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九部尚书(1 / 1)

加入書籤

“世子,九部尚书的名单都已拟好,请您过目。”

曹轩缓缓接过名单,他垂眸扫过榜首那行小字,只见户部尚书一栏填的是“枣祗”二字。

也许后世有许多人不知道枣祗是谁,但在这个时代,枣祗绝对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

因为曹操赖以生存的屯田制便是由他一手创建的。

“不错,枣祗确实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但任峻为户部右侍郎,岂不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依我看,户部留枣祗一人即可,任峻调任工部尚书吧。”曹轩缓缓回道。

“诺,世子。”伏完恭敬的回道。

“兵部尚书也不必由郭军师担任了,军师身体不好,我怕他被这些繁琐政务给压垮了,让程昱来吧。”曹轩继续说道。

“启禀世子,郭军师作为魏王的谋主,若是闲置,恐怕军中将领多有不服,亦会寒了谋士们的心。”庞统低声劝道。

曹轩轻笑一声道:“放心吧,军师才华横溢,我怎会弃而不用?

我决定在五军都督府设立一处参谋处,这从一品的参谋长一职便由军师来担任吧。”

“世子英明。”庞统拱手回道。

“参谋长之职,非止运筹帷幄。

官渡之战时,军师曾在济水大营绘制《粮道险易图》,轩想让军师将此等细务制度化,各军军械损耗清册、甚至马料配比数据,都需经参谋处核验方能呈递都督府。”

“哈哈,如世子所言,这个位置非奉孝莫属了。”荀彧大笑道。

“令君所言甚是。

对了,这个卫觊是何人啊?轩怎么没听过?”曹轩缓缓问道。

“在文和去关中之前,镇抚关中的正是此人,此人擅长经济之道,曾提出货币改革与盐铁官营建议。

任职关中期间,更是通过设立“司隶校尉”等机构,整顿户籍、恢复生产,使因战乱残破的关中逐步恢复元气。”荀彧对答如流道。

“如此良臣,朝廷怎会弃而不用?”曹轩皱着眉头问道。

荀彧干咳一声道:“此人是蔡夫人第一任丈夫卫仲道的同族,蔡夫人归汉后,想去拜祭亡夫,却被此人给拒之门外了,结果惹怒了魏王,才被罢官免职的。”

“哼,迂腐。

虽说如此,但瑕不掩瑜,可堪一用。”曹轩冷哼一声道。

“世子英明,这用人之道首在用才,至于其它的都可以先往后放一下。”伏完谄媚的回道。

“伏相言之有理。

礼部尚书由陈群担任,并无不妥;刑部尚书由毛阶担任,也甚是合适。

只是剩下三部为何空着?还有御史大夫一职为何有两个人选?”曹轩不悦的问道。

伏完连忙回道:“吏部乃九部尚书之首,主管人才选拔、吏治管理等,关乎朝廷根基,天下贤才尽由此门而入。

世子明鉴,此职若用人得当,可使朝堂气象一新;若稍有差池,则恐致纲纪紊乱。

吾等不敢自专,还请世子决断。”

曹轩揉了揉额头叹道:“其实吏部尚书一职由令君来兼任最合适。”

“世子,您可饶了老朽吧,老朽近年来目力渐衰,中书省之事已如乱麻,若再兼领吏部,恐误了选拔贤才的大事。”荀彧连忙推辞道。

开什么玩笑啊,作为百官第一人,还兼任着选官的大权,那岂不是成了权臣?

“既然如此,那就让钟繇来担任吧。”曹轩苦笑一声道。

“世子慧眼,老朽记着,元常在洛阳任上,将冗官裁撤十之三四,却让赋税增收两成,这般手腕,岂不胜过许多空谈名节之辈?”伏完第一个站出来表示赞同道。

伏完和钟繇年少便相识,二人之间的情谊非比常人,有钟繇这位天官在,他这个左相在朝中的日子也好过许多。

“对于器部尚书,三位难道还有意见么?

马均大师这些年发明了不少好东西,轩记着去年试用新弩时,他竟能精准算出箭矢在逆风时的偏移角度,此等奇才,若不掌器部,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启禀世子。

按说马大师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但马大师从小口吃,不善言谈,所以吾等才有些犹豫。”庞统上前一步低声回道。

“口吃算什么?

轩要的是能造出破敌利器的能工巧匠,不是巧舌如簧的说客。

要是几位还是不同意,那就在器部设“知器”“造器”二司,马大师只管闭门造车,一应奏对、调度之事,由副使代劳。”曹轩摆了摆手道。

“哎,如果那个人还在,应该是器部尚书最合适的人选。”荀彧突然轻叹一声道。

听到此话,曹轩的火顿时就压不住了。

“哼,令君休要在轩面前提刘哗那个叛徒,我让他去出使益州,他倒好,竟然和刘璋论起了同宗之义,现在反倒成了刘璋的座上宾。”曹轩冷哼一声道。

“世子息怒,便依您所言,擢马钧为器部尚书吧。”见状荀彧也不好再劝。

“这三思部尚书一职,不知三位可有合适的人选么?”

听到此话,三人面面相觑,一时之间,场面竟变得有些尴尬。

“怎么都不说话?”

最终还是荀彧无奈的站了出来回道:“回禀世子,其实老朽三人还真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何人啊?”曹轩好奇的问道。

“大都督夏侯惇老将军。”荀彧苦笑一声道。

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曹轩不禁微微一怔。

夏侯惇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抗洪救灾、兴修水利,在治理地方、安抚百姓方面颇有成效,深受老百姓们的爱戴。

曹轩摇了摇头道:“算了吧,此职还是让董昭来担任吧。

这个关键时候,若夺了伯祖的兵权,我怕宗室们会不稳。”

“世子英明。”

“至于这御史大夫一职么,就有崔琰崔公来担任吧。

舅父虽然性格刚直,但毕竟资历不够,就先做个左中丞吧。

至于右中丞一职便有满宠来担任吧。”曹轩满脸无奈的说道。

这三个老狐狸,为了讨好自己,竟然想让鲍勋去当御史大夫?这要是传出去,岂不是让人觉着自己任人唯亲。

“民间有句俗语,天大地大,娘舅最亲,鲍勋虽说是我的舅父,但官者乃国家公器也,不可轻授。”

“世子英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