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牵头人很重要啊(1 / 1)

加入書籤

“夫君,这就是传国玉玺啊?”

“这还有假啊?”

“也没什么特殊之处么。”

曹轩把玉玺转了过来,笑道:“看见了么?不是这块玉有多珍贵?而是这八个字珍贵,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无论李斯那家伙的人品怎么样?就只凭这八个字,他就足够名留青史了。”

“可历代帝王为了它争得头破血流,最后又有谁真的“既寿永昌”了?”张蕊缓缓说道。

听了这话,曹轩微微一怔,过了良久方才反应过来道:“你这是在劝谏么?”

“夫君,自从您得了这传国玉玺以来,可是一天一夜都没出过门了,庞先生来了好几次,你都避而不见,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张蕊一脸严肃的回道。

曹轩苦笑一声道,握住张蕊那细腻的小手,轻叹一声道:“你还真以为我是被这块破石头给迷住了。

我是不知道现在出去该做什么?

朝臣们要封赏吧?将士们要犒劳吧?百姓们要安抚吧?

这一时之间千头万绪,我真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啊?”

“就是因为事情多,您才不能闲着呢。

再说不还有庞先生和令君么?

正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我相信以夫君的聪明才智,定会如愿以偿的。”张蕊将温热的茶盏塞进曹轩掌中缓缓说道。

曹轩点了点头道:“你的话倒是提醒了我,越是乱局,就越要抓住线头。

你准备一下,我要去一趟荀府。”

“知道了,夫君。”

待曹轩离开后,张蕊的贴身侍女琴儿笑道:“还是娘子厉害,前院这么多文武大臣都见不到世子,却被娘子的几句话给说动了。”

“休要胡言乱语。

我和夫君虽有情分,但这情分若是一直用下去,早晚有一天会有用光的时候,以后这种国家大事我们还是少掺和为好。”

“若世子成了皇帝呢?”

张蕊轻叹一声道:“那就更不行了。

后宫干政之祸,前朝梁后牝鸡司晨,弄得朝纲崩坏,这样的教训夫君岂会不知?”

“娘子英明,奴婢记下了,以后定会谨言慎行,不给娘子添麻烦。”琴儿连忙回道…

荀府的书房内,曹轩满脸笑容的问道:“令君,那农书编的如何了?”

荀彧摸着胡须回道:“多谢世子关心,自从世子离开后,老夫就一直没再动它。”

“这是为何?”

“因为老夫发现,要想编一本可以指导百姓耕种的农书,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必须要去田间实践才行。

就比如这第一步撒种吧,老夫总得知道这耧车入土多深才不伤种子吧。”荀彧略有深意的回道。

曹轩闻言击掌大笑道:“哈哈,令君这话说得透彻!轩甚是佩服啊。”

“世子过誉了。

前几日世子给众臣许下了豪言壮语,现在是不是也和老夫一般,不知道该如何兑现了?”荀彧似笑非笑的问道。

曹轩尴尬的挠了挠头道:“那时只是一时口快,现在才发现,这官制改革一事,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的。”

“世子有所体会,也算是一种成长吧。

如若世子不弃,老夫甘愿担任右相一职。”荀彧毛遂自荐道。

“真的么?”曹轩惊喜的问道。

荀彧苦笑一声道:“当老夫知道连伏完那个老匹夫都开始要官的时候,老夫那颗悬着的心也终于死了,既然如此,还不如好好活着,看看世子口中的那个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令君如此豁达,才是曹轩之福呢。”曹轩拱手拜道。

其实荀彧便是当下乱局中的第一环,这些年曹操一直驻扎在邺城,很少插手许都的朝务。

可以说,许都城的大小事宜皆是由荀彧在负责。

“这左相一职不知世子可有合适的人选么?”荀彧继续问道。

曹轩摇了摇头道:“没有。

实在不行,就先不设左相了,由令君一人独相即可。”

荀彧摆了摆手道:“世子,切勿如此,要知道这世上所有的权利都需要监督的。

老夫可不想做一个独夫。”

“令君说笑了,之前祖父在的时候,不也是把许都的所有事务都交给令君一人么?

祖父信任令君,那轩自然也是信令君的。”

荀彧望着案头新折的梧桐叶,忽然轻笑一声道:“世子,这大不一样。”

“哪里不同了?”

“世子既然提出了分权而治的理念,那就该坚持下去,若是连世子这个提出者都朝令夕改,那又怎么指望后世子孙能够遵循呢?”荀彧反问道。

曹轩点了点头道:“令君所言有理。

那不知令君可有合适的人选?”

“世子不是已经答应伏完了么?”

“他能行么?”曹轩大吃一惊道。

荀彧大笑道:“世子莫要小看此人,伏完身为国丈,却在宴会上第一个响应世子的改制,这不是投机,这是远见。

琅琊伏氏虽不如四世三公的袁氏,但也算得上累世公卿,门生故吏遍天下。

世子若用他为相,一方面可以稳定汉室旧臣的人心,另一方面此人虽说身份尊贵,但性格懦弱,也方便世子更好的掌握。

如此岂不是一举两得?”

听了荀彧的分析,曹轩顿觉恍然大悟,拱手回道:“令君所言,真是令人茅塞大开啊。

就依令君所言吧。”

“世子英明。

现在还有一个人选,需要世子亲自定夺。”荀彧笑道。

“令君说的应该是尚书令吧?

实不相瞒,轩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了。”

“世子说的应该是那位凤雏庞先生吧?”荀彧点了点头回道。

“正是此人。”

“世子看人的眼光的老夫还是相信的。”

“那就累令君多费心了。”

荀彧谦虚的回道:“世子莫要多礼,这是老夫应尽之责…”

曹轩刚刚离开,在一旁旁听的荀恽便忍不住问道:“父亲,独相啊,这可是天大的荣耀,您怎么能放弃呢?”

“哼,独相?

想当初霍光为汉武托孤大臣,一手挽救了汉室江山,可最终却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汉初萧何自污,便是因为他知道刘邦要的不是能臣,而是忠臣。

你以后要好好读读书了,莫要跟着人家人云亦云。”荀彧冷哼一声道。

荀恽一缩脖子,连忙拱手拜道:“父亲息怒,儿子知错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