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蓄势(1 / 1)

加入書籤

光大十二年(578年),十二月。

帝至中京洛阳,见洛阳残破,慨然有兴复之意,遂诏迁清都富家万人及贫人二万入洛阳,各赐宅地。

令富人自营产业,自为宅第。

其贫人则由官府募之,给衣食,充洛阳修缮之事。

是岁,广汉公、征东大将军陆腾卒,诏赠司空。

隋王杨坚复迁百姓万人入西域,令于阗州人改汉姓,用汉服,仿陈国卫所制度,置庭州、于阗二卫。

罗马王查士丁二世卒,太子提比略继其位,称提比略二世。

提比略二世遣莫里斯反攻波斯,波斯将军塔姆库思老败走,罗马复其亚美尼亚。

提比略二世既为王,锐意削平四方,遣将军热纳迪奥斯经略北非,讨柏柏尔人。

突厥西面达头可汗,志欲攻略西方,游牧于里海之滨,数遣兵攻罗马,是岁,拔罗马之刻赤城,乃东还。

光大十三年(579年),正月。

帝召恒州周罗睺、太原杨素、长安吴明彻集于洛阳,会商讨灭残周事。

吴明彻上言当拣选精兵十万出塞,更发民夫十五万、驴五万匹运粮秣,可足成事。

杨素计量行兵道里,言自恒州(今大同)攻丰州,可用黄河行船运军粮,以省其费,可先遣人密造舟楫,以备后用。

周罗睺上言,可用屯田兵、镇戍兵代民夫运粮,以节民力。

又言须先备足诸军征讨八月之粮三百万石,聚于恒州、洛川、陇原(今固原),以此计之,用兵须在光大十四年春。

帝然之,调各处精兵集于北边,并使兵部尚书徐俭各足其粮。

又改杨素为岐州都督,使周罗睺兼太原留守,督造舟楫于黄河。

或有人上书言周罗睺功大,使领重兵宜防之。

帝虽不答其书,然亦颇调薛世雄、来护儿、阴寿、傅伏等新将、降将入周罗睺麾下,以稍分其势。

三月。

帝与高、沈、崔、张四后妃游洛阳龙门,观北魏以来所立石窟。

行途之中,皇后高善德忽然泣,言及思念河北,辞甚悲切。

初,帝虑南北士人分裂未弥,恐皇后得子,将引诸子夺嫡争斗,乃不临幸,以此,心常愧之。

见皇后泣,甚怜之,乃约北巡清都,谒其父高演陵寝,以舒其意,皇后为之破涕为笑。

其夜,帝幸皇后所居,然帝行止甚慎,虽混同阴阳,终不使皇后得孕。

户部上言,今岁河北诸处复征租调,财计将盈数十亿。

帝以财计复充,令于天下,广设驿站,又诏,自明年始,普减天下税赋。

北土旧制,征税所用,乃高湛于河清年间所立制度,合江南物价,大抵一户所征绢帛等物折钱九百文,稍重于江南,一户所征米麦四石二斗,稍轻于江南。

帝于是稍减南北税赋,使一户所征物至七百文,所征米麦至四石,又普减盐赋五分之一,百姓便之。

四月。

帝北巡清都,与后妃谒齐孝昭皇帝高演之文靖陵。

五月。

帝留后妃在邺宫,复东巡,过冀州,有百姓受陈军周济得活者,相聚献谷麦于道,帝嘉之,纳其谷麦,赐绢帛以报。

又访农人问稼穑,饱暖之事,乃知河北人稠,田亩已不足均田,帝忧之,下其事于中书省问策。

又见民间日用柴草甚多,河北少见林木,帝乃令工部差人教谕河北州县,使烧砖之术便传民间。

又广募商民采清都、兖州(今济宁)、梁州(今开封)等处石炭,以稍代柴草。

冀州刺史章华为周罗睺所举荐,治冀州三年,居官清廉,甚有治绩,民间颇称其贤,帝不以其出身农人而轻之,赐绢千匹以劳之。

章华以帝所赐绢募民疏沟渠,得良田数百亩,尽以为冀州之职官田,一亩不入私门,帝闻其事,赞叹久之。

六月。

帝东巡至浮阳郡(今沧州),召幽州都督程文季等将南来见之,颇诫之整饬边防,以备御突厥。

又与诸将东巡盐场,观沧海而还。

七月。

帝自浮阳西巡定州,方出博陵郡境(今安平),有百姓十数人号哭于道,帝异之,亲问其故。

其长者出列言之,博陵郡守甚贪暴,夺民产业,私征税赋,党羽倚仗其势,鱼肉郡民,众人为之破家丧产,投告无门,以故相聚而哭。

帝宽之,差人查察博陵之事,果如其言,帝乃革博陵郡守之职,令人索之入建康,下廷尉卿问罪。

至常山(今石家庄),帝召定州通判,以此事责之。

八月。

帝还于清都,令割天下为江表、山东等十二道,各置巡按御史二人,每岁由御史中丞遣发,寻访州县官吏不法事,并录其治绩可称者上闻。

又令各州刺史、通判,于春秋二季上天子问安疏,其疏除对天子问安之外,须录各地物价、灾异等事以上闻,或他人有不法事,亦可随书奏之。

复令自明岁始,增天下官吏俸禄十分之一。

百官且惧且喜,北地吏治由是渐清。

九月。

还洛阳,复召周罗睺等来见,略定明岁征周机务。

十月。

帝与后妃、从官还于建康。

帝以百业复苏,民间钱币不足,初令直隶百姓纳赋税可用银代绢帛。

时银一两(40克)市价七百余文,帝令百姓纳赋,一两当钱千文。

商贾富民于是争相以银纳赋,银价稍增至一两八百文,然民间尤得利,且白银轻便,远胜铜钱,故民间用银者渐多。

复令在建康及直隶百官,其明岁所增俸禄十分之一,皆用银。

时朝廷每岁采银十万余两,合钱一亿数百万文,故足为此事。

令工部开山东东莱(今莱州)金矿、岭南翁源银矿,以增金银供给。

十一月。

贵妃沈婺华与淑容张丽华皆有孕,帝各加赐,进张丽华位号淑仪。

前时,帝令于直隶郡县官田试种林邑稻,郡县之官颇称其利。

乃令郡守、县令多分稻种于民间,教民以耕种之法。

百姓虽稍嫌林邑稻之滋味劣于旧时之稻,然以其稻早熟多产,且能长于贫瘠山岭,亦多受稻种而种之。

十数岁间,林邑稻种以此流布淮左、江南,百姓颇得其利,虽受水旱之灾,亦不至饥馑,江南以此称富庶于天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