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建康之险不足恃(1 / 1)
光大四十九年(615年),四月。
初,广南经略大使来护儿遣兵助扶南宣慰司讨真腊。
真腊国中多密林,林中多蛇虫瘴气,中原人入之多死。
故陈军虽以炮弩之利频破真腊,而真腊兵一旦遁入林中,则士卒不敢复追。
扶南兵虽能追之,而常不能胜真腊。
来护儿无奈,乃使士卒毁林造路,以戍堡层层推进,凡四年,终平真腊。
是月,帝以真腊之土旧属扶南,诏别封扶南宣慰使一子于真腊,使为真腊宣慰使,领真腊国旧土。
并使广南经略驻兵于是土,以护其统治。
六月。
旧制,遇军国大事,则尚书仆射、侍中、中书值学士等集于中书省政事堂共为参议。
帝为使太子知悉政事,诏,若公卿有事于政事堂,太子当共参预之。
十月。
帝以南洋海上多盗贼,搅扰商旅、贡道,令新募水师六千人,配炮舰四十艘,称南洋水师,置南洋水师提督一人辖之。
令南洋水师驻于婆利宣慰司,以巡检南洋船只。
是岁,南洋经略府寿成郡岁产金鸡树皮至二千余斤,在南洋之将帅官吏,皆赖有此物,方不惧瘴疠。
时帝老迈,常恨金鸡树皮少,使其不得申志于南洋,累下书责寿成郡守多植金鸡树,郡守难之,太子数劝之,乃止。
光大五十年(616年),正月。
帝以天下太平日久,使长安、太原、清都等北面三京,天下诸道道治,及吴郡、钱塘等户口十万以上城池,悉除宵禁。
三月。
帝役南方叛蛮,修建康城池数十年,至是月,建康内外城墙乃皆备。
时建康内城之墙周回百里,包建康故城、大明宫、钟山及大壮观水师码头于其中。
建康外城之墙周回至一百数十里,南收秦淮风月,北据幕府之险。
其内外之墙又皆用砖石垒砌,皆高数丈,又于墙下掘壕为河,宽深皆数丈,时人皆以为建康雄丽,冠绝天下。
时罗马国都君士坦丁城以其雄固甲于泰西,而泰西商人在建康者,皆以为建康雄壮尤胜罗马,称建康为天下第一都会。
建康城之筑成,帝令太子从之,与之同登钟山以观建康全貌。
至钟山之巅,帝遥指山下建康城墙,问太子,“建康之险足恃否?”
太子通军略,答曰,“若置炮阵于钟山之上,则足以俯视全城,故知钟山不失,则建康之险足以恃。”
帝善其言语,又诫之曰,“建康虽有此险固,我子孙遇事,却不可于此固守。”
“朕所以立都建康,而不都于中原,除居建康能省转输之费,且易兴商旅之外,更在建康得江水之固。”
“所谓长江天险,其险固不在于天高水阔,而在于我能否得水师之心。”
“我得水师之心,则天下有变不能制,我可乘舟避于他处,缓图恢复。”
“纵世事倾覆,九州不能立身,海外之土,尤可以存我衣冠社稷。”
“汝子孙辈断不可为虚名所累,困守建康,当知,存我社稷首要之事,在得水师之心。”
“建康之险不足恃。”
太子深然帝言,请刻石记之以训后世帝王,帝悦,从太子请。
五月。
帝诏,增天下水师俸禄十分之二。
常骏使南洋还,说云南边外骠人部族数十来归附。
时骠人部落大者居城池,境中有大城十二,帝于是置十二宣抚司于骠人之境,又置八十二安抚司以安置其归附诸首领。
复使云南经略府统骠人诸宣抚司。
十月。
窦建德使东洲还,上书言,图南宣抚司北境有银山,其矿脉储银甚多,规模不让海东之石见银山。
又言东州千户所(旧金山)东北河中出金砂,采以炼金,甚便。
帝揽是书,急召窦建德于宫内,问其详情。
时帝常忧天下白银不足,见窦建德,知事无误,大喜,厚赏窦建德与东行航海之众。
帝于是发榜于民间,使百姓皆知此事。
又布告于沿海诸商埠,言东州之金、图南之银,悉听民间采炼,朝廷惟取其所获十分之一。
时江南与东洲之间,每岁有航船十余艘往来二处,贸易瓷器皮毛等物。
布告既下,多有商民自发雇船赴东洲为淘金事,每岁往来东西之船,至三十余艘。
十一月。
帝使常骏率航船下西洋,探自海上至罗马国之航路。
十二月。
帝复使窦建德率航船赴东洲,使载新任图南宣抚使李密与士卒九百人驻图南,开图南银山。
是岁,隋王杨广复与罗马王相联兵,征波斯。
光大五十一年(617年),三月。
帝使太子入武英殿听讲学,以令太子与诸武臣相熟悉。
帝以茅山之上景福、延寿二宫筑成,巡茅山。
初,帝少年时,曾与重安王程文季、上虞公林鹤访茅山,路遇一女子,自言为三茅君洞吏。
帝使女子为三人推未来事,女子状似胡言,而所言竟多中。
帝神之,以为茅山有灵,故盛修宫室于茅山之上,以为来日避居之地焉。
是月,帝巡茅山,又至昔年遇女子之所,时重安王已逝,从驾者惟上虞公林鹤。
林公聋人也,以护驾多有功,乃得公爵之位。
其日,帝与上虞公至是所,又遇一女子,容貌与昔年女子颇相类,问之,言是昔年女子之孙。
帝奇之,乃命女子为陈国推衍国祚。
女子从命,数昏数醒,如是再三,终得其数,乃做书言,
“归政于民,陈祚不绝”。
帝然其言而异之,以为天地间果有神明之物。
乃敕封三茅君为上茅司命冲虚真君,中茅定禄冲静真君,下茅保命冲慧真君。
又授女子敕奉三茅真君祭官职,令世食九品禄。
四月。
帝自茅山归,诏于直隶各郡,置郡咨议局,以郡参议三十人充之。
郡咨议局之职事,略如县咨议局,所异者,惟郡咨议弹劾郡守,可直达天听。
帝又命每郡以人口分三十选区,使六年一选,凡纳租赋五千文以上之丁男皆有选任郡参议之权。
又令郡参议须以读书人充之,其学识须在童生以上。
五月。
帝使太子巡直隶各处,督郡咨议局之设立,复令两川、关陇二道,皆置县咨议局。