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边土祸心(1 / 1)
光大六年(572年)十月初一。
陈帝陈伯宗令授境内僧道度牒,持度牒者免徭役,为正僧道,无度牒者为伪僧道,人告之,则获罪。
又令各郡,量境内人口,取千分之一为每岁新授度牒之数,以限天下僧道。
又令各郡清丈寺观田土,各观、寺所领田,其百亩以下者,税二十分之一,百亩以上千亩以下者,税十分之一,千亩以上者,税五分之一,并永为制式。
令行,以朝廷积威,民间虽有怨,而不能违之。
十月初六。
海东经略副使任忠入朝,诏授二品镇后将军,募民间壮勇者数千入中军,命之操练。
十月十一。
突厥木杆可汗卒,其弟阿史那库头继立,是为佗钵可汗。
十月二十六。
齐主高纬以皇后胡氏为左皇后,穆昭仪为右皇后。
初,陆令萱养穆昭仪为义女,至斛律光死,高纬废皇后斛律氏,陆令萱乃欲使穆昭仪为皇后。
时胡氏受宠,其事不成。
陆令萱乃用巫蛊之术,使胡氏狂乱胡言,高纬惧,胡氏因之失宠,于是有穆皇后之立。
穆皇后既立,陆令萱以后母之身得太姬之号,位在长公主上,其子亦为国舅,陆氏母子势力一时大盛。
时祖珽秉政,方欲整顿纲纪,复兴齐国,而陆氏母子多为祸乱,乃欲用计除之。
十二月初一。
河西相国杨坚以河西地狭,乃废境内之州,又省其郡至十一,县至四十二。
时河西之土,有民四十万五千,而夏民三十三万九千。
是岁。
突厥西面可汗室点密征波斯,攻山城不利,又遇疾,乃东还。
罗马人与波斯人相攻战于美索不达米亚。
——————
河西王宣政三年(573年)正月初一。
焉耆郡,龟兹县(今库车)。
一个三十来岁的文士,裹着一领灰色裘袍,立在龟兹城东门外的风雪中,向东方拜了三拜。
他叫令狐熙,乃是这龟兹县的县令。
他生在敦煌,长在长安,也不知方才那三拜,他是在拜三千里外敦煌的父老,还是在拜八千里外长安的风月。
“明府,今日风急,宜早还官舍。”
说话的,是个披着件羊皮毡子的老道士。
老道士姓王,原是关中楼观道中道士,因了故周主宇文邕毁佛废道,方才远遁河西。
尔后几番波折,竟叫他做了令狐熙的书吏,来到了这个之前恐怕尚无第二个道士来过的天下边角,龟兹城。
他踹了一脚城门左边的那尊石佛。
九丈有余的石佛岿然不动,反倒将他脚趾硌得生疼。
他正要出言去骂,令狐熙却已转过身来,召他一同入城了。
行走于空旷静谧的雪中街道之上,令狐熙忽然道。
“道长前日言有同门在轮台,待风停雪住,可否为我作书,召来龟兹?”
老道士心中一喜,不禁想起,来龟兹前,令狐熙对自己的承诺。
“明府可是要于龟兹城中设观了?”
“老道确有同门三人,现在轮台为垦夫,若须召来龟兹,还请明府作书,令轮台屯田官长放行。”
原来杨坚向西域移民走的是驻军先行,僧道次之,百姓再次之的路子。
原因也无他,这位志在取西域为家的河西相国,在高昌时见识过汉人被逆同化的场景,因而他对此事,比之常人有过更多思考。
除非整体迁徙,否则百姓是最容易入乡随俗的,而和尚道士则是最能保持文化惯性且能不断影响身边人的一群人。
因此,用武力开道,获得屯垦据点,在初期移入文化惯性较强的和尚道士,再渐次移入普通百姓。
这样,既能避免移民被当地土人同化,还能依靠不断膨胀发展起来的文化社区,去反向同化当地人。
不过,即便僧道的长期定位是成为社区的神职人员,在据点建立初期,他们还是得和军士们一起充作种田的垦夫。
显然,老道士的同门便是被河西官方选中的移民先行者,业务能力理当不差。
思及此处,令狐熙满意地点了点头,道。
“龟兹多沙门,现今设观,为时尚早。”
“道长既为楼观道士,可善炼丹?”
老道士闻听“为时尚早”,目中立时一暗,待听得“炼丹”二字时,目中又登时一亮。
“老道不才,愿为明府合金丹。”
令狐熙听得老道确认,心中亦是一喜,他道。
“相府高长史将使突厥,方过焉耆,闻室点密可汗病,乃请郡中为之寻善炼丹之道士。”
“我虑道长出身楼观,必善丹术,乃问之。”
“道长不须为我合金丹也,待高长史过龟兹,道长宜召同门随之而西,赴怛罗斯,为室点密合金丹。”
老道士只觉得脑海之内嗡嗡作响。
他听说过怛罗斯,那是西面突厥的可汗牙帐所在,在万里之外的草原之中。
他本能地想要推脱这个危险的任务。
“老道虽善丹术,然不知治病之方也。”
“金丹虽可增寿,而不可疗疾也。”
“高长史若欲治可汗之疾,宜携一二医匠同往。”
令狐熙闻言神色不变,只道。
“道长勿多虑也。”
“突厥俗好巫术。”
“道长至牙帐,可先为可汗行祈祝斋醮之事,突厥必悦。”
“再为可汗上金丹及五石散。”
“五石散,人服之体轻,虽不能疗疾,而能壮人精神。”
“可汗若喜彼物,则我等使命成也。”
老道士听闻不是真要靠他炼丹疗疾,心中一松,可听令狐熙提起五石散,心内又是一紧。
这年月,懂行点的道士,其实都已经知道了五石散不是什么好东西。
犹豫了半天,老道士方才开口道。
“明府,五石散虽好物,多服却恐害身损命。”
令狐熙却笑了起来。
那笑声回荡在雪中空无一人的街巷上。
“正欲使可汗多服也。”
“突厥不死,河西不安。”
“此事,道长宜密之。”
——————
光大七年正月初一。
帝令文武凡年六十六岁以上者,皆致仕,并令致仕之后,朝廷仍给其原官俸禄之半。
诏书下,户部尚书张种即请致仕,许之,建康百官致仕者亦数十人。
正月初五。
以工部尚书毛喜为户部尚书。
正月初八。
河西丞相长史高熲使突厥,龟兹令令狐熙欲立功勋,乃上使突厥可汗服五石散而弱突厥之策。
高熲赞成之,乃令其寻能炼五石散及丹药者。
令狐熙遂举道士数人,是日,高熲过龟兹,道士与之俱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