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云台殿君臣长谈(1 / 1)
待郭嘉和程昱离开后,曹轩沉声说道:“不能再等了。
柳翁,你再去给陛下一点压力。”
柳翁佝偻的身躯微微一欠,缓缓回道:“魏王放心,老奴知道该怎么做?”
崇德殿内,刘协刚刚为一个老内侍诊完病,将脉枕收起时,指间还残留着老人枯凉的触感。
案上摊着半副未写完的药方,自从曹轩归京之后,他便潜心钻研医书,仿佛这殿外的刀光剑影、朝堂的暗流汹涌,都与他这个傀儡皇帝无关。
“陛下仁心。”身旁的小黄门满脸泪痕的说道。
刘协摆了摆手道:“最近这段时日,照顾好老黄,若他再出现其它病状,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朕。”
“诺,陛下。”
就在此时,光着脚的伏后跌跌撞撞的闯了进来,刘协大吃一惊,伏后向来端庄,何曾如此失态?
“皇后怎这般模样?”
伏后扑到他身前,抓住他的衣袖哭泣道:“陛下,不好了,德儿不见了。”
刘德便是刘协和伏后的幼子。
刘协浑身一震,大惊失色道:“德儿怎么会不见?今日晨间不是还在殿外玩蹴鞠吗?”
“陛下,此事千真万确,臣妾找遍宫里,都没人见过德儿。”
话音未落,柳翁便拉着一个小男孩的手缓缓出现在了大殿门口,小男孩身穿一身崭新的锦袍,怀里还抱着一个蹴鞠。
伏后大惊失色道:“德儿,你跑去哪里了?快吓死母后了。”
柳翁上前一步,皮笑肉不笑的请罪道:“陛下,娘娘,这都是老奴的错。
老奴见小王子身上的衣服旧了,一时于心不忍,便带着小王子去换了一身衣服。”
刘协的目光落在儿子身上,见儿子并无大恙,便不动声色的说道:“倒是有劳阿翁费心了。
以后有什么事,阿翁自可来找朕,不必在德儿他们身上下功夫。”
“陛下教训的是,是老奴僭越了。
老奴进宫时听工部任尚书说,如今城外的禅让台已修好多日,那高台用了三千工匠,夯土九尺,上铺青石,台顶还立了根三丈高的铜柱,说是要系上黄绸,象征‘天命所系’。
钦天监夜观天象,说三日后辰时三刻,紫微星光芒最盛,正是举行禅礼的吉时。”
柳翁顿了顿,抬眼偷瞥刘协的神色,见刘协并无任何反应,又补充道:“任尚书还说,禅让台下设了数百个蒲团,要请洛阳的父老乡亲以及各藩属国使臣前去观礼。
礼部还特意嘱咐,要让百姓们看清楚,这禅让不是刀兵相向,是陛下‘自愿’将天下让给贤德之人,好让四海之内都知魏室得国之正。”
“自愿…”刘协低声重复这两个字,指尖捻起一撮药渣,不禁大笑起来。
“阿翁所言不差,这确实是朕自愿的,今晚朕在云台殿设宴,还请魏王进宫一叙。”
“陛下放心,老奴定会如实告知魏王的…”
当夜酉时,曹轩如约而至。
刘协已在殿中候着,面前的案上摆着两爵酒。
“魏王倒是准时。”刘协抬手示意他入座。
“陛下相召,臣不敢不来。”曹轩满脸笑容的回道。
“这云台殿是何处?魏王可知?”
“昔光武中兴,定都洛阳,便在南宫筑此云台殿。
后来光武帝在此宴请云台二十八将,论功行赏,誓要重振汉室荣光。
陛下此刻提它,是想说什么?”曹轩淡淡的问道。
“哈哈,魏王果然博古通今。
光武当年困顿河北,麾下二十八将披肝沥胆,才换得汉室中兴。
当年的誓约犹在耳畔,这汉室却…已不成样子。”刘协苦笑一声道。
“陛下是想说,臣如今的权势远超当年的云台二十八将,却未能如他们那般甘为汉臣?”曹轩给自己斟了一杯酒,笑着回道。
“朕并无指责魏王之意。
二十八将追随光武时,天下是何等光景?那时虽有战乱,汉室却并未失民心;虽有割据,却无诸侯敢公然称帝。
朕只是觉着自己有些对不起祖宗。”刘协自顾自的说道。
“陛下是个聪明人,自然也知道这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
说实话,臣即使建立了魏室,也没有把握让这曹家天下可以流传万世?”曹轩缓缓道。
“是啊。
如今袁术僭越称帝才过几年?袁绍据河北时,私刻玉玺的流言何曾断过?刘表在荆州,连天子诏书都敢压着不发。
若没有魏王祖孙压着,这汉室怕是连‘不成样子’都撑不住,早成了别人案上的鱼肉。
说到底,朕还要谢谢你们祖孙二人呢,若换了其他人,朕这个皇帝的日子恐怕会过得更惨。”
曹轩闻言,脸上的笑意浓了几分,起身对着刘协深深一揖道:“陛下此言,臣愧不敢当。
臣祖父举义兵时,不过是想诛灭董卓,护陛下周全,至于臣么…不过是踩着前人的骨血往前走罢了。
袁术、袁绍之流,本就是汉室的叛贼,诛之是本分;刘表虽为宗室,却拥兵自重,形同割据,这些事,换了谁处在臣的位置,都该做。”
“魏王倒是会说话。
‘本分’二字说得轻巧,可这天下,有多少人拿着‘本分’当幌子,行那篡逆之事?
朕见过董卓的跋扈,见过李傕郭汜的凶残,也见过袁绍的狼子野心。
他们嘴上都喊着‘为汉’,可手里的刀,哪一把不是对着朕,对着这汉室?”听了这番话,刘协不禁冷笑一声道。
“陛下说得是,乱世之中,人心叵测。
臣不敢说自己是完完全全的忠臣,毕竟权力这东西,握久了谁都舍不得放。
可臣能保证,只要臣活着一日,陛下便会性命无虞。
至于日后…”曹轩喝了一口酒,意味深长的说道。
“有魏王这句话,朕便放心了,魏王就不打算问问朕日后准备做什么吗?”
“那是陛下的事,臣无权为陛下做主。”
“哈哈,魏王果然豁达。
光武当年在此论功,是因天下初定,要让功臣知进退。
如今朕坐在这位置上,看着魏王扫平六合,忽然想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这天下,终究要能者居之。
魏王,三日后不见不散。”
“不见不散。”曹轩淡淡的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