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老顾身败名裂(1 / 1)

加入書籤

通过了吴诺的审核,剩下的便简单了。

而在虞倩看来就八个字:为老不尊,老不正经!

……

江寒并不知道大哥来了一波骚操作,也不知道《》的出版即将迎来什么后果。

他这几日不是在练剑便是在练功,也算是勤奋了起来。

师姐回到宅子后每天早晨也会来到院子里练剑,一个时辰下来,浑身香汗淋漓,便到浴室打水洗澡,洗完澡便回到自己的屋子看书。

禇玉衡这几日都不太爱出门,总是待在屋里,禇瑶光只好陪着她。

至于许月眠,在教训过她一顿后,这几天倒是低眉顺眼的,安分了许多。

宅子里的人越来越多,倘若父母再过来的话,便显得拥挤了,何况江寒还打算再雇佣几个仆人,所以他思前想后准备再买一座大宅子。

不过当他准备买宅子时,却从秦云眠口中得知,皇帝正准备将一座侯府赐给他,想来封侯已经不是问题了。

既然皇帝准备赐他一座侯府,江寒也便省了一笔买宅子的钱。

想了想,倒是好久没去见李师师了,正好去看看李师师,顺便了解太平教的一些消息。

江寒当下便坐着马车来到教坊司,径直到李师师的院子,见到了那位雍容华贵的花魁娘子。

李师师看见江寒,道:“公子自回洛阳,直到现在才来看我,莫不是嫌弃我了?”

江寒笑道:“姑娘天姿国色,我怎么会嫌弃?只是这几日事情有点多。”

是的,事情有点多,忙着陪秦云眠逛街,忙着和秦穆清研究榫卯结构的稳固性,忙着和王妃玩角色扮演……

李师师妙目盈盈的凝视着江寒:“公子面有红光,似乎内功又精进了。”

江寒道:“不错,去了一趟益州,经历了一番生死,武功的确有此长进。”

益州之事李师师也是知道的,说道:“公子此番立功,教主多半会让公子成为舵主。”

说到这里,她顿了顿,道:“公子,咱们太平教有朝廷的卧底。”

江寒听到这句话,莫名的一惊,说的不会是我吧?

不过他转念一想,说的应该是别人,说不定是离明司潜进去的。

其实自己是不是卧底沈蘅应该心知肚明,她想要的只是借助自己的能力为她谋事。

“上次听教主说过了,可惜朝廷并未任命我为离明司指挥使,难以彻查出谁是太平教的卧底。”江寒想了想说道。

李师师道:“其实教主已经有了怀疑的对象,卧底便在五位舵主之中。”

她眯起眼睛,缓缓道:“无尘道人,清虚上人,黄三娘,以及另外的两人都有可能是卧底。教主最怀疑的便是黄三娘。”

江寒疑惑道:“黄三娘?”

李师师道:“黄三娘,擅使双刀,本是徐州人,嫁给了福威镖局的镖头鲁大海,丈夫病逝后便独自压镖谋生,后来加入了太平教……教主有些怀疑她,不过也只是怀疑而已,并没有确凿的证据。”

两人聊了一会儿,对于谁是卧底也进行了一番猜测。

李师师忽地笑吟吟道:“公子近来武功精进,让我试试你的武艺到了哪里。”

江寒看了她胸口一眼,道:“我也正想感受师师内力的深浅呢!”

李师师脸上一红:“公子,我说的不是那个。”

江寒道:“没错啊,只要双修,咱们就能感受对方内力的深浅。”

江寒看着李师师眼神也是火热了起来,虽说李师师论容貌不如王妃娘娘,可却有一股容色之外的幽韵气质,实在让人难以自拔啊!

……

……

凿阵,是一种军队作战方法。

军队作战,往往都会列阵。

军阵排开,军兵协同作战,便能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

即便是武林高手,一旦进入军阵,也会瞬间被绞得粉碎。

而凿阵,则是趁敌军军阵未曾形成时攻其薄弱之处,使敌方大溃。

凿阵也是江寒最喜欢的战斗方法,只要怼着对方薄弱之处狠狠的凿,将对方的阵凿得大溃,便能取得大胜。

这次敌方军阵威严,密不透风,绝非那些涣散的军阵可比,但江寒却信心十足。

在观察了下阵型后,他便发动了袭击,先是偷袭敌军所在的两座大山包,猛攻之下,成功破开敌军的守卫,占据了这两座大山。

但敌军变化也快,很快便有救兵驰援,将江寒层层包围。

面对这种险境,江寒却看出了对方的破绽,敌军固然实力强大,敌阵严密,但却出现了一处破绽,只要怼着这处破绽凿,必定能够一举击溃对方。

便像他当初在陈仓凿穿镇南王大军那样。

于是他立即提枪上马,朝着那处破绽冲锋,杀进敌阵后,便不顾一切的凿。

此时此刻他脑海中只剩下一个想法:凿,用力凿,狠狠的凿!凿穿对方!

“给我破!!!”

终于,在一声愤怒的呐喊中,江寒成功凿破了敌方军阵,使其大溃,丢盔弃甲,望风而逃。

虽然取得胜利,但江寒深知如果不能痛打落水狗,对方必定还会卷土重来。

于是当即下令乘胜追击,他仿佛三国之赵子龙,一杆龙胆亮银枪宛如神龙,七进七出,擒拿敌首,直至敌首举白旗投降,这才罢休。

……

一连数日都是风平浪静,很快便到了四月底,端午节将至,洛阳城外的几条大河每日都有人在赛龙舟,锣鼓喧天,若到了端午节那天只会更加的热闹。

今年的端午节依旧有一场盛大的龙舟文会,由国子监和白鹿书院一起举办,不仅比谁的龙舟快,也比谁的诗词好。

参加之除了两大书院的学子外,便是来自天下的知名文人。

端午节还未到,秦云眠,秦穆清等女便都期待着那天的到来,届时宫里同样也举办一次文会,谁能夺魁便有赏赐。

不过在端午节到来之前,却有一件事情在洛阳迅速传扬开来,那便是《金瓶梅》开始售卖了。

天微微亮,青云社西侧的青云斋便已经打开了铺门,一车车书籍送到了书铺当中。

书斋刚开门,便有十几个书贩拉着车过来,围在门口。

大虞固然强盛,但交通并不发达,大部分书籍传播都是通过书贩,书贩买了书,再加点钱在自己的店铺卖出,还能赚个几文钱,倘若量大,青云斋还会给出优惠的价格。

青云斋作为大虞最大的三家书斋之一,出版的书质量都不低,不过通俗小说却偏向于志怪小说,墨香舍经营的最多的还是一些闺中读物,在这个时代算得上小众,因此它也是三家书斋最小的一家。

至于一品阁,背后是国子监,倒是很少售卖通俗读物,所售卖的书籍大多是科举读物,《大虞文集》也是一品阁在售卖的。

值的一提的是,去年江寒竟然有十几首诗词登上了《大虞文集》,前不久还得到了一笔不小的版权费。

不过,倘若不是担心引人非议,《大虞文集》恐怕有一半都是江寒的诗词。

“请问那本《天山大侠传》还有吗?我要买三百册。”看见青云斋开门,便有书贩上前询问。

“有的有的,一本三十文钱,你买三百册可以打个九折。”店员连忙道。

那书贩刚买完,便又有书贩上前:“最近《三国演义》可火了,一出来便被抢售一空,你们这里没有卖《三国演义》的吗?”

那书斋店员无奈道:“《三国演义》是墨香舍出版的,我们没有,不过我们最近倒是出版了一本不差《三国演义》的通俗小说,你要吗?”

“哈哈,吹牛吧?不差《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保守估计可是卖出了三万册,你也敢说不差?”一听到店员这句话,书贩子立即哂笑道。

旁边还有买书的读书人,当即冷哼一声,说道:“《三国演义》剧情环环相扣,计谋百出,展现了三国的英雄气,描绘了壮丽的历史画卷……你竟然敢说不差《三国演义》?”

又有读书人点头道:“就是,我也看过那本《三国演义》,实乃通俗小说的巅峰,可惜还没连载完。”

“云江居士那个狗东西几个月没更新了,前段时间一更新,又是到了高.潮就戛然而止,看得让人心痒难挠……要是知道云江居士在哪里,我一定要去*他屁股!”有人气愤的骂道。

显然这人还是《三国演义》的狂热书迷。

有些人则是觉得这本书写得太过香艳,顾清秋都多少岁的人了,竟然还写这种书,简直为老不尊了!

……

当白鹿书院的两位大儒,鹿观,杜云丛等看到这本书时,也是瞬间懵了。

“这老贼……竟然写出这么香艳的小说?他不要名声了吗?”

“如此香艳,简直就是一本黄书了……啧啧,顾清秋人老心不老啊!”

鹿观和杜云丛互视一眼,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对,咱们找他去。”杜云丛也是点头道。

此时此刻,什么都不知道的老顾,正在自己家里悠哉悠哉的喝着茶,看着书。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