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吃鱼的难处(1 / 1)
学校的最中央是神飨广场和神飨大楼,基本上什么事情都在这两个地方隆重举行。十几栋教学楼中还有一处巨大的办公楼。
学校食堂就有十个居多,六个大的,四个特色小餐厅,都是由学生会负责管理,如果一些学生不喜欢开店,就只是想赚些钱,那么这个渠道还是非常好的。
当然,肖启东虽然热衷八卦,但也只是能够打听到这么多。
相对于南门,东门更加的热闹。不过不是那种地摊式的热闹了,而是多出来比较规整的门店。
这些门店房租每个月根据面积,在一千五到三千左右。虽然比街边小店贵了不少,但还是供不应求。
因为对面就是江城大学的西门。
江城大学作为江城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学生自然也是很多的,而且普遍都特别有钱。
也是,这年头,有钱的家庭从小就重视教育,寒门越来越难以供出大学生了。
所以,东门的这些店铺,更多的是用来服务江城大学的,所以,装修的也更加高大上一些的。
苏风看了下,就算是自己双眼5.5的视力也看不到尽头,单算就得二百多家。
果然繁华啊。
苏风由衷的感慨起来。
几个人既然是学习烹饪的,各种吃的也见了不少,一时之间都不知道选什么了。
最后苏风拍板,今天大家也都累了,干脆就吃个牛肉面完事了。
反正以后有的是时间,大伙儿到时候挨家挨户吃去,绝对不会漏掉一家。
不过苏风估么着,按照今天的所见所感,这全校学生开的商铺,怕不得有上千家了。
找了一家看着比较高档的牛肉面,当然,都是神像大学的学生们开的。
一碗牛肉面还可以,虽然价格挺贵,二十五一碗,但是牛肉块看样子也达到了小二两。
这就很实在了。
肖启东怕大家不够吃,又去外面了一趟,回来的时候,手里拿着的,是两块烤鱼。
烤好了用锡纸包裹着。仔细看的话,锡纸里面还有一层荷叶。
瞪眼食儿的那些东西早就消化了了。几个人吃起来烤鱼,确实是津津有味。
好吃。
肖启东还真是个话匣子,一边吃着,一边就打开了话匣子。
“嘿,这万州烤鱼还真是挺好吃的,跟外面卖的可不一样。我在万州吃过的,也不是这种口味。”
苏风尝了尝,说道:“你感觉是没有错,这鱼压根就没炸,直接腌了以后烤熟闷透的。”
“您说这鱼是多好吃,可以前饿死的人那么多,也没见吃的。吃这玩意可不就是活了么。”
梁秋生放下手里的筷子,说道:“鱼虾贝脂肪量太低了,就算吃下去也长不了肉。”
“那也解饿啊。”
梁秋生想了想:“这不是饿不饿的关系,我听我亲戚的老人家说过。河里面的鱼虾贝捞上来没有油盐,咽不下去。”
“那也解饿啊。”
苏风说道:“秋生,你说的,肖启东他必然是理解不了的。他肯定没有经历过疾苦。”
肖启东道:“虽然我没有经历过疾苦,但我的老爷爷那一辈还是经历过的。我们一家四代都是公务员,但老爷爷那一辈的时候,政府搬到了金陵去,北平那里大小公务员都是下岗了,跟几十年前的八旗子弟没任何区别。那个时候也挨饿,但他们都没说吃过鱼。我就说啊,这人饿了,怎么却连鱼都吃不了了。”
“这不算是疾苦,这也就是短暂的挫折。”苏风搜肠刮肚想了半天,决定融合下科普历史,向肖启东还有这帮子人说一下,为啥人穷不吃鱼:
现在的人肯定是不穷了,别说咱们的记忆,就算是咱父母的记忆,也没了。这是国家发展的好,我们要感谢。我们只能把目光往古代看看。我之前看过不少古代的书,我给你们讲讲。
说个崇祯九年淮安府的铁案——饥民王二麻子在洪泽湖边捡了条死鱼,被税吏逮着,《淮安府刑案录》里记着:官老爷当堂判他“偷食龙王爷贡品“,先游街三天,再发配去修河堤。结果游到第二天,饿急眼的百姓把木枷上的馊窝头渣都舔干净了。
说到捕鱼家伙什,万历四十三年的《河间府志》算过细账:织张麻渔网得耗十二斤麻,够纳三亩地的夏税;铁制渔叉更金贵,万历年间遵化铁厂出产的渔叉头,官价折粟米一石二斗——够五口之家吃半个月。您说普通农户舍得置办?《宛署杂记》里记着京城脚夫的话:“宁可饿断肠,不卖打渔网”,这是活命的家伙什!丢了拿什么活?
再说说那些“官河“的门道。嘉靖二十八年,黄河改道冲了归德府的官仓,知府周尚文在《治河疏》里明说:“禁绝私捕,凡获鱼虾者以十分抽六“。结果那年归德鱼市价翻着跟头涨,二十文钱才能买条巴掌大的鲫鱼——顶得上两斤黍米钱。这事儿《归德府仓储册》记得明白:饥荒年官府倒卖出六百石腌鱼,比丰年还多赚三成。
最绝的是天启六年陕西大旱,有个叫赵全的粮商,把持着泾河三十里水道。《秦难见闻录》里写他发明的“水牢“:在河湾处架起铁栅栏,饥民想摸鱼就得交“过水钱“。有个老农偷捞了把螺蛳,被他手下逮着,硬逼着生吞了三斤活螺——肠穿肚烂死在河滩上。这事儿后来被冯梦龙写进《智囊补》,说是“以人饲河“。
说到水产品种,你们以为饥荒年头河里还有活物?正德九年山东大疫,饥民把汶河里的蚌壳都嗑光了。后来河床里挖出前朝的铜钱,百姓拿醋泡了当零嘴——《临清州志》里说这叫“食铜疗饥“,结果那年冬天州衙收了七百多具牙口溃烂的尸首。
成化年间江南织造局发明的“鱼鳞税“。太湖边的渔户哪怕船板漏水,也得按船钉数量交税,一颗铁钉折合三斤鱼。《吴江县赋役全书》里记着邪门事:渔民陈阿大交不起税,被逼着在自家渔网眼上穿孔——每破百眼减税一毫,结果他连夜戳破三万六千个网眼,十指溃烂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