷,您请了。”
“你这个,怎么个吃法啊。”苏风率先打开了沉默。
“您买了东西以后我给您在这锅子里面煮熟,熟了后捞出来一次性碗筷自用,这种的算是安全吃法。”那人摇头晃脑,说出了一种吃法。
“那照您这么说,还有一种吃法?这不跟炙子烤肉文吃武吃一样了不是?”
“哎呦,没长眼,这位兄台,您也是北京人,这可真是老乡见老乡了。不瞒您说,这类是比较卫生的了。另一种就是相当传统的吃法了。您五个人,点五样东西,放进去煮熟了以后就等着。到时候哥几个直接用一次性筷子叨一次,夹到什么就吃什么,夹不到也只能怨自己没本事了。”
这第二个,才跟以前旧社会的瞪眼食儿有点相似了。
瞪眼食儿是清末BJ穷人盛行的一种摊食方法:吃的时候,摊主需要用眼睛盯着食客,确保他们不多夹肉;而食客也需要瞪大眼睛,在滚烫的锅中仔细寻找大块的肉。买卖双方都需要集中注意力,故得名“瞪眼食儿”。
从肉市上买回一些筋头巴脑的碎肉,有的肉皮上还带着猪毛,切碎后,连带从饭馆弄回来的剩饭菜的边角料一起放在锅里,抓上把盐,再放点花椒、大料等佐料,在火上煮。煮熟之后,并不将肉捞出,而是原汤原汁连锅端,用担子挑了,摆在闹市区售卖。
吃这玩意也特简单,没有桌面座椅,所有主顾都蹲在铁锅四周,一手捧着买好的烙饼、火烧或玉米面贴饼子,一手举着筷子往锅里夹肉吃。价钱是一文制钱一块,不论大小好坏肥瘦,只按数计价,先吃肉后给钱。几个人同时下筷子,于是摊主事先预备下一些制钱儿作为记数的筹码。吃肉的一伸筷子,就在旁边的小木桶里加一个码儿,直至吃主儿放下筷子不再吃了,才取出刚才所投之码累加计算,按数收钱。
“瞪眼食儿”在清末民初的旧京贫民中最为盛行。凡是在穷苦群集的地界儿,像门脸儿、东西四牌楼根底下、天桥、火车站等都有卖“瞪眼食儿”的挑子。是当时穷人的一种无奈选择,卖主和吃主儿都是为生计所迫。解放以后,随着北京人的生活有了保障,这种特殊的饮食方式逐渐消失。
苏风想起来了,饼叔也是北京人,自己经常看饼叔拍的一些视频,其中在讲述菲律宾的时候,就出现了马尼拉港口贫民窟的人去垃圾桶里捡拾快餐店里吃剩下的鸡架鸡骨头,拿过来洗干净后直接油炸,然后论斤称,就这,在贫民窟里面还是抢不到的。
老北京城的瞪眼食儿,跟这个何其相似啊。
不过,这种特有的方式,倒是引得五人的兴趣起来了,纷纷选择了第二种食物,就要下锅。
程趁金倒是注意一点,问摊主说道:“你这贴着的小字,是什么意思。”
苏风顺着程趁金的手指看去,旁边倒是贴着一行小字,上面写着:凡吃辣椒一碗者,本锅免费。
摊主双手一摊:“卡罗莱纳死神椒,煮熟的,一碗,干吃,你若是能够吃完,这一锅里面的东西,你们随便吃。不过,赣菜社的不要。”
“那行,今天这顿我请。辣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