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经略东西(1 / 1)
光大二十三年(589年),十二月。
波斯将军巴赫拉姆·楚宾于高加索举兵反,声言将讨波斯王。
初,波斯王霍尔木兹四世为政酷烈,常损豪民之利,其国中教士、大族皆怨之。
波斯王自以为善权术,不以为意。
将军楚宾,其家则波斯七大世族之一也,波斯王忌其势大,欲削之。
适逢楚宾统兵败于罗马,波斯王乃革其职。
楚宾怒,于是举兵反,波斯之教士、豪族多应之,其国大乱。
是岁,西突厥破阿瓦尔人,略地至多瑙河,与罗马接壤。
光大二十四年(590年),二月。
益州刺史牛弘奏,蜀地西境雪山之中,有附国之王宜缯,遣子侄来成都,请修职贡。
帝异之,令听其纳贡,并命牛弘遣人西出,以探其地形势。
时益、恭、武、汉、黔五州,隶两川道转运使,故成都西面重山,朝廷称为川边。
光大以来,气候渐暖。
建康仕女,高祖、世祖之世,皆以绢帛裹周身,不露毫厘肌肤。
自光大二十年(586年)以后,以天暖之故,服饰日益轻薄,以至盛夏之日,有高系裙腰,酥胸半露者。
非只江南如此,天下气候皆暖,旧植谷麦之地,今可植之以稻,旧时苦寒不毛之土,今可植以谷麦。
帝颇知其事,故闻附国来贡,以为川边之外已立大国。
帝忧其终将为祸于巴蜀,乃有经略川边之意。
四月。
北土分田事毕,百姓新附籍者一百一十余万。
总其前后之数,统而观之。
大抵北土分田已毕诸州,有百姓二千七百余万,田土四亿八千万亩。
均平其数,其百姓一人所领土地,不过十八亩而已。
时田土一亩,大略可产谷麦一石有余,则一户五口,拥土地九十亩,岁食谷麦四十石,而能获谷麦百石,尚余六十石。
而朝廷所加税赋,一户折粮不过十三石,百姓所余尤多。
帝以为朝廷赋敛虽非太重,然时过境迁,数十年后,民间必多田土不足者。
于是令户调减半,摊其数目入田亩。
改制以后,大抵一亩租赋六升(一百升为一石),一人户调折粮一石。
此制既行,贫家之赋稍减,而富家之赋所加亦不多,百姓便之。
五月。
将军楚宾频破波斯关防,波斯王都泰西封震动,波斯左右大臣废其王霍尔木兹,立王子库思老为王,是为库思老二世。
左右大臣又弑其废王霍尔木兹,欲请楚宾罢战。
时楚宾已至泰西封郊外,不从其议,进击,破泰西封,自立为波斯王。
波斯王库思老西遁,入于罗马境中,欲请罗马王莫里斯助其复国。
杨广在康州(撒马尔罕),闻波斯之乱,以为天赐良机,欲趁此形势收取大功,以取隋王世子之位。
乃集康、敦二州兵马,及辖下粟特诸国土兵,合步骑二万余人,击波斯之吐火罗。
六月。
寻阳王世子周仲安引舟船八艘自平州釜山发,再探东海。
初,周仲安以东行失众,甚沮,其父周罗睺颇勉之,旬月,乃复振,多访工部良匠问以舟船事。
又数月,上书请造新舟,再探东海,帝嘉之,仍出内帑助之。
是月,船工水手操练皆毕,周仲安乃引众东行。
八月。
西域副都护杨广讨波斯之吐火罗。
吐火罗,汉时大月氏所居之旧境也,境多小邦,以城为国。
波斯置总督官以统之,有兵数千人,杨广至,与之战,破之。
是月,吐火罗诸邦国皆附于隋。
九月。
帝令增置八侯国于枯叶岛以安置宗室之待封者,以枯叶岛苦寒,所置侯国皆广大。
虑受封者或不平,乃授皇长女、永明公主陈至雅领靖安县侯,并为其立侯国于枯叶岛。
复以东海贸易日繁,岛屿之间,常有海贼出没,增募水师一万二千人,南北巡检以却海贼。
十一月。
益州刺史牛弘奏川边情形。
其奏略曰:
附国在成都以西千余里外(今昌都、理塘一带),其国无城池,国人皆散居石塔内,有民口约十万人。
附国之人善击剑,能制皮甲、竹弓,其境多山少雨,气候寒凉,土产小麦、青稞、荞麦等物,并出良马、牦牛。
附国之东,近蜀地之山谷中,有嘉良夷散居,风俗与附国相类,无君长。
附国之南,近云南之山谷中,有薄缘夷散居,亦与附国同风俗,亦无君长。
附国之西,有苏毗国,其境甚寒,国以女子为君。
附国之北,则有羌人二十余部,其众散居深谷,有首领,无大君长。
帝览其奏,方知川边尚无大国,易为经略,乃令牛弘遣使西进,先招抚近蜀之嘉良夷。
十二月。
帝北巡洛阳。
是岁,辽东之宣威、海西二经略府多出使者招抚蛮夷,朝廷于黑水(黑龙江)以北,增置长官司三十二。
光大二十五年(591年),正月。
弘文王陈叔宝于江户(今东京)建弘文书院,聘天下有才名者为师傅,海东由此,渐出士人。
初,陈叔宝就藩弘文,以转卖倭土山蛮,坐至巨富。
其后山蛮渐少,陈叔宝乃出钱募民,大兴水利,广辟田土于江户。
二十年间,江户卓然为海东一都会,夏人居是土者至四万余人。
弘文书院既立,其土又添文气,时人誉之为海外江南。
四月。
帝自洛阳南还。
隋王杨坚以其境中汉人少,上书请开边禁,许关陇汉人迁徙河西。
时关中人稠,朝廷每岁皆迁关中贫弱者数千人入于两川。
杨坚所请,恰为朝廷所乐,帝乃从其请。
自是,由关陇迁于河西之民,岁至二三千人。
五月。
诏置川边经略府于临巩(今雅安),以陇右经略大使杨素为川边经略大使,总川边屯田招抚事。
杨素至临巩,先募百姓修缮道路,又分遣麾下遍寻川边各处易为垦殖之土,更恩威并施,讨、抚蛮夷。
数岁之间,川边道路一新,谷麦自给,秩序俨然。
六月。
周仲安所率船队过还乡角,入东州百户所(今旧金山)。
初,光大二十年(586年)六月,周仲安与航船二艘于还乡角失散,寻其船不得,以为漂没,乃西还。
然,此二舟实未漂没,风暴之后,二舟漂至南方,于东州外海触礁,不得已,船工水手皆弃舟登岸。
有船工王十七,旧在军中为什长,有武艺,能服众,乃集登岸之人一百一十三,开荒野,营寨垒,以待船队来寻。
王十七与众人候船队年许,不见人来,众人沮,乃推王十七为主,攻左右土夷部落,取其女子,以此地为家。
王十七尤望船队来,故不称王,称其土为东州,又自称东州百户所校尉,以领其众。
周仲安过还乡角,沿海南行,望见岸有人烟,登岸探之,乃与众人相认。
既相认,王十七乃俱言五年之间所生之事。
并言东州百户,现有士卒九十八人,田八百亩,蛮夷女子七十六人,孩童四十,奴一百。
周仲安壮之,令众人登岸,与东州人同为宴饮。
宴席之间,或有人唱颂吴地之曲,东州人多闻之而泪洒,众人亦为之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