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平定高原(1 / 1)
光大四十五年(611年),九月。
帝以海东经略府悬于海外,以一经略辖之,恐来日将为割据事,乃分其西面置海东道,以其北面置海北经略府。
十月。
帝以李靖征雅隆得胜,诏置康宁卫(今拉萨)于新得之土,命川边经略府速遣使者招抚左右诸番来附。
复令李靖暂为休整,明岁更为追击雅隆王事。
十一月。
诏迁川边经略府治所于昌都。
是岁,隋王杨广仿朝廷制度,开科举于其境内,惟取秀才、举人,不取进士。
朝臣或请遣使责之,帝不许,遣使授杨广开乡试于境内之权,并令隋境举人可一如内地之人,赴建康就会试。
光大四十六年(612年),三月。
故周王宇文训世子、敕奉南周宗祀、一等天水公宇文孝恭卒,无子,有女三人。
时宇文训生五子,尚有第五子宇文孝友在世。
旧制,诸侯死,无子,则以嫡长女袭其爵,而宗祀能否为女所奉,制度不明,礼部难之,奏其事,请圣裁。
帝令宇文孝恭诸女所生子女悉改宇文之姓,并使其嫡长女袭爵,使奉周宗祀如男子例。
五月。
帝立皇四子、周王陈至淍为太子,益封皇二子至渂为许王、皇三子至溱为郑王、皇五子至淏为莒王。
又晋皇女至雅、至琬等四人爵号为藩国公主。
是月,平西将军李靖引精兵六千自康宁发,西击雅隆王。
七月。
员外散骑常侍常骏使南洋还,婆利王以陈国炮弩之威,遣使修贡奉,请为陈臣。
帝诏,以其国为婆利宣慰司,使隶于南洋经略府。
常骏又上南洋航海所绘海图,帝令刊行于世,分置沿海诸市舶司中,听商旅查阅。
九月。
河北、河南二道大水,百姓受灾祸者以百万计,帝令发府库存粮四百万石以赈之,遣太子北巡,总赈济事。
是月,李靖频破雅隆,追至象雄界,雅隆王再败,投水死。
初,象雄为雅隆所破,王死,象雄王子西遁,寓居于女国,闻陈军征雅隆,乃借女国、勃律兵,谋复国。
方归其土,陈军已破雅隆,雅隆王死,象雄王子于是引众来附。
李靖厚加宣抚,又见女国、勃律之人,谕其归附,二国之人以陈兵甚强,从之。
十二月。
诏置象雄、女国、勃律三宣慰司,使隶于川边经略府,又使李靖驻兵康宁,以为朝廷经略西边。
是岁,隋王杨广发马步军九万,兵分二路,再征波斯。
杨广自与兴州都督刘方、镇州都督吐万绪引兵六万为北路。
使威州都督杨义臣、夏州都督李渊引兵三万为南路。
杨广为获全功,又遣使说罗马王共进军,以分波斯之地。
罗马王狄奥多西从之,遣将军希拉克略为东部总督,率精兵二万自西面攻波斯。
时波斯国中公卿相争,而波斯王外战频败,更难加威于服众。
波斯人心不一,故与隋及罗马交兵,多败绩。
是岁冬,隋兵深入波斯境中千余里,波斯疆土大削。
光大四十七年(613年),三月。
太子自北方还,帝使太子入值尚书省,悉六部政事。
五月。
周仲安东航归国,载东洲土夷使者数十人还,帝于宫中见之,并厚赐诸使者。
是月,归德侯高长恭卒,时年七十三,东航副使高正安丁父忧辞官。
周仲安亦以其父周罗睺老病,请辞职事,居建康以养父母。
帝从其请,厚加抚赐。
八月。
帝东巡三吴,观直隶新设之县咨议局,又召县参议数人对言,更赴乡里,访察乡间选罢之制。
是月,河北、山东旱,帝令随例减租赋,发府库粮二百万石以赈之。
十月。
帝还建康,使常骏率炮舰十二艘下南洋,使散骑侍郎窦建德率炮舰七艘、航船六艘赴东海。
是岁,隋王杨广得胜班师,取波斯之土千余里,隋之声威,广布西土。
杨广既胜波斯,以为隋强,骄狂日甚,其遣使建康,虽守臣节,而于隋国境中,常以天子自居。
杨广于其臣下,常自称为朕,其车马服饰亦多用天子之仪。
帝虽略知其事,以隋国绝远,并未加责。
光大四十八年(614年),二月。
寻阳王周罗睺薨,时年七十三。
帝闻是讯,罢北巡之事,就其宅第亲为之举哀。
初,诸侯封王者,虽如周王宇文训之有献土之功,以其不在南北六恪之列,子孙袭爵,亦降至公爵后,乃得世袭罔替。
帝以为陈之并吞南北,周罗睺功在第一,功成,又激流勇退,高风亮节,甚具臣德。
乃特命其子周仲安袭其王爵不必降等,其子孙亦如是。
复令,葬周罗睺于摄山帝陵之侧,时人荣之。
三月。
帝北巡洛阳,使太子入值中书省,与诸中书学士参议国政。
五月。
帝在洛阳,与左右登嵩山,同山中僧道对语,慨然有隐逸之意。
六月。
帝西巡长安,谒前汉诸帝陵寝。
八月。
帝自长安东归,北巡太原,又东出太行,巡清都,谒北齐诸帝陵寝。
十月。
帝还于建康,令于茅山之上筑景福、延寿二宫,以备来日付权柄于太子后,为隐逸山林之计。
是月,使太子督国债发行事,更发国债二十亿,以修筑道路。
十二月。
诏于山东、河南、荆湖三道,置县咨议局。
赤土国请内附,诏置赤土宣慰司于是土,使广南经略府辖之。
是岁,以朔方经略府财税已能自给,诏罢朔方经略府,置朔方道布政司以统其旧境。
初,朔方经略府在北边,田少人稀,用度多赖关陇转输。
玉米、土豆传入中土之后,百姓、卫所多植其物于朔方之土,二物多产,民间粮食渐充。
经略大使薛世雄又引黄河之水,筑坝修渠,于是土开良田数十万亩,朔方以此富足,时人誉之为塞上江南。
光大四十九年(615年),正月。
帝令工部营明光阁于芳林苑中,使人画陈兴以来功臣四十八人之像,置于阁中,称为明光阁四十八功臣。
二月。
工部募巧匠良工,钻研铸造之术十年,所铸铁炮虽尤易为炸膛,而终堪使用。
其事奏闻于上,帝大悦,使镇兵、卫所兵、经略兵、府兵皆备铁炮。
又令工部试造火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